奶奶宠溺过的孩子加倍幸福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r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读者忧心忡忡地向我讨教:
  在我们家,奶奶对孩子更像溺爱的妈妈,我这个亲妈反而像后妈——我总是觉得在和奶奶抢这个孩子的亲密权,无法平衡;一开口和奶奶沟通带孩子的方法,就不自觉带有火药味(我都不敢开口了,但是又实在看不过去)。
  奶奶没来之前,都已经慢慢会自己吃了,要喂还不肯;奶奶一来,抱在怀里一口一口喂,马上不自己吃了。原本去厕所大小便正慢慢形成习惯;奶奶一来,吱声就行,她给抱起拉盆里、拉垃圾桶里甚至拉地上,自己再搞卫生。
  总之,所有已经在培养的独立能力,都被毁了。
  当我们生了孩子、当了妈妈之后,必须做下面这个选择题:
  选项一,自己当全职妈妈。
  这意味着妈妈不再有经济收入,而且爸爸的赚钱能力也得有一定水平。全职妈妈其实更考验人,它的难度和付出不亚于管理一个团队。此外,大多数女性还担心因此跟社会脱节。更可怕的结果是,依赖了丈夫的经济收入,在家里越来越没有地位,从而破坏了夫妻间的平衡。
  所以,全职妈妈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并能做得好的。
  选项二,把孩子送托儿机构
  可惜的是,我们父母辈那种单位办的、福利性质的托儿所早已踪迹全无,目前能够依靠的托儿机构都是商业化的,收费都不便宜;而且园所还不多,想要都没有。
  选项三,请个保姆带孩子
  带孩子的保姆月工资三千到八千,当妈的如果没把握赚回这笔钱,不如回家自己带。让保姆带小孩,你还可能为保姆素质不高而烦恼、担忧,如果保姆再有一些为了自己方便省事不给孩子换尿布换裤子之类的行径,就更让坐在办公室的你烦恼不已了。
  选项四,让老人家带孩子。
  两大好处显而易见——第一,贴心贴肠,忠心耿耿,对孙辈比对自己的儿女还好,这份血缘情感,估计保姆和托儿机构都没有办法PK;第二,省钱。在中国老人家带小孩大多数不仅不收钱,还会倒贴钱。就算收的也就收个实际支出的成本价。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钱其实蛮重要,你可以好好计算一下老人家帮咱们省下来的钱。
  四个选项一分析,你会发现:对于一个事业有点小追求,经济实力不那么强大,又想把孩子带得好一些的妈妈来说,选项四实在是最现实最理想、最实惠也最放心的选择。
  当然了,我们也不该回避问题。
  父母一辈,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原因,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生活理念,和我们都有着巨大的鸿沟和差异。我们怎样面对这个差异?是一定要去按照某一方的观念纠正,还是双方逐渐地、体谅式地去填补、修补,效果上其实有很大差别。
  毕竟,老人家省下的花销,是你本该支出的;老人家付出的劳动,是你本该亲力亲为的——不管老人家的做法多么落伍,你在跟老人家沟通之前,都要记得心存感激。
  是否心存感激,沟通效果完全不一样。
  每次你要跟老人家提意见、谈看法,给老人家用新育儿知识洗脑之前,都可以设身处地想想老人家的想法,这样你说出来的话会大不一样,达到的效果也会满意很多。
  很多亲子沟通太强调“术”,比如第一步说什么,第二步说什么……我经常记不住。比起那些“术”,我倒觉得最重要的是“情”,尤其是对我们的亲人——情到了,意就能到。
  几千年来,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卢梭到杜威,每个时期都有对孩子到底该严厉还是该宠爱的争论。就像父母是我们无法去选择的一样,在孩子长大的年代里,我们也必然会和孩子有观念的冲突。
  既然如此,我很想斗胆说一句:教育,以及养育,其实是没有谁对谁错这些绝对标准的。我觉得,首先要营造的,是家庭温馨和睦的氛围;然后,充分地运用我们的智慧,尽量化解其中的矛盾;只要不是原则性的,标准不妨宽松一些。
  另外,我也想作为一个过来人,谈谈我的真实感受。
  在我看来,婴幼儿阶段的孩子,要怎么吃饭,要怎么睡觉,要怎么如厕训练——没有完全正确的做法。
  我们发现,小孩终究是要学会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无论奶奶是不是追着喂饭,无论孩子是不是午睡,无论我们把尿还是不把尿——正常的孩子,没有长大了不会吃饭、睡觉和上厕所的,他们也不会因此产生很大能力差别,无论那些专家如何危言耸听。
  新手妈妈认为天大的事情,在我们这些孩子已经大了的妈妈看来,其实并没有那么重大——孩子,终究都会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蓬蓬勃勃长大的。
  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的,其实是一种让我们自己舒服,因此孩子也会觉得舒服的方式。
  我们要给我们自己这个自由,也应该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的自由。
  我跟很多老人家交谈过,他们的很多过度保护,过度穿衣服,过度在乎孩子吃饭,其实来源于一种压力,只有责任而没有自由的压力——
  我要是带不好这孙子,我怎么对得起你们啊!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去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育儿风格,奶奶的做法跟妈妈的就是不一样,就像一个游戏有两种玩法。毕竟每个孩子都擅长根据不同家长的方式,从中逐渐适应,并找到自己处理的方法。就像在严厉的爸爸面前,孩子会老实很多;在慈爱的妈妈面前,孩子会娇嗲很多。
  而且,只有老人跟孩子之间,才有真正意义的天伦之乐。日本的藤幼儿园曾经邀请一批已经老得要坐轮椅的老人到幼儿园来,让孩子们跟他们相处,结果老人们度过了他们最愉快的一段时光,孩子们也感受到浓郁的慈爱。
  相比我们这些“事业正在上升期”的妈妈来说,老人更有时间和心境来无条件、无底线地爱小孩。让老人跟孙辈相爱,是他们人生的共同需要。孩童年代被适当宠溺,全心接纳,必定会培养更多同情心,必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传承的意义。再说了,父母对孩子很难做到真正无条件的接纳,老人们却可以轻易做到。想想你的小孩,曾经被这样无条件宠溺过,难道不是他人生最大最大的福分之一?
  享受了好处的我们,必须也是懂得老人的付出、理解他们的宠爱的人。而且,老人和孩子的安全感,也是靠我们给予的。在老人和孩子面前,我们代表着活力和生机;只要我们把自己的角色如此定位,就不用担心在孩子心目中,谁更像亲妈了。
  妈妈和奶奶,是联盟而不是对手;奶奶不是抢夺孩子爱的人,而是给孩子增加爱的人。妈妈和奶奶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孩子深深感受到人间幸福,让孩子懂得爱的意义——只不过,大家爱的风格不一样罢了。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正在表演技巧性舞蹈的小哥哥,他演绎的舞种是街舞中的Hip-Hop。  图中的小哥哥双脚并拢,双臂自然摆动,身体扭向右侧,双脚点地立起,脸部表情夸张,看起来十分滑稽。  街舞,一定是在大街上表演的吗?它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黑人们用于表达情绪的街边即兴舞蹈,后来逐渐形成了街边嘻哈文化,包括音乐、服饰、涂鸦、舞蹈、街头篮球等等。如今的街舞,已从街头表演、街头比赛走向了舞蹈工作室。
If you always spend your time on sitting, now stand up. Move your legs, and touch your toes, if you can. Do anything but sit. If you cut down on the time you spend sitting, you might live longer. New
当心家庭“精神污染”    一、消极的生活态度。一些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社会阴暗面,发牢骚,讲怪话,怨气冲天;向孩子宣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人生观。长期耳濡目染,孩子会缺乏社会责任感,看问题偏激,情绪不稳定,任性蛮横。  二、享乐的生活方式。有的家庭生活富裕,满足于安乐生活,不求上进,缺少艰苦朴素、奋发进取的精神,这种环境使孩子目光短浅,不求上进,玩世不恭。  三、不和睦的家庭关系
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他们已经能做的事。  1岁的宝宝不可能自己爬到婴儿床里,但是可以学习独自入睡。  2岁的孩子不能把一块大毯子折好,但是可以把自己的玩具放进玩具箱。  5岁的孩子还无法完成一道法式乳蛋饼,但是也许能自己炒个蛋。  ……  关于孩子的“能力范围”,字面不难理解,尺度却很难拿捏。  信任不足、包办代替的话,会养出一个没有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情绪失控的孩子,过度放手、总是旁观的话,又可能走向
摸一摸表面翘起的“鳞片”,好像下一秒就要扭动着身体游起来了。    静谧蔚蓝的海水,美轮美奂的海底生物,小朋友们的惊讶专注,这些都是海洋馆的神奇之处。“真希望住在海洋馆呀!”看着孩子憧憬的脸庞,我们该怎么实现?  不如做些与大海相关的创意手工吧,一来能帮孩子们重新回顾可爱的海底生物,二来也能给亲子们享受海洋馆的美妙清凉,住在海洋馆才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呢!  纸盘河豚  名字虽叫河豚,但这种会膨胀的“
七年是多久,不算长,也不算短,可对我来说,仿佛就是一个世纪的时光。锡林郭勒,我的“根”就如青草的根扎在了那里。我青涩的童年留在那里七年。七年之后,我用“年”度量我和她的距离,一年两次,或者一年一次。过去的岁月,多少笑声、憂伤与泪水在草原上流过,再后来,就是遥远的歌声在耳边响起,是牧歌,带着青草的味道,带着对母亲的思念,也带着祖先的味道传过来。  风雪的夜里,人们圈好了牲畜,几十户人家有的灯光透着微
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高兴吗?不是。    近期,有个妈妈跟我诉说了她的烦恼——孩子的不高兴让她很内疚。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早饭的时候,儿子闹着要看卡通片,通常吃饭的时候我是不允许看电视的。但由于起得晚,加之上班就快要迟到了,为了让他快一点吃饭,我就满足了他的要求。  吃完饭要上幼儿园了,儿子却大哭大闹不让关电视,最后我就只能强行把电视关了。把孩子抱上车后,看着有点小气愤的儿子,试
一年一度的西溪花朝节又到了。今年,不冬不再满足于走走逛逛,赏花留影了,她接下了手工老师布置的大挑战——用相机拍下花朝节的各式花卉,然后亲手制作植物书,介绍自己的作品。  带着在老师面前夸下的海口,闺女在花朝节一通狂拍,一朵都没落下。小相机,咔嚓咔嚓地响,左右开弓;那架式,一点都不逊色于专业的摄影师,调焦,对焦,近拍,远景,惹得花朝节上一帮老爷爷老奶奶都忍不住拿她当模特,拍下了这小小摄影师。    
在儿童医院的内分泌科,常有很多忧心忡’呻的父母领着个子不高的孩子前来就诊,现对身高的忧虑已经严重困扰着家长和孩子。笔者就此采访了梁黎主任医师,请她对以下几个典型病例作些分析。    病例1:  以为只是个子矮,原来却是病作怪    李冬从5岁起,身高就增长缓慢,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由于家长身高中等,而他10岁的姐姐更是同龄孩子中的“大个子”,因此家里人从来没有担心他的身高。随着年纪的增长,特别是李
今天的天空,  有很多不同,  天上飘着雪花,  吹着微风。  一声委屈的啼哭,  孩子呀!  你来到我的生命中。  今天的景色,  有很多不同,  地上开着鲜花,  杨柳摆动。  妻子含泪地欢笑,  孩子你来到我生命中。  你的小脸清纯可爱,  像玫瑰迎风盛开,  你的双臂挥舞摇摆,  像疲劳的行者,  饥渴难耐。  孩子,  你是我前生的亲人吗?  在那里失散,  在哪里分开?  孩子,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