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技术与应用探究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nta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为此我国建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这样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也就会越来越快。这就对建筑时的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的提高管理的技术,确保施工质量。接下来,本文就要针对建筑智能化的问题和可以提升的空间进行分析。找出应用探究的新发展方向。
  【关键词】 智能化 工程 施工技术
  一、前言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新的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信息设施系统、通信技术等新科技与建筑有机结合起来,以建造出更加环保健康的建筑。同时,这个新工程技术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为建筑工程提供系统化、科学化、全面性的信息。有利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智能建筑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加的复杂,但是却有很多不可否认的优点。比如管理技术更加高效、智能化,与之相对的施工质量也被提高,管理也更加便利。可以说,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建筑一定会成为将来建筑的主流。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具体的探讨。
  二、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1、智能化产品在选择方面需要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监控的需求以及最后监控点的分布情况,以此来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再对产品进行选择。
  2、在安装智能化系统设备的时候,现场的控制器需要和机电设备相邻,一般的情况下,主要安装在弱电竖井内、冷冻机房、高压配电机房等地方,以此来便于系统的调试和维修。
  3、在类探测器的安装中,需要施工人员根据产品的特性以及保护警界范围的要求来进行安装。各类的安装位置需要安装在可以对其检测性能的位置。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通常使用的传感器大多是风管、水管型等温度传感器。
  4、在监控的设备中,监控系统主要是控制管道阀门的电磁阀和电动调节阀,以及控制驱动器,在安装的时候,电磁阀应该按照说明书的有关规定检测线圈和电磁阀之间的电阻,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
  三、建筑智能化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在近年来的发展的确是很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较常见的有设计方面的问题、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和规划之中的问题。下面我们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3.1 建筑智能化中的设计问题
  建筑智能化中的有关设计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方面。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根深蒂固,而且很多相关的单位对智能化还没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所以对现有的智能化建筑定位也不准确,也没有进行创新的观念。这就导致在应用智能化技术的时候,无法兼顾系统性的规划和工程的发展。这时候就时常会发生实际的施工效果和计划相脱节的情况。这样反而会导致施工质量的下降,无法很好的实现工程的验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 项目监管人员素质不足
  现在很多技术人员技能低下,在工作方面存在漏洞。因为我国的传统,很多建筑部门的人员都是通过走后门进来的,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原本素质不足的人进入到部门之中。而且这种不良的选择方法也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团队的素质不足,使技术能力越来越下降。
  3.3 规划理念方面的不足
  很多建设部门现在已经引进了职能化,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难以到达标准,以至于经常固执己见、闭门造车。在进行规划的时候提出一些难以解决的方案。而且在进行后续工作的时候,也就发生却乏安全管理意识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而部分技术人员对规划的执行力也有所不足,导致智能化的应用远远不足,无法提高整体的效率。这对于整个工程的进度而言都是很大的难题。
  3.4施工工艺不精良
  我国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诸如人员配备、技术安装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也颁布了不少法律。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我国已颁布了诸多法律、法规对弱电安装工程的技术、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特别是针对施工队伍的技术实力有具体的资质要求,但在施工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其施工工艺不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是在施工的时候,很多施工人员不立足于整体,而是只关乎一个方面。造成了工程总体上美观与协调的不足。比如在建设的时候,子系统内部的界面混乱,和整体不匹配,不利于寻找和使用。 第二点是在施工的时候,没有完全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施工,而是随心所欲。施工的图纸和文件,都是工程人员经过很久才计划出来的,能够做到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完成速度。但很多施工的过程中,都会跳出图纸,这样就容易出现安装的不合理等问题。更有甚者,会把消防方面安装的不太到位。这样的话,出现的就不仅仅是施工的质量问题,更有可能是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这样施工一旦投入到使用之中,就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对人民的人身和财产都是威胁。
  四、智能化工程应用探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发展,例如:
  4.1 医院专用系统的应用
  在医院的专用系统中,我们常见到的由病房呼叫、排队叫号等应用,这种应用被人们成为“一机通”,相对于传统的系统而言,该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传统的系统多是应用在物业的管理当中。就目前医院的发展而言,如果要通过一个统一的终端来实现对医院所有设备的控制,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类似于手机这种比较常见的终端,可以将所有的数据发送到病人的手机中;也可以实现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实时定位。
  4.2 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的潜伏着安全的隐患,对于如何有效的避免火灾的发生,其一减少引发火灾的因素;其二便是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可以及时有效的发出警示,并及时的采取措施,例如自动报警器的应用,报警器主要是由探测器、报警单元以及控制器组成,通过主机系统对探测器发出的信息号的处理,可以有效的实现多种管理功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当报警器发现火情的时候,会及时的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4.3 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
  在施工的工程中,技术人员可能不会长时间的在一个地方工作,当施工人员发现长期运行的机械出现老化或者磨损的问题时,引发机器的故障,施工人员可以将问题上传到技术人员处,技术人员可以使用远程监控以及智能化系统可以在施工采取措施之间将该设备停止运行,进入到设备的吧保护模式当中,这样可以避免设备出现其他问题。降低了设备损害程度的同时还可以缩短维修的时间,降低维修的费用。
  五、总结
  随着国家的发展,智能化的施工已经是贴近我们的生活的了。我们也不能以不了解而不去探究,而是要不断的进行利用和发展。现在还有很多人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认为传统的施工方法就是可行的,但其实,对于传统的方法,只会越来越让时代抛弃。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屹立于时代之中。本文就是想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指出发展智能化施工的可行性。以此,也希望大家能认识到智能化施工的重要性,不断的进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周禁洪.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研究. 桥梁与隧道工程.重庆交通大学 .2012(学位年度)
  [2]蔡怿.智能化工程的范围管理研究——以秦北新城智能化工程为例.项目管理. 浙江工业大学. 2011(学位年度)
  [3]李巍.神东集团办公楼智能化工程进度管理.项目管理.吉林大学 .2010(学位年度)
  [4]刘蒙蒙. 振动压路机智能化的关键技术研究.机械工程. 长安大学. 2014(学位年度)
  [5]孙立州.架线施工中牵张设备远程智能化监测系统的研究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兰州理工大学 .2011(学位年度)
其他文献
对40例脊柱病变,做了CT 三维重建成像,并与横断面CT 及二维重建CT 像进行了比较,以评估三维重建CT 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作者认为,三维CT 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在显示碎骨片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大鼠肾组织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活化蛋白-1(AP-1)DNA结合活性变化及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
闲来无事,常与一些年轻的朋友海侃。然每每论及作文之时,多见一些朋友面露难色。诚然,我们周围的一些同志,书读的不少,工作实践也不能算短,而且相当一部分同志还是本部门的业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组织部对刘少奇一案进行了复查。结果证明,在江青、康生、谢富治主持下搞出来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
眼异物CT检查20例李文华,曹庆选,沈其杰,纪洋,徐培国,崔新建眼异物是严重的眼外伤,CT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准确性高于X线及B超。我们遇到20例、均经CT扫描并手术证实,现分析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本组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7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组、单放组,放化组39例放疗同期应用5-Fu、DDP方案化疗,单放组39例单纯放疗.放疗
本文报告了59例小儿肢体肌肉海绵状血管瘤静脉造影的X线分析。其X线表现分为4型:(1)浅表型:有数条粗细不均和边缘不规整的静脉,与主干静脉相连;(2)深部型:肿瘤输入之深静脉扩张,有深浅静脉交通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大剂量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脑电图(EEG)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等的影响.方法 10例低温停循环心脏手术患儿,设麻醉前、麻醉后、体外转流后
1996年8月19日清晨7时,汽笛一声长鸣,四平开往齐齐哈尔的407次列车启动了,随之,我白城之行的序幕便徐徐拉开。我是应邀参加第二次吉林省档案摄影协会会员大会和《兰台内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势在必行。当前,中央明确指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好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