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见到国内一位知名心脏病专家,席间聊到他最近创下的一项工作纪录:一天内成功完成诊断及治疗介入手术32例!对此,他不胜感慨:其实这个纪录是不得已的。因为排队等候手术的心脏病人实在太多了,我不忍心让他们等的时间太久了!一席话,让我知道这个成绩不仅有赖于专家精湛娴熟的医术、团队的整体水平以及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还源于专家对患者的挚爱关怀和奉献精神。
但专家的纪录也告诉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今天有太多的中国人已经不再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了。
出生在南非的克里斯蒂安·伯纳德教授,40年前因成功完成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而一举成名。据说当年法国有一家公司甚至出价5万美元,要买他当时做手术戴的那副手套。但就是这样一位医术高超的心脏手术专科医生,却在75岁高龄时,写了一本科普著作《通往健康心脏的50条路》。他在书的自序中非常诚恳地写道: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是个好医生。我总能把一颗已经糟透了的心脏换成一颗好的,拯救了一条又一条性命。但是今天我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成就对于人们的生命和生活来说,意义实在是很有限啊!帮病人换掉已经无可救药的“坏心”的功劳,哪里比得上让大众爱护自己的“好心”功劳大呢?
伯纳德教授告诉我们,心脏是人体里最简单的器官,功能也很单一,就是给全身泵血。上帝给每个人配备的都是一颗完好的心脏,都可以为我们的身体工作百年之久。那些来我这里要换“心”的病人,都是自己把他们的好“心”损坏了。
说实在话,世界上会有人主观故意损害自己的心脏吗?应该不会。咱中国人更不会!但我知道周围很多朋友,他们的心脏处境相当不妙。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超重等一系列危险因素都和他们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的心脏。他们更需加倍呵护自己的心脏,认真听从心脏病专家的忠告,按医嘱坚持服药,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还不能轻信任何有“根治”功效的广告,避免自己的心脏受到更深的损害。
伯纳德教授还强烈表达了一个愿望:所有人都应该爱护自己的心脏,所有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完好的“心”!我不希望国内那位专家再创下更新的纪录,我更不希望找伯纳德教授做心脏移植的病人越来越多。
我们可以拥有很多,但不能没有一颗完好的心脏。请珍惜我们的好“心”!
但专家的纪录也告诉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今天有太多的中国人已经不再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了。
出生在南非的克里斯蒂安·伯纳德教授,40年前因成功完成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而一举成名。据说当年法国有一家公司甚至出价5万美元,要买他当时做手术戴的那副手套。但就是这样一位医术高超的心脏手术专科医生,却在75岁高龄时,写了一本科普著作《通往健康心脏的50条路》。他在书的自序中非常诚恳地写道: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是个好医生。我总能把一颗已经糟透了的心脏换成一颗好的,拯救了一条又一条性命。但是今天我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成就对于人们的生命和生活来说,意义实在是很有限啊!帮病人换掉已经无可救药的“坏心”的功劳,哪里比得上让大众爱护自己的“好心”功劳大呢?
伯纳德教授告诉我们,心脏是人体里最简单的器官,功能也很单一,就是给全身泵血。上帝给每个人配备的都是一颗完好的心脏,都可以为我们的身体工作百年之久。那些来我这里要换“心”的病人,都是自己把他们的好“心”损坏了。
说实在话,世界上会有人主观故意损害自己的心脏吗?应该不会。咱中国人更不会!但我知道周围很多朋友,他们的心脏处境相当不妙。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超重等一系列危险因素都和他们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的心脏。他们更需加倍呵护自己的心脏,认真听从心脏病专家的忠告,按医嘱坚持服药,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还不能轻信任何有“根治”功效的广告,避免自己的心脏受到更深的损害。
伯纳德教授还强烈表达了一个愿望:所有人都应该爱护自己的心脏,所有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完好的“心”!我不希望国内那位专家再创下更新的纪录,我更不希望找伯纳德教授做心脏移植的病人越来越多。
我们可以拥有很多,但不能没有一颗完好的心脏。请珍惜我们的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