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黎市郊的一些小镇,曾经是诸如莫奈、凡高等大师创造名画的秘密花园,它们或是繁花簇拥的粉红城堡,或尽显麦田苍凉。当大师离去,这些不朽的风景依然在巴黎周围绽放,吸引无数双慧眼,叩门而入,你可以做一天缤纷多彩的光影美梦。
蒙马特:留影入画中
从市中心搭乘近1个小时的地铁,就可以来到巴黎北边的蒙马特。
被称为“巴黎最后村落”的蒙马特是寻访这座城市周围充满艺术气息小镇的最佳起点。走进雷比克街市集,只听见小贩高声叫卖新鲜渔货,角落的店面里,一些女孩忙着抢购以蒙马特为名极富嚼劲的Villiageoise面包;不远的山丘上,葡萄园结实累累,庞大古老的风车正招摇,引得游客流连,自成一格的活泼气氛,令人感觉到离繁华巴黎很远。
看着当年因庆祝普法战争胜利而建的圣心堂,在宝石般蓝色天空下秀出洁白圆顶,让我不由自主加快了步伐。“你走得太快了!”没想到,我竟然遭到路旁一位俊秀男子的斥责,低头一看,自己竟然成了他画纸上的素描主角,而周遭行人一个个也大多微笑停驻当模特儿,之后买下有自己的小画留念,我这才意识到,在这赛尚、毕加索、罗特列克都逗留过的“画家之村”,想不入画还真难。
“这儿的风景要慢慢看。”几名年轻的画家好心指点我,于是我慢慢荡到是圣心堂广场。往下望,刚才还看似寻常的公寓街市风景,此刻依山势层层叠叠就像迷宫,难怪是深受众多画家喜爱的“最佳写生点”。这儿的美,像是拥有神秘戏法的杂耍艺人,打开一个平凡的木箱,就会迸出缤纷幻象,要从小地方细细欣赏,才不会错过经绘画大师慧眼发掘的绝美风景。
我们到的时候,正值周末礼拜,所以在挂满璀璨壁画的圣心堂内,随处可见盛装出席的当地居民在虔诚祷告。记得朋友说过:这儿的人乐当“蒙马特人”更胜于“巴黎人”,难怪他们脸上都流露出自信的神态,就连平常面容谦和的修女,面对游客的相机镜头也不例外。
奥佛尔:体验凡高心
在距离蒙马特不远的北站,我们搭上了前往奥佛尔的法国国铁列车,1890年,背着简单画具和行李的凡高也和我们一样,搭乘火车,来到这个他心目中的美景之乡。宽敞的车厢内,乘客不多,但个个面带忧郁,难道他们都是艺术家?车窗外,像是有人偷偷换了画布,风景骤变,如雾阴雨伴着色调沉重的房舍风景飞过,看久了,竟会有眩晕感。
在规模不大的Pontoise车站转车,我和同伴遍寻不到买票的入口,“别紧张!”一旁的警察见状,竟轻松吹起了口哨,公然指引我们爬过检票口,随后,几个年轻男孩也像家常便饭般,纷纷翻过检票口上学去。
从车站走出,留存19世纪古朴房舍街道的奥佛尔镇就在眼前。据说,这里夏天狂放的向日葵开满遍野,秋季果实累累的黄金麦田,在有群鸦盘旋如黑云的天空相映下,耀眼无比。看似平凡的风景,内含强烈生命力,也难怪,在生前最后两个月,凡高受美景所惑,疯狂创作70幅旷世杰作。适逢秋末来访,落叶纷飞的肃杀气氛,让我们格外能感受到凡高的寂寞心境。我们沿着镇后边的砂石路爬上山丘,咆哮冷风中,凝望凡高和其弟弟西奥已经被藤蔓掩盖的石墓,想起他在田野间举枪结束人生,不禁心酸。一转眼,阴沉天空开出一方晴朗,阳光洒在长满荒草的野地上,引来乌鸦飞舞,我们才惊觉,已经走进了名画《麦田群鸦》的风景中,一股无名的狂放气息,洋溢于像似有人用粗犷笔触画出的泥黄麦田中。往回望,傲然矗立山丘的是奥佛尔教堂,石砌的朴拙外表,虽然古老但却充满灵气,难怪被这位极富想象力的画家绘画成星空下的魔幻城堡。走下阶梯,曾经是画作主角的积木般的市政厅,一一再现大师创作时期的纯朴风采,让我们驻足不前。
“你一定要尝尝这个。”午餐时分,踏进凡高住处隔壁的拉伍餐馆,气氛正热闹,邻桌的当地老头硬把甜点推到我面前,用法语热情地推荐。当年,这可是画家们惟一负担得起的廉价客栈,如今,它却成了镇上的高级餐厅,还用高级红酒取代了凡高最爱的苦艾酒,主餐则是烘烤临近河里的鲜鱼拌白奶油汁,口感甜美柔滑,味道仿似嫩鸡的野兔与扁豆做成的肉冻,也很清爽可口。
吉维尼:感受莫奈风
午后,我们继续在巴黎市郊寻访美景。看着车窗外光影舞动,忽然间,恍如有人把眼前风景如万花筒般转换了一下,从一片苍凉跳进缤纷多彩的景象,我们才发现,已经来到了另一位印象派大师莫奈终老一生的小镇:吉维尼。一路驶过镇内人家,户户房屋漆上粉彩色调,从远处望去真像一个超大调色盘,原来,他们都在效仿钟情梦幻色彩的莫奈风格。
走进莫奈的花园,适逢一对新人在此留影,白纱新娘翩翩向我们走来,竟像一朵会走路的花袭来浓郁香气。或许是花园的花太多了吧,在这儿逛一圈,如同天然香水浴,连蜜蜂都来流连。而当耀眼光线在向日葵、铃兰、康乃馨、蔷薇以及上百种叫不出名字的珍稀花卉间颤动,一瞬间,千百种颜色在空气中起舞,像是一场视觉盛宴,光看已经让人很是享受了。
据说,莫奈年轻的时候常常流连于巴黎罗浮宫旁的杜勒丽公园,就此兴起了“把花园搬回家”的梦想,日后成就了他那座世界上最美丽的私人花园。当我们行走于常出现于他作品中,有垂柳、睡莲绽放池中的日本拱桥,一股慵懒诗意油然而生,可没想到,一个白人小女孩,竟然就在一堆名画中打起盹来。立于庭院后方的粉红色房屋,正是大师昔日住所,珍藏了许多他喜爱的日本版画。走进房间,客厅全漆上粉黄色,厨房则是一片粉蓝,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几个英国老绅士大声评价:“要是我妻子这样装潢,绝对不准。”这位大师的品位,在男人眼里似乎有点“装可爱”。(林士惠)
蒙马特:留影入画中
从市中心搭乘近1个小时的地铁,就可以来到巴黎北边的蒙马特。
被称为“巴黎最后村落”的蒙马特是寻访这座城市周围充满艺术气息小镇的最佳起点。走进雷比克街市集,只听见小贩高声叫卖新鲜渔货,角落的店面里,一些女孩忙着抢购以蒙马特为名极富嚼劲的Villiageoise面包;不远的山丘上,葡萄园结实累累,庞大古老的风车正招摇,引得游客流连,自成一格的活泼气氛,令人感觉到离繁华巴黎很远。
看着当年因庆祝普法战争胜利而建的圣心堂,在宝石般蓝色天空下秀出洁白圆顶,让我不由自主加快了步伐。“你走得太快了!”没想到,我竟然遭到路旁一位俊秀男子的斥责,低头一看,自己竟然成了他画纸上的素描主角,而周遭行人一个个也大多微笑停驻当模特儿,之后买下有自己的小画留念,我这才意识到,在这赛尚、毕加索、罗特列克都逗留过的“画家之村”,想不入画还真难。
“这儿的风景要慢慢看。”几名年轻的画家好心指点我,于是我慢慢荡到是圣心堂广场。往下望,刚才还看似寻常的公寓街市风景,此刻依山势层层叠叠就像迷宫,难怪是深受众多画家喜爱的“最佳写生点”。这儿的美,像是拥有神秘戏法的杂耍艺人,打开一个平凡的木箱,就会迸出缤纷幻象,要从小地方细细欣赏,才不会错过经绘画大师慧眼发掘的绝美风景。
我们到的时候,正值周末礼拜,所以在挂满璀璨壁画的圣心堂内,随处可见盛装出席的当地居民在虔诚祷告。记得朋友说过:这儿的人乐当“蒙马特人”更胜于“巴黎人”,难怪他们脸上都流露出自信的神态,就连平常面容谦和的修女,面对游客的相机镜头也不例外。
奥佛尔:体验凡高心
在距离蒙马特不远的北站,我们搭上了前往奥佛尔的法国国铁列车,1890年,背着简单画具和行李的凡高也和我们一样,搭乘火车,来到这个他心目中的美景之乡。宽敞的车厢内,乘客不多,但个个面带忧郁,难道他们都是艺术家?车窗外,像是有人偷偷换了画布,风景骤变,如雾阴雨伴着色调沉重的房舍风景飞过,看久了,竟会有眩晕感。
在规模不大的Pontoise车站转车,我和同伴遍寻不到买票的入口,“别紧张!”一旁的警察见状,竟轻松吹起了口哨,公然指引我们爬过检票口,随后,几个年轻男孩也像家常便饭般,纷纷翻过检票口上学去。
从车站走出,留存19世纪古朴房舍街道的奥佛尔镇就在眼前。据说,这里夏天狂放的向日葵开满遍野,秋季果实累累的黄金麦田,在有群鸦盘旋如黑云的天空相映下,耀眼无比。看似平凡的风景,内含强烈生命力,也难怪,在生前最后两个月,凡高受美景所惑,疯狂创作70幅旷世杰作。适逢秋末来访,落叶纷飞的肃杀气氛,让我们格外能感受到凡高的寂寞心境。我们沿着镇后边的砂石路爬上山丘,咆哮冷风中,凝望凡高和其弟弟西奥已经被藤蔓掩盖的石墓,想起他在田野间举枪结束人生,不禁心酸。一转眼,阴沉天空开出一方晴朗,阳光洒在长满荒草的野地上,引来乌鸦飞舞,我们才惊觉,已经走进了名画《麦田群鸦》的风景中,一股无名的狂放气息,洋溢于像似有人用粗犷笔触画出的泥黄麦田中。往回望,傲然矗立山丘的是奥佛尔教堂,石砌的朴拙外表,虽然古老但却充满灵气,难怪被这位极富想象力的画家绘画成星空下的魔幻城堡。走下阶梯,曾经是画作主角的积木般的市政厅,一一再现大师创作时期的纯朴风采,让我们驻足不前。
“你一定要尝尝这个。”午餐时分,踏进凡高住处隔壁的拉伍餐馆,气氛正热闹,邻桌的当地老头硬把甜点推到我面前,用法语热情地推荐。当年,这可是画家们惟一负担得起的廉价客栈,如今,它却成了镇上的高级餐厅,还用高级红酒取代了凡高最爱的苦艾酒,主餐则是烘烤临近河里的鲜鱼拌白奶油汁,口感甜美柔滑,味道仿似嫩鸡的野兔与扁豆做成的肉冻,也很清爽可口。
吉维尼:感受莫奈风
午后,我们继续在巴黎市郊寻访美景。看着车窗外光影舞动,忽然间,恍如有人把眼前风景如万花筒般转换了一下,从一片苍凉跳进缤纷多彩的景象,我们才发现,已经来到了另一位印象派大师莫奈终老一生的小镇:吉维尼。一路驶过镇内人家,户户房屋漆上粉彩色调,从远处望去真像一个超大调色盘,原来,他们都在效仿钟情梦幻色彩的莫奈风格。
走进莫奈的花园,适逢一对新人在此留影,白纱新娘翩翩向我们走来,竟像一朵会走路的花袭来浓郁香气。或许是花园的花太多了吧,在这儿逛一圈,如同天然香水浴,连蜜蜂都来流连。而当耀眼光线在向日葵、铃兰、康乃馨、蔷薇以及上百种叫不出名字的珍稀花卉间颤动,一瞬间,千百种颜色在空气中起舞,像是一场视觉盛宴,光看已经让人很是享受了。
据说,莫奈年轻的时候常常流连于巴黎罗浮宫旁的杜勒丽公园,就此兴起了“把花园搬回家”的梦想,日后成就了他那座世界上最美丽的私人花园。当我们行走于常出现于他作品中,有垂柳、睡莲绽放池中的日本拱桥,一股慵懒诗意油然而生,可没想到,一个白人小女孩,竟然就在一堆名画中打起盹来。立于庭院后方的粉红色房屋,正是大师昔日住所,珍藏了许多他喜爱的日本版画。走进房间,客厅全漆上粉黄色,厨房则是一片粉蓝,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几个英国老绅士大声评价:“要是我妻子这样装潢,绝对不准。”这位大师的品位,在男人眼里似乎有点“装可爱”。(林士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