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奚志勇率领他的员工在养老服务方面追求卓越,真可谓“中国领先、世界一流”了,连日本这样早就进入老年化社会、并摸索出许多先进做法的国家,有不少养老机构来到中国上海的亲和源参观取经,也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
站在我眼前的奚志勇,中等个头,衣着朴实,乍一看,似乎看不出他在养老疆场叱咤风云的“凶猛”,然而几句一聊,我頓时感觉到他的从政积淀和从商积累,感觉到他的视野、能耐和意志。他既有政府官员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又有企业家的市场敏锐、果敢决策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难怪,他在“养老产业”跌滚摸爬10多年,将“亲和源”社区养老的品牌做成了国内养老行业的标杆,他所探索的养老社区1.0、2.0、3.0等创新模式、现代理念,不仅领先国内同行,还吸引了发达国家同行纷纷前来考察“取经”。
与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志勇一席谈,是在他的办公室。其间,总有电话响起,穿插于我们的采访交流。从“旁听”到的片言只语里,不难感受,奚志勇并不仅仅是在做一家企业,而是在做一项惠泽千家万户的崇高事业,纷至沓来寻找他的也不仅仅是老年客户,还有国内外有关养老事业的各路英雄。他们共同看到了养老延伸出的前瞻话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将不断得以延长,面对这样的未来,当下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他是这样一个将“老年快乐问题”视同自己责任的思想者和实践者!
与他交流,我油然产生敬佩之情,不断享受着“脑洞大开”。
与“养老”的缘分
说起与养老行业的缘分,奚总快言快语,自认是“很多因素合力促成的!”
他在政府任职、负责招商引资的时候,每年几乎有三分之一时间奔波外地。有一年,母亲生病给他电话,作为孝子,本应多花时间照料和陪伴母亲,他接到电话却赶不回来,深感愧疚的那一刻,他真切感到,养老服务是社会的“刚需”,养老产业那时就在他心底悄悄埋下了种子。2003年,喜欢自我挑战的他,毅然决定“弃政从商”,告别有着28年工龄的公务员岗位,一切归零,重新出发,应邀去上海建桥集团赴任总裁。
而勇敢地跨出这一步,根子上在于想透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继续待在政府机关做个不大不小的官员,还是在市场奋力搏击、做自己更有兴趣的事业?思索的结果,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后者。他说:“我做过农民、工人,也做过干部,却没有做过企业家,如果我听从内心召唤去拼搏而成为了一名企业家,此生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但一个上海人,要融入聚集许多温州人的建桥集团,实属不易。奚志勇切身感到“文化的差异”。让他感动的是,建桥集团董事长不仅盛情邀请他出任集团总裁,而且在他不适应温州人聚集一块儿的“文化氛围”而想组建新建桥公司的时候,给予了鼎力支持,还鼓励其他温商共同投资。面对温商的信任,奚志勇也是“模子”,勇敢地承诺,每年给大伙儿的投资回报至少为20%,而他自己作为职业经理人,只拥有经营利润里的10%期权。
双方一拍即合。奚志勇甩开膀子奋力创业。最初的创业目标是“地产”,但拿地因“招拍挂”政策而门槛普遍高了,凭着对政策的吃透和对市场的敏锐,他首先动用投资款滚动并购两个地产项目,结果旗开得胜,为投资客带来丰厚回报。没过多久,他又瞅准了一个机会:南汇康桥地区规划中的一个配套医院项目迟迟无法落地。怎么办?这在政府眼里是一根难啃的骨头,在奚志勇看来却是个事业拓展的“机会点”。他看到了中国社会老年化的发展趋势,立即谋划筹建一个有关老年医养结合的建设项目,很快获得地方政府的批准。
如此这般,他因“地”制宜,在一个恰当时候、恰当地点,闯进了社区养老这个朝阳产业。
“养老”究竟怎么做?
2005年左右,整个中国的养老业停留在落后水平。人们观念里的所谓“养老”,无非是养老院里“一张床”而已,老人生病了,无人照料,需要在养老院的护理下接受临终关怀。但互不认识的人睡在一个房间里,老年人的自由、尊严、隐私等全然失去了,什么都靠“别人安排”!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养老生活”?显然不!
但即便只是“一张床”,在许多城市也是一“床”难求。
此时的奚志勇不仅有着长期做公务员养成的公共思维,而且在长江商学院攻读EMBA学会了战略思维。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预见到别人之未见,那就是更加人性化、有关现代化养老的机构几乎是空白,他看到了“十年后的图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未来想去专业养老机构者会多得像马路上拥挤的人流,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他还想到,自己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中国最好,世界一流”。
什么是“中国最好、世界一流”?这方面没有现成样本可供“拷贝”。
怎么办?他一头扎进有关养老产业的资料堆里,可以搜集到的资料,他都用心一一读了;另一个就是“走出去,看世界”,在接触一些国际养老先进案例的过程中,来自荷兰的养老理念直击他的内心,让他深深感动了!
这个在全世界第一个允许“安乐死”的发达国家,对于现代养老机构抱有这样的观念:第一,它首先应该是“家”的延伸,是过去生活的延伸,而不仅仅是一张“病床”;第二,“Yes”文化,即养老机构的所有服务以最大程度满足老人的一切需求为中心;第三,用进废退,鼓励老人能做的尽量自己做,让大脑和器官保持发达,只有当老人需要服务的时候,你才给予满足,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养老想法强加给老人各种“服务”。
奚志勇感触最深的就是,这样的科学养老,目的只有一个:千方百计让老人觉得快乐。
这不是当下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养老思想吗?
感悟到这一点,他立即着手构筑他的“理想社会”——亲和源,他们开发建设的项目,志在提供全方位、高品质、专业化的终身照料服务。当然,从足下起步到走向理想,每一步都需要“用心”去对待,从大处而言,社区建设包括12栋公寓,以及会所、老年护理医院、配餐中心、商业街;从小处而言,室内设计处处体现“无障碍”的需求,譬如,不设置门槛、地坪无高差、取电系统设置低按键及高插座、浴缸和坐便器均设有扶手、宽畅式电梯方便轮椅进出等等。此外,在建筑与建筑之间都有风雨连廊相接,入住老人可以风雨无阻随时到达社区任何地方。从基础建设开始,他们尽力将每个细节做到最好!
站在我眼前的奚志勇,中等个头,衣着朴实,乍一看,似乎看不出他在养老疆场叱咤风云的“凶猛”,然而几句一聊,我頓时感觉到他的从政积淀和从商积累,感觉到他的视野、能耐和意志。他既有政府官员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又有企业家的市场敏锐、果敢决策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难怪,他在“养老产业”跌滚摸爬10多年,将“亲和源”社区养老的品牌做成了国内养老行业的标杆,他所探索的养老社区1.0、2.0、3.0等创新模式、现代理念,不仅领先国内同行,还吸引了发达国家同行纷纷前来考察“取经”。
与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志勇一席谈,是在他的办公室。其间,总有电话响起,穿插于我们的采访交流。从“旁听”到的片言只语里,不难感受,奚志勇并不仅仅是在做一家企业,而是在做一项惠泽千家万户的崇高事业,纷至沓来寻找他的也不仅仅是老年客户,还有国内外有关养老事业的各路英雄。他们共同看到了养老延伸出的前瞻话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将不断得以延长,面对这样的未来,当下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他是这样一个将“老年快乐问题”视同自己责任的思想者和实践者!
与他交流,我油然产生敬佩之情,不断享受着“脑洞大开”。
与“养老”的缘分
说起与养老行业的缘分,奚总快言快语,自认是“很多因素合力促成的!”
他在政府任职、负责招商引资的时候,每年几乎有三分之一时间奔波外地。有一年,母亲生病给他电话,作为孝子,本应多花时间照料和陪伴母亲,他接到电话却赶不回来,深感愧疚的那一刻,他真切感到,养老服务是社会的“刚需”,养老产业那时就在他心底悄悄埋下了种子。2003年,喜欢自我挑战的他,毅然决定“弃政从商”,告别有着28年工龄的公务员岗位,一切归零,重新出发,应邀去上海建桥集团赴任总裁。
而勇敢地跨出这一步,根子上在于想透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继续待在政府机关做个不大不小的官员,还是在市场奋力搏击、做自己更有兴趣的事业?思索的结果,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后者。他说:“我做过农民、工人,也做过干部,却没有做过企业家,如果我听从内心召唤去拼搏而成为了一名企业家,此生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但一个上海人,要融入聚集许多温州人的建桥集团,实属不易。奚志勇切身感到“文化的差异”。让他感动的是,建桥集团董事长不仅盛情邀请他出任集团总裁,而且在他不适应温州人聚集一块儿的“文化氛围”而想组建新建桥公司的时候,给予了鼎力支持,还鼓励其他温商共同投资。面对温商的信任,奚志勇也是“模子”,勇敢地承诺,每年给大伙儿的投资回报至少为20%,而他自己作为职业经理人,只拥有经营利润里的10%期权。
双方一拍即合。奚志勇甩开膀子奋力创业。最初的创业目标是“地产”,但拿地因“招拍挂”政策而门槛普遍高了,凭着对政策的吃透和对市场的敏锐,他首先动用投资款滚动并购两个地产项目,结果旗开得胜,为投资客带来丰厚回报。没过多久,他又瞅准了一个机会:南汇康桥地区规划中的一个配套医院项目迟迟无法落地。怎么办?这在政府眼里是一根难啃的骨头,在奚志勇看来却是个事业拓展的“机会点”。他看到了中国社会老年化的发展趋势,立即谋划筹建一个有关老年医养结合的建设项目,很快获得地方政府的批准。
如此这般,他因“地”制宜,在一个恰当时候、恰当地点,闯进了社区养老这个朝阳产业。
“养老”究竟怎么做?
2005年左右,整个中国的养老业停留在落后水平。人们观念里的所谓“养老”,无非是养老院里“一张床”而已,老人生病了,无人照料,需要在养老院的护理下接受临终关怀。但互不认识的人睡在一个房间里,老年人的自由、尊严、隐私等全然失去了,什么都靠“别人安排”!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养老生活”?显然不!
但即便只是“一张床”,在许多城市也是一“床”难求。
此时的奚志勇不仅有着长期做公务员养成的公共思维,而且在长江商学院攻读EMBA学会了战略思维。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预见到别人之未见,那就是更加人性化、有关现代化养老的机构几乎是空白,他看到了“十年后的图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未来想去专业养老机构者会多得像马路上拥挤的人流,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他还想到,自己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中国最好,世界一流”。
什么是“中国最好、世界一流”?这方面没有现成样本可供“拷贝”。
怎么办?他一头扎进有关养老产业的资料堆里,可以搜集到的资料,他都用心一一读了;另一个就是“走出去,看世界”,在接触一些国际养老先进案例的过程中,来自荷兰的养老理念直击他的内心,让他深深感动了!
这个在全世界第一个允许“安乐死”的发达国家,对于现代养老机构抱有这样的观念:第一,它首先应该是“家”的延伸,是过去生活的延伸,而不仅仅是一张“病床”;第二,“Yes”文化,即养老机构的所有服务以最大程度满足老人的一切需求为中心;第三,用进废退,鼓励老人能做的尽量自己做,让大脑和器官保持发达,只有当老人需要服务的时候,你才给予满足,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养老想法强加给老人各种“服务”。
奚志勇感触最深的就是,这样的科学养老,目的只有一个:千方百计让老人觉得快乐。
这不是当下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养老思想吗?
感悟到这一点,他立即着手构筑他的“理想社会”——亲和源,他们开发建设的项目,志在提供全方位、高品质、专业化的终身照料服务。当然,从足下起步到走向理想,每一步都需要“用心”去对待,从大处而言,社区建设包括12栋公寓,以及会所、老年护理医院、配餐中心、商业街;从小处而言,室内设计处处体现“无障碍”的需求,譬如,不设置门槛、地坪无高差、取电系统设置低按键及高插座、浴缸和坐便器均设有扶手、宽畅式电梯方便轮椅进出等等。此外,在建筑与建筑之间都有风雨连廊相接,入住老人可以风雨无阻随时到达社区任何地方。从基础建设开始,他们尽力将每个细节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