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史记》笔法对《三国演义》的影响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ing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春秋笔法、互现笔法、简繁笔法、宏细笔法和巫术笔法。
  关键词:《史记》;《三国演义》;笔法
  一、春秋笔法
  何谓“春秋笔法”?一般说来就是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和惩恶而劝善。中华民族是农业文明,聚族而居,讲血缘关系、祖先崇拜、伦理本位。这样,就形成了含蓄内敛的性格。为长者讳、为贤者隐。
  孔夫子在“周易四相”的启发下,创春秋笔法,暗含褒贬,微言大义,用曲笔表现历史真实,并为史公所继承。如《匈奴列传》“太史公曰:孔氏著《春秋》,……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褒,忌讳之辞也。……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汉武帝穷兵黩武,在高压状态下司马迁不能直接褒贬,所以,司马迁借点明《春秋》的写作方法,议论对匈奴的战争,读者一看便能明白其用意。
  《三国演义》中暗含褒贬,婉而成章。刘备历来被视为仁义的代表,但在仁义的背后也有虚伪的一面。“刘备如果不具有枭雄所有的种种狡猾、伪诈与雄图大略……恐怕连立足之地也不会有。”[1]在取得培关之后,刘备得意忘形,对于庞统的劝谏,刘备竟然予以呵斥。这里,罗贯中较为委婉的点出了刘备的假仁假义。
  在处理关羽降曹这一情节上,作者构造了“土山约三事”的故事,表明关羽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保全嫂嫂而做出牺牲的。这样一来不仅关羽的英明保住了,还彰显了他的忠义。这样的安排显然是符合“为尊者讳”的。
  二、互现笔法
  所谓互见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和描写人物时,为了突出其性格特征,把一个人的部分事迹材料移到其他人物的传记中的笔法。
  互见笔法在《史记》中十分普遍,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项羽。项羽的性格特征在其传记中刻画得十分鲜明,项羽是一个有着壮志凌云的志向、纵横天下的气概、叱咤风云的楚霸王。但项羽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为了让其更加真实,司马迁又在《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等篇中穿插项羽的事迹,互见出其性格中的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的缺点。
  《三国演义》很明显继承了《史记》这一笔法,《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主要是通过多回的互见,把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和形象生动。以吕布为例。
  小说第三回:两军对阵,吕布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此时的吕布是何等的英雄盖世、气势逼人。若只看此处,吕布就是个人中豪杰。可是到了第九回中,吕布的反复无常、轻于去就的“小人”品性就得到了充分的揭露。他的薄情寡义、见利忘义得到了体现,他把重视他的董卓杀掉,就像当初杀掉丁原一般。
  三、简繁笔法
  《史记·晋世家》,叙述详略得当。首先用了较大的篇幅写了晋国自建国至曲沃武公轼君篡晋的这段历史,着重描写了晋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然后用中等篇幅写了晋献公到晋文公这段时间内的晋国史实,着重记述了晋文公由逃亡到为君的历程;最后用较少的篇幅写三家分晋的过程。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的篇幅也不尽相同,罗贯中把蜀汉一方作为叙事中心,曹魏只是作为蜀汉的对立面而存在,篇幅大为缩减。而孙吴只是魏、蜀两方的陪衬罢了,比重更是少得可怜。据统计,全书描写和蜀国相关的内容大约占到全书的60%左右,占到了整本书的绝大部分比重。
  在蜀汉的叙述中,作者把大部分笔墨集中在刘备、诸葛亮、关羽、姜维等几个主要人物身上。张锦池先生指出:这种以主人公的生涯为主线写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反映了罗贯中的创作气魄,也反映了小说深得《史记》之壶奥。”[2]这里张先生明确的指出《三国演义》的笔法是受《史记》影响的。
  四、宏细笔法
  在宏大的场面描写中,司马迁把细节描写融合其中。如“刘伯私约”这一场面中,面对战云密布,一触即发的局势,刘邦对项伯说自己之所以派大将守关,只是为了防范非常之事的发生,并非是要谋反,日日夜夜等待着项羽的到来,忠心可鉴。他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谦卑的称呼自己为“臣”,称项伯则十分尊敬的为“伯”。果然项伯相信了刘邦,觉得他并无过错,答应为他申辩。这种细节上的描写,使得情节的刻画有缓有急。
  《三国演义》中当阳之战的描写便是继承了司马迁的宏细笔法。在这场战争中最主要的人物便是赵云。他为了寻找主母和少主单枪匹马数次冲入到敌军当中。找到少主后又将其护于怀中,与曹军殊死搏斗,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冲出重围。在罗贯中的笔下,充分刻画出了赵云的忠心耿耿、威武英勇。当曹操在观阵中看到赵云时都忍不住赞叹“真虎将也!”并说:“吾当生致之。”并且命令众将不得放冷箭伤害赵云。在宏大的战争场面中,细致的情节描写更能凸显人物的形象。
  五、巫术笔法
  《史记》中写陈胜吴广起义时借助一定的巫术来迷惑人心、凝聚力量。他们在鱼腹中放上锦帛,在庙旁学狐狸叫,打着公子扶苏、项燕的名号从民欲,反抗暴秦。
  《三国演义》中也有大量的巫术笔法。第三十八回写到孙权的弟媳徐氏善于卜卦,有一日卜到一凶卦,就劝翊不要出去会客。孙翊不从,遂与众大会”,结果被手下的将领杀害。第七十七回写孔明夜观天象,看见一颗星在荆楚之地坠落,就知道关羽已经遇害。第一〇三回写诸葛亮夜观天象,预知自己“命在旦夕”。为了多坚持一段时间而施行祈禳之法。他命四十九名甲士,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自己则于帐中设上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面布上四十九盏小灯,中间置本命灯一盏,披发仗剑,踏罡步斗。
  六、结语
  《史记》和《三国演义》一为史书、一为小说,但在写作笔法上,却有着相当的一致性,从中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后者对前者的继承。
  参考文献:
  [1]宋常之.理想与现实之间——谈《三国演义》里刘备形象的创造[A].三国演义论文集[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2]张锦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教育移民”扶贫政策是个全新的扶贫模式,它首先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试行.它的实施具有很多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反思价值.
时下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全球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揆诸现实发现:因着不同的国别、历史阶段、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解和表述也不尽相同.本着对分歧乃至矛盾的和解
我生在襄城县城东南一个偏僻的小乡村,由于交通闭塞,文艺生活贫乏,整年累月难得看上一场戏.可是我天生爱戏,二姐在农村业余剧团当演员,五、六岁时,我整天闹着让姐姐教,结果不
摘要:基于民俗方法学的会话分析起源于美国民俗方法学,主要研究真实发生的自然语料。为了获取和研究真实语料,应采用会话分析与人类学田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这一研究范式的特点及工作步骤。  关键词:民俗方法学;会话分析;田野研究  会话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是在会话参与者的相互协作下而产生的。人们对会话的科学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会话分析起源于美国民俗方法学,因此也被称作“基于民俗方法学的会话分析
理发师说:头发染一染吧.rn我说:我渴望自然.rn我喝了点小酒.rn花白的头发从理发师的指缝间流淌下来,落在胸前,落在脚下,我仿佛看见了秋天的山坡.rn窗外,落叶翻飞.rn萧瑟秋风
摘 要: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诗词文赋是体现个人审美意趣和精神层次的最佳载体。苏轼便是以审美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他“向外发现自然之美”,“向内发现自己的深情”,并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审美意趣体现在作品中。  关键词:审美意趣;自然美;生活美  王国维认为,美和艺术虽然不“以厚生利用为旨”,没有类似于政治实业的“当世之用”,但美和艺术却可以影响人的精神建构[1]。对于向来重视内在修养和精神建设的中国
目的:研究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疾病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病例资料整群选取于我院肛肠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肛周脓肿疾病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一次性根治组(观
患者:女性,48岁。因发现中腹部肿物5年,肿物增大,伴黑便6个月,于1999年6月11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发现中上腹部有一质硬肿物,无不适,未治疗。近半年来,肿物增大明显,达中下腹
摘要:国家的兴旺发达需要民族文化的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文化产业的兴旺与和谐。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文化为国家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强大的历史价值。然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没落成为不争的事实,东北民间文化与艺术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在分析东北民间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东北民间艺术保护的措施,以期能够为民间艺术的完善做准备。  关键词:东北民间艺术;形式;保护  
案头左右,书橱内外,堆积如山的中外古今大家、大师、名人后裔、高官俊少,以忆父亲、念父亲、祭父亲、想父亲、我的父亲、我的爸爸×××为题的文章,写达官显要,写文山泰斗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