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持久针刺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31岁,女性,患关节病性银屑病8年。治疗无效。有镍不耐受史。不到1年前,患者开始作针刺治疗。针刺能缓解疼痛,连续每天作1小时。由于不可能每天来就诊,医生决定将针持久刺入病人右耳壳。2月后,面颈部开始发痒,后累及躯干、四肢和头皮。所有皮肤科常用疗法均不能止痒,后来发现右耳内(针灸针周围和附近)有似脂溢性湿疹的独特损害。

其他文献
作者对47例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症(PSS)患者作了回顾性检查,47例中31例有弥漫性硬皮病,16例有CREST综合征,31例弥漫性硬皮病中8例有肌炎,而CREST患者均无肌炎.诊断肌炎的根据有血清CPK升高或醛缩酶增高,而且至少具有以下一个特点:①近端肌无力;②肌病性肌电图;③肌肉活检异常.8例中有3例在肌炎的同时伴发心肌炎,其余23例弥漫性硬皮病及所有CREST患者在临床病程中均没有肌炎和心肌炎的
期刊
作者观察了33例皮肤型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年龄21~49岁。其中9例伴有特殊表现--结节和浸润发生周期性非外伤性出血,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2~3天。典型病例:患者女性,39岁。主诉为腓肠肌、足关节疼痛,感觉异常和周期性鼻出血。皮疹多位于下肢,表现为沿血管分布的小结节及网状青斑。同时面部和手、足出现暂时性水肿。
期刊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异细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或称ADCC,是由标有特异抗体的靶细胞和具有抗体可结晶片段(Fc)受体的效应细胞互相作用而引起的细胞溶解.Fc受体识别与靶细胞结合的抗体的Fc片段,引发靶细胞的溶解.这一反应的免疫特异性是来自特异的抗―靶细胞免疫球蛋白,而不是来自效应细胞,故不同于典型的细胞介导细胞毒性.
期刊
氯苯吩嗪是一种与氨苯砜结构完全不同的抗麻风药物,不仅对麻风杆菌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还有抗炎作用,对耐砜类药菌株也有肯定疗效。此外该药亦已试用于治疗其它皮肤病。现将有关氯苯吩嗪的部分国外资料综述如下。
白血病可伴有各种皮肤损害,其中包括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皮损,然而脉管炎极少伴发于白血病,尤其是毛细胞性白血病.据作者了解,至今尚无此类报导.作者本文报告一例具有坏死性皮肤损害的深部脉管炎伴发于日皿病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毛细胞性白血病).
期刊
光化学疗法(PUVA)治疗银屑病有效.自从1974年发表此疗法的报告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在PUVA疗法中,补骨脂素制剂可以口服或外用(溶液、软膏或乳剂),然后照射长波紫外线.对局限型银屑病(尤其是掌、跖银屑病),外用补骨脂素更为可取.虽然局部应用这一制剂已有不少时候了,但尚未见有发生接触性变态反应的报告.
期刊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基本缺陷是患者血清中缺乏活化C1和激肽酶(kallikrein)的抑制剂――神经氨糖蛋白(neuramino glycoprotein)(即C1酯酶抑制剂)或由于此抑制剂的活性缺乏,急性发作时常因喉头水肿窒息死亡。有人统计,死亡率达30%以上。治疗困难,抗组织胺类药物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常无疗效。近年来,介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本文报告一例在静脉穿刺部位发生的皮肤结节病。患者,女,56岁。由于持久的支气管综合征,在一次摄片中发现二肺弥漫性网状结节性阴影而入院。检查发现一些5~10mm大小圆顶的丘疹结节性损害,玫瑰色,无自觉症状,局限于二侧肘前,沿静脉分散排列,压片检查下出现浸润。询问病史,这些皮损发生于多次静脉穿刺后4~5个月。对照肺部摄片表现为二侧弥漫性网状结节性细小阴影,肺门增大,但层析摄片未发现明显的支气管间淋巴结
恶性黑素瘤的自然消退,患者血清中存在黑素瘤细胞的抗体或局部病变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的动态变化等提示黑素瘤有肿瘤的特异免疫因素参与.Lerner统计约20%恶性黑素瘤合并白癜风,而且往往发生在恶性黑素瘤治疗之后.恶性黑素瘤合并白癜风的病例预后较好,即使发生转移亦多能长期生存.但是本文报告1例与此相反.患者男性,39岁.因左腹股沟皮下肿瘤进行手术切除.
作者对50例白种妇女LSA患者进行有关自身免疫障碍病的研究,同时以50例年龄相似的轻症皮肤病患者作对照。本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86岁,发病年龄为6~80岁,平均为49.44岁。病期由2个月到30年,平均为5.12年。患病情况:32例外阴及肛门部有LSA皮损,其中16例仅发于女阴,另外16例发于肛门及女阴部。10例患者病变分布于外阴、肛门及其他部位多处,8例患者的LSA在外阴以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