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及意义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状况,探讨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对4365例受血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HBsAg、抗-HCV、抗-HA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结果:4365例受血者中HBsAg阳性541例,阳性率为12.4%;抗-HCV阳性者170例,阳性率3.9%;抗-HAV阳性者82例,阳性率1.9%;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阳性者13例,阳性率0.3%;抗-HIV有2例ELISA初筛阳性,后经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AIDS实验室确认为阳性。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也可以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输血;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
  【中图分类号】R3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80-02
  血液是医疗、抢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临床治疗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用血量的逐渐增加,输血已成为临床抢救与治疗危重患者的常用措施,但是必须认识到血液本身又可以成为致病物质的载体,成为最严重的医院感染原因之一[1]。近年来,由于输血和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通过输血使患者感染病毒已有较多报道,对献血员血液进行严格筛查及复检以确保血液的质量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对受血者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甲型肝炎抗体(抗-HA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是预防和控制输血后肝炎和病毒的主要手段。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是临床安全输血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及采集 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需输血和手术住院患者4365例(其中男性2267例,女性2098例,年龄1~78岁),用分离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或随机采集静脉血5ml,离心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检测。当日不能检测的离心后放置2~8℃的冰箱保存不超过3d。
  1.2检测方法 HBsAg、抗-HCV、抗-HAV、抗-HIV检测均采用ELISA法,梅毒螺旋体抗体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
  1.3试剂及仪器 HBsAg、抗-HCV、抗-HAV试剂为上海科华公司产品,抗-HIV试剂为北京万泰公司产品,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试剂为日本富士公司产品,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仪器为MK3酶标仪,LE*50洗板机。试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进行。
  2 结果
  4365例受血者检测结果显示:HBsAg阳性541例,阳性率为12.4%;抗-HCV阳性者170例,阳性率3.9%;抗-HAV阳性者82例,阳性率1.9%;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阳性者13例,阳性率0.3%;抗-HIV有2份ELISA初筛阳性,后经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AIDS实验室确认为阳性。
  3 讨论
  输血和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常用的措施,常见的通过输血或手术治疗传播与感染的疾病有艾滋病、梅毒、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我国是肝炎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10%~15%[2]。特别是丙型肝炎在输血感染性疾病中的问题日益突出。2002年4月1日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新增了对医疗侵权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因此,开展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亦可作为一种法律依据,并可视为对医患双方自身保护的一种举措。
  作为医务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各种患者,更要接触各种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存在着被感染的可能性,特别是对长期需要输血治疗的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发人群[3]。在本院统计的资料中,HBsAg阳性率达12.4%,抗-HCV阳性率为3.9%,还发现2例抗HIV阳性。丙型肝炎病毒是造成输血后肝炎的主要致病原,在HCV感染病例中,通过输血或其他非肠道途径(如针头、血液透析等)占较大比例,但在近半数的HCV感染中,传播途径尚不清楚,我国自然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0.7%~3.1%,本次检测抗-HCV阳性率为3.9%,略高于自然人群分布[4]。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TP-Ab)和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出现早、消失迟,即使经过正规抗梅毒治疗,仍可检出其特异性抗体,甚至可终身检出,本次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阳性率为0.3%。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传播的疾病,迄今为止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在我国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发病率以每年上升20%~30%的速度增加。在检测中还发现2例抗HIV阳性患者。通过本次调查结果,提醒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在医疗操作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减少医疗损伤,对阳性污染血液的医疗器械及其物品严格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值得提醒的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后存在“窗口期”,病毒基因型变异,检测试剂的敏感性,监测结果即使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病原体感染存在的可能。
  综上所述,为了规范医疗操作和保护患者的利益,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对感染阳性患者进行及时治疗,还可将患者的资料存档并保存原始数据,以便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可提供临床资料和科学依据。掌握患者在输血、手术前的检测结果可提醒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手术、输血治疗及其他侵入性操作检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感染自己或造成患者医院感染[5]。因此,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指标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评.保证安全输血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4):295-296
  [2] 兰庆华,汪群英.手术前或输血3386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10):1173
  [3] 邬蜀军,周筱梅,王祖碧.1695例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意义[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7),799-800
  [4] 郭振华,马钢,李晓霞,等.患者输血前8项感染指标检查与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及社会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09-2210
  [5] 吴俊庆,胡焉凡,许燕燕.患者经血传播疾病检测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的意义[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6(5):546-548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比较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剂2种方法分别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50例患者的200颗牙齿楔状缺损分为A、B两组,每组100颗牙齿,分别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剂2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并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充填后1年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60例成功率为88%,制备倒凹后充填40例成功率为98%,玻璃离子直接充填70例成功率为79%,制备倒凹后充填30例成功
期刊
目的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β4微管蛋白(EgTub4)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并探索该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可溶性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纯化目标蛋白。方法采用ProtParam、SMAR
期刊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创建于1892年,是我国较早的西医院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医院逐渐发展壮大.1954年韩祖斌、李承球主任于我院建立了国内首批有建制的
期刊
目的 观察他克林体外抗多房棘球蚴的作用以及抗小鼠多房棘球蚴感染的疗效. 方法 在含50~ 200个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96孔板中加入浓度为100.00、50.00、25.00、12.50和6.25 μmo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使用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来3年我院接收确诊且进行治疗的4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即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临床上采取热毒宁方案开展治疗,B组在临床上采取利巴韦林方案开展治疗。比较和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地大于B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A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结论临床采取热毒宁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
期刊
【摘要】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早期发育和母亲孕后恢复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较之牛奶、豆奶及其它婴幼儿早期食品,母乳都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其在现代婴幼儿哺育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母乳喂养;方式;发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98-01  近几年来,奶粉事件时有发生: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雀巢“碘超标”奶粉事件,惠氏“香兰素”奶粉事件,南山“含强致癌物”奶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