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短的几英里,却是一条有些人一生也无法逾越的地狱到天堂的鸿沟。
穿行在底特律市区,像踏入了一条时空错乱的隧道。
2010年美国人口统计显示,底特律常住人口约有71.3万人,位列全美第18大城市。但是这个数目却不足上世纪五十年代人口高峰期的一半一一底特律乃是美国过去50年中城市人口削减最多的城市之一。
而这71万人口之中,白人仅占10%,黑人则约82%。这59万黑人大部分聚集在市中心附近,而数量不足8万的白人却稀疏地分散在底特律市郊及更远之处。一则来自维基百科的人口分布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底特律人口以“8英里”之路为分界线,分界线以内是黑人居住区,分界线以外是白人居住区。以饶舌歌手埃米纳姆自身传记拍成的电影《8英里》,正是以这条路为题,白描了这条著名的人口分界线以内的黑人贫民区。
一线分割的两种生活
1928年,8英里之路仅仅是一条窄而小的土路,而随着底特律的发展扩大,这条路也日新月异地在改变着。如今,若你前去拜访,它已被拓宽成双向八车道的一条公路,横跨底特律30多公里,从底特律河附近的伍德沃德和密歇根大道交汇处为起点,直到湖岸附近处为止。相对于一条物理分界线,今日的8英里之路更像是一条心理和文化的界限。作为底特律市的北部边界,8英里之路将城市的非洲裔美国黑人与所谓的“白色的上流社会郊区”分隔开来。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的普及化,一些非洲裔美国黑人早已搬至8英里之路以北的社区,但8英里之路以南的居民与北方居民之间的分离却并没有消失。时至今日,无论是从物理上还是心理上来说,8英里之路都仍然是底特律黑人和白人居民之间一条鲜明的界线。
而恰恰正如你在电影《8英里》中所看到的那样,白人的高档住宅区和黑人的贫民窟往往相差只有一条街。一边是七十多层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一边是暗黑诡秘悄无人烟的大教堂;一边是人声鼎沸一掷千金的美高梅大赌场,一边是人去楼空衰败腐朽的李广场宾馆;一边是开着豪车带着保姆来参加自己孩子球赛的生活安逸的白人们,一边是满头小辫子在废弃民宅前踢足球、捉迷藏、追逐打闹的黑人小姑娘们,而她们十几岁的哥哥,就在十米开外聚众抽大烟,满口污言秽语,身上总有文身。而这短短的8英里,却是一条有些人一生也无法逾越的地狱到天堂的鸿沟。
令人觉得讽刺的并非贫富差距,而是精神与阶级差距一一来自上流社会的白人孩子们早在出生时便内定了私立学校,常春藤大学毕业后或进家族企业或去全球五百强;而来自下城区的黑人孩子们,公立学校读得完算你的造化,高中结束后,如果你的女朋友还没被搞大肚子,如果你在当地工厂找到了一份稳定的体力活,恭喜你,你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
失落的中央车站
正如位于市中心的密歇根中央车站(1913-1988),虽然除了废墟探险者和盗贼早已无人问津,但是火车站的主楼前仍竖立着一面鲜艳的、迎风飘扬的美国国旗。独立、公平、奋斗、自由、进取,是美国国旗代表的国家精神,而在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背后,却是一座由于各种人为原因而被废弃长达数十年的大楼。
始建于1913年,废弃于1988年,密歇根中央车站的日吞吐量曾一度高达200车次。车站废弃的原因多种多样,一则是底特律汽车工业的日渐兴盛,一则是整座城市的逐渐衰落,一则是能源危机和经济滑坡。无论是何原因,1988年1月5日上午11点半,最后一列火车载着这个城市的旧时繁荣驶向芝加哥。自此,密歇根中央车站正式废弃。其后虽然数次现身于电影中,2016年上映的《蝙蝠侠大战超人》中的打斗场景既是在此取景——但车站的命运却无甚转机。每隔数年,车站重新翻修的消息总会见诸报端,但从来未曾实现。
自1988年廢弃以后,密歇根中央车站几经易手。每任业主为了使车站能重新启用,无不费尽心力。2008年业主曾提议修复并建议启动基金为八千万美元,资金即将到位时,修复工作却再次停止,据新闻报道,其原因乃是业主认为修复后也无法为车站找到新的用途。而民间传闻则是自大楼废弃后,大楼附近连接美加的“大使桥”业主为了保证自己的收入,不间断地阻止车站修复工程。2009年底特律市政府决定将拆除,而拆除工作刚刚启动便停了工,甚至一度因为停工被告上法庭。幸亏此次拆除工作的停工,2015年大楼新业主重新启动车站修复工程,耗资七百万美元给大楼安装了新的窗户,修复了老化电路。虽然目前车站重新开放仍然遥遥无期,但从外表来看,已然一洗过去二十年来憔悴面容,恢复了旧日庄严肃穆的形象。
由于安保严格,中央车站并不像其他废弃建筑物般破坏严重。除了早年被偷走的部分金属,大部分门窗与装饰仍维持着原貌。没有断壁残垣,没有腐朽的木地板,更没有年久失修的线路和管道,唯一略带“危险”色彩的是大楼的电梯井:十八层高没有门挡的电梯井,如一个笔直而狭窄的深渊,一眼望不到尽头。像个微型黑洞,要把所有旁观者都吸入囊中。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回以凝视。”尼采的这句话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