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获取知识,是要在一定的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也要靠教师去激发,而且课堂教学又是学生最紧张、最困难的认知过程。如何让学生从紧张、困难的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关键是重视情感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提供一定的内容背景,以创设一种活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亲切的语言来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加亲切感。课堂教学中的举例、讲授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2.利用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竞赛等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活动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自豪感。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并适当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喜悦,产生自豪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师提问一位学生,这位学生一时答不好,此时,教师不能加以责备,要鼓励学生:“你暂时没有回答好,请先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好吗?”这时教学可以提问第二位学生,如果这位学生答得很完整,又转向第一位学生问:“你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吗?”再提问第三位学生:“他们俩说得好吗?”并让全班学生鼓掌鼓励,这样第一位学生即消除了学习心理障碍,又不会损伤他的自尊心,师生也产生共鸣。
二、用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设悬念,引发新奇感。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新鲜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通过悬念,设置障碍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考教师,让学生随便报出多位数来,教师一下子就能判断出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感到好奇:教师不用通过计算就能判断出来。“哇!我们的老师真有本事!怎么判断出来的呢?”这样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
三、用直观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静结合,激发兴趣感。如教学“体积概念”,教师拿两个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玻璃容器,盛满水,各滴上红墨水,便于观察,取两块一大一小的石块,用线串住,将大小石块分别放进两个容器,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将石块取出后问:“这时又问学生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从而得出:物体所占空间位置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这样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学生对体积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又如,数学“6的组成”,取6根小棒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说6的组成,结果有下面三种摆法:
■
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摆。第一种,学生是从右边将小棒往左边移动摆成;第二种是学生摆一次就能说出两个组成方法,思维更活跃;第三种是和第一种正好相反的摆法组成的6。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初步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思維的有序性,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多开展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摆一摆,说一说等认知活动,动静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滋生快乐感。心理愉快是学生顺利认知的心理基础,而愉快的心理因素往往是由情境引发的。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愉快的教学游戏,动态教学图片,生动的教学故事,童话,有趣的实验,形象的电教演示以及竞赛、质疑等形式,造就生动活泼的情境气氛,感染学生。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个童话故事。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68.98和689.8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教师叙述童话故事情节:由于689.8比68.98大,689.8就经常欺负68.98,有个名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治一治这个689.8,于是,就趁着689.8不注意时,“小数点”(用红色的小圆片)就悄悄地从9的右下角跑到6的右下角住下,(教师演示红色的小圆片从9的右下角跑到6的右下角)。这个数(指着6.898)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引导。可见,小数点本事真大,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大小发生变化。小数点位置移动与这个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因此,就把知识融入童话故事形式中,使单调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
总之,课堂上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责编 赵建荣)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亲切的语言来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加亲切感。课堂教学中的举例、讲授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2.利用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竞赛等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活动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自豪感。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并适当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喜悦,产生自豪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师提问一位学生,这位学生一时答不好,此时,教师不能加以责备,要鼓励学生:“你暂时没有回答好,请先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好吗?”这时教学可以提问第二位学生,如果这位学生答得很完整,又转向第一位学生问:“你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吗?”再提问第三位学生:“他们俩说得好吗?”并让全班学生鼓掌鼓励,这样第一位学生即消除了学习心理障碍,又不会损伤他的自尊心,师生也产生共鸣。
二、用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设悬念,引发新奇感。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新鲜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通过悬念,设置障碍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考教师,让学生随便报出多位数来,教师一下子就能判断出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感到好奇:教师不用通过计算就能判断出来。“哇!我们的老师真有本事!怎么判断出来的呢?”这样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
三、用直观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静结合,激发兴趣感。如教学“体积概念”,教师拿两个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玻璃容器,盛满水,各滴上红墨水,便于观察,取两块一大一小的石块,用线串住,将大小石块分别放进两个容器,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将石块取出后问:“这时又问学生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从而得出:物体所占空间位置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这样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学生对体积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又如,数学“6的组成”,取6根小棒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说6的组成,结果有下面三种摆法:
■
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摆。第一种,学生是从右边将小棒往左边移动摆成;第二种是学生摆一次就能说出两个组成方法,思维更活跃;第三种是和第一种正好相反的摆法组成的6。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初步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思維的有序性,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多开展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摆一摆,说一说等认知活动,动静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滋生快乐感。心理愉快是学生顺利认知的心理基础,而愉快的心理因素往往是由情境引发的。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愉快的教学游戏,动态教学图片,生动的教学故事,童话,有趣的实验,形象的电教演示以及竞赛、质疑等形式,造就生动活泼的情境气氛,感染学生。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个童话故事。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68.98和689.8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教师叙述童话故事情节:由于689.8比68.98大,689.8就经常欺负68.98,有个名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治一治这个689.8,于是,就趁着689.8不注意时,“小数点”(用红色的小圆片)就悄悄地从9的右下角跑到6的右下角住下,(教师演示红色的小圆片从9的右下角跑到6的右下角)。这个数(指着6.898)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引导。可见,小数点本事真大,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大小发生变化。小数点位置移动与这个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因此,就把知识融入童话故事形式中,使单调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
总之,课堂上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