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51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功能、结构、目标、内容和评价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课程体系的精髓和亮点。因此,新课程的改革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就教改工作做个粗浅的探讨。
  
  一、确定一个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在制订教改实施方案、教改实验工作计划、教师培训计划时,非常明确地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是我校教改的宗旨。
  
  二、抓实两条主线
  
  教改工作要深入,就要抓实教师平常的教研教改活动。而教研教改活动的开展,是通过备课组研讨活动和教研组评议活动两条主线来落实的。
  备课组研讨活动每年级每月一次,是平行年级的教师分科或综合研讨,针对本册教材进行专题研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共探教学困惑等,通过教师的横向互动达到教研的目的。
  教研组评议活动隔周一次,全员教师分科目进行。主要有专题讲座、远程教育、课堂教学观摩课评议等活动形式,通过教师的纵向互动,把所任科目教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知识衔接、能力发展、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作宏观的了解。
  这两条主线相辅相成,纵横深入,点线面结合,让教师对课改的理论、实践有全方位的理解和体验。
  
  三、坚持三条原则
  
  教师的教研教改活动始终坚持三条原则:灵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互动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即活动形式的多样。如听讲座、看远程课题、听观摩课进行评议、专题性研究等丰富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使教师观念转变,理念融入课堂实际。
  自主性原则即活动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可以是探讨教学中的困惑,也可以是有共同探讨价值的问题,还可以是教师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自主选择内容的活动中让教师愿研乐研,真正做到“教——研——改”相长。
  互动性原则即在各种活动中动员教师全员活动,师师参与,个个有获。教师在活动中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根据教学实际,资源共享、纳百家之长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学的理念、实践互相渗透、融通,切实解决问题。
  
  四、实施四个阶段
  
  在整个教改中,学校是分四个阶段完成的:
  (一)组建课改机构
  学校校长亲自担任课改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年级备课组长为成员,构成了课改领导小组。他们在教研组活动和年级备课组长活动中分工带组,督导活动顺利进行,确保活动质量。
  (二)专业引领
  学校在课改工作启动时,首先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通过学理念、看课例、听经验介绍和建议等形式把实施新教材的“源头活水”融入自己头脑,为课改教研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同伴互助
  通过理念学习,把所学、所思融于日常教学,通过备课、研课、共同评议,互相促进,优化教育资源,解决课改中实际困惑。
  (四)总结评议
  每学期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对教研教改活动进行回顾总结。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写出有力度的教改论文或案例设计。期末总结时,教师们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确定优秀教改教师名单报送学校。最后,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进行“四优”(即优秀教改员、优秀论文、优秀案例、优质课评选活动)。
  通过总结、评议活动,进—步加深了我校教师的反思交流,加深了对自己和别人的了解,及时地推广教改成果,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提供了平台。
  
  五、落实“五”字流程模式
  
  五字流程模式即在教研教改各项活动中“听、看、作、评、思”流程的模式。
  听——听教改讲座、听经验介绍、听教改建议和意见等。在专业引领下,教师们掌握教改理念,新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的选择、结构调整、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管理政策等方面了然于胸。
  看——看课例。教改主阵地在课堂,主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观摩课的形式把问题展示出来,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即教师上课。在更新观念后,把新的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融合进自己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
  评——即评教学方法。这是教学过程的再现,是执教者与看课者就观摩课进行互动探讨的过程。内容包括:1.执教者自评设计理念、方法、技能,思路、预期结果,以及对本堂课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2.观摩者进行评议,这是执教者与看课者的双向交流互相探讨的过程,在共同质疑、释疑和相互鼓励中达到资源共享;3.专业人员的评议,相关的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侧重于理论与实践评价,结合学校条件及学生水平加以评点和提出新的建议。
  思——即反思教学行为。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所听、所感、所悟加以梳理;根据教研互动的信息反馈,进行思考;根据教学所得形成经验文字,指导今后的教学。
  
  六、加强“十个一”教师专业成果评价
  
  “十个一”的内容包括:每周向学科备课(教研)组提出一个探讨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探究性的研讨课;每学期完成一篇评碟报告;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学年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学年转化一个后进生;每学年命一份高质量的试题;并写出一份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报告。◆(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文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廖淑芳
其他文献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曾讲过,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为三七开。教学实践更是告诉我们,单凭语文教材那仅有的几篇课文,不足以使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感悟语言、积累词汇, 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必须走“大语文”教学之路,即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大规模造就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高职教育中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所开设的部分课程大纲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到实际操作上,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了解课程改
一、鲁迅为反“复古”而“骂人”,体现了进步的社会发展观    鲁迅“骂人”,主要是着眼于社会的,尤其是针对封建传统意识中抱残守缺、停滞保守思想而发,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进步的社会发展观。我们先来看他“骂”圣人孔子。在鲁迅笔下,孔圣人的形象不佳,不但“伪”“巧”“滑”,而且是个碰壁的人物。谈到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活动的,是他“祖述尧舜,欲以治世弊”,可见他对待“治世弊”是主张向后看的,是希望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