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贵州中洞苗寨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BLLF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去年4月中旬,有幸到贵州采风,在这里我参加了贵州姊妹节开幕式,又随团去了几个很有特色的苗寨、侗寨,领略了加榜梯田等贵州美景。贵州给我的初次印象就是,山青水秀人更美,乐在此乡不思归。当然,贵州也有不少落后贫困地方有待开发。这个被人们称作“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的中洞苗寨,位于贵州省紫云县格凸河水塘镇的格井村。在100多米宽、200多米深的天然石洞里,目前只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18户人家,共73位苗族人。
  采风团活动结束后,我们几位影友又在贵阳市摄协副主席乔启明老师的安排下,专程去了“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中洞苗寨”看了看,感触颇深。
  中洞苗寨出名,据说是源于一位美国人。2003年,一位名叫胡兰克·博德的美国人来到这里,看到苗民的生活条件非常差,便捐款10万元人民币架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并修了石板路,还给每户800元,让人们用于购买羊、鸡等,以改善生活条件。从此,中洞人们过上了有电有光的生活。随后,湖南卫视于2006年播出《洞穴之光》及2008年又播出《变形记——爱在远山》之后,中洞苗寨便被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洞中苗民住的房子都非常简陋,大多是竹席围起来的。个别的是用木头盖起来的,家中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有个小电视、洗衣机就算不错了。我们先后进了6户人家参观,总的感觉是很寒酸。住在洞中左侧中间位置的一户苗民,家中只有一位老人家。这位73岁的老人,两年前她的老伴和儿子不幸相继过世,现在只有她一个人住在洞中,周末或节假日时孙子辈的能回来看看她,就是她最期盼的。说到自己的不幸遭遇,老人家满眼热泪。
  洞中左侧住户最里面的一户人家条件还可以,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夫妇俩以接待游客就餐為主,饭菜很简单,腊肉是最好的食品了。
  洞中还有一户人家条件好一些,办了一家农家乐,看他家墙上挂的那些旗子,就知道是个户外俱乐部的基地。据说,中洞附近是一处很有名的攀岩胜地。
  我们刚入洞时,正好碰上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在家门口晾衣服,我便与她聊了几句。她介绍道,她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能回来一两趟,她在家里带着两个孩子,无人帮忙。因要照顾孩子,长年出不了大山。她还告诉我们,她在外打工时认识了自己的丈夫,之后,便从广西嫁到了这里。目前家中生活还勉强过得去。
  洞内人们自己纺纱织布,推磨碾谷,每周到15公里外的集市买些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其余的日子在家种田、放牛或养猪。农闲时,男人们围着篝火喝着自酿的土酒,女人们则聚在一起拉家常。洞内的生活平实而质朴、单纯而美好。虽然贫穷但洞中的苗家人知足于此。这样的穴居部落生活,让人为之感叹。
  在洞中,我们还看到了已经废弃了的洞寨小学校舍和学校的篮球场。据村民讲,因洞中住户少,孩子也不多,班级设置大多是合班的。后来小学搬到了山外,孩子们每天要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很是辛苦。
  住在洞中,有两个大问题:一是吃水不方便;二是进出货物难。过去吃水都是靠接雨水吃,后来政府帮助建了蓄水池,从山下往山上抽水。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但运输却是个一直未解决好的大问题。山里山外进出货物,全靠人工挑、背,上山2公里,下山2公里,加上负重,进出一趟是很不容易的。
  据说,“部落”是解放初为躲土匪逃进来的人家,后来太平了,当地政府曾劝洞中居民搬出去,但他们还是觉得洞中生活好,冬暖夏凉,这种生活方式便保留了下来。
  前些年,政府为了改善苗民的生活条件,投资在山下建了些住宅。有些原住户已搬了过去,有些还留在洞中,据说是因为吃水问题没解决好而不愿搬,还有的认为在洞中住习惯了,安土重迁,不愿意往外迁。
  当然了,令人欣慰的是,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已投资1500万元,建设从山下到山上的观光缆车。这个全长750米,最高落差180米的中洞苗寨观光索道缆车,今年已经正式开通运行,中洞苗寨的村民可免费乘坐。此索道的开通,不仅方便了游客观光,也为中洞苗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景点的开发,给村民带来的旅游收入远远大于靠天吃饭的农耕收入。如果不是交通的不便,这里也会像其他景点一样游人如织,但是,也正是因为交通的不便利,使得这里的田园还保持那份安静,朴实的村民还流露着人性率真的一面。
  傍晚,山中的一切都被夕阳染成了红色。站在中洞对面的高坡上举目而望,中洞就好像存于万物中的黑洞,那条缠绕在山间弯弯曲曲的青石板小路,如同一条萦绕于云海之间的登天梯,曲折而险峻,纤细而漫长。
其他文献
拜访世界影都好莱坞  在当代国际影坛上,电影名城星罗棋布,风姿各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洛杉矶市区西北郊的好莱坞环球影城。一百年前,好莱坞还是一个小村庄,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影视中心了。在这里,可以看到规模宏大的制片厂,参观电影的制作,解开科技镜头之谜,回顾经典影片中的精彩片段。作为地理概念的“好莱坞”,早已被影视娱乐业的“好莱坞”所替代。来到阳光之城洛杉矶观光,应该有两项内容:一是徜徉星光大道
期刊
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打帮河的支流可布河下游白水河段水系,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曾给中外观众留下过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也使“水帘洞”外景拍摄地黄果树瀑布锦上添花、名声大噪,吸引了无数游客不远万里来此一
期刊
位于克罗地亚境内的普利特维采湖区是全世界最美的也是最有名的国家公园之一,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普利特维采湖由无数瀑布连接起来的16个大大小小的湖组成,沿着河道从上游到下又散开,因而又被称为“十六湖”,从第1湖至第16湖海拔高差达133米,湖与湖之间又有蜿蜒的木桥相连,既方便观赏,又为游客提供了游览捷径。  十六湖位于与普里特维采高地上。其前身为普里特维采湖盆地,其湖群与瀑布
期刊
在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西南边缘的太行深处,有一个叫沕沕水的地方,有98米45米等多级瀑布,“如白练之经于天,白虹之饮于渊”,堪称“燕赵第一瀑”。寒冷的冬季,沕沕水的瀑布刚劲俏拔,飞瀑溪流碧潭遍布其中,冬季里被寒冷凝固了脚步,幻化成惊美绝伦的艺术精品!散发着幽幽蓝光的冰瀑层层垂下,气势磅礴,令人恍惚置身于冰的世界。  太行山山势东陡西缓,山西高原东部河流多切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汇入海河水系。只有西
期刊
春节花车巡游  大年初一的夜晚,以开年、开运、开心为主题的春节花车巡游,与香港市民共同演绎了一场开心街头大派对!夜色下,五彩缤纷光影流转,锣鼓喧天声声入耳,喝彩欢呼声此起彼伏。舞龙舞狮热闹恢宏,中国功夫技压全场,现代热舞与卡通表演交相辉映,还有热情似火的国际啦啦队美女们,时时掀起的热浪高潮……这是一场有滋有味的新春嘉年华。逛庙会祈福  民俗中大年初二是车公诞辰之日,很多香港居民前往沙田车公庙参拜祈
期刊
历时一周,行车千里,  从燕山脚下,到辽河岸边,  从冀东大地,到黄河之洲,  穿越湿地,深入保护区,  踏察临海,走进市场,  中动协志愿者“护鸟飞”的野外巡护宣传  为全国“护鸟飞”活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2017“护鸟飞”野外巡护宣传活动在秦皇岛正式启动  2017年10月28日上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2017“护鸟飞”野外巡护宣传活动在中国观鸟之都——秦
期刊
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面积107.86万公顷。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是世界闻名的大草原之一。  锡林郭勒大草原既是蒙古族发祥地之一,又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走向中原、走向世界的地方。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继承帝位,建立大元,并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筑了著名的元上都;之后的元朝8位皇帝也都在元上都继位。  有着悠久传统历史的锡林
期刊
雨林是雨量甚多的生物区系,整年都有着充足的雨水,附着的冠层都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由于众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地球空气的能力尤为强大,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存在的重要性是极大的,所以热带雨林又有“地球之肺”的美誉。  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雨林不仅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无论是在都
期刊
看过《封神榜》的人都知道,剧中主人公姜子牙的坐骑模样非常特殊,像鹿又不是鹿,像马又不是马,人们称之为“四不像”。有人说,这种四不像,是古代神话中的银白色麋鹿,又被称为白泽,是最聪明的神兽,号称知道全天下的事,常与麒麟或凤凰等视同为德行高尚的统治者治世的象徵。  麋鹿,属于鹿科,又名大卫神父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
期刊
从宗教的角度来说,冈仁波齐是藏族人和印度人心中公认的“神山”,这里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转冈仁波齐朝圣,是藏族人由来已久的传统,很多虔诚的印度人也会在夏季来这里朝圣,当然他们更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很多人根本就是无怨无悔地前来“送死”。而更加虔诚的藏民,除了转冈仁波齐外,也会花上几天时间转玛旁雍错。而海拔4588米的玛旁雍错,绕其一周大约有85公里,多数人转上一周需要四到五天,并非一件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