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n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究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患者6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的生命指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平均颅内压低于参照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两组的GC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命指标,提高GCS评分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改良去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外伤;迟发性血肿;癫痫;脑积水;急性脑膨出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020-02
  重型颅脑外伤的致病因素多,颅骨损伤后会降低脑部软组织、血管等正常性,生命指标快速下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是临床医治重型颅脑外伤作出的最快措施,能改善颅内高压等病情,但容易出现迟发性血肿、癫痫、脑积水、急性脑膨出等病症,术后危险系数较高[1]。有研究表明,改良去骨瓣減压术能够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提高患者愈合情况,但针对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的区别报道鲜少,因此,本研究对两种术式的效果进行了对比,以探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优势。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患者6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3例。参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7~65岁,平均(46.07±8.50)岁。观察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28~66岁,平均(46.26±8.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且入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①伤后12 h入院,并经CT、MRI明确诊断为重型颅脑外伤;②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9分。
  排除标准:①颅脑原发性疾病;②合并其他器官严重损伤;③合并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④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麻。选择颧弓上耳屏前大概1 cm处建立切口,建立时绕过顶结节向前,按照矢状线正中到额头的发际线位置,逐层切开,建立骨窗,将骨瓣去除后,开始放射状剪开硬脑膜,漏出额、颞、外侧裂、颅中窝等,清除血肿、坏死颅脑组织,并及时止血。人工修补硬脑膜腔,缝合时在硬脑膜下放好引流管,最后逐层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1.3.2  观察组
  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体位和麻醉同上组。在头部中线旁大概3 cm的位置(发际线处)建立切口,向后延伸直到同侧顶结节前,再向颞部转动,到达头顶骨瓣旁正中矢状线4~5 cm的位置向下,一直切到颧弓中点。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后,制作骨窗,骨窗下界要与颧弓齐平,保障切口后方能到达乳突前,前方到达额头骨隆突后部和颞窝。需将部分蝶骨和颧突后方的额骨咬除,暴露出前颅凹底,深度咬平蝶骨后将颞骨(蝶骨嵴后)咬除,直到颧弓水平处,将中颅凹底完全暴露,控制骨窗面积在10 cm×10 cm~10 cm×12 cm,硬脑膜需放射状剪开,清除血肿、坏死脑组织,悬吊骨缘四周的硬脑膜,扩大硬脑膜腔后进行减张、缝合。若脑张力过大,则要进行人工硬脑膜修补缝合术,再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迟发性血肿、癫痫、脑积水、急性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率;②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次、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颅内压等生命指标;③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表(GCS评分)对两组的睁眼反应、语言方面、运动方面等进行综合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评分标准:轻度损伤:GCS>12分;中度损伤:9~12分;重度损伤:≤8分。④用QOL-BREF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综合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颅内压等指标均稳定,GCS评分>12分,术后无并发症。有效:治疗后,颅内压等指标略偏离正常范围,GCS评分9~12分,术后个别患者出现并发症。无效:治疗后,生命指标异常程度较大。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命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平均颅内压低于参照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GC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手术治疗,两组的GC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会对脑部软组织、神经等造成损伤,进而影响肢体灵活性和神经反射,脑部或机体发生水肿/血肿概率变高,临床治疗较为复杂[3]。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该病症的常用方法,手术能清理掉硬脑膜下血肿、坏死组织,但术后骨瓣形态、脑内修复情况不理想,非常容易出现间质性脑水肿、脑穿通畸形等,术后安全性较低,植物生存、死亡等概率较高。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作为临床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主要方式,手术操作过程中遵循脑部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4],手术力度适中,尽力维持脑部正常,并通过悬吊骨缘四周的硬脑膜,确保了经硬脑膜腔扩大-减张等操作后顺利缝合,使得术后颅内压保持在正常范围中[5],促使脑部组织等能快速建立连接,并跟随患者需要引导机体做出相关动作。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平均颅内压低于参照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GC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能够平稳患者术后生命指标。
  由于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依托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开展,使得手术切口、清除力度、缝合操作等更科学。手術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颅脑情况,尽力规避迟发性血肿、脑积水、急性脑膨出等并发症,不仅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还提高了手术安全性[6],进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4.72%;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4%,低于参照组的3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手术治疗,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命指标,提高GCS评分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苏观,陈延茹,杨涛,等.不同评分系统对颅脑外伤患者近期预后预测效能的对比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7-30.
  [2]周志远,赵瑞雅.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去骨瓣减压颅骨修补对颅脑外伤患者生存情况影响的临床研究[J].贵州医药,2021,45(3):384-385.
  [3]苏海波,张玲琼,史瑞萍,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及免疫学分析[J].中国医刊,2020,55(3):311-315.
  [4]张静,徐伟才,徐叶萍,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疗效、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5):1088-1092.
  [5]王金枝.高压氧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7):593-597.
  [6]宋涛涛,霍继浩,常娜,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急诊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1):57-60.
其他文献
探讨联合运用多种技术诊断NIPT检测阳性的9-三体嵌合型胎儿的临床意义。通过超声、羊膜腔穿刺术、SNP array芯片检测、Affymetrix Cyto Scan 750k Array芯片检测、水行FISH检测等多种诊断技术进行诊断分析。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常规染色体检测未发现染色体异常;Affymetrix Cyto Scan 750k Array芯片检测结果显示,胎儿疑似为低比例9-三体嵌合患者;CEP9探针FISH结果显示,胎儿为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携带者。对NIPT提示异常者,通过SNP arra
摘 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两组,每组34例。参照组护理干预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需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研究对象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研究磁珠法与煮沸法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的检出率,并探讨基因分型检出情况与HBV DNA定量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6月-2019年9月收治乙肝患者9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磁珠法,B组应用煮沸法对血浆进行处理,提取HBV DNA后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肝炎基因分型及DNA定量。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并探讨基因分型结果检出率与HBV DNA定量水平的关联。结果:A组患者B型、D型、B/C混合型及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B组,C型检出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