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访荒废的学校,看见这个城市校园的曾经。
时间转回今天早些时候。
我和同伴在高街公园居民区刚一下车,几个蹬着脚踏车四处闲逛的黑人青少年就立刻吹起了口哨:或许是这个地区本就鲜少见到白人面孔,亚洲人更是稀有,而白人和亚洲人的组合,估计是少上加少。而这串起哄般的口哨立刻引来了一个年纪稍长的黑人,也许是这里的“话事人”,这位面色阴沉的大哥堵在我和同伴的面前:“Hey,what you doing out here?(你们来这儿干嘛)”
看着这位人高马大如一面移动的墙壁一样壮硕、面孔却稚气未脱、分明只有二十几岁的“大哥”,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比起他身后那群仰望着他像仰望一个榜样人物的青少年们,他或许只比他们大了一两岁,身上的文身却多了一倍:手臂、大腿、甚至后脑勺的一半都画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左眉角一条细小的伤口,浓重的把“a”发成“ai”的当地口音,还有裸露出的臂膀上线条分明的肌肉,不由得我不往黑帮电影上联想。
而当我们说明来意之后,他绷紧的面部肌肉瞬间放松许多,嘴角甚至要挤出一个笑容:“School?School’sout for summer.School’s out forever!(学校?学校放暑假了,学校再也不开学了)”
——霍利梅尔天主教高中,始建于1928年,2012年末由于生源不足正式关闭。
走在这个上下四层,三个侧翼的建筑内,我好像走在自己的高中:一样的庞大,一样的精美。然而这里却少了欢笑,少了追逐打闹的学生,也少了新鲜的空气,只有无尽的、浓稠的、像有实体一样的黑暗,把每一个来访者都销蚀于其中。
而我和同伴手中的强力手电,也只能照亮脚下小小的一片空地。地面上散乱地扔着受潮的纸张,脱落的墙皮和石棉保温层,被破坏狂砸烂的玻璃,还有从天花板垂下来的钢筋,学校兴盛时期篮球队的云雀队标志纸,图书馆没搬完的课本、杂志和圣经。我顺手捡到了一张学生借书卡:Shinitwaque Williams(威廉姆斯),有效期:12/01/2007。
学校的室内体育厅非常壮观,即使在废弃五年后,红色的钢铁吊顶和光滑的木地板也不曾褪色。如此重视体育资源,无怪乎霍利梅尔高中的校队曾有辉煌战绩:篮球队均曾在密歇根州高中联赛上蝉联桂冠数年。到现在,体育馆内二楼的吊篮上还刻着篮球队2007-2010年蝉联桂冠的佳绩。
由于好奇心作祟,我坚决要推开每一扇没有上锁的门。而从外表看上去只是另一个光线幽暗的房间,推开门却像跌进了爱丽丝的兔子洞一般,竟然是一个金碧辉煌、上下两层的大剧院:金色的幕布,完全没有损坏的红丝绒坐椅,倾斜并且雕花鎏金的天顶,二楼的围栏上还用金粉描着五只学校的吉祥物云雀。而让人完全想不到的是,如此一个高大炫目,充斥着浮雕和花纹的剧院,却仅仅是这座天主教高中的礼堂。时至今日,虽然早已随着学校的废弃,被掩藏在了厚重的尘土之下,但在上个世纪初,学校刚刚建校时,为了这座礼堂,斥资之重,可以想见。
舞台之上的天顶由于常年日晒雨淋,已腐朽不堪,室外的自然光从千疮百孔的天花板上一丝丝漏了下来,把整座舞台照亮得犹如开着聚光灯一般。而从光线充足的台上望向台下,一片漆黑,宛若站在真正的舞台上,聚光灯打在头顶,除了自己,什么都看不到,只有隐约的笑声和鼓掌声暗示着台下也许仍坐着观众,而自己的表演,尚且不算太坏。
“School’s out;Out for summer;Out till fall;We mightnot go back at all(学校放假了,学校放暑假了,一直放到秋天,我们可能再也不回去了).”像歌中唱的,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回到学校。或许他们选择了为生计忙碌,或许他们仅仅觉得知识无用,也或许是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习。无论是哪种原因,學生数量的减少,使得这所天主教高中无以为继,不得不永久关闭。那些曾经充斥着学生的走廊和教室,如今孤寂清冷,毫无生机。
从学校出来时,已然快到日落时分。我和同伴像是仅仅短暂地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几分钟,时间却已然流逝得快得惊人。
扛着相机和三脚架没走两步,就被警察拦了下来。也许是一张天然无害的面孔,除了身份证明,警察并未要求出示更多材料,也没有要求看相机里的照片是不是我声称的“城市建筑和街头摄影”,反而好心叮嘱我:附近废弃的建筑多,所以不法分子出没也比较频繁,如果没什么事,还是尽早离开。看着警官的黑色皮肤上写满了关心和善意,再看看他身后不远处几个无所事事的黑人小阿飞,不禁好奇这个社会是如何决定让谁开着警车,又让谁混迹街头。或许这位警官是来自一个教育系统完善的街区,恰好考试成绩优良,从此命运轨迹便全然不同。
目送这位警官远去时,太阳已然接近地平线,天色渐暗,而天边的云却突然露出一丝缝隙,一缕暗红色镶嵌着金边的光迅速在城市天际线上勾画出一道剪影。而那个我曾见过无数次的、红彤彤、暖洋洋的球体,正像之前的成千上万次一样,把它的光芒又一次洒在整个星球上,包括那众多被废弃的、腐朽的、破败的角落,没有一丝偏倚。
时间转回今天早些时候。
我和同伴在高街公园居民区刚一下车,几个蹬着脚踏车四处闲逛的黑人青少年就立刻吹起了口哨:或许是这个地区本就鲜少见到白人面孔,亚洲人更是稀有,而白人和亚洲人的组合,估计是少上加少。而这串起哄般的口哨立刻引来了一个年纪稍长的黑人,也许是这里的“话事人”,这位面色阴沉的大哥堵在我和同伴的面前:“Hey,what you doing out here?(你们来这儿干嘛)”
看着这位人高马大如一面移动的墙壁一样壮硕、面孔却稚气未脱、分明只有二十几岁的“大哥”,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比起他身后那群仰望着他像仰望一个榜样人物的青少年们,他或许只比他们大了一两岁,身上的文身却多了一倍:手臂、大腿、甚至后脑勺的一半都画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左眉角一条细小的伤口,浓重的把“a”发成“ai”的当地口音,还有裸露出的臂膀上线条分明的肌肉,不由得我不往黑帮电影上联想。
而当我们说明来意之后,他绷紧的面部肌肉瞬间放松许多,嘴角甚至要挤出一个笑容:“School?School’sout for summer.School’s out forever!(学校?学校放暑假了,学校再也不开学了)”
——霍利梅尔天主教高中,始建于1928年,2012年末由于生源不足正式关闭。
走在这个上下四层,三个侧翼的建筑内,我好像走在自己的高中:一样的庞大,一样的精美。然而这里却少了欢笑,少了追逐打闹的学生,也少了新鲜的空气,只有无尽的、浓稠的、像有实体一样的黑暗,把每一个来访者都销蚀于其中。
而我和同伴手中的强力手电,也只能照亮脚下小小的一片空地。地面上散乱地扔着受潮的纸张,脱落的墙皮和石棉保温层,被破坏狂砸烂的玻璃,还有从天花板垂下来的钢筋,学校兴盛时期篮球队的云雀队标志纸,图书馆没搬完的课本、杂志和圣经。我顺手捡到了一张学生借书卡:Shinitwaque Williams(威廉姆斯),有效期:12/01/2007。
学校的室内体育厅非常壮观,即使在废弃五年后,红色的钢铁吊顶和光滑的木地板也不曾褪色。如此重视体育资源,无怪乎霍利梅尔高中的校队曾有辉煌战绩:篮球队均曾在密歇根州高中联赛上蝉联桂冠数年。到现在,体育馆内二楼的吊篮上还刻着篮球队2007-2010年蝉联桂冠的佳绩。
由于好奇心作祟,我坚决要推开每一扇没有上锁的门。而从外表看上去只是另一个光线幽暗的房间,推开门却像跌进了爱丽丝的兔子洞一般,竟然是一个金碧辉煌、上下两层的大剧院:金色的幕布,完全没有损坏的红丝绒坐椅,倾斜并且雕花鎏金的天顶,二楼的围栏上还用金粉描着五只学校的吉祥物云雀。而让人完全想不到的是,如此一个高大炫目,充斥着浮雕和花纹的剧院,却仅仅是这座天主教高中的礼堂。时至今日,虽然早已随着学校的废弃,被掩藏在了厚重的尘土之下,但在上个世纪初,学校刚刚建校时,为了这座礼堂,斥资之重,可以想见。
舞台之上的天顶由于常年日晒雨淋,已腐朽不堪,室外的自然光从千疮百孔的天花板上一丝丝漏了下来,把整座舞台照亮得犹如开着聚光灯一般。而从光线充足的台上望向台下,一片漆黑,宛若站在真正的舞台上,聚光灯打在头顶,除了自己,什么都看不到,只有隐约的笑声和鼓掌声暗示着台下也许仍坐着观众,而自己的表演,尚且不算太坏。
“School’s out;Out for summer;Out till fall;We mightnot go back at all(学校放假了,学校放暑假了,一直放到秋天,我们可能再也不回去了).”像歌中唱的,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回到学校。或许他们选择了为生计忙碌,或许他们仅仅觉得知识无用,也或许是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习。无论是哪种原因,學生数量的减少,使得这所天主教高中无以为继,不得不永久关闭。那些曾经充斥着学生的走廊和教室,如今孤寂清冷,毫无生机。
从学校出来时,已然快到日落时分。我和同伴像是仅仅短暂地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几分钟,时间却已然流逝得快得惊人。
扛着相机和三脚架没走两步,就被警察拦了下来。也许是一张天然无害的面孔,除了身份证明,警察并未要求出示更多材料,也没有要求看相机里的照片是不是我声称的“城市建筑和街头摄影”,反而好心叮嘱我:附近废弃的建筑多,所以不法分子出没也比较频繁,如果没什么事,还是尽早离开。看着警官的黑色皮肤上写满了关心和善意,再看看他身后不远处几个无所事事的黑人小阿飞,不禁好奇这个社会是如何决定让谁开着警车,又让谁混迹街头。或许这位警官是来自一个教育系统完善的街区,恰好考试成绩优良,从此命运轨迹便全然不同。
目送这位警官远去时,太阳已然接近地平线,天色渐暗,而天边的云却突然露出一丝缝隙,一缕暗红色镶嵌着金边的光迅速在城市天际线上勾画出一道剪影。而那个我曾见过无数次的、红彤彤、暖洋洋的球体,正像之前的成千上万次一样,把它的光芒又一次洒在整个星球上,包括那众多被废弃的、腐朽的、破败的角落,没有一丝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