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积累,学生成功作文的“奠基石”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392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了单纯识字写字的年龄,明明日常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会很“老道”地讲着他们十几岁的人生感悟,但是一提起笔就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总是拼拼凑凑才能写成一篇文章。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总是干瘪而空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关键性的一点就是学生没有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言,没有充实的作文材料,这更加证实了积累对于语文的重要性。既然积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呢?
  一、立足精美的文本教学
  身为学生,接触最多的必然是课本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本。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会积累的时候,首先必须立足于我们的语文课程文本。任教语文近二十年来,我觉得教材还是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的,至于有人提出的与时代脱轨之类的说法,我觉得这正是体现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领导作用的时候,教材是死的,但是教授之人却是与时代共同呼吸的,老师的职责就是要赋予那些带着尘埃的文字以时代的韵律。
  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对课本中的词汇、句意的感悟。首先是词汇,我会要求学生定期整理有一定规律的词语,如aabb式、abb式、abab式、aba式等,归类摘录词语,如描写天气、动作、神态的词语等。特别在萧红的《火烧云》中就有很多的这样词语。我还會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的词汇进行同义词转换,让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这个词好,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古今多少人都会为《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拍手称好。这个“绿”字确实给人以画龙点睛之感。“绿”本身形容事物颜色的词,用在《泊船瓜洲》这首诗里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念。
  二、放眼开阔的课外读物
  课本内容再好,毕竟只是一池之水,为了能更好更全面地阅读,我们自然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时做好课外读物的积累。
  我想要提及并不是哪本书或者哪种刊物,而是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的“”习惯,你阅读摄取文字的能力,一点点地提高阅读速度,做到“一目十行”。这绝对不是夸张,而是真实地能够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做到的一种本领。我的儿子现在阅读速度就是非常的快,同学都非常“嫌弃”和他一起浏览网页或看小说,他基本上扫一眼没有十行也有三四行,在他已经要翻页的情况下别人才看了四五行。事实证明,在同等的时间下,他获得的信息量是别人的四五倍。开学第一周,我就用一节课来介绍正确“读”书的方法,用一定的方法来阶梯式提高阅读速度,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速度也是靠量的积累,书读多了理解必然会快,一遍又一遍地读书,读更多的书,万里长征从脚越。第二层的“习惯”讲的是一种心灵的需求。对于书籍,牛顿有句经典名言:“如果说我曾经看的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就是名著的力量。名著如同沙漠里的绿洲与甘露,可以使我们的心灵获得重生,可以使我们从思想上摒弃一切的恶习,可以使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关注鲜活的学习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好的作家的作品中总是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新的一天,这就是学生身边最鲜活,最丰富的素材。
  小学生对学校生活最熟悉,也最有感情。课间活动中嬉戏玩耍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课间虽然短短的十分钟,但对于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课间十分钟的校园,可谓是沸腾的校园。有一次课间,教室里突然闯进来一只蟑螂,第一个发现这位“不速之客”的是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平时也是比较胆小些,她看见蟑螂的时候尖叫了一声,着实吓了一跳。之后那个窗台围了一圈好奇的脑袋。上课后,我立即让他们把看见蟑螂的过程,自己的感觉写下来。很多学生非常生动真实地写出了他们如何在“无聊”的学校生活中发现如此有趣的生物,特别是第一个发现的女生写道“她觉得看到的那一瞬间,吸进了生平最大的一口空气,然后心脏都快要跳出她的肚皮了。”显然心脏不可能跳出肚皮的,但是看到的人却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这个女生的恐惧,真情实感流露在字里行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的积累必然是一条泥泞而曲折的道路,需要每一位学生自己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一个脚印去丈量,在这艰难的途中,更需要智者的陪伴。身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有科学的方法去指引,更需要我们老师自己切实地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一些文人的灵动,多一些文艺的气息,多一些人文的关怀以“身教”搀扶着学生在语文积累的这条道路上走的更稳更远。
其他文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上好课,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是教师备好课,正好比感人的话剧首先要有感人的剧本,动听的演唱首先要有动听的词曲。优秀的课堂教学,需要充分的备课,教师没有备好课是不应该不负责地走上讲台的,正如严肃而负责的演员不愿接受质量低劣的剧本去演出一样。但目前有部分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备课的错误言论,有属缺乏
期刊
没有一剂良药,  能像一本童话,  让我们的心情多云轉晴。  没有一台电脑,  能像一本字典,  帮我们探索生字的奥秘。  没有一部好看的电视剧,  能像一本小说,  带我们飞进主人公的世界。  多么简约的书籍,  可它却记载了,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指导教师:吴茂娟)
期刊
“咕咚——叮咚——”一溪清泉从山顶的石缝中飘了下来,轻飘飘,亮晶晶,带来无限的惬意。我来到了河边凑近一瞧,哈哈,水底居然有不少小鱼。鱼儿们都安静地躺在沙子上,好像在睡“美容觉”。有的偶尔摆摆尾巴,好像在说:“别打扰我休息,否则要你好看!”哈哈,调皮的我怎么会放过这个捉鱼的大好时机呢?  我拿出“武器”——网兜,蹑手蹑脚地凑了过去,心中暗喜:“哈哈哈,无敌捕鱼王来啦!你们等……”“着”字还未来得及默
期刊
五一假期,我和同学们一起去了石家庄博物馆,这次旅行让我收获颇丰。  一进博物馆的大门往右拐,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一只凶猛健壮的霸王龙。这只恐龙高约3米,它张着大嘴,露出锋利硕大的牙齿,仿佛在向我们示威:“这里我是老大,你们可要老老实实的,别招惹我,要么小心一口咬到你们!”“哎呀,你这么凶,我们还是赶紧走吧!”同学们麻利儿地沿着台阶上去,进入到博物馆里面。  “哇塞!”“天啊!”“好漂亮啊!”我这一
期刊
太阳像母亲一般,把阳光洒满校园,却又不会让人觉得过分炎热。而阳光照耀下的校园,却发出了“我们是好伙伴”的声音。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班主任跨着轻灵的步子,面容和蔼地走进了教室,走到了讲台上,轻轻地拿起一支白色的粉笔,用她的纤纤素手写下了“环境污染”四个大字。然后,微笑着解释道:“同学们,因为现在我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所以学校领导决定,我们这期黑板报的主题为‘环境污染’。并且举办黑板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  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的路径。在新课
期刊
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方法,借助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某种愿望或情感。用典能使诗词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言简意赅又辞近旨远。李商隐的诗作“深情缅邈”,“寄托深而措辞婉”,这种情深辞婉的风格跟诗人的用典分不开。  《锦瑟》全诗连用五个典故,各个典故各有用意,表达功能也不尽相同。首先,是素女鼓瑟之典故。素女演奏其瑟为二十五弦,时有悲伤之意,作者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一弦
期刊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获取信息最快的方式莫过于网络了。但每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网络也有优点和缺点。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及通讯方式,网络还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查找资料。我更是在網络上学习了丰富的课外知识,还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但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更是带来了深深的忧虑。在与我同龄的小伙伴里,有很多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我们宝贵的学业。  因此,我要在这里呼告:小伙伴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要阅读,就要通过识字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广泛阅读,就必须大量识字;写文章,就要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会用字组词,以词造句。因此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和汉字构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主动、积极的识字意识,使教师指导识字与学生自主识字相互协调、和谐发展。  一、激
期刊
勞累了一天的太阳,拖着它疲惫的身体,收起了耀眼的光芒。这时,它身边的云彩一下子穿上了一件红色的外衣,这红的颜色是那么的繁多:有紫红的、有深红的,有粉红的……一眼望去,美丽极了。  太阳还在慢慢地往下落。它把一条条彩带撒向大地,使人觉得空中有一座座红色大桥通向大地。  渐渐地太阳落山的速度减慢了,显出与大地难舍难分的样子。这时,太阳像害羞的小姑娘,怕羞似地躲进了云层里。此时的太阳由圆变成了扁圆,变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