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图依据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必修1《经济与生活》教学中实现资源与效益的整合进行探究和尝试,目的是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经济与生活;资源与效益的整合
身为一名教师,我时常会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驾驭的课堂更丰富、更活跃、更有吸引力和更深刻?
面对一届届新的学生,面对一个个十分熟悉的知识点,我经常犯难。学生的感受力和知识面都具有一定的实力,在这样的教学对象面前,我个人在内心深处已然感受着一定分量的压力。同时,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在本质要求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分析现实。我到底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可以让学生喜欢听我的课,并且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有真正的收获呢?教学过程中,我不停思索、尝试,在政治教学的资源整合方面摸索出一个新的思路、凝结了一个新的理念、感受到一份新的喜悦。本文就把本人在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与生活》教学中资源与效益的整合方面的尝试和心得整理出来,与同行分享。
一、资源整合定位:“走出去”、“引进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与生活》学习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围绕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系统学习,并融合世界经济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课本的编排知识性、理论性、系统性要求比较高,知识涉猎面相当广泛且概括性很强。如若采用纯理论教学的方式,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相对较高,而且效果不一定很好。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就其知识的来源而言,必修1《经济与生活》中的知识学生们是有直接接触或是有一定的间接感触的。
另一方面,身为一名普通老师,虽然经过了系统的理论学习、也有一定的资源和手段的积累,但就当前日新月异的形势而言,自己的所谓积累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的。经济学知识面广,且研究的正是现实生活的经济现象,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一直在校园里成长并工作的我,深深感觉自身阅历的浅薄。教授这样的课程,个人觉得十分有必要吸收更新更真实更一线的知识。
同时,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现实的问题在现实的生活中可以找到最适用、最及时、最新颖也是最精粹的答案。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学生们要学习的大量知识,在五彩缤纷的现实社会中确实有精彩绝伦的诠释。
于是,内心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紧密结合课本知识,找准大家关注的话题,利用课余时间向外界寻求资源整合。而自己要在研究课本知识的同时谦虚拜师学艺,密切关注媒体报料以及社会热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向社会采风。
“走出去”“引进来”,一对在我国经济对外发展中的标准名词在脑海中闪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实现教学资源和效益的优化整合。
二、资源整合方式:充实自己、丰富学生课堂模式
教学是一项十分有挑战性的工作。身为教师,这个行业有它自身的本质要求,需要我们这些教学一线的工作者尽量的充实自己,并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提高。
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个人认为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同时提高教学水平。
1.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充实自己
个人利用自己休假的时间前往了深圳、广州、上海、山东、四川等地的名校,向名师学习。在听课和交流中,感受、体验名师的教学风采。同时,教学环节中遇到问题时,除了咨询本校老师外,运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许多地方的名师学习请教。适当的时候,交流试卷和教学心得,使自己在一个十分客观的自我定位中展开教学工作。
与此同时,个人非常重视关注新闻和社会热点。电视新闻、焦点访谈、社会关注、新闻周刊、今日说法、社会记录、深度国际等都是自己十分热衷并执着关注的电视节目;征订《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高三版并每周研究相关内容,及时关注新闻报纸和相关的重点条目,如每次召开的党代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XX年GDP解读》、《“XX五”规划》、《民主政治建设》等专题内容,及时收集整理,并在教学工作中使用、推广。
平常教学中,经常听课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结合时政热点,结合课本知识点,经常自己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试题,主动请求其他名师的点评、指正。
2.运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模式、利用课余时间向社会采风
课堂手段的运用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没有完全苟同,但自己也很清楚有一定的兴趣的确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对于思想政治这门学科,单从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来提高教学效果,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事实上可行性不强。我十分欣赏新加坡教育部评估司司长吴中博的一句话:“不要试图改变自己什么(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应尝试挖掘自己未发挥的潜能……”是的,现实社会氛围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比较难以改变的,而我能够做的则是尽可能的挖掘课堂魅力,在可行的时间内尽可能丰富和吸引学生的眼球,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1)上课模式的探索
一方面,积极运用最贴近或者是最新颖的社会时事资料解说课本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所学的《经济与生活》不仅是一门科学知识,还是一把走进社会的钥匙,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社会。比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知识点时,讲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当时,特别提到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运作情况。人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工资待遇和福利情况,前些年的“孔雀东南飞”和后来出现的珠江三角洲的“民工荒”现象、以及而今的“孔雀满天飞”现象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工资待遇。讨论分析后,学生深刻感受到,劳动力价格的差异是劳动力资源流动的主要原因。同时,讨论中还发现,当时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当前的“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也影响了人才资源的配置。学生更加明确的感受到,在我国的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中,市场起着基础性作用,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则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欣喜的发现,学生抱着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在听课,效果较为满意。 另一方面,开设“真情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对政治学科的兴趣。“真情课堂”在思想政治课上的实质诠释其实就是“真实情况”的意思,而情况的采撷则是源于老师的精心组织、学生的热忱投入、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士的配合支持,于是就取名为“真情课堂”。
模式一:请知识点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或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讲课。
将“财政的巨大作用”、“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我国的商业银行”、“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作为被选课题,请求学生帮忙,在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的关系圈中物色合适人选并作好说服工作,后由老师出面并共同安排上课事宜。2012年11月16日,由一名学生家长在高一(11)班正式讲了“财政的巨大作用”一课。一堂“真情”课的成功,个人认为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也跨出了我在教学思维上的禁锢,在教学道路上成功进行了尝试。
模式二:开设贴近知识并充分灵活运用知识的“理财作业”专题课
在学完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等相关经济知识后,我给学生先后布置了这样几个理财作业:
①你正在上学,假设有10万元现金,计划每月使用生活消费是300元,时间为5年,请你用储蓄生财的单一方式作一个储蓄计划,使你最后可以拿到更多的储蓄利息。
②假设你已经毕业,且有置业资金是5000万元,请你制订一个可行的投资理财计划,以获得最多增值。
③假设你已经大学毕业,没有现成的创业资金,在珠海工作,无现房,每月3000元的收入,请你做一个生活理财计划,使你的生活状态达到尽可能的最佳水平。
三个不同的理财作业,实质上是为了使学生活用所学过的储蓄分类及特点、投资方式及特点比较、投资与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相关知识。很明显的感受到,学生以积极的热情认真投入!没有一个学生不交作业的。而从批改作业的情况看,我也看到了我们的学生有思想、有理想、有激情、有创意。我自己也被深深的震撼,于是,我就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财计划专门开设了一节来自于身边同学的“真情课”。其中一位同学甚至挖掘了每月3000元收入的潜能,利用收入的稳定性加入了一条贷款置业的设想,很具有操作性,在同学中出类拔萃,给大家印象很深刻。
学生们在自己的参与和比较中更好的激发了他们自己在政治学科学习的兴趣,更加认真投入到政治课的学习中。因为,他们感受到《经济与生活》这门学科是如此的贴近自己的实际生活和需要。
(2)第二课堂的丰富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敏锐学生对社会焦点问题的嗅觉,引领学生对社会性的人生话题进行思考,锻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我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了年级组的小记者团。运用采访模式向社会“取经”,引进大量社会真实材料来研究课本专业知识。
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知识点时,我们的小记者团利用下午第二节课后的时间前往采访某国际知名品牌化妆品区域销售总经理赵经理。赵总经理关于奢侈品的一段表述给我和学生非常大的启迪。“因为工作需要,我必须接受高档次的世界名品。但我个人认为奢侈品应有能力而为之,不是所谓的‘省吃俭用、咬牙放血’……奢侈品在国人的嘴里一般解释为‘昂贵的、华而不实’的,含有贬义,而欧美人往往对奢侈品牌的文化底蕴津津乐道。我们几乎不能阻止这个奢侈品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是相互影响的。我们要提倡理性消费,并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奢侈品”。一个我们暂时还无法感受的角落,一位高级消费场所的总经理以其自身的角度和思维为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在这样的情景铺垫下展开我们的课堂知识学习,显然已经有了它自身的新意和魅力。
另外,必修1《经济与生活》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围绕经济活动生产环节的相关内容。里面涉及经营者的基本素质、劳动者的业务要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话题,这些知识都和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问题紧密联系。又如第四单元学习了市场经济环境的中国,市场对各种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是竞争,人才市场也是如此。我在高一年级组举办了一次围绕就业话题的社会调研性活动。以《就业,你应对好了吗?》为题目,具体的要求和做法:
1.社会调研报告主要内容如下几个部分:一是当前就业成为社会关注问题的原因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二是调查研究当前准备就业的大学生、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以及用人单位,从不同角度汲取相关就业问题的观点、看法。三是针对就业问题,总结分析形势以及应对措施。
2.组织形式安排如下:
(1)2012年3月16日下午第二节下课后,我和另一位老师带领高一20名学生组成的小记者团前往北师大珠海校区随机采访在校大学生。采访问题如下:
①请问:你是什么专业的?几年级?
②你个人认为,当前就业情况怎样呢?
③相对你而言,你将怎样面对毕业后的就业选择?
a.择业上,你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b.你觉得要找到你的理想工作,你应该具备些什么呢?
c.那你觉得现在准备的怎样了?
d.如果还有机会和时间,你会做哪些努力?
e.那么,如果行情不如意,你有没有其他的打算?
f.你个人认为,当前的人才市场怎样的人才可以更有利找到较好的工作岗位?
学生们三五成群,活动相当成功。他们都非常兴奋,因为自己首次采访的成功。同时,他们还做了小组采访笔记,总结后在全组又做了一个系统报告。分析结果看,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相对十分严峻,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不可忽视对自身其他综合素质的强化和提高。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不小的波澜,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确实不应该过早、过分偏科,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教学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活动和工作;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在随机采访中经历了由“紧张、彷徨、胆怯——尝试、激动、羞涩——泰然、熟练、喜悦”的过渡,体验相当丰富。 (2)2012年3月23日下午第二节课后,高一学生五人组通过电话采访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片区业务张经理,采访问题基本如下:
①贵公司招聘人才的渠道有哪些?在招聘过程中侧重哪些方面的能力要求?
②目前人才市场中的人才供求状况,您认为与以前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③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面对?
④贵公司对员工有怎样的素质和工作要求?
⑤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呢?
张经理精妙、风趣而又专业的回答,让学生在采访中感受颇深。张经理提到了大学毕业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在各方面充分准备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前人才市场存在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状态、国有企业在用人中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要适当进行内部改革和调整、大学生以及应聘者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等,这些观点的提出正好又一次真实诠释了我们所学的《经济与生活》中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价值规律的根本要求,而国有企业作为市场重要的主体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而市场经济活动的劳动者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可以认为,张经理的回答就是现身说课,参与采访的小记者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学习《经济与生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采访后,学生的采访随感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学生在采访中不仅意识到了学习《经济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更深的是自己在经历了一次采访后的成长。
(3)2012年3月3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高一学生四人组在教师办公室,通过网络对百度老总以网络形式E-mail途径进行采访。采访问题基本同上,希望能以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角度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
这样的采访相对具有一定的神秘性,而且需要时间的等待,它不能够实现其他采访模式的直接对话。但是,正确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学习活动的拓展,不失为是一种好的引导。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对于问题设计以及构思的训练都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锤炼和启迪。
活动在学校的支持下陆续的展开,我和学生们也对每一次活动都做了现场记录,之后也都进行了活动后的思考总结。作为活动的组织者,相关《就业,你准备好了吗?》这个社会调研性活动在合适的时候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为它划上了圆满的叹号。
三、资源整合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身为一名教师,我的确时常在思考怎样才可以让自己驾驭的课堂更丰富、更活跃、更有吸引力和更深刻?
作为一名在一线岗位上工作的教学者,事实上教学环节贯穿在工作的每一天、每一节课。我曾经在我的QQ个性签名上写下“每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是的,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也从来不敢懈怠,怀揣着压力我不停的思索、不断的尝试、实践、总结和反思。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任课老师,我深深感觉到执教的压力和难度。就如这篇文章中谈到的我通过尝试、实践并取得了资源和效益整合在一定程度上的良好效果,但是,这样的进程还存在参与面不够宽、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等不足。要把政治课真正上好,上出一门时代感特强的人文学科的味道来,事实上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经济与生活;资源与效益的整合
身为一名教师,我时常会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驾驭的课堂更丰富、更活跃、更有吸引力和更深刻?
面对一届届新的学生,面对一个个十分熟悉的知识点,我经常犯难。学生的感受力和知识面都具有一定的实力,在这样的教学对象面前,我个人在内心深处已然感受着一定分量的压力。同时,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在本质要求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分析现实。我到底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可以让学生喜欢听我的课,并且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有真正的收获呢?教学过程中,我不停思索、尝试,在政治教学的资源整合方面摸索出一个新的思路、凝结了一个新的理念、感受到一份新的喜悦。本文就把本人在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与生活》教学中资源与效益的整合方面的尝试和心得整理出来,与同行分享。
一、资源整合定位:“走出去”、“引进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与生活》学习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围绕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系统学习,并融合世界经济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课本的编排知识性、理论性、系统性要求比较高,知识涉猎面相当广泛且概括性很强。如若采用纯理论教学的方式,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相对较高,而且效果不一定很好。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就其知识的来源而言,必修1《经济与生活》中的知识学生们是有直接接触或是有一定的间接感触的。
另一方面,身为一名普通老师,虽然经过了系统的理论学习、也有一定的资源和手段的积累,但就当前日新月异的形势而言,自己的所谓积累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的。经济学知识面广,且研究的正是现实生活的经济现象,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一直在校园里成长并工作的我,深深感觉自身阅历的浅薄。教授这样的课程,个人觉得十分有必要吸收更新更真实更一线的知识。
同时,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现实的问题在现实的生活中可以找到最适用、最及时、最新颖也是最精粹的答案。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学生们要学习的大量知识,在五彩缤纷的现实社会中确实有精彩绝伦的诠释。
于是,内心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紧密结合课本知识,找准大家关注的话题,利用课余时间向外界寻求资源整合。而自己要在研究课本知识的同时谦虚拜师学艺,密切关注媒体报料以及社会热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向社会采风。
“走出去”“引进来”,一对在我国经济对外发展中的标准名词在脑海中闪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实现教学资源和效益的优化整合。
二、资源整合方式:充实自己、丰富学生课堂模式
教学是一项十分有挑战性的工作。身为教师,这个行业有它自身的本质要求,需要我们这些教学一线的工作者尽量的充实自己,并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提高。
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个人认为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同时提高教学水平。
1.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充实自己
个人利用自己休假的时间前往了深圳、广州、上海、山东、四川等地的名校,向名师学习。在听课和交流中,感受、体验名师的教学风采。同时,教学环节中遇到问题时,除了咨询本校老师外,运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许多地方的名师学习请教。适当的时候,交流试卷和教学心得,使自己在一个十分客观的自我定位中展开教学工作。
与此同时,个人非常重视关注新闻和社会热点。电视新闻、焦点访谈、社会关注、新闻周刊、今日说法、社会记录、深度国际等都是自己十分热衷并执着关注的电视节目;征订《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高三版并每周研究相关内容,及时关注新闻报纸和相关的重点条目,如每次召开的党代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XX年GDP解读》、《“XX五”规划》、《民主政治建设》等专题内容,及时收集整理,并在教学工作中使用、推广。
平常教学中,经常听课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结合时政热点,结合课本知识点,经常自己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试题,主动请求其他名师的点评、指正。
2.运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模式、利用课余时间向社会采风
课堂手段的运用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没有完全苟同,但自己也很清楚有一定的兴趣的确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对于思想政治这门学科,单从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来提高教学效果,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事实上可行性不强。我十分欣赏新加坡教育部评估司司长吴中博的一句话:“不要试图改变自己什么(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应尝试挖掘自己未发挥的潜能……”是的,现实社会氛围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比较难以改变的,而我能够做的则是尽可能的挖掘课堂魅力,在可行的时间内尽可能丰富和吸引学生的眼球,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1)上课模式的探索
一方面,积极运用最贴近或者是最新颖的社会时事资料解说课本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所学的《经济与生活》不仅是一门科学知识,还是一把走进社会的钥匙,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社会。比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知识点时,讲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当时,特别提到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运作情况。人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工资待遇和福利情况,前些年的“孔雀东南飞”和后来出现的珠江三角洲的“民工荒”现象、以及而今的“孔雀满天飞”现象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工资待遇。讨论分析后,学生深刻感受到,劳动力价格的差异是劳动力资源流动的主要原因。同时,讨论中还发现,当时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当前的“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也影响了人才资源的配置。学生更加明确的感受到,在我国的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中,市场起着基础性作用,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则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欣喜的发现,学生抱着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在听课,效果较为满意。 另一方面,开设“真情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对政治学科的兴趣。“真情课堂”在思想政治课上的实质诠释其实就是“真实情况”的意思,而情况的采撷则是源于老师的精心组织、学生的热忱投入、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士的配合支持,于是就取名为“真情课堂”。
模式一:请知识点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或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讲课。
将“财政的巨大作用”、“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我国的商业银行”、“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作为被选课题,请求学生帮忙,在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的关系圈中物色合适人选并作好说服工作,后由老师出面并共同安排上课事宜。2012年11月16日,由一名学生家长在高一(11)班正式讲了“财政的巨大作用”一课。一堂“真情”课的成功,个人认为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也跨出了我在教学思维上的禁锢,在教学道路上成功进行了尝试。
模式二:开设贴近知识并充分灵活运用知识的“理财作业”专题课
在学完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等相关经济知识后,我给学生先后布置了这样几个理财作业:
①你正在上学,假设有10万元现金,计划每月使用生活消费是300元,时间为5年,请你用储蓄生财的单一方式作一个储蓄计划,使你最后可以拿到更多的储蓄利息。
②假设你已经毕业,且有置业资金是5000万元,请你制订一个可行的投资理财计划,以获得最多增值。
③假设你已经大学毕业,没有现成的创业资金,在珠海工作,无现房,每月3000元的收入,请你做一个生活理财计划,使你的生活状态达到尽可能的最佳水平。
三个不同的理财作业,实质上是为了使学生活用所学过的储蓄分类及特点、投资方式及特点比较、投资与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相关知识。很明显的感受到,学生以积极的热情认真投入!没有一个学生不交作业的。而从批改作业的情况看,我也看到了我们的学生有思想、有理想、有激情、有创意。我自己也被深深的震撼,于是,我就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财计划专门开设了一节来自于身边同学的“真情课”。其中一位同学甚至挖掘了每月3000元收入的潜能,利用收入的稳定性加入了一条贷款置业的设想,很具有操作性,在同学中出类拔萃,给大家印象很深刻。
学生们在自己的参与和比较中更好的激发了他们自己在政治学科学习的兴趣,更加认真投入到政治课的学习中。因为,他们感受到《经济与生活》这门学科是如此的贴近自己的实际生活和需要。
(2)第二课堂的丰富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敏锐学生对社会焦点问题的嗅觉,引领学生对社会性的人生话题进行思考,锻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我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了年级组的小记者团。运用采访模式向社会“取经”,引进大量社会真实材料来研究课本专业知识。
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知识点时,我们的小记者团利用下午第二节课后的时间前往采访某国际知名品牌化妆品区域销售总经理赵经理。赵总经理关于奢侈品的一段表述给我和学生非常大的启迪。“因为工作需要,我必须接受高档次的世界名品。但我个人认为奢侈品应有能力而为之,不是所谓的‘省吃俭用、咬牙放血’……奢侈品在国人的嘴里一般解释为‘昂贵的、华而不实’的,含有贬义,而欧美人往往对奢侈品牌的文化底蕴津津乐道。我们几乎不能阻止这个奢侈品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是相互影响的。我们要提倡理性消费,并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奢侈品”。一个我们暂时还无法感受的角落,一位高级消费场所的总经理以其自身的角度和思维为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在这样的情景铺垫下展开我们的课堂知识学习,显然已经有了它自身的新意和魅力。
另外,必修1《经济与生活》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围绕经济活动生产环节的相关内容。里面涉及经营者的基本素质、劳动者的业务要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话题,这些知识都和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问题紧密联系。又如第四单元学习了市场经济环境的中国,市场对各种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是竞争,人才市场也是如此。我在高一年级组举办了一次围绕就业话题的社会调研性活动。以《就业,你应对好了吗?》为题目,具体的要求和做法:
1.社会调研报告主要内容如下几个部分:一是当前就业成为社会关注问题的原因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二是调查研究当前准备就业的大学生、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以及用人单位,从不同角度汲取相关就业问题的观点、看法。三是针对就业问题,总结分析形势以及应对措施。
2.组织形式安排如下:
(1)2012年3月16日下午第二节下课后,我和另一位老师带领高一20名学生组成的小记者团前往北师大珠海校区随机采访在校大学生。采访问题如下:
①请问:你是什么专业的?几年级?
②你个人认为,当前就业情况怎样呢?
③相对你而言,你将怎样面对毕业后的就业选择?
a.择业上,你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b.你觉得要找到你的理想工作,你应该具备些什么呢?
c.那你觉得现在准备的怎样了?
d.如果还有机会和时间,你会做哪些努力?
e.那么,如果行情不如意,你有没有其他的打算?
f.你个人认为,当前的人才市场怎样的人才可以更有利找到较好的工作岗位?
学生们三五成群,活动相当成功。他们都非常兴奋,因为自己首次采访的成功。同时,他们还做了小组采访笔记,总结后在全组又做了一个系统报告。分析结果看,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相对十分严峻,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不可忽视对自身其他综合素质的强化和提高。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不小的波澜,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确实不应该过早、过分偏科,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教学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活动和工作;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在随机采访中经历了由“紧张、彷徨、胆怯——尝试、激动、羞涩——泰然、熟练、喜悦”的过渡,体验相当丰富。 (2)2012年3月23日下午第二节课后,高一学生五人组通过电话采访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片区业务张经理,采访问题基本如下:
①贵公司招聘人才的渠道有哪些?在招聘过程中侧重哪些方面的能力要求?
②目前人才市场中的人才供求状况,您认为与以前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③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面对?
④贵公司对员工有怎样的素质和工作要求?
⑤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呢?
张经理精妙、风趣而又专业的回答,让学生在采访中感受颇深。张经理提到了大学毕业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在各方面充分准备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前人才市场存在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状态、国有企业在用人中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要适当进行内部改革和调整、大学生以及应聘者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等,这些观点的提出正好又一次真实诠释了我们所学的《经济与生活》中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价值规律的根本要求,而国有企业作为市场重要的主体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而市场经济活动的劳动者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可以认为,张经理的回答就是现身说课,参与采访的小记者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学习《经济与生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采访后,学生的采访随感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学生在采访中不仅意识到了学习《经济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更深的是自己在经历了一次采访后的成长。
(3)2012年3月3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高一学生四人组在教师办公室,通过网络对百度老总以网络形式E-mail途径进行采访。采访问题基本同上,希望能以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角度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
这样的采访相对具有一定的神秘性,而且需要时间的等待,它不能够实现其他采访模式的直接对话。但是,正确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学习活动的拓展,不失为是一种好的引导。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对于问题设计以及构思的训练都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锤炼和启迪。
活动在学校的支持下陆续的展开,我和学生们也对每一次活动都做了现场记录,之后也都进行了活动后的思考总结。作为活动的组织者,相关《就业,你准备好了吗?》这个社会调研性活动在合适的时候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为它划上了圆满的叹号。
三、资源整合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身为一名教师,我的确时常在思考怎样才可以让自己驾驭的课堂更丰富、更活跃、更有吸引力和更深刻?
作为一名在一线岗位上工作的教学者,事实上教学环节贯穿在工作的每一天、每一节课。我曾经在我的QQ个性签名上写下“每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是的,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也从来不敢懈怠,怀揣着压力我不停的思索、不断的尝试、实践、总结和反思。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任课老师,我深深感觉到执教的压力和难度。就如这篇文章中谈到的我通过尝试、实践并取得了资源和效益整合在一定程度上的良好效果,但是,这样的进程还存在参与面不够宽、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等不足。要把政治课真正上好,上出一门时代感特强的人文学科的味道来,事实上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