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自2012年9月开展云教育试点班,探索一对一学习环境的教育教学应用。这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没有成型的模式及应用方式可供参考。为此,学校开展了深刻、务实、创新的实践研究,在探索中提炼、在实践中提升、在历练中成长,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云技术支持下的创生型课堂模式。本文基于学校应用研究实践,从活动的视角对学校创生型课堂模式进行总结,对典型的学习活动类型加以归纳,为深化学校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分享给广大一线学校,供大家参考、研讨。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习活动类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9-0048-03
2010年,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成功申报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提升研究》。为了深度推进对课题的研究,我们将研究重点聚焦到“创生型课堂”的构建上。创生型课堂是指在课堂上灵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教师、网络等教育资源的服务与支持下,通过创造性的课堂学习活动,建构“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教,师生在创造性活动中产生新体验、收获新知识”的课堂[1]。2012年,为了继续深入这项研究,学校又组建了第一个云教育试点班。在试点班里,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台平板电脑,教室里有自动录播系统、台式电脑、投影仪和供学生交互的电视屏幕等现代媒体,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保障和支持师生通过互动教学平台开展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行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实践。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内涵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形态,指每人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并能够运用这一设备,基于网络平台与资源的链接,进行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与方法[2]。当学生人手一机时,就如同人手一笔、人手一本一样,将会给学习带来新的变革[3]。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组认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字化设备达到生机比1:1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教与学模式”[4]。这种模式是一种基于技术的学习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如下变化。
第一,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它关注的焦点是知识的传授;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它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二,传统的教学关注的是教师如何使用技术来传授知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关注的是学生如何使用技术来支持自己的知识学习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第三,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环境和教学资源单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除了课堂环境外,还让学生处在网络环境和社会空间等学习环境里。它能提供给学生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学习资源。
由于提供了比传统课堂更为广泛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资源。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慢的学习者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再学习,直到达到大部分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而对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习者来说,同样可以找到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源,进行扩展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每位学生都可以“按需学习”,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自2012年开展云教育试点班以来,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开始实施基于iPad平板电脑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先后奔赴北京、上海、佛山、南京等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的地区进行学习,试图通过借鉴他们积累的先进经验和成熟的操作模式,有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但学习后我们依然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的经验和模式并不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能解决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我们有选择地吸取了实验地区的经验,根据学校实际,探索适合本学校的学习模式。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先后经历了某些学科教师的抵触、全体教师对制作iBook电子书的反感、对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控能力的担心、部分家长的反对等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师生们在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下走得越来越远,呈现了许多精彩的课堂。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与其他优秀学校进行交流。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对师生课堂行为的追踪与分析,借鉴已有教学活动理论,就课堂中呈现的有代表性的学习活动类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1.互动反馈活动
这是学校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中最常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在相关平台的支持下,即时互动反馈活动能实现对学生个体和整体学习效果的实时统计和分析。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双基强化训练,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上教学信息反馈的滞后性、片面性、被动性,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及时监测,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语文学科《塞翁失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再通过互动教学平台上的互动反馈系统快速检测学生阅读理解情况,然后根据统计结果实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把互动反馈活动设计在前面的教学环节,可以很方便地检测学生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或对本节内容的预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当然,及时互动反馈活动可视需要,安排在课堂中任何需要统计反馈的环节。
2.基于网络的互动讨论活动
基于网络的互动讨论活动也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使用较多的一种学习活动类型。通常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通过云教育试点班专用学习论坛进行,二是通过内部邮件系统。互动讨论的发起人通常是教师或某些学生,其他学生可以通过跟帖或回复群发邮件的方式参与。互动讨论活动的优点在于: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参与度高、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互动话题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记录每个人的参与情况。例如,在美术学科《格尔尼卡》一节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在论坛中的美术板块先展示《格尔尼卡》的作品图片,再发表主题为《格尔尼卡》的讨论帖“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评论上述作品”。学生利用手中的iPad跟帖,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如语文教师经常提前用群组账号给全体学生发送某些语文主题讨论的邮件,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iPad回复,所有群组成员也都能看到这些观点。 基于网络的互动讨论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无论师生身处何地都能进行交流,增大了师生交流的几率,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网络互动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思考的意识,同时能够汲取他人意见,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通常,这种互动讨论活动在人文学科使用得较多。
3.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就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充分的发展 [5]。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是这样开展的:在进行某节课或学习某部分知识之前,教师会提前一周或两周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如使用iPad(或其他终端)拍摄和制作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或演示文稿。这些项目通常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生完成作品后,在课堂上演示自己的作品,以验证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如语文组L老师在进行《塞翁失马》一课的教学时,就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项目:请每个小组编写一则寓言故事,并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一段相关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其他同学可以点评。又如物理组Z老师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布置了项目:每个小组同学拍摄一个说明日食形成原理的演示视频并在课堂上演示。在英语课堂上也常常布置一些基于项目的学习任务。
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完整连贯,让学生完整体验了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锻炼其各种能力,如小组协作能力、信息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情境体验式学习活动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践和反思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打破学生先知后行、学用分离、学习被动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在实际的工作中或者模拟工作情境中亲身去经历、亲身去感受,从而学习和内化知识与技能。体验式学习具有情境性、亲历性、反思性和个体性等特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指的是,在学习某个知识时教师通过自制的教学课件或第三方软件(包括用于学习的游戏软件),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进行体验式的实践操作。如数学组M老师在进行《七巧板》一课教学时,就在几何画板软件上做好七巧板拼图课件,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到学生iPad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利用iPad进行拼图。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iPad便捷的触屏操作功能,良好的动画效果及亮丽的色彩也让每个操作者爱不释手,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愉快的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体验式的学习活动由于体验性和动手操作性很强,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益。
5.自我检测学习活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自我检测学习活动是指学生以iPad为终端,通过在线或单机版的检测系统进行自我检测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检测不同于在线考试,因为学生做完检测练习以后,系统可以自动给出结果,而不再需要教师批阅。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并据此及时查漏补缺,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有力支持。目前,实现自我检测的平台主要有微检测系统和iBooks电子书,前者需要网络的支持,后者则不需要网络支持。
6.小组协作与探究学习活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组协作与探究学习活动指的是,在课堂上小组成员通过平板电脑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有不同的分工,但是他们的目标是共同的。活动过程一般是先由教师确定一个共同的任务目标,告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接着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基本技能,最后分小组全班交流。如音乐课上,教师请学生分小组,利用iPad上的软件模拟乐器合奏一支曲子。又如美术主题赏析课《格尔尼卡》中,教师在学习论坛上发表了对作品的初步认识后,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分小组、分主题进行网络搜索,整理出有用的学习资料(图文并茂),制作成简单的PPT或keynote文件,推选1~2名学生进行全班讲授交流。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互动评价学习活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互动评价是指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间共同参与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活动。互动评价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如信息技术课上,X老师在教授《制作电子相册》时就通过Moodle平台实施了这一活动。其他的互动学习平台也有类似的功能。
以上是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云教育试点班基于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的七种学习活动类型,期望能对当下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践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将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习活动类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9-0048-03
2010年,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成功申报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提升研究》。为了深度推进对课题的研究,我们将研究重点聚焦到“创生型课堂”的构建上。创生型课堂是指在课堂上灵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教师、网络等教育资源的服务与支持下,通过创造性的课堂学习活动,建构“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教,师生在创造性活动中产生新体验、收获新知识”的课堂[1]。2012年,为了继续深入这项研究,学校又组建了第一个云教育试点班。在试点班里,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台平板电脑,教室里有自动录播系统、台式电脑、投影仪和供学生交互的电视屏幕等现代媒体,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保障和支持师生通过互动教学平台开展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行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实践。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内涵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形态,指每人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并能够运用这一设备,基于网络平台与资源的链接,进行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与方法[2]。当学生人手一机时,就如同人手一笔、人手一本一样,将会给学习带来新的变革[3]。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组认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字化设备达到生机比1:1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教与学模式”[4]。这种模式是一种基于技术的学习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如下变化。
第一,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它关注的焦点是知识的传授;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它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二,传统的教学关注的是教师如何使用技术来传授知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关注的是学生如何使用技术来支持自己的知识学习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第三,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环境和教学资源单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除了课堂环境外,还让学生处在网络环境和社会空间等学习环境里。它能提供给学生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学习资源。
由于提供了比传统课堂更为广泛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资源。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慢的学习者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再学习,直到达到大部分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而对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习者来说,同样可以找到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源,进行扩展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每位学生都可以“按需学习”,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自2012年开展云教育试点班以来,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开始实施基于iPad平板电脑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先后奔赴北京、上海、佛山、南京等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的地区进行学习,试图通过借鉴他们积累的先进经验和成熟的操作模式,有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但学习后我们依然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的经验和模式并不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能解决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我们有选择地吸取了实验地区的经验,根据学校实际,探索适合本学校的学习模式。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先后经历了某些学科教师的抵触、全体教师对制作iBook电子书的反感、对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控能力的担心、部分家长的反对等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师生们在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下走得越来越远,呈现了许多精彩的课堂。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与其他优秀学校进行交流。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对师生课堂行为的追踪与分析,借鉴已有教学活动理论,就课堂中呈现的有代表性的学习活动类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1.互动反馈活动
这是学校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中最常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在相关平台的支持下,即时互动反馈活动能实现对学生个体和整体学习效果的实时统计和分析。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双基强化训练,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上教学信息反馈的滞后性、片面性、被动性,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及时监测,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语文学科《塞翁失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再通过互动教学平台上的互动反馈系统快速检测学生阅读理解情况,然后根据统计结果实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把互动反馈活动设计在前面的教学环节,可以很方便地检测学生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或对本节内容的预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当然,及时互动反馈活动可视需要,安排在课堂中任何需要统计反馈的环节。
2.基于网络的互动讨论活动
基于网络的互动讨论活动也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使用较多的一种学习活动类型。通常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通过云教育试点班专用学习论坛进行,二是通过内部邮件系统。互动讨论的发起人通常是教师或某些学生,其他学生可以通过跟帖或回复群发邮件的方式参与。互动讨论活动的优点在于: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参与度高、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互动话题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记录每个人的参与情况。例如,在美术学科《格尔尼卡》一节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在论坛中的美术板块先展示《格尔尼卡》的作品图片,再发表主题为《格尔尼卡》的讨论帖“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评论上述作品”。学生利用手中的iPad跟帖,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如语文教师经常提前用群组账号给全体学生发送某些语文主题讨论的邮件,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iPad回复,所有群组成员也都能看到这些观点。 基于网络的互动讨论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无论师生身处何地都能进行交流,增大了师生交流的几率,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网络互动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思考的意识,同时能够汲取他人意见,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通常,这种互动讨论活动在人文学科使用得较多。
3.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就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充分的发展 [5]。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是这样开展的:在进行某节课或学习某部分知识之前,教师会提前一周或两周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如使用iPad(或其他终端)拍摄和制作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或演示文稿。这些项目通常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生完成作品后,在课堂上演示自己的作品,以验证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如语文组L老师在进行《塞翁失马》一课的教学时,就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项目:请每个小组编写一则寓言故事,并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一段相关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其他同学可以点评。又如物理组Z老师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布置了项目:每个小组同学拍摄一个说明日食形成原理的演示视频并在课堂上演示。在英语课堂上也常常布置一些基于项目的学习任务。
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完整连贯,让学生完整体验了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锻炼其各种能力,如小组协作能力、信息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情境体验式学习活动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践和反思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打破学生先知后行、学用分离、学习被动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在实际的工作中或者模拟工作情境中亲身去经历、亲身去感受,从而学习和内化知识与技能。体验式学习具有情境性、亲历性、反思性和个体性等特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指的是,在学习某个知识时教师通过自制的教学课件或第三方软件(包括用于学习的游戏软件),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进行体验式的实践操作。如数学组M老师在进行《七巧板》一课教学时,就在几何画板软件上做好七巧板拼图课件,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到学生iPad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利用iPad进行拼图。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iPad便捷的触屏操作功能,良好的动画效果及亮丽的色彩也让每个操作者爱不释手,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愉快的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体验式的学习活动由于体验性和动手操作性很强,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益。
5.自我检测学习活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自我检测学习活动是指学生以iPad为终端,通过在线或单机版的检测系统进行自我检测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检测不同于在线考试,因为学生做完检测练习以后,系统可以自动给出结果,而不再需要教师批阅。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并据此及时查漏补缺,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有力支持。目前,实现自我检测的平台主要有微检测系统和iBooks电子书,前者需要网络的支持,后者则不需要网络支持。
6.小组协作与探究学习活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组协作与探究学习活动指的是,在课堂上小组成员通过平板电脑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有不同的分工,但是他们的目标是共同的。活动过程一般是先由教师确定一个共同的任务目标,告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接着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基本技能,最后分小组全班交流。如音乐课上,教师请学生分小组,利用iPad上的软件模拟乐器合奏一支曲子。又如美术主题赏析课《格尔尼卡》中,教师在学习论坛上发表了对作品的初步认识后,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分小组、分主题进行网络搜索,整理出有用的学习资料(图文并茂),制作成简单的PPT或keynote文件,推选1~2名学生进行全班讲授交流。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互动评价学习活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互动评价是指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间共同参与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活动。互动评价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如信息技术课上,X老师在教授《制作电子相册》时就通过Moodle平台实施了这一活动。其他的互动学习平台也有类似的功能。
以上是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云教育试点班基于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的七种学习活动类型,期望能对当下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践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将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