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运用是设计者人文艺术的情感表达,秉持“以人为本”的色彩设计理念才能中和不同群体的审美偏差,经过不断地比对、衬托和调和,从而获得艺术审美愉悦。本文重点讨论了环境设计中色彩运用的特性和功能,并结合具体实例初步阐释了色彩的艺术表现方式。
关键词:环境设计;色彩;语言
随着现代色彩学的发展,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不断深入,对色彩功能的了解日益加深,使色彩在环境设计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色彩语言的介入,增加了环境设计艺术的“可阅读性”,在设计材料、设计空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色彩的不同搭配给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选择。
一、环境设计中色彩语言的理性特性研究
对艺术的理解,有理性和感性之分,色彩是构造艺术的重要元素,当然也存在理性的色彩特性和感性的色彩特性。理性的色彩特性主要是以物理学中的“光”为研究对象,首先“光”是有冷暖色调的,在色彩学中,把不同色相的色彩分为热色、冷色和温色,从红紫、红、橙、黄到黄绿色称为热色,以橙色最热。从青紫、青至青绿色称冷色,以青色为最冷。紫色是红与青色混合而成,绿色是黄与青混合而成,因此是温色。这和人类长期的感觉经验是一致的,如红色、黄色,让人似看到太阳、火、炼钢炉等,感觉热;而青色、绿色,让人似看到江河湖海、绿色的田野、森林,感觉凉爽。其次,“光”的折射、反射、散射都是有距离感的,严格来讲,色彩可以使人感觉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则具有后退、凹进、远离的效果。环境设计中常利用色彩的这些特点去改变空间的大小和高低。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同时“光”进入人体视网膜,在视觉神经系统中是有重量感和尺度感的,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明度和纯度高的显得轻,如桃红、浅黄色。在环境设计的构图中常以此达到平衡和稳定的需要,以及表现性格的需要如轻飘、庄重等。色彩对物体大小的作用,包括色相和明度两个因素。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大,而冷色和暗色则具有内聚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小。不同的明度和冷暖有时也通过对比作用显示出来,环境不同家具、物体的大小和整个环境空间的色彩处理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利用色彩来改变物体的尺度、体积和空间感,使环境各部分之间关系更为协调。
二、环境设计中色彩语言的感性特性研究
感性的色彩特性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因素、心理学感应等对鉴赏者的艺术暗示,比如“中国红”,中国红在颜色形容上是绛红色,也称大红色。部分学者认为,因为这种颜色的主要成分是辰砂,而辰砂是主要产自中国的,故将这种成分搭配的红色系列统称中国红,但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从古至今,中国红在中华民族发展道路上都是起着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的重要作用。追溯到我国颜料用色的起源,最早使用的颜色就是黑白红三色,而红色因为颜色亮丽而最早被认为是流行色调之一。中国红所代表的寓意非常繁杂,总结起来,中国红意味着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敢、兴旺、浪漫、性感、热烈、浓郁、委婉;意味着百事顺遂、驱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等等,是不折不扣的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一个色调。同时,人们对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不同的好恶,这种心理反应,常常是因人们生活经验以及由色彩引起的联想造成的,此外也和人的年龄、性格、素养、民族、习惯分不开。例如看到红色,联想到太阳,万物生命之源,从而感到崇敬、伟大,也可以联想到血,感到不安、野蛮等等。看到黄绿色,联想到植物发芽生长,感觉到春天的来临,于是把它代表青春、活力、希望、发展、和平等等。看到黄色,似阳光普照大地,感到明朗、活跃、兴奋。色彩在心理上的物理效应,如冷热、远近、轻重、大小等;感情刺激,如兴奋、消沉、开朗、抑郁、动乱、镇静等;象征意象,如庄严、轻快、刚、柔、富丽、简朴等,被人们象魔法一样地用来创造心理空间,表现内心情绪,反映思想感情。
三、环境设计中色彩语言的运用方式分析
在环境设计中运用色彩语言应当遵循必要的原则,而且这些原则必须兼顾“科学合理”和“以人为本”两种设计理念,才能让作品具备主流的鉴赏价值观,同时也不乏情感植入。在此,笔者认为满足上述要求的设计原则有三条,其一是遵循整体统一的艺术设计理念,在环境设计中色彩的和谐性就如同音乐的节奏与和声。各种色彩相互作用于空间中,和谐与对比是最根本的关系,如何恰如其分的处理这种关系是创造环境空间气氛的关键。色彩的协调意味着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的靠近,从而产生一种统一感,但要避免过于平淡、沉闷与单调。因此,色彩的和谐应表现为对比中的和谐、对比中的衬托(其中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其二是关注人对色彩的感情规律,也就是设计作品时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上文中讨论的色彩特性,不同群体对色彩的感情寄托是不一样的,如老年人适合具有稳定感的色系,沉稳的色彩也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青年人适合对比度较大的色系,让人感觉到时代的气息与生活节奏的快捷;儿童适合纯度较高的浅蓝、浅粉色系;运动员适合浅蓝、浅绿等颜色以解除兴奋与疲劳等。其三是要满足环境设计的功能需求和构图需要,这项原则是基于结果导向的,毕竟所有的设计方案最终都要达到设计的初衷,而且不同环境本身的空间大小、框架结构都不尽相同,任何天马行空的艺术设想如果不符合环境本身,也就毫无意义。
四、结语
总结来看,色彩是一种情感语言,它所表达的是一种人类内在生命中某些极为复杂的感受。梵高说:“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而在最能体现人敏感,多情的特性并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设计中,色彩几乎可被称作是其“灵魂”。
参考文献:
[1]潘怡. 当代环境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新观念及美学意义[D].中国美术学院,2009.
[2]米琪. 色彩语言在设计教学中的新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魏明. 居室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语言[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6,02:64-65.
[4]孙炘. 论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语言[J]. 流行色,2006,12:56-59.
关键词:环境设计;色彩;语言
随着现代色彩学的发展,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不断深入,对色彩功能的了解日益加深,使色彩在环境设计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色彩语言的介入,增加了环境设计艺术的“可阅读性”,在设计材料、设计空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色彩的不同搭配给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选择。
一、环境设计中色彩语言的理性特性研究
对艺术的理解,有理性和感性之分,色彩是构造艺术的重要元素,当然也存在理性的色彩特性和感性的色彩特性。理性的色彩特性主要是以物理学中的“光”为研究对象,首先“光”是有冷暖色调的,在色彩学中,把不同色相的色彩分为热色、冷色和温色,从红紫、红、橙、黄到黄绿色称为热色,以橙色最热。从青紫、青至青绿色称冷色,以青色为最冷。紫色是红与青色混合而成,绿色是黄与青混合而成,因此是温色。这和人类长期的感觉经验是一致的,如红色、黄色,让人似看到太阳、火、炼钢炉等,感觉热;而青色、绿色,让人似看到江河湖海、绿色的田野、森林,感觉凉爽。其次,“光”的折射、反射、散射都是有距离感的,严格来讲,色彩可以使人感觉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则具有后退、凹进、远离的效果。环境设计中常利用色彩的这些特点去改变空间的大小和高低。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同时“光”进入人体视网膜,在视觉神经系统中是有重量感和尺度感的,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明度和纯度高的显得轻,如桃红、浅黄色。在环境设计的构图中常以此达到平衡和稳定的需要,以及表现性格的需要如轻飘、庄重等。色彩对物体大小的作用,包括色相和明度两个因素。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大,而冷色和暗色则具有内聚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小。不同的明度和冷暖有时也通过对比作用显示出来,环境不同家具、物体的大小和整个环境空间的色彩处理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利用色彩来改变物体的尺度、体积和空间感,使环境各部分之间关系更为协调。
二、环境设计中色彩语言的感性特性研究
感性的色彩特性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因素、心理学感应等对鉴赏者的艺术暗示,比如“中国红”,中国红在颜色形容上是绛红色,也称大红色。部分学者认为,因为这种颜色的主要成分是辰砂,而辰砂是主要产自中国的,故将这种成分搭配的红色系列统称中国红,但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从古至今,中国红在中华民族发展道路上都是起着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的重要作用。追溯到我国颜料用色的起源,最早使用的颜色就是黑白红三色,而红色因为颜色亮丽而最早被认为是流行色调之一。中国红所代表的寓意非常繁杂,总结起来,中国红意味着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敢、兴旺、浪漫、性感、热烈、浓郁、委婉;意味着百事顺遂、驱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等等,是不折不扣的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一个色调。同时,人们对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不同的好恶,这种心理反应,常常是因人们生活经验以及由色彩引起的联想造成的,此外也和人的年龄、性格、素养、民族、习惯分不开。例如看到红色,联想到太阳,万物生命之源,从而感到崇敬、伟大,也可以联想到血,感到不安、野蛮等等。看到黄绿色,联想到植物发芽生长,感觉到春天的来临,于是把它代表青春、活力、希望、发展、和平等等。看到黄色,似阳光普照大地,感到明朗、活跃、兴奋。色彩在心理上的物理效应,如冷热、远近、轻重、大小等;感情刺激,如兴奋、消沉、开朗、抑郁、动乱、镇静等;象征意象,如庄严、轻快、刚、柔、富丽、简朴等,被人们象魔法一样地用来创造心理空间,表现内心情绪,反映思想感情。
三、环境设计中色彩语言的运用方式分析
在环境设计中运用色彩语言应当遵循必要的原则,而且这些原则必须兼顾“科学合理”和“以人为本”两种设计理念,才能让作品具备主流的鉴赏价值观,同时也不乏情感植入。在此,笔者认为满足上述要求的设计原则有三条,其一是遵循整体统一的艺术设计理念,在环境设计中色彩的和谐性就如同音乐的节奏与和声。各种色彩相互作用于空间中,和谐与对比是最根本的关系,如何恰如其分的处理这种关系是创造环境空间气氛的关键。色彩的协调意味着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的靠近,从而产生一种统一感,但要避免过于平淡、沉闷与单调。因此,色彩的和谐应表现为对比中的和谐、对比中的衬托(其中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其二是关注人对色彩的感情规律,也就是设计作品时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上文中讨论的色彩特性,不同群体对色彩的感情寄托是不一样的,如老年人适合具有稳定感的色系,沉稳的色彩也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青年人适合对比度较大的色系,让人感觉到时代的气息与生活节奏的快捷;儿童适合纯度较高的浅蓝、浅粉色系;运动员适合浅蓝、浅绿等颜色以解除兴奋与疲劳等。其三是要满足环境设计的功能需求和构图需要,这项原则是基于结果导向的,毕竟所有的设计方案最终都要达到设计的初衷,而且不同环境本身的空间大小、框架结构都不尽相同,任何天马行空的艺术设想如果不符合环境本身,也就毫无意义。
四、结语
总结来看,色彩是一种情感语言,它所表达的是一种人类内在生命中某些极为复杂的感受。梵高说:“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而在最能体现人敏感,多情的特性并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设计中,色彩几乎可被称作是其“灵魂”。
参考文献:
[1]潘怡. 当代环境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新观念及美学意义[D].中国美术学院,2009.
[2]米琪. 色彩语言在设计教学中的新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魏明. 居室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语言[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6,02:64-65.
[4]孙炘. 论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语言[J]. 流行色,2006,1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