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两免一补”、取消部分代办项目的收费等一系列重大优惠政策的落实,农民的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但应该注意的是农村一些学校仍面临着经费困难、生源锐减、师资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半年来,在对盐城市所属的九个县市区的四十多所乡镇中小学的专项调研中,我们调查和了解了农村一线的中小学校长所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所面临的问题
(一)校长不能运用经济杠杆加强对学校的有效管理。增强学校活力。
工资由县统一打到教师的个人账户。农村学校校长没有了经济调节的措施,对于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甚至自己不干还在影响别人的人,除了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进行批评教育。在大会小会上说些“发狠”的话之外,基本上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处理方案。
1、制订了明确的奖惩措施而无钱兑现。有些校长也在上任伊始信誓旦旦地研究、讨论、制订了一系列的奖惩规定,有许多也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到了学期结束时,对照考核的结果要按章办事时,校长则显得无可奈何:学校筹不出钱、上面也拨不下来钱。
2、学校规定和工资发放渠道没有很好对接。有的县(市、区)教育局规定了关于实行绩效考核的指标、数量和要求,因为措施制度都比较粗,所以在最后操作时,一般是不能落实到位的,所以校长们也就只好走走形式。
3、对工作出色的教师无法进行激励。曾有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搞全员聘任,要求优秀教师优先聘任,并委以重任,差的教师落聘或待聘,并强调要在收入上拉开差距。方案实施后优秀教师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工作,并且干得很认真。而差的教师,尤其是一些待聘的教师,开始有了点危机感,可一个学期下来,那些干得多的也无处多得钱。干得少的甚至没干的,也还是把自己该拿的工资放进了腰包。
(二)没有经费使用自主权,校长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1、划拨到农村学校的经费不能自主开支。财政部门在关于学校经费使用的项目上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县则是严格地执行文件上的项目规定,凡是文件上没有的,就是开支了也不予报销。而学校需要用钱的项目千头万绪,有很多的项目是文件中所无法列出来的。有一个学校的大门口聘用了一个临时工兼为学校打铃、烧水、打扫卫生,一年下来其劳务费都没有名目从正当渠道开支。两个食堂的工人的工资都不可能光明正大地从学校经费开支的账面上进行支付。
2、农村学校校长在经济上感到内外交困。一所学校就像一个家庭,开学就得花钱,上级部门检查工作需要接待、校际交流和活动需要经济保障、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需要活动经费、维护学校的安全需要聘用人员等等,没有一样不要花钱,而这些基本上都不能拿到账面上进行堂而皇之地报销。
3、按学生人数下拨的经费逐年下降。上级财政部门下拨到学校的经费正常是按在校学生的人数下拨的。近年来,随着学生大幅度地涌进城里的学校,农村学校的学生呈直线下降趋势。但是,财政部门的拨款方式没有改变,农村学校校长就已经成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了。
(三)乡镇政府责任缺失,校长不能有效解决学校的突出问题。
1、乡镇政府基本不理睬学校的事。就是农村学校的校长有事去请求乡镇政府帮助和支持,一般也是不热心,或是表面应付。曾有一所中心初中的校长为了解决学生半夜翻围墙出去泡网吧的事,请求乡长帮助解决,乡长则让乡办公室主任解决,办公室主任说这是属于治安方面的问题,应该让派出所出面解决,派出所说应该找发放网吧营业执照的工商所解决,而工商所说网吧的营业内容是属于文化部门的事,理应找文化站管理。结果是扯了一圈子还是什么都没有解决。
2、对于义务教育的义务没有真正承担。农村义务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特别是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没有乡镇政府的作用,一是不能保证所有的学龄儿童都能正常入学,二是进了学校又不能保证他们不中途辍学。
3、不能帮助学校化解与社区及家长间的矛盾。农村学校与社区成员或家长产生矛盾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些矛盾有些是单单靠农村学校校长的力量无法解决的,而乡镇政府代表着一级农村的领导机构,由他们介入处理起来就要方便得多。也因为乡镇政府的不过问、不作为,使得一些农村学校与地方和家长间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还直接地干扰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4、不公正地把一些社会责任转嫁到学校头上。有些社会问题是乡镇政府管理中的问题,有些因为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就不公正地往农村学校上推,像农村的人文环境布置或宣传、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农村扫盲工作的扫尾和巩固等等,做好了功劳是乡镇政府的,做得不好是农村学校或校长的。
(四)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校长推进课程改革困难。
随着把城里的名校做强做大的形势发展,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越来越恶化:
一是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曾有一个乡中心小学在暑假前后一共来过十多次城里学校的招生宣传,还没有等学生参加毕业考试,就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被提前录取了,剩下来的一些学生即使选择乡镇中心初中,也会在进校后不久转学或借读到城里的学校。
二是教师专业结构严重不合理。一些乡镇中心小学不能保证外语和音乐、美术、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设,甚至有的乡镇中心初中竟然没有一个从正规学校毕业的专业教师。前几年没有人肯到乡镇来,这几年有人想来,又因为学校布局调整,教师的总体数量过剩,想进又进不来。
三是教师年龄结构比例失调。有的学校,特别是乡镇中心小学的下属办学点上由民办教师转成公办教师的比例占大多数,教师年龄偏大,最严重的一所学校从校长到主任、教师,统统在50岁左右。有的乡镇中心初中从2000年以来就没有一个年轻的教师进来。
四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一些农村学校费了多少年的精力,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教师,一旦小有名气,很快就会被挖走。搞得一些乡镇学校的校长采取极端措施不再参与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生怕一些好教师一旦被评上,就被调走;或者自己另谋好的学校。
五是家长不良的教育方式。农村学校的家长也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成龙成凤,但是,当其了解到自己孩子的真实学习状况,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顺其自然。特别是父母出外打工,孩子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带的,不仅不能配合学校教育,还常常会有因溺爱而带来各种不理智的有碍于教育的行为和言语。
(五)没法形成管理的合力,校长所承受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1、领导班子不够团结。因为农村学校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校长之间、校长和中层干部之间的意见分歧,特别是有些涉及职、权、利方 面的问题,还引发了一些比较尖锐的矛盾冲突。不能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对于目前农村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改革工作是很不利的。
2、农村学校教师人心不稳。主要是因为农村学校和一些城里的重点学校、民办学校之间的收入差距太大,引起了农村学校教师思想上的波动。一是想进重点中小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所带来的各种优惠;二是希望进办在城里的民办学校,因为其收入比较高,尽管丢掉农村学校的有编制的工作岗位,也愿意去尝试尝试;三是一些30岁左右的已经具备了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在上述两项追求达不到时,还打算到外面去闯一闯。
3、干部与教师之间的凝聚力不够。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评价所引发的竞争,搞得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有不少还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尤其是一些一把手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要更加紧张一些。
4、师生之间的凝聚力明显不足。在农村中学,为了提高学校升学率,校长不得不把学生分成快慢班,集中精力抓尖子学生,而忽略了中差等的学生,使得优等生和中差等的学生之间变得不协调,也因此而使得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中差等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趋于消极。
二、对农村薄弱学校校长工作的思考
(一)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相对公平,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和校长的要求
当前农村学校的校长的众多困惑和无奈都是来自于严重的城乡差别,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像初中招生可以允许城里重点中学、民办中学到农村小学毕业班去一次又一次的宣传,并表示可以给予这些学生若干的优惠待遇,而这些都是农村学校所没有的;农村学校多少年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只要重点学校和民办学校需要则可以立即从农村学校调走:教育设备投入和使用都是优先考虑武装重点学校,美其名曰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教师教育培训一般是首先考虑到重点学校,然后才考虑到乡镇的中小学;经费的划拨上尽管目前已经考虑到按学生人数平均划拨,但是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的师生比例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按人划拨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不公平,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认真研究农村学校的实际,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农村教育投入。根据校长们的实际需求优先考虑,才能保证农村学校和校长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难题。
(二)明确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教育职责。充分保证农村学校教育工作需要
“以县为主”,并不意味着乡镇政府就没有责任或者责任减轻了。相反,要在县级政府承担主要管理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应职责。
首先应该在义务教育法令和政策的执行上进行保证,像提高留守儿童的入学率、做好中途辍学学生及其家长的工作等等,都有待于乡镇政府通过自己的权力和措施进行保证。
其次是要求乡镇政府从组织、人力上对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予以支持,像农村学校的安全保卫、学校周边文化环境的整治、农村学校和社区各方面关系的协调等等,没有乡镇政府的有效工作,单靠农村校长的力量是难以做得到和做得好的。
第三是乡镇政府要做好农村学校所必需的检查督促工作,像农村学校办学的规范化、农村学校的招生及收费的标准、农村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等等。
第四是及时帮助解决相应问题,像农村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发生的纠纷、学校与社区之间发生的一些矛盾、农村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等等。
(三)增加学校自主权,调动农村学校校长的办学积极性
作为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首先是学校经费使用上要保证校长有一定的自主空间,特别是对于学校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开支,要给予农村学校校长一定自由。
其次是对于农村学校教师的使用与考核要给予农村学校校长一定的自主权,以适应农村学校校长的管理的需要。
第三是在农村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上要让农村学校校长在服从基本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有一定自主性和灵活性,以保证农村学校校长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办出自己的特色来。
(四)加强农村学校校长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村校长的管理水平
农村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是提高农村学校工作水平的关键。而对农村学校校长进行培训,则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是要使培训的内容系列化,从农村学校校长工作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和确定培训内容,形成一定序列,一项项地进行培训,从而系统地提高农村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
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和探讨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的教育教学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让农村学校的校长们培训之后回去能够用得上。
三是在培训方式上注重案例教学和研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析,不仅可以帮助农村学校的校长们学到工作的方法,还可以使得他们举一反三,形成应付各种情况的能力。
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所面临的问题和无奈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不同的地区和农村学校的实际而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也是必然的,作为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农村教育改革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
一、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所面临的问题
(一)校长不能运用经济杠杆加强对学校的有效管理。增强学校活力。
工资由县统一打到教师的个人账户。农村学校校长没有了经济调节的措施,对于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甚至自己不干还在影响别人的人,除了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进行批评教育。在大会小会上说些“发狠”的话之外,基本上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处理方案。
1、制订了明确的奖惩措施而无钱兑现。有些校长也在上任伊始信誓旦旦地研究、讨论、制订了一系列的奖惩规定,有许多也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到了学期结束时,对照考核的结果要按章办事时,校长则显得无可奈何:学校筹不出钱、上面也拨不下来钱。
2、学校规定和工资发放渠道没有很好对接。有的县(市、区)教育局规定了关于实行绩效考核的指标、数量和要求,因为措施制度都比较粗,所以在最后操作时,一般是不能落实到位的,所以校长们也就只好走走形式。
3、对工作出色的教师无法进行激励。曾有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搞全员聘任,要求优秀教师优先聘任,并委以重任,差的教师落聘或待聘,并强调要在收入上拉开差距。方案实施后优秀教师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工作,并且干得很认真。而差的教师,尤其是一些待聘的教师,开始有了点危机感,可一个学期下来,那些干得多的也无处多得钱。干得少的甚至没干的,也还是把自己该拿的工资放进了腰包。
(二)没有经费使用自主权,校长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1、划拨到农村学校的经费不能自主开支。财政部门在关于学校经费使用的项目上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县则是严格地执行文件上的项目规定,凡是文件上没有的,就是开支了也不予报销。而学校需要用钱的项目千头万绪,有很多的项目是文件中所无法列出来的。有一个学校的大门口聘用了一个临时工兼为学校打铃、烧水、打扫卫生,一年下来其劳务费都没有名目从正当渠道开支。两个食堂的工人的工资都不可能光明正大地从学校经费开支的账面上进行支付。
2、农村学校校长在经济上感到内外交困。一所学校就像一个家庭,开学就得花钱,上级部门检查工作需要接待、校际交流和活动需要经济保障、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需要活动经费、维护学校的安全需要聘用人员等等,没有一样不要花钱,而这些基本上都不能拿到账面上进行堂而皇之地报销。
3、按学生人数下拨的经费逐年下降。上级财政部门下拨到学校的经费正常是按在校学生的人数下拨的。近年来,随着学生大幅度地涌进城里的学校,农村学校的学生呈直线下降趋势。但是,财政部门的拨款方式没有改变,农村学校校长就已经成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了。
(三)乡镇政府责任缺失,校长不能有效解决学校的突出问题。
1、乡镇政府基本不理睬学校的事。就是农村学校的校长有事去请求乡镇政府帮助和支持,一般也是不热心,或是表面应付。曾有一所中心初中的校长为了解决学生半夜翻围墙出去泡网吧的事,请求乡长帮助解决,乡长则让乡办公室主任解决,办公室主任说这是属于治安方面的问题,应该让派出所出面解决,派出所说应该找发放网吧营业执照的工商所解决,而工商所说网吧的营业内容是属于文化部门的事,理应找文化站管理。结果是扯了一圈子还是什么都没有解决。
2、对于义务教育的义务没有真正承担。农村义务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特别是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没有乡镇政府的作用,一是不能保证所有的学龄儿童都能正常入学,二是进了学校又不能保证他们不中途辍学。
3、不能帮助学校化解与社区及家长间的矛盾。农村学校与社区成员或家长产生矛盾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些矛盾有些是单单靠农村学校校长的力量无法解决的,而乡镇政府代表着一级农村的领导机构,由他们介入处理起来就要方便得多。也因为乡镇政府的不过问、不作为,使得一些农村学校与地方和家长间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还直接地干扰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4、不公正地把一些社会责任转嫁到学校头上。有些社会问题是乡镇政府管理中的问题,有些因为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就不公正地往农村学校上推,像农村的人文环境布置或宣传、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农村扫盲工作的扫尾和巩固等等,做好了功劳是乡镇政府的,做得不好是农村学校或校长的。
(四)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校长推进课程改革困难。
随着把城里的名校做强做大的形势发展,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越来越恶化:
一是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曾有一个乡中心小学在暑假前后一共来过十多次城里学校的招生宣传,还没有等学生参加毕业考试,就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被提前录取了,剩下来的一些学生即使选择乡镇中心初中,也会在进校后不久转学或借读到城里的学校。
二是教师专业结构严重不合理。一些乡镇中心小学不能保证外语和音乐、美术、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设,甚至有的乡镇中心初中竟然没有一个从正规学校毕业的专业教师。前几年没有人肯到乡镇来,这几年有人想来,又因为学校布局调整,教师的总体数量过剩,想进又进不来。
三是教师年龄结构比例失调。有的学校,特别是乡镇中心小学的下属办学点上由民办教师转成公办教师的比例占大多数,教师年龄偏大,最严重的一所学校从校长到主任、教师,统统在50岁左右。有的乡镇中心初中从2000年以来就没有一个年轻的教师进来。
四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一些农村学校费了多少年的精力,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教师,一旦小有名气,很快就会被挖走。搞得一些乡镇学校的校长采取极端措施不再参与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生怕一些好教师一旦被评上,就被调走;或者自己另谋好的学校。
五是家长不良的教育方式。农村学校的家长也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成龙成凤,但是,当其了解到自己孩子的真实学习状况,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顺其自然。特别是父母出外打工,孩子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带的,不仅不能配合学校教育,还常常会有因溺爱而带来各种不理智的有碍于教育的行为和言语。
(五)没法形成管理的合力,校长所承受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1、领导班子不够团结。因为农村学校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校长之间、校长和中层干部之间的意见分歧,特别是有些涉及职、权、利方 面的问题,还引发了一些比较尖锐的矛盾冲突。不能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对于目前农村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改革工作是很不利的。
2、农村学校教师人心不稳。主要是因为农村学校和一些城里的重点学校、民办学校之间的收入差距太大,引起了农村学校教师思想上的波动。一是想进重点中小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所带来的各种优惠;二是希望进办在城里的民办学校,因为其收入比较高,尽管丢掉农村学校的有编制的工作岗位,也愿意去尝试尝试;三是一些30岁左右的已经具备了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在上述两项追求达不到时,还打算到外面去闯一闯。
3、干部与教师之间的凝聚力不够。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评价所引发的竞争,搞得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有不少还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尤其是一些一把手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要更加紧张一些。
4、师生之间的凝聚力明显不足。在农村中学,为了提高学校升学率,校长不得不把学生分成快慢班,集中精力抓尖子学生,而忽略了中差等的学生,使得优等生和中差等的学生之间变得不协调,也因此而使得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中差等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趋于消极。
二、对农村薄弱学校校长工作的思考
(一)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相对公平,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和校长的要求
当前农村学校的校长的众多困惑和无奈都是来自于严重的城乡差别,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像初中招生可以允许城里重点中学、民办中学到农村小学毕业班去一次又一次的宣传,并表示可以给予这些学生若干的优惠待遇,而这些都是农村学校所没有的;农村学校多少年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只要重点学校和民办学校需要则可以立即从农村学校调走:教育设备投入和使用都是优先考虑武装重点学校,美其名曰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教师教育培训一般是首先考虑到重点学校,然后才考虑到乡镇的中小学;经费的划拨上尽管目前已经考虑到按学生人数平均划拨,但是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的师生比例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按人划拨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不公平,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认真研究农村学校的实际,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农村教育投入。根据校长们的实际需求优先考虑,才能保证农村学校和校长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难题。
(二)明确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教育职责。充分保证农村学校教育工作需要
“以县为主”,并不意味着乡镇政府就没有责任或者责任减轻了。相反,要在县级政府承担主要管理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应职责。
首先应该在义务教育法令和政策的执行上进行保证,像提高留守儿童的入学率、做好中途辍学学生及其家长的工作等等,都有待于乡镇政府通过自己的权力和措施进行保证。
其次是要求乡镇政府从组织、人力上对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予以支持,像农村学校的安全保卫、学校周边文化环境的整治、农村学校和社区各方面关系的协调等等,没有乡镇政府的有效工作,单靠农村校长的力量是难以做得到和做得好的。
第三是乡镇政府要做好农村学校所必需的检查督促工作,像农村学校办学的规范化、农村学校的招生及收费的标准、农村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等等。
第四是及时帮助解决相应问题,像农村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发生的纠纷、学校与社区之间发生的一些矛盾、农村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等等。
(三)增加学校自主权,调动农村学校校长的办学积极性
作为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首先是学校经费使用上要保证校长有一定的自主空间,特别是对于学校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开支,要给予农村学校校长一定自由。
其次是对于农村学校教师的使用与考核要给予农村学校校长一定的自主权,以适应农村学校校长的管理的需要。
第三是在农村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上要让农村学校校长在服从基本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有一定自主性和灵活性,以保证农村学校校长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办出自己的特色来。
(四)加强农村学校校长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村校长的管理水平
农村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是提高农村学校工作水平的关键。而对农村学校校长进行培训,则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是要使培训的内容系列化,从农村学校校长工作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和确定培训内容,形成一定序列,一项项地进行培训,从而系统地提高农村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
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和探讨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的教育教学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让农村学校的校长们培训之后回去能够用得上。
三是在培训方式上注重案例教学和研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析,不仅可以帮助农村学校的校长们学到工作的方法,还可以使得他们举一反三,形成应付各种情况的能力。
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所面临的问题和无奈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不同的地区和农村学校的实际而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也是必然的,作为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农村教育改革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