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具有承上启下“里程碑”作用的当属民国时期国家级的官办武术专业机构——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但由于年代久远的缘故,南京中央国术馆的相关背景资料与其真实的组织机构、人事安排、教科文书、赛事活动、考核派遣、生员分布等一系列详尽的文史档案——均无法令当今的武术研究者及相关人士得到确切与详实的了解……尽管在此前也曾有国内的一些武术刊物对南京中央国术馆的一些支离破碎且杂乱无章的情节做过少量的披露——但多为散乱欠实或道听途说的民间传言……因此久而久之。便导致了南京中央国术馆这个曾经的专业武术机构被蒙上了一层又一层充满神秘色彩的面纱……鉴于此,本刊经过多方努力,特邀请曾致力于南京中央国术馆专项研究工作达37年之久的南京中华传统武术培训学校校长范克平先生,撰写《走进中央国术馆》系列文章并在《精武》杂志进行连载且同时配发中央国术馆的昔日专用教材,旨在以此为广大的传统武术爱好者们与其相关的研究者们提供一套必不可少的专业教科文书。
《走进中央国术馆》——系根据笔者(即本文作者范克平)在公元1971年至1983年的12年时间内,师从旧时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一等教习”罗玉(1903~1984年)、中央国术馆执行董事兼顾问李松如(1888~1988年)先生学文习武期间所做的笔记,并参考自己多年来所收藏的数千册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昔日手抄原件孤本、编辑出版教材且历时7年之久而撰写完成的史料性专稿。该稿着重记录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及各类专业期刊、新闻报道中尚未披露或录之有误的纠错性文史资料。现因《精武》杂志之约,特交其作权威刊载。
一、中央国术馆倡导者揭秘
南京中央国术馆全称为“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研修)馆”(以下简称为“央馆”)。该馆由西北军的退役“陆军上将”张之江(1881~1965年)在中国国民党元老林森、谭延阎、于右任等27人的大力支持下,会同当时居住(暂住)南京的一批南、北方武术名家诸如王任福(以下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刘震南、刘崇峻、刘云龙、李松如、吴俊山、严度万、肖锦章、罗玉、童仁富、韩会清等一批“圈内”顶尖高手——大家众心所向、团结一致并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6月下旬,在南京西华门头条巷6号(一说韩家巷)开始筹建且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5日由国民政府发布《国府第174号令》批准(备案)成立并每月专款拨发5000元法币作为相关资金。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成立,说来颇为神奇!它的神奇之处在于由26位军、政要员联名提议要求设置该馆。这26位要员如下:
其一:林森
本名林天波,号长仁并自命为“青芝老人”。1868年1月18日生于福建闽侯县。1877年入当地私塾就读;1881年经乡邻介绍入英华书院进行研修;1883年考入台湾中西学堂;1902年经入介绍供职于上海海关;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先后人美国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就读;1914年在日本东京参加“中华革命的”;1912年元月任南京国民临时政府参议院议长;1913年4月出席北京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参议院议长;“二次革命”爆发之后于当年12月远赴日本;1914年由日本转赴美洲且开展筹饷与党务活动;1916年7月离美回国并于同年8月出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外交部部长;1918年10月被选举为参议院院长兼宪法会议议长;1921年元月任“非常国会”议长;1922年担任福建省省长;1923年2月因召返回“大本营”即担任建设部部长兼治河督办并于同年10月参与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改组会议且具体负责该党派的相关改组事宜;“大革命时期”即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中革委”海外部部长;1925年7月出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1927年9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常务委员;1928年9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且于同年10月兼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29年元月出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3月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并于同年底被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推选为国民政府代理主席且在1932年“元旦”宣布就职;1936年12月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1938年3月赴武汉主持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并通过《抗战救国纲领》并于同年7月主持召开国民参政会且在会后亲笔手书“抗战必胜”条幅即以此用来激励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1943年8月1日因车祸在重庆遇难,享年75岁。国民政府为此对其举行隆重国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亦专门发出唁电称:“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1979年,中共中央通过专门会议并正确评价林森为“著名的老一辈民主革命家”。
其二:谭延闿
字祖安或祖庵,号无畏、切斋。1880年生于生于浙江杭州。其父谭钟麟为前清“进士”并先后担任过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陕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1893年其年仅13周岁时便赴长沙参加“童子试”并考中“秀才”;1904年其24周岁时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并得中第一名“会元”,且在同年4月赴京城参加“殿试”而被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即被御赐为“进士出身”旋入“翰林院”担任编修之职;1907年其组织“湖南宪政公会”即积极推行立宪而成为立宪派首领;1909年10月任湖南咨议局议长;1911年任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兼民政部长;1912年7月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湖南都督;1916年8月出任湖南省省长兼督军且于同年底兼任湖南参议院院长;1922年投奔孙中山并再次加入中国国民党且于同年6月出任全湘“讨贼军”总司令;1923年先后出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1924年元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大本营秘书长;192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兼军委会委员、常委、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并于同年9月署理广州国民政府军事部部长;1926年元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于同年3月代理广州国民政府主席且在同年4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1928年2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
其三:黎元洪
字宋卿。1864年10月19日(清同治三年农历九月十九)生于湖北武汉黄陂木兰乡东厂畈。其1883年(清光绪九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并在毕业之后派往广东服役;1888年编人“北洋水师”;1895年应两江总督张 之洞电召赴宁,即监修新式炮台,并先后出任狮子山等处炮台总教官、专台官;1896年随张之洞回湖北,即出任炮台监制、护军后营帮带,且参与训练新军;1898年至1901年曾3次赴日本考察军事;1904年出任护国军前锋营督带;1905年底出任湖北常备军第二镇第三协统官兼该镇统制官;1906年出任陆军暂编第二十一混成旅协统统领且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被革命党人推举为湖北都督;1912年元月入选南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1916年6月6日出任大总统;1923年6月因曹锟贿选而被逼“下野”即辞职。其晚年致力于“实业救国”,即先、后参与创办或支持相关工贸企业,并出任中兴煤矿董事长、黄陂商业银行总董事及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董事等职;其投资企业45家(其中银行17家、工厂12家、煤矿6家且总投资额达200万元法币)。其1928年6月3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天津。193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在湖北武昌为黎元洪举行“国葬”典礼以示纪念。
其四:戴传贤
字季陶,且自号孝园。1891年生于四川广汉。其早年曾留学日本并于1911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之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二次革命”与“护法战争”;1912年9月出任孙中山“随从秘书”,且直至其逝世方止;1917年出任护法军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兼大元帅府秘书长;1919年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1924年元月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并于同年5月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6年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校长;1928年起,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等职;1948年6月,出任中央国史馆馆长。1949年2月在广州自杀身亡。
其五:李宗仁
1891年生于广西临桂。1908年考入广西陆军学堂(第三期);1910年lO月加入“同盟会”;1912年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并于1913年秋毕业之后前往南宁将校讲习所出任“准尉”见习官,且后任中尉队副;1916年5月,出任滇军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1917年秋,先、后出任护国军第二军第五旅排、连、营长之职,并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与粤桂战争;1921年组建“广西自治军第二军”并自任司令;1924年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等部联合成立“定桂讨贼联军”,并出任总指挥,于同年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3月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负责筹办黄埔军校南宁分校;1926年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28年元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主席兼第四集团军总司令;1930年4月出任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1932年4月出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1935年4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37年10月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3年9月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
其六:于右任
原名伯循,字右任。1879年4月11日生于陕西三原。其1907年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等进步报刊并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12年起,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1922年创办上海大学;1925年出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1926年元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并出任驻陕总司令;1928年2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且于同年兼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64年病逝于台湾。
其七:冯玉祥
原名冯基善,字焕章。1882年11月8日生于河北保定。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入保定五营充军;1902年改投武卫右军且先、后出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1914年7月出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于同年9月调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1918年11月出任湘西镇守使;1921年8月出任陆军第11师师长并继任陕西督军;1922年5月调任河南督军;1924年出任直隶第3军总司令,并发动“北京政变”即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且改其所属部队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而自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之职;1926年元月在奉、直军队联合进攻之下被迫通电“下野”,于同年9月17日得到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集结旧部至绥远省五原县进行“誓师”即出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1927年4月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1928年10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于同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6年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元月出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继任政治委员会主席,于同年7月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与毛泽东同志的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而自美国返回大陆之时因其所乘“胜利”号油轮途经黑海期间遭遇火灾遇难(享年66周岁)。1949年9月,中共中央在冯玉祥将军遇难一周年之际特于北平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主席亲送挽联;周恩来总理主持会议并致悼词)。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冯玉祥将军生前愿望,将其遗骨安葬于五岳之一的东岳泰山。安葬仪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写挽联;郭沫若同志亲笔题书“冯玉祥先生之墓”;周恩来总理在悼念大会时称:“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其八:何应钦
生于1889年4月2日(农历庚寅年闰二月十三日,清光绪十六年)。1908年就读于日本振武学堂;1909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并先、后在黔军担任营长、团长、旅长、军参谋长等职;1922年夏出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1924年春出任广州孙中山元帅府参谋,在同年底出任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兼教导一团团长;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1926年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黄埔军校教育长;1929年出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总司令部参谋总长;1930年出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1933年出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1934年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36年担任国民革命军代总司令职务;1937出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出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总 长;1944年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1945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受降交接仪式》;1948年出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87年10月病逝于台湾,享年97岁。
其九:李济琛
1885年11月6日(清光绪十一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生于广西苍梧县冠盖乡料神村;1909年就读于军咨府军官学校,‘在毕业之后留校充任军事教官且历时五年;1920年出任粤军第1师副官长、师参谋长;1922年出任粤军第1师代理师长并于1923年正式担任师长兼参谋长;1924年元月出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于同年2月担任该校教练部主任,在3月又转任该校军构入伍试验委员会代理委员长;1924年5月由孙中山亲自任命为黄埔军校教练部少将主任;1925年7月出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于同年8月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1926年元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于同年4月兼任黄埔军校副校长;1926年7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并代行总司令职权并于同年8月兼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1927年4月18日出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1931年11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及训练总监等职;1937年,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1949年9月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与毛泽东同志的邀请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出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10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其十:魏道明
字伯聪。1901年生于江西德化;其青年时期留学法国,荣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6年回国,在上海从事律师工作;1927年初出任国民政府司法部主席秘书,在同年底担任国民政府司法部次长、代理部长等职;1928年出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1930年出任南京特别市市长;1935年出任《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总经理;1937年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1941年出任国民政府驻法国大使;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5年6月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47年出任国民政府“台湾省府”首任主席;1978年5月18日因病在台湾逝世。
其十一:吴铁城
1888年生于江西九江。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 1年出任九江军政府总参议官兼外交大使;1913年就读于日本明治法政大学;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8月5日奉孙中山之命前往美国檀香山主持“中华革命党”党务并兼任华侨《自由新报》主笔;1917年9月回国出任广东“大元帅府”参议;1920年出任讨贼军总指挥;1922年出任广东省香山县县长;1923年元月出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广东省警卫军总司令,于同年2月出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兼警务处处长;1926年,先、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独立一师师长、第六军十七师师长兼广州卫戍司令;1928年6月出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1929年3月出任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兼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等职;1931年6月出任国民政府委员并于同年8月出任国民政府警察总监兼侨务委员会委员长;1932年元月出任上海特别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部总司令之职;1937年3月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广东全省保安司令;1940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1941年春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1947年6月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48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部长;1953年11月19日因病在台湾逝世。
其十二:张静江
又名人杰,号印光。1876年生于浙江湖州南浔镇。1902年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担任驻法商务参赞;1906年3月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于同年6月创办《新世纪》周刊;1914年7月8日在日本协助孙中山先生筹建“中华革命党”,出任该党财政部部长;1924年元月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1925年出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1925年7月出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于同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1926年7月出任国民政府代主席;1927年3月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并于同年6月出任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1950年9月3日因病在美国纽约逝世。
其十三:李烈钧
原名烈训,又名协和,字侠如,号侠黄。1882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1901年被武宁县县令公派报送至江西武备学堂并于次年由该学堂公选送往京师“练兵处”备选合格之后赴日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炮科学习;1909年春出任云南讲武堂教官,于同年底出任陆军小学“总办”;1911年9月出任武昌起义军重炮队司令,于同年10月23日担任九江军政委员会分府总参谋长之职;1911年11月出任安徽都督之职,于同年底出任五省联军总司令;1912年3月19日出任江西都督;1915年出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1917年9月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府)参谋总长;1924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10月出任国民政府江西省府主席;1927年4月18日出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36年出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高等军事法庭审判长;1946年2月20日因病在重庆逝世。
其十四:白崇禧
字健生。1893年生于广西临桂县。1898年就读于当地私塾;1907年就读于桂林陆军小学堂;1911年就读于武昌陆军预备学校;1915年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年出任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三团少尉见习官;1918年出任“广西陆军模范营”上尉连长;1921年出任田南警备司令部第一营营长;1923年出任“广西讨贼军”参谋长;1924年出任“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于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出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代理总参谋长之职;1927年出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并兼任上海警备司令部总司令,于同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1931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2年出任广西绥靖副主任;1935年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1937年出 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部长;1945年出任第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于同年被追加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46年出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1947年出任九江指挥所主任;1948年出任华中“剿总”总司令之职;1966年因故在台湾去世。
其十五:蔡元培
字鹤卿。1868年元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1871年就读于当地私塾;1884年“乡试”考中“秀才”;1885年开办私塾教授学生;1889年考中“举人”;1890年“会试”考中“贡士”;1892年参加“殿试”考中“进士”并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出任翰林院“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先、后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1年夏出任上海澄衷学堂校长;1901年9月出任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总教习;1902年创办中国教育会于沪上并亲任该会会长之职;1905年经孙中山先生亲自委任担当“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1912年元月4日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于同年主持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制定《大学令》与《中学令》(此乃中国首发之大、中学校校令);1916年12月26日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20年初创办中法大学于燕京并亲任校长;1927年,其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32年会同宋庆龄、鲁迅等知名人士共同发起并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0年3月5日因病在香港逝世。
其十六:陈祖燕
号立夫。1898年生于浙江省湖州。1922年毕业于北洋大学;1925年荣获美国匹兹堡大学采矿学硕士学位并于同年9月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1928年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主任;1929年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1931年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1934年出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1948年6月18日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2001年2月8日因病在台湾逝世,享年高达103周岁。
其十七:黄炎培
字任之,号楚南。1878年生于上海。1899年“乡试”考中“秀才”;1901年就读于南洋公学;1902年考中“举人”;1903年创办“小学堂”于沪上;1905年参加“同盟会”并先、后创办广明小学、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等;1906年底出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1907年出任江苏省教育司长;1917年5月6日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于沪上;1921年至1925年先、后创办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厦门大学等并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1941年,出任中国民主政治同盟主席;1945年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1946年至1949年期间先、后创办比乐中学、重庆中华职校、重庆中华工商专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校等;1949年10月1日至1965年期间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年12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其十八:孔祥熙
字庸之。1880年9月11日(清光绪六年农历八月初七)生于山西太谷。1901年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院;1924年赴广州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厅厅长;1927年任武汉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1928年至1936年期间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财政部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总裁等职;1939年出任“国际奥委会”委员;1967年因病在纽约逝世。
其十九:段祺瑞
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农历二月初九日)生于安徽合肥。1872年随其祖父赴江苏宿迁就读私塾;1881年赴山东威海从军并充“哨书”;1885年9月考入天津武备学堂首期预备生班并于1887年底毕业且分配派至旅顺负责督建炮台;1888年冬被清政府公费派往德国柏林军校留学;1890年秋回国出任北洋军械局委员;1891年出任威海随营武备学堂教官;1896年初出任新建陆军左翼炮队第三营统带并于1897年兼任行营武备学堂炮队兵官学堂监督、代理总教习等职;1903年12月底出任练兵处军令司正使兼加“副都统”衔;1904年6月出任“北洋陆军”第三镇统制官;1905年5月出任北洋常备军第四镇统制,于同年9月转任第六镇统制,在同年10月担任该军总统官;1906年3月兼任福建汀州镇总兵之职;1907年10月出任镶黄旗汉军副都统;1908年10月出任“会考”陆军留学毕业生主试大臣;1910年5月被清廷赏“头品顶戴”,于同年12月加封“侍郎衔”且放任江北提督之职;191 1年10出任第二军总统官(也称军统,即军长),于同年11月兼任第一军总统官且兼任“正二品”湖广总督;1912年2月出任南京临时参议院陆军部总长并于同年3月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陆军总长且被袁世凯授予“陆军上将”军衔;1913年出任代理国务总理之职;1924年11月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之职;1936年11月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其二十:宋子文
1894生于上海。1923年出任孙中山先生英文秘书;1924年8月出任广州中央银行董事兼行长;1928年元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28年10月出任中央银行总裁;1930年元月兼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1932年元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35年出任中国银行董事长;1941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1944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代理院长兼外交部部长;1947年9月出任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兼广东行营主任、绥靖公署主任等职;1949年元月辞去公职并经香港移居美国纽约;1971年4月因故在美国旧金山去世。
其二十一:胡汉民
原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1879年12月9日生于广东番禺。1901年考中“举人”;1902年至1904年期间两度赴日本留学即就读于弘文学院师范科、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1905年9月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出任该会评议部评议员;1906年元月经孙中山先生亲自指定出任中国“同盟会”总部秘书;1911年至1912年期间先、后出任广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之职;1917年至1921年期间追随孙中山先生于广东开展革命活动并先、后出任广州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总参议等职;1924年元月出任中国国民 党中央执行委员兼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于同年9月受孙中山先生委托留守广州即代其行使“大元帅”职责;1927年至1930年期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1935年12月出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36年5月12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其二十二:韩复榘
字向方。1890年生于河北霸县。1910年充陆军第二十镇某营;1912年至1925年期间,先、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所辖某部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6年出任晋军第十三师师长,于同年9月担任援陕军第六军司令;1927年初,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六军军长,于同年6月担任第三集团军总指挥;1928年初,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一师师长,于同年底兼任国民政府河南省府主席;1930年初出任讨逆军总指挥并于同年9月兼任国民政府山东省府主席;1931年至1937年期间,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委员、鲁豫“清乡”督办、山东省保安总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38年1月24日被蒋介石借故处决。
其二十三:王正廷
字儒堂。1882生于浙江奉化。1896年考入天津北洋西学堂;1901年充天津海关任职;1905年赴日本筹设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分会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至1910年期间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并于1910年底入耶鲁大学研究院学习;1911年8月出任黎元洪都督府外交司司长,于同年12月担任临时参议院议员;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工商部次长等职并于同年7月辞职赴沪充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之职;1913年4月,先、后出任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副议长、代理议长等职;1917年出任广东军政府外交总长;1921年出任中国大学校长;1922年12月11日出任中华民国代理国务总理兼外交部长;1928年6月至1936年7月期间,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1936年8月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38年9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1945年5月至1948年12月期间,先、后出任国民政府上海特别市府参议员、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交通银行执行董事等职;1949年元月赴港出任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1961年5月21日因病在香港逝世。
其二十四:孙科
字哲生。孙中山先生独子。其1891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中山。1895年至1909年期间,随其祖母移居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先、后就读于檀香山中学、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获文学“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7年出任广州市首任市长;1927年3月出任国民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与同年5月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1928年10月出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并于同年底担任国民政府考试院副院长;1931年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32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1945年至1947年期间,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49年至1951年期间辞职旅居香港、法国等地;1952年定居美国并出任“中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董事长;1965年由美国迁居台湾;1967年出任台湾东吴大学董事长;1973年9月13日因病在台湾逝世。
其二十五:张群
1889年5月9日生于四川华阳。1906年就读于保定陆军学校;1908年参加留学“公考”进入日本陆军部直属陆军士官学校(振武学校)就读;1911年11月4日出任上海都督府军务处军械科长;1912年3月出任沪军某营营长;1913年7月出任上海“讨袁军”某团副团长;1915年12月25日出任国民革命军浙军某部参谋长;1917年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1924年出任河南省警务处处长兼开封市警察厅厅长;1926年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兼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2月出任国民政府参议院总参议,于同年4月出任国民政府军政部政务次长,于同年5月兼任同济大学校长;1929年元月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军政部第一政务次长等职;1929年3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8月出任北平特别市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兼北平市整理指导文化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1933年7月出任国民政府湖北省府主席;1935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1937年8月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长;1937年11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国民精神总动员会秘书长;1938年出任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重庆行营主任;1940年11月至1945年元月期间出任国民政府四川省府主席兼成都行辕主任;1945年以国民政府“特别代表”身份参加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与《军事调处》;1947年3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48年5月出任国民政府总统府“资政”;1949年2月出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并于同年5月担任西南行政公署军政长官;1949年12月由香港赴台湾定居并出任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主任;1950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1954年5月至1972年5月期间出任台湾当局“总统府秘书长”;1957年兼任台湾当局“国防会议”秘书长等职;1991年12月14日因病在台湾逝世。
其二十六:阎锡山
字百川,号龙池。1883年生于山西五台。1901年就读于山西武备学堂;1909年至1915年期间,出任山西都督;1916年7月出任山西督军兼山西省省长;1927年6月自封其为“北方革命军”总司令;1928年2月至1929年3月期间,先、后出任(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太原分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北平分会代主席、平津卫戍总司令等职;1929年6月出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1932年3月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1937年8月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1949年6月出任广州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1960年5月因病在台湾逝世。
从以上26位国民党及国民政府要员们的相关历史背景中可以看出,“央馆”设置的级别可谓高之又高!鉴于此,国民政府在其颁发的《国府第174号令》专文之中特意提及,将“央馆”级别列入中央政府直属各部委、各省、特别市之平行序列(等级),正是因为有了“央馆”,方才使我们能够对中国历史上所有原汁原味的传统武艺精华有了一个从一千三百余年前的唐代开始而延续至今、通过书面文字史料得以权威见证的准绳。
(未完待续)
《走进中央国术馆》——系根据笔者(即本文作者范克平)在公元1971年至1983年的12年时间内,师从旧时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一等教习”罗玉(1903~1984年)、中央国术馆执行董事兼顾问李松如(1888~1988年)先生学文习武期间所做的笔记,并参考自己多年来所收藏的数千册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昔日手抄原件孤本、编辑出版教材且历时7年之久而撰写完成的史料性专稿。该稿着重记录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及各类专业期刊、新闻报道中尚未披露或录之有误的纠错性文史资料。现因《精武》杂志之约,特交其作权威刊载。
一、中央国术馆倡导者揭秘
南京中央国术馆全称为“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研修)馆”(以下简称为“央馆”)。该馆由西北军的退役“陆军上将”张之江(1881~1965年)在中国国民党元老林森、谭延阎、于右任等27人的大力支持下,会同当时居住(暂住)南京的一批南、北方武术名家诸如王任福(以下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刘震南、刘崇峻、刘云龙、李松如、吴俊山、严度万、肖锦章、罗玉、童仁富、韩会清等一批“圈内”顶尖高手——大家众心所向、团结一致并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6月下旬,在南京西华门头条巷6号(一说韩家巷)开始筹建且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5日由国民政府发布《国府第174号令》批准(备案)成立并每月专款拨发5000元法币作为相关资金。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成立,说来颇为神奇!它的神奇之处在于由26位军、政要员联名提议要求设置该馆。这26位要员如下:
其一:林森
本名林天波,号长仁并自命为“青芝老人”。1868年1月18日生于福建闽侯县。1877年入当地私塾就读;1881年经乡邻介绍入英华书院进行研修;1883年考入台湾中西学堂;1902年经入介绍供职于上海海关;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先后人美国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就读;1914年在日本东京参加“中华革命的”;1912年元月任南京国民临时政府参议院议长;1913年4月出席北京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参议院议长;“二次革命”爆发之后于当年12月远赴日本;1914年由日本转赴美洲且开展筹饷与党务活动;1916年7月离美回国并于同年8月出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外交部部长;1918年10月被选举为参议院院长兼宪法会议议长;1921年元月任“非常国会”议长;1922年担任福建省省长;1923年2月因召返回“大本营”即担任建设部部长兼治河督办并于同年10月参与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改组会议且具体负责该党派的相关改组事宜;“大革命时期”即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中革委”海外部部长;1925年7月出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1927年9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常务委员;1928年9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且于同年10月兼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29年元月出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3月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并于同年底被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推选为国民政府代理主席且在1932年“元旦”宣布就职;1936年12月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1938年3月赴武汉主持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并通过《抗战救国纲领》并于同年7月主持召开国民参政会且在会后亲笔手书“抗战必胜”条幅即以此用来激励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1943年8月1日因车祸在重庆遇难,享年75岁。国民政府为此对其举行隆重国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亦专门发出唁电称:“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1979年,中共中央通过专门会议并正确评价林森为“著名的老一辈民主革命家”。
其二:谭延闿
字祖安或祖庵,号无畏、切斋。1880年生于生于浙江杭州。其父谭钟麟为前清“进士”并先后担任过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陕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1893年其年仅13周岁时便赴长沙参加“童子试”并考中“秀才”;1904年其24周岁时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并得中第一名“会元”,且在同年4月赴京城参加“殿试”而被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即被御赐为“进士出身”旋入“翰林院”担任编修之职;1907年其组织“湖南宪政公会”即积极推行立宪而成为立宪派首领;1909年10月任湖南咨议局议长;1911年任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兼民政部长;1912年7月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湖南都督;1916年8月出任湖南省省长兼督军且于同年底兼任湖南参议院院长;1922年投奔孙中山并再次加入中国国民党且于同年6月出任全湘“讨贼军”总司令;1923年先后出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1924年元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大本营秘书长;192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兼军委会委员、常委、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并于同年9月署理广州国民政府军事部部长;1926年元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于同年3月代理广州国民政府主席且在同年4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1928年2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
其三:黎元洪
字宋卿。1864年10月19日(清同治三年农历九月十九)生于湖北武汉黄陂木兰乡东厂畈。其1883年(清光绪九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并在毕业之后派往广东服役;1888年编人“北洋水师”;1895年应两江总督张 之洞电召赴宁,即监修新式炮台,并先后出任狮子山等处炮台总教官、专台官;1896年随张之洞回湖北,即出任炮台监制、护军后营帮带,且参与训练新军;1898年至1901年曾3次赴日本考察军事;1904年出任护国军前锋营督带;1905年底出任湖北常备军第二镇第三协统官兼该镇统制官;1906年出任陆军暂编第二十一混成旅协统统领且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被革命党人推举为湖北都督;1912年元月入选南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1916年6月6日出任大总统;1923年6月因曹锟贿选而被逼“下野”即辞职。其晚年致力于“实业救国”,即先、后参与创办或支持相关工贸企业,并出任中兴煤矿董事长、黄陂商业银行总董事及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董事等职;其投资企业45家(其中银行17家、工厂12家、煤矿6家且总投资额达200万元法币)。其1928年6月3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天津。193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在湖北武昌为黎元洪举行“国葬”典礼以示纪念。
其四:戴传贤
字季陶,且自号孝园。1891年生于四川广汉。其早年曾留学日本并于1911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之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二次革命”与“护法战争”;1912年9月出任孙中山“随从秘书”,且直至其逝世方止;1917年出任护法军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兼大元帅府秘书长;1919年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1924年元月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并于同年5月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6年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校长;1928年起,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等职;1948年6月,出任中央国史馆馆长。1949年2月在广州自杀身亡。
其五:李宗仁
1891年生于广西临桂。1908年考入广西陆军学堂(第三期);1910年lO月加入“同盟会”;1912年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并于1913年秋毕业之后前往南宁将校讲习所出任“准尉”见习官,且后任中尉队副;1916年5月,出任滇军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1917年秋,先、后出任护国军第二军第五旅排、连、营长之职,并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与粤桂战争;1921年组建“广西自治军第二军”并自任司令;1924年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等部联合成立“定桂讨贼联军”,并出任总指挥,于同年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3月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负责筹办黄埔军校南宁分校;1926年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28年元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主席兼第四集团军总司令;1930年4月出任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1932年4月出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1935年4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37年10月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3年9月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
其六:于右任
原名伯循,字右任。1879年4月11日生于陕西三原。其1907年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等进步报刊并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12年起,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1922年创办上海大学;1925年出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1926年元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并出任驻陕总司令;1928年2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且于同年兼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64年病逝于台湾。
其七:冯玉祥
原名冯基善,字焕章。1882年11月8日生于河北保定。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入保定五营充军;1902年改投武卫右军且先、后出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1914年7月出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于同年9月调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1918年11月出任湘西镇守使;1921年8月出任陆军第11师师长并继任陕西督军;1922年5月调任河南督军;1924年出任直隶第3军总司令,并发动“北京政变”即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且改其所属部队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而自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之职;1926年元月在奉、直军队联合进攻之下被迫通电“下野”,于同年9月17日得到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集结旧部至绥远省五原县进行“誓师”即出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1927年4月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1928年10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于同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6年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元月出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继任政治委员会主席,于同年7月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与毛泽东同志的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而自美国返回大陆之时因其所乘“胜利”号油轮途经黑海期间遭遇火灾遇难(享年66周岁)。1949年9月,中共中央在冯玉祥将军遇难一周年之际特于北平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主席亲送挽联;周恩来总理主持会议并致悼词)。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冯玉祥将军生前愿望,将其遗骨安葬于五岳之一的东岳泰山。安葬仪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写挽联;郭沫若同志亲笔题书“冯玉祥先生之墓”;周恩来总理在悼念大会时称:“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其八:何应钦
生于1889年4月2日(农历庚寅年闰二月十三日,清光绪十六年)。1908年就读于日本振武学堂;1909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并先、后在黔军担任营长、团长、旅长、军参谋长等职;1922年夏出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1924年春出任广州孙中山元帅府参谋,在同年底出任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兼教导一团团长;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1926年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黄埔军校教育长;1929年出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总司令部参谋总长;1930年出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1933年出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1934年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36年担任国民革命军代总司令职务;1937出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出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总 长;1944年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1945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受降交接仪式》;1948年出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87年10月病逝于台湾,享年97岁。
其九:李济琛
1885年11月6日(清光绪十一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生于广西苍梧县冠盖乡料神村;1909年就读于军咨府军官学校,‘在毕业之后留校充任军事教官且历时五年;1920年出任粤军第1师副官长、师参谋长;1922年出任粤军第1师代理师长并于1923年正式担任师长兼参谋长;1924年元月出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于同年2月担任该校教练部主任,在3月又转任该校军构入伍试验委员会代理委员长;1924年5月由孙中山亲自任命为黄埔军校教练部少将主任;1925年7月出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于同年8月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1926年元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于同年4月兼任黄埔军校副校长;1926年7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并代行总司令职权并于同年8月兼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1927年4月18日出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1931年11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及训练总监等职;1937年,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1949年9月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与毛泽东同志的邀请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出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10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其十:魏道明
字伯聪。1901年生于江西德化;其青年时期留学法国,荣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6年回国,在上海从事律师工作;1927年初出任国民政府司法部主席秘书,在同年底担任国民政府司法部次长、代理部长等职;1928年出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1930年出任南京特别市市长;1935年出任《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总经理;1937年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1941年出任国民政府驻法国大使;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5年6月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47年出任国民政府“台湾省府”首任主席;1978年5月18日因病在台湾逝世。
其十一:吴铁城
1888年生于江西九江。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 1年出任九江军政府总参议官兼外交大使;1913年就读于日本明治法政大学;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8月5日奉孙中山之命前往美国檀香山主持“中华革命党”党务并兼任华侨《自由新报》主笔;1917年9月回国出任广东“大元帅府”参议;1920年出任讨贼军总指挥;1922年出任广东省香山县县长;1923年元月出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广东省警卫军总司令,于同年2月出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兼警务处处长;1926年,先、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独立一师师长、第六军十七师师长兼广州卫戍司令;1928年6月出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1929年3月出任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兼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等职;1931年6月出任国民政府委员并于同年8月出任国民政府警察总监兼侨务委员会委员长;1932年元月出任上海特别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部总司令之职;1937年3月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广东全省保安司令;1940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1941年春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1947年6月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48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部长;1953年11月19日因病在台湾逝世。
其十二:张静江
又名人杰,号印光。1876年生于浙江湖州南浔镇。1902年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担任驻法商务参赞;1906年3月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于同年6月创办《新世纪》周刊;1914年7月8日在日本协助孙中山先生筹建“中华革命党”,出任该党财政部部长;1924年元月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1925年出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1925年7月出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于同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1926年7月出任国民政府代主席;1927年3月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并于同年6月出任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1950年9月3日因病在美国纽约逝世。
其十三:李烈钧
原名烈训,又名协和,字侠如,号侠黄。1882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1901年被武宁县县令公派报送至江西武备学堂并于次年由该学堂公选送往京师“练兵处”备选合格之后赴日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炮科学习;1909年春出任云南讲武堂教官,于同年底出任陆军小学“总办”;1911年9月出任武昌起义军重炮队司令,于同年10月23日担任九江军政委员会分府总参谋长之职;1911年11月出任安徽都督之职,于同年底出任五省联军总司令;1912年3月19日出任江西都督;1915年出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1917年9月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府)参谋总长;1924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10月出任国民政府江西省府主席;1927年4月18日出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36年出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高等军事法庭审判长;1946年2月20日因病在重庆逝世。
其十四:白崇禧
字健生。1893年生于广西临桂县。1898年就读于当地私塾;1907年就读于桂林陆军小学堂;1911年就读于武昌陆军预备学校;1915年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年出任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三团少尉见习官;1918年出任“广西陆军模范营”上尉连长;1921年出任田南警备司令部第一营营长;1923年出任“广西讨贼军”参谋长;1924年出任“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于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出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代理总参谋长之职;1927年出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并兼任上海警备司令部总司令,于同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1931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2年出任广西绥靖副主任;1935年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1937年出 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部长;1945年出任第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于同年被追加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46年出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1947年出任九江指挥所主任;1948年出任华中“剿总”总司令之职;1966年因故在台湾去世。
其十五:蔡元培
字鹤卿。1868年元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1871年就读于当地私塾;1884年“乡试”考中“秀才”;1885年开办私塾教授学生;1889年考中“举人”;1890年“会试”考中“贡士”;1892年参加“殿试”考中“进士”并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出任翰林院“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先、后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1年夏出任上海澄衷学堂校长;1901年9月出任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总教习;1902年创办中国教育会于沪上并亲任该会会长之职;1905年经孙中山先生亲自委任担当“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1912年元月4日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于同年主持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制定《大学令》与《中学令》(此乃中国首发之大、中学校校令);1916年12月26日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20年初创办中法大学于燕京并亲任校长;1927年,其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32年会同宋庆龄、鲁迅等知名人士共同发起并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0年3月5日因病在香港逝世。
其十六:陈祖燕
号立夫。1898年生于浙江省湖州。1922年毕业于北洋大学;1925年荣获美国匹兹堡大学采矿学硕士学位并于同年9月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1928年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主任;1929年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1931年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1934年出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1948年6月18日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2001年2月8日因病在台湾逝世,享年高达103周岁。
其十七:黄炎培
字任之,号楚南。1878年生于上海。1899年“乡试”考中“秀才”;1901年就读于南洋公学;1902年考中“举人”;1903年创办“小学堂”于沪上;1905年参加“同盟会”并先、后创办广明小学、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等;1906年底出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1907年出任江苏省教育司长;1917年5月6日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于沪上;1921年至1925年先、后创办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厦门大学等并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1941年,出任中国民主政治同盟主席;1945年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1946年至1949年期间先、后创办比乐中学、重庆中华职校、重庆中华工商专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校等;1949年10月1日至1965年期间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年12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其十八:孔祥熙
字庸之。1880年9月11日(清光绪六年农历八月初七)生于山西太谷。1901年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院;1924年赴广州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厅厅长;1927年任武汉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1928年至1936年期间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财政部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总裁等职;1939年出任“国际奥委会”委员;1967年因病在纽约逝世。
其十九:段祺瑞
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农历二月初九日)生于安徽合肥。1872年随其祖父赴江苏宿迁就读私塾;1881年赴山东威海从军并充“哨书”;1885年9月考入天津武备学堂首期预备生班并于1887年底毕业且分配派至旅顺负责督建炮台;1888年冬被清政府公费派往德国柏林军校留学;1890年秋回国出任北洋军械局委员;1891年出任威海随营武备学堂教官;1896年初出任新建陆军左翼炮队第三营统带并于1897年兼任行营武备学堂炮队兵官学堂监督、代理总教习等职;1903年12月底出任练兵处军令司正使兼加“副都统”衔;1904年6月出任“北洋陆军”第三镇统制官;1905年5月出任北洋常备军第四镇统制,于同年9月转任第六镇统制,在同年10月担任该军总统官;1906年3月兼任福建汀州镇总兵之职;1907年10月出任镶黄旗汉军副都统;1908年10月出任“会考”陆军留学毕业生主试大臣;1910年5月被清廷赏“头品顶戴”,于同年12月加封“侍郎衔”且放任江北提督之职;191 1年10出任第二军总统官(也称军统,即军长),于同年11月兼任第一军总统官且兼任“正二品”湖广总督;1912年2月出任南京临时参议院陆军部总长并于同年3月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陆军总长且被袁世凯授予“陆军上将”军衔;1913年出任代理国务总理之职;1924年11月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之职;1936年11月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其二十:宋子文
1894生于上海。1923年出任孙中山先生英文秘书;1924年8月出任广州中央银行董事兼行长;1928年元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28年10月出任中央银行总裁;1930年元月兼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1932年元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35年出任中国银行董事长;1941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1944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代理院长兼外交部部长;1947年9月出任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兼广东行营主任、绥靖公署主任等职;1949年元月辞去公职并经香港移居美国纽约;1971年4月因故在美国旧金山去世。
其二十一:胡汉民
原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1879年12月9日生于广东番禺。1901年考中“举人”;1902年至1904年期间两度赴日本留学即就读于弘文学院师范科、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1905年9月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出任该会评议部评议员;1906年元月经孙中山先生亲自指定出任中国“同盟会”总部秘书;1911年至1912年期间先、后出任广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之职;1917年至1921年期间追随孙中山先生于广东开展革命活动并先、后出任广州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总参议等职;1924年元月出任中国国民 党中央执行委员兼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于同年9月受孙中山先生委托留守广州即代其行使“大元帅”职责;1927年至1930年期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1935年12月出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36年5月12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其二十二:韩复榘
字向方。1890年生于河北霸县。1910年充陆军第二十镇某营;1912年至1925年期间,先、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所辖某部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6年出任晋军第十三师师长,于同年9月担任援陕军第六军司令;1927年初,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六军军长,于同年6月担任第三集团军总指挥;1928年初,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一师师长,于同年底兼任国民政府河南省府主席;1930年初出任讨逆军总指挥并于同年9月兼任国民政府山东省府主席;1931年至1937年期间,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委员、鲁豫“清乡”督办、山东省保安总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38年1月24日被蒋介石借故处决。
其二十三:王正廷
字儒堂。1882生于浙江奉化。1896年考入天津北洋西学堂;1901年充天津海关任职;1905年赴日本筹设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分会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至1910年期间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并于1910年底入耶鲁大学研究院学习;1911年8月出任黎元洪都督府外交司司长,于同年12月担任临时参议院议员;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工商部次长等职并于同年7月辞职赴沪充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之职;1913年4月,先、后出任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副议长、代理议长等职;1917年出任广东军政府外交总长;1921年出任中国大学校长;1922年12月11日出任中华民国代理国务总理兼外交部长;1928年6月至1936年7月期间,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1936年8月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38年9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1945年5月至1948年12月期间,先、后出任国民政府上海特别市府参议员、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交通银行执行董事等职;1949年元月赴港出任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1961年5月21日因病在香港逝世。
其二十四:孙科
字哲生。孙中山先生独子。其1891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中山。1895年至1909年期间,随其祖母移居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先、后就读于檀香山中学、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获文学“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7年出任广州市首任市长;1927年3月出任国民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与同年5月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1928年10月出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并于同年底担任国民政府考试院副院长;1931年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32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1945年至1947年期间,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49年至1951年期间辞职旅居香港、法国等地;1952年定居美国并出任“中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董事长;1965年由美国迁居台湾;1967年出任台湾东吴大学董事长;1973年9月13日因病在台湾逝世。
其二十五:张群
1889年5月9日生于四川华阳。1906年就读于保定陆军学校;1908年参加留学“公考”进入日本陆军部直属陆军士官学校(振武学校)就读;1911年11月4日出任上海都督府军务处军械科长;1912年3月出任沪军某营营长;1913年7月出任上海“讨袁军”某团副团长;1915年12月25日出任国民革命军浙军某部参谋长;1917年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1924年出任河南省警务处处长兼开封市警察厅厅长;1926年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兼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2月出任国民政府参议院总参议,于同年4月出任国民政府军政部政务次长,于同年5月兼任同济大学校长;1929年元月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军政部第一政务次长等职;1929年3月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8月出任北平特别市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兼北平市整理指导文化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1933年7月出任国民政府湖北省府主席;1935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1937年8月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长;1937年11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国民精神总动员会秘书长;1938年出任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重庆行营主任;1940年11月至1945年元月期间出任国民政府四川省府主席兼成都行辕主任;1945年以国民政府“特别代表”身份参加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与《军事调处》;1947年3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48年5月出任国民政府总统府“资政”;1949年2月出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并于同年5月担任西南行政公署军政长官;1949年12月由香港赴台湾定居并出任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主任;1950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1954年5月至1972年5月期间出任台湾当局“总统府秘书长”;1957年兼任台湾当局“国防会议”秘书长等职;1991年12月14日因病在台湾逝世。
其二十六:阎锡山
字百川,号龙池。1883年生于山西五台。1901年就读于山西武备学堂;1909年至1915年期间,出任山西都督;1916年7月出任山西督军兼山西省省长;1927年6月自封其为“北方革命军”总司令;1928年2月至1929年3月期间,先、后出任(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太原分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北平分会代主席、平津卫戍总司令等职;1929年6月出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1932年3月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1937年8月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1949年6月出任广州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1960年5月因病在台湾逝世。
从以上26位国民党及国民政府要员们的相关历史背景中可以看出,“央馆”设置的级别可谓高之又高!鉴于此,国民政府在其颁发的《国府第174号令》专文之中特意提及,将“央馆”级别列入中央政府直属各部委、各省、特别市之平行序列(等级),正是因为有了“央馆”,方才使我们能够对中国历史上所有原汁原味的传统武艺精华有了一个从一千三百余年前的唐代开始而延续至今、通过书面文字史料得以权威见证的准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