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思妙想”创佳作
□
有位哲人讲过,想象就是创造力。就文艺创作而言,想象力是它的起点,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的诞生。一篇文章,从灵感的触发、奇异的构思,到形象的描写、意蕴的拓展,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力的强弱、想象境界的高低往往决定一篇文章出色与否。
所谓“想象”,就是由眼前所感知的事物表象回忆联想起有关的其它事物表象或对已知的某些事物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全新事物的形象的过程。例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点,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正是奇思妙想的佳句,其独特处在于奇特、新颖、鲜活和与众不同。再如杜甫的《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不写自己如何想念妻儿,而是设想妻儿在月夜中的思念,甚至想象到小儿女尚不懂得母亲想念父亲的苦衷。
由此可见,想象用得好,可以丰富内容,美化意境,寄托情思,为我们的文章增光添彩,那么,如何发挥“想象”呢?
一、抽象具象法
抽象具象法就是把某种思想、情感、观念等抽象的东西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物,从而具体真切地表现出来,让人可以直接感知和理解。如“愁”这种情感,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感受和体验呢?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现代台湾诗人余光中则通过想象,把乡愁具体化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都形象地让人体味到无穷无尽的愁情哀思。
再如以“涵养”为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这样写:涵养是看见哗哗流出自来水时赶紧上去拧紧,然后默默走开;涵养是被不小心的同学踩了一脚而报以宽容的微笑;涵养是班上同学遭遇不幸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涵养是看见了“孔乙已”和“中年闰土”时,不是嘲笑而是关心与帮助”。通过这一幕幕生动的具体场景让我们清楚地明白了“涵养”的概念。
在写作中,我们要善于化抽象为具象,不论是对题目的具体化,还是对文章的具体描写,与其对概念作模糊的抽象解释,或者对感情进行无力的直接抒发,还不如发挥想象使文章生动丰富起来。
二、一线串珠法
就是从某一点生发开去,勾引出一连串的记忆表象,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意思更明白,境界更深广,语言更优美。像苏轼为了表现“赏花归去”的境界,就使用了这种方法,把一个个记忆的表象连起来,他在诗里写到:“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这便收到了一唱三叹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又如袁鹰的散文《青山翠竹》,作者串珠地写了竹叶、竹枝、竹鞭、竹根,表现了青竹生命力的顽强,更表现了“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思想感情。
此外,串珠法还可以让文章的意境更深广,语言更优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将荷花的情态刻画得柔美动人,那隐隐约约的清香更加令人陶醉,而整个意境也更为宁静淡雅了。
串珠法为同学们描写事物提供了一种方法、一种思路,让事物的描写不再局限于客观的形容,通过联想、想象、比喻,让事物不仅更通俗易懂,而且形象动人,意象的叠加无形中也扩大了文章的意境,语言也在这修辞中生色了。
三、中心放射法
就是以一点为中心,向远近四周放射出一系列的联想,从而环绕中心形成辐射状态的联想和想象活动,使表达的意思更丰富更广大,形象更新鲜更生动。
秦牧的散文《土地》就是这种方法的范例。作者以“土地”为中心,超越时空,向四周尽量放射出联想: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古往今来,回眸展望,一系列放射的联想,都是为了说明“土地”二字;而在此基础上,文章的想象活动更是为着而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形象,表明一段历史的结束和一个崭新时代的诞生。
冰心散文《花》以及朱自清《冬天》都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纵横捭阖,思接千里,文章因此而内容丰富,中心突出。在写作中,这是很值得提倡的构思模式和材料组织方式。
四、情志托寓法
就是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作者借托一景一物来寄托某种人情或事理。这景与情、物与理之间本没有什么联系,是作者运用设想或想象的活动,把它们联结在一起的。在中外的许多神话、童话和寓言中,常常借用某种动植物的联想表象,甚至天神妖魔等想象中的形象来寄托一段情或者道破一个理。文学创作中也常常使用,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写孤高顽强的梅花来寄寓自己的心志,达到了意蕴深厚的效果。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想象表情言志,打开思路,遨游辽阔天地。
总之,想象犹如思维的翅膀,打开思维的翅膀,写作的灵感才会蜂拥而至,文章的构思,取材,内容和语言也会一一攻破。当然,想象不是天马行空,要想使想象合情合理,丰富而活跃,需要同学们平时不断的积累。只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积累方法,想象的翅膀才会不断强健,才有可能写出充满奇思妙想的好文。
(作者:宋东辉,江苏启东建新中学)
□
有位哲人讲过,想象就是创造力。就文艺创作而言,想象力是它的起点,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的诞生。一篇文章,从灵感的触发、奇异的构思,到形象的描写、意蕴的拓展,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力的强弱、想象境界的高低往往决定一篇文章出色与否。
所谓“想象”,就是由眼前所感知的事物表象回忆联想起有关的其它事物表象或对已知的某些事物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全新事物的形象的过程。例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点,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正是奇思妙想的佳句,其独特处在于奇特、新颖、鲜活和与众不同。再如杜甫的《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不写自己如何想念妻儿,而是设想妻儿在月夜中的思念,甚至想象到小儿女尚不懂得母亲想念父亲的苦衷。
由此可见,想象用得好,可以丰富内容,美化意境,寄托情思,为我们的文章增光添彩,那么,如何发挥“想象”呢?
一、抽象具象法
抽象具象法就是把某种思想、情感、观念等抽象的东西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物,从而具体真切地表现出来,让人可以直接感知和理解。如“愁”这种情感,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感受和体验呢?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现代台湾诗人余光中则通过想象,把乡愁具体化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都形象地让人体味到无穷无尽的愁情哀思。
再如以“涵养”为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这样写:涵养是看见哗哗流出自来水时赶紧上去拧紧,然后默默走开;涵养是被不小心的同学踩了一脚而报以宽容的微笑;涵养是班上同学遭遇不幸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涵养是看见了“孔乙已”和“中年闰土”时,不是嘲笑而是关心与帮助”。通过这一幕幕生动的具体场景让我们清楚地明白了“涵养”的概念。
在写作中,我们要善于化抽象为具象,不论是对题目的具体化,还是对文章的具体描写,与其对概念作模糊的抽象解释,或者对感情进行无力的直接抒发,还不如发挥想象使文章生动丰富起来。
二、一线串珠法
就是从某一点生发开去,勾引出一连串的记忆表象,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意思更明白,境界更深广,语言更优美。像苏轼为了表现“赏花归去”的境界,就使用了这种方法,把一个个记忆的表象连起来,他在诗里写到:“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这便收到了一唱三叹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又如袁鹰的散文《青山翠竹》,作者串珠地写了竹叶、竹枝、竹鞭、竹根,表现了青竹生命力的顽强,更表现了“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思想感情。
此外,串珠法还可以让文章的意境更深广,语言更优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将荷花的情态刻画得柔美动人,那隐隐约约的清香更加令人陶醉,而整个意境也更为宁静淡雅了。
串珠法为同学们描写事物提供了一种方法、一种思路,让事物的描写不再局限于客观的形容,通过联想、想象、比喻,让事物不仅更通俗易懂,而且形象动人,意象的叠加无形中也扩大了文章的意境,语言也在这修辞中生色了。
三、中心放射法
就是以一点为中心,向远近四周放射出一系列的联想,从而环绕中心形成辐射状态的联想和想象活动,使表达的意思更丰富更广大,形象更新鲜更生动。
秦牧的散文《土地》就是这种方法的范例。作者以“土地”为中心,超越时空,向四周尽量放射出联想: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古往今来,回眸展望,一系列放射的联想,都是为了说明“土地”二字;而在此基础上,文章的想象活动更是为着而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形象,表明一段历史的结束和一个崭新时代的诞生。
冰心散文《花》以及朱自清《冬天》都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纵横捭阖,思接千里,文章因此而内容丰富,中心突出。在写作中,这是很值得提倡的构思模式和材料组织方式。
四、情志托寓法
就是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作者借托一景一物来寄托某种人情或事理。这景与情、物与理之间本没有什么联系,是作者运用设想或想象的活动,把它们联结在一起的。在中外的许多神话、童话和寓言中,常常借用某种动植物的联想表象,甚至天神妖魔等想象中的形象来寄托一段情或者道破一个理。文学创作中也常常使用,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写孤高顽强的梅花来寄寓自己的心志,达到了意蕴深厚的效果。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想象表情言志,打开思路,遨游辽阔天地。
总之,想象犹如思维的翅膀,打开思维的翅膀,写作的灵感才会蜂拥而至,文章的构思,取材,内容和语言也会一一攻破。当然,想象不是天马行空,要想使想象合情合理,丰富而活跃,需要同学们平时不断的积累。只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积累方法,想象的翅膀才会不断强健,才有可能写出充满奇思妙想的好文。
(作者:宋东辉,江苏启东建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