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重要体现,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力量,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和继承人,但是,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严重礼仪缺失的现象,与大学生本身的社会角色极不相符,同时对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看法都产生反面影响。文章通過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学习礼仪作用的分析,结合自身实践,对大学生礼仪教育做出一系列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礼仪教育;素质;自我修养;交流
一、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国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辞源》中的解释为“行礼仪式”,在古代典籍中,“礼 ”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政治制度;二是,礼貌、礼节;三是,礼物。“仪”也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容貌和外表;二是,指仪式和礼节;三是,指准则和法度。现代汉语中的“礼仪”指的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和模式的总和。所以,礼仪训练就是旨在规范人们言行的一种训练或教育活动。中国礼仪教育的开端人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因此几千年来,历代的教育家、统治者、思想家都十分的重视礼仪教育,并将礼仪视作安邦立国之根本。而在礼仪之邦生活的我们,待人以礼、知书达理是必要的行为准则和基本素养。礼仪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他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与人交往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它是一个国家社会道德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反映。随着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变化,当今社会的礼仪也被赋予了全新意义。礼仪不仅仅是指一种涵盖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会性行为规范,而是涉及了沟通方式、穿着、交往等各方面通过特定程序能够表现敬人、律己的的过程。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时候往往给人以冷漠、自私、不尊重他人、没有规矩等不好印象。这不但不符合作为学生应有的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校园所应具备的社会形象和声誉。而如今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如何与上司、同事打好交道,如何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快速的适应社会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礼仪。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通过进行系统的社会礼仪教育,教导学生尊重他人、提高其应对酬答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礼仪形式结合起来。只有将在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去,在他们毕业走入社会之后才能带起社会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说实施礼仪教育是强化大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促进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需要。
二、礼仪教育的作用
(一) 礼仪可使人辨别是非,知晓进退
复旦投毒案近期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且自此之后陆续传出高校室友杀人案。以至于如今的同窗好友见面后都开玩笑说:谢谢当年的不杀之恩。其性质之恶劣不禁让社会开始反思:当今大学生都是怎么了。据了解得知,众多的高校惨案只因室友之间的一些生活琐事而引起,酿成不可挽回的痛苦。这些不禁反映出,当代高校生亟待加强礼仪教育。礼仪可使人们知进退,明得失,晓义理。从而促进身心健康,与身边人友好和睦相处。为日后踏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坚实的人脉基础。如果每个人都能知书达理,以礼待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互相尊重,那么这些惨剧将会远离校园,远离社会。因此,加强礼仪教育可以在同学们的心理播下文明的种子,社会也将会更加充满爱与温暖。
(二)礼仪能留下良好的印象,促进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从踏入大学大门的那一刻起,这些学生就已经半只脚踏入社会。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求得一个职业不再如从前一样分配。而是进入人才市场双向选择。如何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是同学们普遍苦恼的问题。劳动市场人流如潮,很多学生面对这个情况不假思索地出口成脏,甚至有的女学生浓妆艳抹,衣着暴露。这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玩世不恭,不认真的态度。同样,这一状况仍是缺乏礼仪教育的体现。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我们出门在外最好的名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需要良好的礼仪加以辅导。有一则故事是关于求职者。说有一人去谋一个职位,到了面试地方后看到前方已有二十人在排队。他略一思索,写了一个纸条递给面试官。然后在队列里自信地站好。故事的结果是他得到了职位。很多人都好奇他到底写了什么,其实很简单:您好,我是您第二十一位面试者,请您在面试我之前,先别做好决定。平淡无常。但正是其中透露的尊重和守礼让人记忆深刻。所以说,礼仪是当代新一代的求职者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学好,前程似锦;不学,人生坎坷。
(三)礼仪能提高个人修养,使人更加自尊自信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老子期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生活在这个快节奏、高频率的社会,那些无疑是天方夜谭。而如何和同学,老师,朋友,乃至以后的同事、领导交往,这又关于到礼仪方面。有的人谈吐大方,温文尔雅,无论在那种环境都能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往往一开口就得罪一群人,给人留下傲慢无礼的印象。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学习礼仪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改善这一问题。从小事做起,从言行做起,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我们对自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一个良好的形象无论在哪儿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从而使我们对自己的自信大大增加,也能更自信自立自强地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三、培养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要想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首先必须要从学生的礼仪教育上下功夫。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出教习“六艺”,而“礼”便是六艺中的重要一项。但如今我们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模式和体制下,对学生的分数要比礼仪素养更加重视,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看的不是他的为人品质,道德修养,以及礼仪素质,而是看他在考试中的排名以及取得分数。这样一来,在学生们心中自然也就形成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想法。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礼仪教育。因此,学校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学校报社、广播站、橱窗等宣传工具,花大力气,大篇幅宣传我国的公民礼仪教育,以及我国的礼仪历史,先进的人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鼓舞学生,从思想上改变学生们不重视礼仪的现象。其次,在学校的课程教育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的学生,开设不同的礼仪方向的课程,如针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可以开设日常的行为礼仪,包括仪表礼仪,举止礼仪,校园礼仪等。针对大三大四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可以开设应聘礼仪,就业礼仪,政务礼仪等方面的礼仪教育。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专业,也可以悬着不同的教学礼仪,比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旅游礼仪,交同学们如何跟游客交流,吸引游客的喜爱。针对师范类的学生,可开设教师礼仪,校园礼仪等。这些有针对的礼仪课程,不仅会使学生们从中学到最实用的一些日常礼仪,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修养,加强学生对行为礼仪的了解和重视。
(二)将礼仪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结合起来。
作为学生来说,礼仪素养要想得到提高,不能只靠自律来约束,同时也需要学校加强他律的力度,使学生的礼仪素养提高得到积极的推动和深入的强化。学校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学工部,可以制定出系统的学生礼仪规范,包括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以及平时的课堂表现等,把学生日常的行为礼仪表现纳入综合评奖、评优的标准之中,做到教育与管理,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心里接纳学校的管理。
(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礼仪,使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
《论语·子路篇》中记载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虽然是孔子强调当政的统治者要行为正当,但用到教学之中也同样适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礼仪规范都要十分注意,中国还有句老话,叫“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们优秀的品德、深厚的文化、得体的穿着、文雅的举止和语言,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并对学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不管是教师和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都须严格的要求自己,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为学生们的良好礼仪素质的培养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照奎. 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J]. 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 6)
[2] 杨志刚 . 中国礼仪制度研究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邱伟光 . 现代文明礼仪 [M].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礼仪教育;素质;自我修养;交流
一、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国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辞源》中的解释为“行礼仪式”,在古代典籍中,“礼 ”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政治制度;二是,礼貌、礼节;三是,礼物。“仪”也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容貌和外表;二是,指仪式和礼节;三是,指准则和法度。现代汉语中的“礼仪”指的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和模式的总和。所以,礼仪训练就是旨在规范人们言行的一种训练或教育活动。中国礼仪教育的开端人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因此几千年来,历代的教育家、统治者、思想家都十分的重视礼仪教育,并将礼仪视作安邦立国之根本。而在礼仪之邦生活的我们,待人以礼、知书达理是必要的行为准则和基本素养。礼仪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他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与人交往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它是一个国家社会道德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反映。随着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变化,当今社会的礼仪也被赋予了全新意义。礼仪不仅仅是指一种涵盖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会性行为规范,而是涉及了沟通方式、穿着、交往等各方面通过特定程序能够表现敬人、律己的的过程。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时候往往给人以冷漠、自私、不尊重他人、没有规矩等不好印象。这不但不符合作为学生应有的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校园所应具备的社会形象和声誉。而如今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如何与上司、同事打好交道,如何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快速的适应社会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礼仪。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通过进行系统的社会礼仪教育,教导学生尊重他人、提高其应对酬答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礼仪形式结合起来。只有将在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去,在他们毕业走入社会之后才能带起社会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说实施礼仪教育是强化大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促进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需要。
二、礼仪教育的作用
(一) 礼仪可使人辨别是非,知晓进退
复旦投毒案近期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且自此之后陆续传出高校室友杀人案。以至于如今的同窗好友见面后都开玩笑说:谢谢当年的不杀之恩。其性质之恶劣不禁让社会开始反思:当今大学生都是怎么了。据了解得知,众多的高校惨案只因室友之间的一些生活琐事而引起,酿成不可挽回的痛苦。这些不禁反映出,当代高校生亟待加强礼仪教育。礼仪可使人们知进退,明得失,晓义理。从而促进身心健康,与身边人友好和睦相处。为日后踏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坚实的人脉基础。如果每个人都能知书达理,以礼待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互相尊重,那么这些惨剧将会远离校园,远离社会。因此,加强礼仪教育可以在同学们的心理播下文明的种子,社会也将会更加充满爱与温暖。
(二)礼仪能留下良好的印象,促进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从踏入大学大门的那一刻起,这些学生就已经半只脚踏入社会。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求得一个职业不再如从前一样分配。而是进入人才市场双向选择。如何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是同学们普遍苦恼的问题。劳动市场人流如潮,很多学生面对这个情况不假思索地出口成脏,甚至有的女学生浓妆艳抹,衣着暴露。这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玩世不恭,不认真的态度。同样,这一状况仍是缺乏礼仪教育的体现。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我们出门在外最好的名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需要良好的礼仪加以辅导。有一则故事是关于求职者。说有一人去谋一个职位,到了面试地方后看到前方已有二十人在排队。他略一思索,写了一个纸条递给面试官。然后在队列里自信地站好。故事的结果是他得到了职位。很多人都好奇他到底写了什么,其实很简单:您好,我是您第二十一位面试者,请您在面试我之前,先别做好决定。平淡无常。但正是其中透露的尊重和守礼让人记忆深刻。所以说,礼仪是当代新一代的求职者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学好,前程似锦;不学,人生坎坷。
(三)礼仪能提高个人修养,使人更加自尊自信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老子期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生活在这个快节奏、高频率的社会,那些无疑是天方夜谭。而如何和同学,老师,朋友,乃至以后的同事、领导交往,这又关于到礼仪方面。有的人谈吐大方,温文尔雅,无论在那种环境都能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往往一开口就得罪一群人,给人留下傲慢无礼的印象。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学习礼仪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改善这一问题。从小事做起,从言行做起,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我们对自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一个良好的形象无论在哪儿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从而使我们对自己的自信大大增加,也能更自信自立自强地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三、培养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要想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首先必须要从学生的礼仪教育上下功夫。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出教习“六艺”,而“礼”便是六艺中的重要一项。但如今我们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模式和体制下,对学生的分数要比礼仪素养更加重视,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看的不是他的为人品质,道德修养,以及礼仪素质,而是看他在考试中的排名以及取得分数。这样一来,在学生们心中自然也就形成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想法。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礼仪教育。因此,学校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学校报社、广播站、橱窗等宣传工具,花大力气,大篇幅宣传我国的公民礼仪教育,以及我国的礼仪历史,先进的人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鼓舞学生,从思想上改变学生们不重视礼仪的现象。其次,在学校的课程教育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的学生,开设不同的礼仪方向的课程,如针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可以开设日常的行为礼仪,包括仪表礼仪,举止礼仪,校园礼仪等。针对大三大四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可以开设应聘礼仪,就业礼仪,政务礼仪等方面的礼仪教育。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专业,也可以悬着不同的教学礼仪,比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旅游礼仪,交同学们如何跟游客交流,吸引游客的喜爱。针对师范类的学生,可开设教师礼仪,校园礼仪等。这些有针对的礼仪课程,不仅会使学生们从中学到最实用的一些日常礼仪,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修养,加强学生对行为礼仪的了解和重视。
(二)将礼仪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结合起来。
作为学生来说,礼仪素养要想得到提高,不能只靠自律来约束,同时也需要学校加强他律的力度,使学生的礼仪素养提高得到积极的推动和深入的强化。学校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学工部,可以制定出系统的学生礼仪规范,包括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以及平时的课堂表现等,把学生日常的行为礼仪表现纳入综合评奖、评优的标准之中,做到教育与管理,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心里接纳学校的管理。
(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礼仪,使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
《论语·子路篇》中记载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虽然是孔子强调当政的统治者要行为正当,但用到教学之中也同样适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礼仪规范都要十分注意,中国还有句老话,叫“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们优秀的品德、深厚的文化、得体的穿着、文雅的举止和语言,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并对学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不管是教师和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都须严格的要求自己,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为学生们的良好礼仪素质的培养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照奎. 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J]. 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 6)
[2] 杨志刚 . 中国礼仪制度研究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邱伟光 . 现代文明礼仪 [M].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