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大思政的概念,并分析了大思政教学特点,随后分析了大思政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最后从理念、教学模式、环境三个角度分析了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8-0167-04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of all, 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n i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reform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 teaching mode and environment for reference.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mode; reform
前言
在新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立足于“大思政”背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任务,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水平。
一、大思政理念概述及特点分析
“大思政”作为一种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核心在于“大”,这种“大”具体是指将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充分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范围中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方参与形成强大合力,有效实现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教育理念既继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又能够与当下改革开放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实现高校思想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
相对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大思政”教育理念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全员参与特点,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其中,全校其他职工比如政工干部、辅导员等以及学校相关部门也要参与进来,从大学生教育、日常管理等多层面着手,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与修养,实现教师、干部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水平。二是时空延续性与拓展特点,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大学生从初入校园一直到毕业踏入社会,整个时间段都会持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从不同教育环节实施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针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常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三是开放性特点,即“大思政”教育教学始终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并能够以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为依据,充分借鉴吸收世界先进的德育教育成果,促使大思政教育理念不断完善,丰富大思政教育创造新经验,从而有效推动思政教育课程建设发展[1]。
二、大思政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满足新时代发展内在要求
如今改革开放已经超了40个年头,随着新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如何引导高校学生保持初心,坚定马克思思想主义不动摇,这些都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的教育任务。特别是在“大思政”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进一步发挥这一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会议与文件精神,不断武装大学生思想,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水平得到稳步提升,最终成功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课程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夯实大学生政治思想基础,又要发挥协同育人作用,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既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我国于2018年颁布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这一指导性文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探索方向,同时也反映了当下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因此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水平。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进行2018版新教材的修订时,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众多,肩负的教育使命任务也非常艰巨。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也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若一直按部就班,不思进取,无法进行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创新,将会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时代发展相脱节,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因此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大思政教育特点,从多方面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全方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大学生以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单调”、“枯燥”的刻板印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的课程[2]。依托于大思政背景,成功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从根本上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
三、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深入贯彻落实“三大理念”
1. 德才兼备理念
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当下社会对于人才不仅仅要求要有“才能”,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德行”,德才兼备是当下高校育人的终极目标。因此需要高校不能只重育才而忽视育德。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作为高校德育的主体,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树立德才兼备理念,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加深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发自内心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独立健康的人格。同时在实际教学改革时,还应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科学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做事,未来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
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理念
在大思政背景下,“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还需要其他专业课教师参与进来,通过共同协作努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同时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紧密结合。通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所有专业课程的覆盖,从各个教育环节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学生政治思想,开阔学生思想视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仅占一部分,而高校的每一门课程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因此需要高校每一位教师都应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在实际教学时善于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注重言传身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用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效果。
3. 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理念
针对于大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还应从外部着手,加强顶层设计,促进高校各部门、各单位协同合作,从科研、校园管理、校园服务、校园教学等多个层面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大思政教育环境。德才兼备的优质复合型人才是高校育人的最终目标,然而一直以来,“育德”一直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因此需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通过统一规划与分类实施,从外部环境入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骨干、理论社团的培育和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做好相关的活动实践,使学生能够深刻认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灵活应用多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
1. 专题教学模式
相比于其他教学模式,专题式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在设计教学专题时,教师经常会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并将其与思想政治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因此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政学习效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采取问题引领式专题教学方式,每次上课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专题,然后围绕专题设置诸如课前小组演讲、课堂辩论和课后网络交流等活动,成功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引领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并在问题探索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中美贸易战”设置相关专题,来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正面临哪些挑战,国家又是如何从容应对,有效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另一方面,在大思政背景下,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高校自身资源优势,做好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合力,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水平提升。例如教师可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要求学生阅读《中国震撼》、《苦难辉煌》等相关书籍,并撰写相应的读书体会,或者在班级里开展读书报告会等,有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共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程,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
2. 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集“课堂-网络-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追求形式多样化,而是通过合理搭配不同教学形式,实现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水平的目的。在具体实践方面,首先在课堂环节,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实际教学内容,并将教材语言转变为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在展现形式方面更加利于学生接受。其次在网络上,教师应提前做好选题和内容规划,深入挖掘教材重难点问题,保证教学内容“形散而神不散”,每部分都是“精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视频方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辅助教学方式,通过合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进行再加工,形成教材的凝练版,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并且也便于学生后续复习,有利于掌握教材核心内容特别是重难点问题。与此同时,微课视频短小精悍,教师注意做好时长的合理安排。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展开网络教学,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在新闻网站上搜索一些最新的时政新闻,教师可以此作为教学素材直接使用。最后在课堂教学实践上,教师可以不同课程内容、专业为依据,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两会PPT案例大赛、时政大家谈、红色诗文赏析等活动。这些都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更有助于教学效果提升。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发展下的产物,如今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实际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时,教师也可以做好这一教学模式的引入应用。在具体实践方面,教师可以先进行微课程视频录制,引导学生先进行线上自主学习。为保障微课视频质量,激发学生观看兴趣,在实际进行视频制作时,教师可采用录音、字幕等诸多表现手法,更好地补充视频内容,保障教学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众多,制作视频量比较大,在实际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若仅靠教师个人,很难保障教学质量。因此在大思政背景下,需要教师积极寻求学校的支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建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师团队,包括具有“翻转课堂”能力的教师团队、技术支持团队等。比如教学团队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精炼,视频录制等,而技术支持团队则负责PPT、微视频剪辑的制作等。通过联合高校多个部门,积极做好配合,确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此外,在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自主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教师在课堂之上可以引导学生对课下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具体可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内容展开积极的交流,同时教师在旁做好引导,并针对重点教学内容与问题,进行集中地讲解分析,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3]。
(三)注重营造良好的大思政教育教学环境
1. 加强教师培训,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发展,除了专注于教学模式本身,还应从外部入手,打造一个良好的大思政教育环境。比如教师作为大思政教育开展主体,应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保证相关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培训过程中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树立“大思政”格局,增强教学改革意识,加快教学改革进程。二是注重整体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培训强化教师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结合实例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象化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增强学生对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三是进一步强化教师协同育人理念,使其能够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专业课共同推进“大思政”格局,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水平。
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机构组织建设,为大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在大思政背景下,为有效联合高校各个部门,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可在高校内成立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机构,并在机构下设置四个必修课程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研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与此同时,还应通过组织高校校党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处、组织部、学生工作处等,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案,保证相关教材的编写与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业务指导,做好相关的业务配合,有效协调与教务处的关系,成功联合学校不同部门,真正实现大思政教育教學环境营造,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管理者、教师充分联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大思政教育教学环境,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方法,从而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菊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2):206-207.
[2]曾宁.“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新探索[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03):7-10.
[3]杜奋根.“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课堂主渠道建设[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1):2-3.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8-0167-04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of all, 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n i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reform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 teaching mode and environment for reference.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mode; reform
前言
在新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立足于“大思政”背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任务,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水平。
一、大思政理念概述及特点分析
“大思政”作为一种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核心在于“大”,这种“大”具体是指将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充分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范围中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方参与形成强大合力,有效实现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教育理念既继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又能够与当下改革开放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实现高校思想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
相对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大思政”教育理念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全员参与特点,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其中,全校其他职工比如政工干部、辅导员等以及学校相关部门也要参与进来,从大学生教育、日常管理等多层面着手,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与修养,实现教师、干部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水平。二是时空延续性与拓展特点,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大学生从初入校园一直到毕业踏入社会,整个时间段都会持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从不同教育环节实施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针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常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三是开放性特点,即“大思政”教育教学始终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并能够以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为依据,充分借鉴吸收世界先进的德育教育成果,促使大思政教育理念不断完善,丰富大思政教育创造新经验,从而有效推动思政教育课程建设发展[1]。
二、大思政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满足新时代发展内在要求
如今改革开放已经超了40个年头,随着新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如何引导高校学生保持初心,坚定马克思思想主义不动摇,这些都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的教育任务。特别是在“大思政”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进一步发挥这一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会议与文件精神,不断武装大学生思想,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水平得到稳步提升,最终成功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课程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夯实大学生政治思想基础,又要发挥协同育人作用,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既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我国于2018年颁布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这一指导性文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探索方向,同时也反映了当下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因此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水平。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进行2018版新教材的修订时,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众多,肩负的教育使命任务也非常艰巨。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也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若一直按部就班,不思进取,无法进行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创新,将会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时代发展相脱节,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因此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大思政教育特点,从多方面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全方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大学生以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单调”、“枯燥”的刻板印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的课程[2]。依托于大思政背景,成功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从根本上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
三、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深入贯彻落实“三大理念”
1. 德才兼备理念
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当下社会对于人才不仅仅要求要有“才能”,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德行”,德才兼备是当下高校育人的终极目标。因此需要高校不能只重育才而忽视育德。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作为高校德育的主体,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树立德才兼备理念,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加深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发自内心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独立健康的人格。同时在实际教学改革时,还应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科学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做事,未来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
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理念
在大思政背景下,“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还需要其他专业课教师参与进来,通过共同协作努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同时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紧密结合。通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所有专业课程的覆盖,从各个教育环节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学生政治思想,开阔学生思想视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仅占一部分,而高校的每一门课程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因此需要高校每一位教师都应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在实际教学时善于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注重言传身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用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效果。
3. 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理念
针对于大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还应从外部着手,加强顶层设计,促进高校各部门、各单位协同合作,从科研、校园管理、校园服务、校园教学等多个层面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大思政教育环境。德才兼备的优质复合型人才是高校育人的最终目标,然而一直以来,“育德”一直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因此需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通过统一规划与分类实施,从外部环境入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骨干、理论社团的培育和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做好相关的活动实践,使学生能够深刻认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灵活应用多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
1. 专题教学模式
相比于其他教学模式,专题式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在设计教学专题时,教师经常会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并将其与思想政治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因此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政学习效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采取问题引领式专题教学方式,每次上课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专题,然后围绕专题设置诸如课前小组演讲、课堂辩论和课后网络交流等活动,成功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引领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并在问题探索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中美贸易战”设置相关专题,来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正面临哪些挑战,国家又是如何从容应对,有效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另一方面,在大思政背景下,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高校自身资源优势,做好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合力,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水平提升。例如教师可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要求学生阅读《中国震撼》、《苦难辉煌》等相关书籍,并撰写相应的读书体会,或者在班级里开展读书报告会等,有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共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程,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
2. 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集“课堂-网络-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追求形式多样化,而是通过合理搭配不同教学形式,实现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水平的目的。在具体实践方面,首先在课堂环节,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实际教学内容,并将教材语言转变为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在展现形式方面更加利于学生接受。其次在网络上,教师应提前做好选题和内容规划,深入挖掘教材重难点问题,保证教学内容“形散而神不散”,每部分都是“精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视频方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辅助教学方式,通过合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进行再加工,形成教材的凝练版,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并且也便于学生后续复习,有利于掌握教材核心内容特别是重难点问题。与此同时,微课视频短小精悍,教师注意做好时长的合理安排。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展开网络教学,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在新闻网站上搜索一些最新的时政新闻,教师可以此作为教学素材直接使用。最后在课堂教学实践上,教师可以不同课程内容、专业为依据,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两会PPT案例大赛、时政大家谈、红色诗文赏析等活动。这些都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更有助于教学效果提升。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发展下的产物,如今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实际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时,教师也可以做好这一教学模式的引入应用。在具体实践方面,教师可以先进行微课程视频录制,引导学生先进行线上自主学习。为保障微课视频质量,激发学生观看兴趣,在实际进行视频制作时,教师可采用录音、字幕等诸多表现手法,更好地补充视频内容,保障教学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众多,制作视频量比较大,在实际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若仅靠教师个人,很难保障教学质量。因此在大思政背景下,需要教师积极寻求学校的支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建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师团队,包括具有“翻转课堂”能力的教师团队、技术支持团队等。比如教学团队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精炼,视频录制等,而技术支持团队则负责PPT、微视频剪辑的制作等。通过联合高校多个部门,积极做好配合,确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此外,在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自主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教师在课堂之上可以引导学生对课下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具体可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内容展开积极的交流,同时教师在旁做好引导,并针对重点教学内容与问题,进行集中地讲解分析,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3]。
(三)注重营造良好的大思政教育教学环境
1. 加强教师培训,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发展,除了专注于教学模式本身,还应从外部入手,打造一个良好的大思政教育环境。比如教师作为大思政教育开展主体,应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保证相关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培训过程中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树立“大思政”格局,增强教学改革意识,加快教学改革进程。二是注重整体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培训强化教师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结合实例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象化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增强学生对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三是进一步强化教师协同育人理念,使其能够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专业课共同推进“大思政”格局,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水平。
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机构组织建设,为大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在大思政背景下,为有效联合高校各个部门,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可在高校内成立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机构,并在机构下设置四个必修课程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研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与此同时,还应通过组织高校校党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处、组织部、学生工作处等,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案,保证相关教材的编写与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业务指导,做好相关的业务配合,有效协调与教务处的关系,成功联合学校不同部门,真正实现大思政教育教學环境营造,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管理者、教师充分联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大思政教育教学环境,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方法,从而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菊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2):206-207.
[2]曾宁.“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新探索[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03):7-10.
[3]杜奋根.“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课堂主渠道建设[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