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媒体融合形势的倒逼下,媒体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传媒业的新潮流,也成为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立足长远掌握舆论主动权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包括中国石油在内的大型国有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媒体融合力度,持续深化媒体融合探索与实践,但也存在全媒体人才发展不足的瓶颈。本文以中国石油集团共享运营有限公司(简称“中油共享”)媒体融合探索为例,结合各大国有企业在媒体融合、新闻宣传及组织架构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得到了许多新启示,开阔了工作新思路,为国有企业下一步做好宣传思想和媒体融合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中油共享媒体融合探索
1.机构设置层级明晰
中油共享所属单位设立宣传职能部门或新闻机构,成立宣传工作室、中国石油报记者站,主要负责公司融媒体建设,运营管理新媒体、微视频、网站、报刊等宣传阵地,负责管理和新闻策划编辑。从新闻中心到总编辑、编辑,业务交叉但管理层级比较清晰,职级定位明确。
2.传统媒体强身固本
传统媒体方面,所属企业都有着较为深厚久远的发展历程,也拥有部分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在传播频率和内容数量上有很大的优势。目前新闻网站、企业报刊保持了日更40篇的新闻产出率,新闻专题也做到了“时度效”的管理要求。
3.新型媒体不断推进
所属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合力办好“中油共享”微信公众号。“共享资讯”重点发布集团时政党建、共享产品、重大活动等权威信息,而“共享之声”风格较为轻松自然,形式多变、内容接地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同时借助中油共享新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打造共享“网红”,提升企业知名度,形成传统媒体固本、新媒体扩张的发展态势。
4.媒体融合提升功能
中油共享推行“一个中心”理念,通过组织构架再造,实现机构精简和人员统一管理调配;通过运行机制再造,实现例会信息沟通及时准确;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新闻素材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打造出适合企业新闻的“经济适用厨房”。上线应用融媒体协同平台,集素材库、媒资库、成品库、稿件评分考核、工作情况统计等功能于一体,最终实现统一身份、统一指挥、统一考核,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审稿流程。
二、存在不足
1.媒体融合进展相对滞后
总体进展依旧停留在媒体融合的初级阶段,重点以机构改革,人员和技术力量整合为主,通过建设平台,集成信息做了不同形式的“媒体相加”,距离实现媒体深度融合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在媒体融合这个大课题上下功夫。
2.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
当前企业新闻宣传主要表现在宣教式的传播形式和公文式的宣传内容,缺乏活力和吸引力。这就需要在内容编排和表现形式上深入探究,大胆创新,内容做活,形式变多,要融入受众关注的新闻话题,传播寓教于乐的新闻事件,提升新闻作品的吸引力,以此强化企业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和品牌营销的影响力。
3.一专多能全媒体人才缺乏
媒体融合,重点在人,在于培育“一专多能”的人才。既要有视角敏锐、文笔细腻,能写10万+的人才;又要会做活动策划,既能创意又能执行;能拍视频,能写脚本和方案,能做视频编导;镜头前,能成为出镜记者……但现实中,这样的记者凤毛麟角。
三、企业全媒体人才发展方向
基于当前国有企业新闻宣传队伍自身发展要求和全媒体人才匮乏的现状,建议全媒体从业人员重点做到“七个会”,打造“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队伍。
1.会选题。要善于找到行业内最普遍的痛点,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充分从其能否成为爆款,能否引发用户参与探讨,有没有话题性角度做选题策划。
2.会采访。能运用新技术进行采访、发稿,尤其是能用手机进行视频采访拍摄。随着5G技术发展成熟,云采访、云录制、云访谈等线上内容采集方式将成为常态。同时,媒体深融后,采访发布流程会有大的改变,全媒记者要跟进学习。
3.会出镜。出镜记者要不怕丑,不畏惧,敢于试,打通形象关、语言关、肢体关、交流关。同时也要学会采访、摄影、航拍、剪辑等技能。
4.会写作。能够写多个体裁的稿件,公号稿、视频脚本、报纸消息、深度报道,有凝练的主题、严密的逻辑、优美的文字。特别是要顶住“官宣体”的压力,不能只是展风采、秀成绩,必须转换成用户需要的干货。
5.会标题。新媒体是靠触达、分享等推动传播,一个标题能激发用户点击,要学会做新媒体标题。
6.会互动。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互动。新闻内容付梓之后便“一锤定音”的时代一去不返,融媒体从业人员要学会在新闻发布后,在评论区与受众互动,激起更多受众参与,开辟出新的内容。
7.会直播。2021年,直播将更广泛地应用,从重大活动的直播到直播带货,“直播+”聚合了公益、品牌等多元要素,更加多元地嵌入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全媒体人才培养建议
建议国有企业从人才选拔、优化结构、释放活力等方面,加快全媒体人才培养。
一是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培养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按媒体深融的要求设置部门和岗位、编制职责和目标、划分岗位序列与等级;同时,创新“M+P”双通道成长体系,全面落实KPI 考核系统,制订科学的薪酬体系。此外,能够激励机制上有大胆尝试。
二是创新方式培养全媒人才。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热情,培养记者在垂直化、细分化、个性化内容生产领域发挥专长。融媒体工作室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工作室集文字、摄影、技术、运营等各方面的人才。在垂直化、细分化、个性化内容生产领域产生独特优势,不断输出带有专属标签的专业内容产品,让用户成为粉丝,最终形成自带粉丝流量的IP。
融媒体工作室可采取“三跨”+“五支持”机制:“三跨”即允许记者编辑跨部门、跨媒体、跨专业自由组织成为小规模的战斗突击队;“五支持”是媒体负责提供资金、推广、技术、运营、经营等后台方面的支持。
三是个人努力不断学习成长。全媒人才要具备高学历、有气质、下得了乡、卖得了萌、有底蕴、能输出,更重要的是个人能吃得了苦,深入践行“四力”,创作清新脱俗、阅读量高的作品,推动构筑国有企业全媒体传播体系,用好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赢得未来。
参考文献:
[1]周劲《新闻战线》2021年第二期(上),《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的五个战术突围》
[2]趙超《市场导报:国有企业媒体融合现状与思考》2019-12-24
(中国石油集团共享运营有限公司)
一、中油共享媒体融合探索
1.机构设置层级明晰
中油共享所属单位设立宣传职能部门或新闻机构,成立宣传工作室、中国石油报记者站,主要负责公司融媒体建设,运营管理新媒体、微视频、网站、报刊等宣传阵地,负责管理和新闻策划编辑。从新闻中心到总编辑、编辑,业务交叉但管理层级比较清晰,职级定位明确。
2.传统媒体强身固本
传统媒体方面,所属企业都有着较为深厚久远的发展历程,也拥有部分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在传播频率和内容数量上有很大的优势。目前新闻网站、企业报刊保持了日更40篇的新闻产出率,新闻专题也做到了“时度效”的管理要求。
3.新型媒体不断推进
所属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合力办好“中油共享”微信公众号。“共享资讯”重点发布集团时政党建、共享产品、重大活动等权威信息,而“共享之声”风格较为轻松自然,形式多变、内容接地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同时借助中油共享新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打造共享“网红”,提升企业知名度,形成传统媒体固本、新媒体扩张的发展态势。
4.媒体融合提升功能
中油共享推行“一个中心”理念,通过组织构架再造,实现机构精简和人员统一管理调配;通过运行机制再造,实现例会信息沟通及时准确;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新闻素材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打造出适合企业新闻的“经济适用厨房”。上线应用融媒体协同平台,集素材库、媒资库、成品库、稿件评分考核、工作情况统计等功能于一体,最终实现统一身份、统一指挥、统一考核,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审稿流程。
二、存在不足
1.媒体融合进展相对滞后
总体进展依旧停留在媒体融合的初级阶段,重点以机构改革,人员和技术力量整合为主,通过建设平台,集成信息做了不同形式的“媒体相加”,距离实现媒体深度融合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在媒体融合这个大课题上下功夫。
2.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
当前企业新闻宣传主要表现在宣教式的传播形式和公文式的宣传内容,缺乏活力和吸引力。这就需要在内容编排和表现形式上深入探究,大胆创新,内容做活,形式变多,要融入受众关注的新闻话题,传播寓教于乐的新闻事件,提升新闻作品的吸引力,以此强化企业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和品牌营销的影响力。
3.一专多能全媒体人才缺乏
媒体融合,重点在人,在于培育“一专多能”的人才。既要有视角敏锐、文笔细腻,能写10万+的人才;又要会做活动策划,既能创意又能执行;能拍视频,能写脚本和方案,能做视频编导;镜头前,能成为出镜记者……但现实中,这样的记者凤毛麟角。
三、企业全媒体人才发展方向
基于当前国有企业新闻宣传队伍自身发展要求和全媒体人才匮乏的现状,建议全媒体从业人员重点做到“七个会”,打造“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队伍。
1.会选题。要善于找到行业内最普遍的痛点,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充分从其能否成为爆款,能否引发用户参与探讨,有没有话题性角度做选题策划。
2.会采访。能运用新技术进行采访、发稿,尤其是能用手机进行视频采访拍摄。随着5G技术发展成熟,云采访、云录制、云访谈等线上内容采集方式将成为常态。同时,媒体深融后,采访发布流程会有大的改变,全媒记者要跟进学习。
3.会出镜。出镜记者要不怕丑,不畏惧,敢于试,打通形象关、语言关、肢体关、交流关。同时也要学会采访、摄影、航拍、剪辑等技能。
4.会写作。能够写多个体裁的稿件,公号稿、视频脚本、报纸消息、深度报道,有凝练的主题、严密的逻辑、优美的文字。特别是要顶住“官宣体”的压力,不能只是展风采、秀成绩,必须转换成用户需要的干货。
5.会标题。新媒体是靠触达、分享等推动传播,一个标题能激发用户点击,要学会做新媒体标题。
6.会互动。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互动。新闻内容付梓之后便“一锤定音”的时代一去不返,融媒体从业人员要学会在新闻发布后,在评论区与受众互动,激起更多受众参与,开辟出新的内容。
7.会直播。2021年,直播将更广泛地应用,从重大活动的直播到直播带货,“直播+”聚合了公益、品牌等多元要素,更加多元地嵌入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全媒体人才培养建议
建议国有企业从人才选拔、优化结构、释放活力等方面,加快全媒体人才培养。
一是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培养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按媒体深融的要求设置部门和岗位、编制职责和目标、划分岗位序列与等级;同时,创新“M+P”双通道成长体系,全面落实KPI 考核系统,制订科学的薪酬体系。此外,能够激励机制上有大胆尝试。
二是创新方式培养全媒人才。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热情,培养记者在垂直化、细分化、个性化内容生产领域发挥专长。融媒体工作室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工作室集文字、摄影、技术、运营等各方面的人才。在垂直化、细分化、个性化内容生产领域产生独特优势,不断输出带有专属标签的专业内容产品,让用户成为粉丝,最终形成自带粉丝流量的IP。
融媒体工作室可采取“三跨”+“五支持”机制:“三跨”即允许记者编辑跨部门、跨媒体、跨专业自由组织成为小规模的战斗突击队;“五支持”是媒体负责提供资金、推广、技术、运营、经营等后台方面的支持。
三是个人努力不断学习成长。全媒人才要具备高学历、有气质、下得了乡、卖得了萌、有底蕴、能输出,更重要的是个人能吃得了苦,深入践行“四力”,创作清新脱俗、阅读量高的作品,推动构筑国有企业全媒体传播体系,用好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赢得未来。
参考文献:
[1]周劲《新闻战线》2021年第二期(上),《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的五个战术突围》
[2]趙超《市场导报:国有企业媒体融合现状与思考》2019-12-24
(中国石油集团共享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