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表现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39
  
  资料与方法
  
  2007~2008年经临床确诊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2~63岁,平均51岁。均有不同程度牲畜接触史,且均伴有间断性低热、乏力、盗汗,以病变区疼痛时有向下肢放射为主要症状。其中4例行X光或CT误诊为结核,行手术治疗,术中未发现脓肿等,椎体周围为肉芽肿样物质,经实验室和当地防疫部门血清学检查,布氏杆菌抗体均为阳性。
  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16层螺旋CT机,自T12~S1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摄软组织和骨窗进行观察。
  
  结 果
  
  20例中:2个椎体受累者14例,均为L4~5椎体受累;3个椎体受累者6例:L2~4受累者4例,L3~5受累者2例。20例患者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与增生共存,椎间隙轻度变窄者5例,椎旁不同程度肿胀者18例,前纵韧带或棘间韧带钙化者10例。其中1例患者C5~6椎体同时发病,2例骶髂关节同时受累,3例椎小关节同时受累。受累椎体中腰4发病率最高。
  
  讨 论
  
  人感染布氏杆菌后,病菌在人体中产生菌血症和毒血症,累及各个器官,慢性期多侵及脊柱和大关节。运动系统除侵及脊柱外还可侵及骶髂、髋、膝、肩关节。
  临床表现:弛张型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贫血,有些病例还出现肺部、胃肠道、皮下组织、睾丸、附睾、卵巢、胆囊、肾及脑部感染。可伴肝脾淋巴结肿大,多发性、游走性全身肌肉和大关节痛,以后表现为骨骼受累,其中脊柱受累最常见,尤其是腰椎。受累部位出现持续性腰痛及下背痛。
  实验室检查:病原体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可帮助确诊及鉴别诊断。
  CT表现:布氏杆菌多侵犯腰椎,以L4发病率较高。①骨改变:早期骨小梁稀疏、粗大紊乱、结构不清,数周后出现骨质缺损。病灶小(多在2~5mm),多发,呈虫蚀状、小囊样低密度骨质破坏。破坏较大病灶可呈“岛屿”样改变。部分破坏灶边缘硬化。椎体边缘明显增生、呈锯齿状,其中可见新破坏灶。病灶多位于椎体边缘或前、中部。椎小关节骨改变亦表现为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但该病变多无死骨存在及椎弓根破坏。②椎间盘改变:可轻度受累,受累的同时可有纤维组织增生,故椎间隙可不变窄或轻微变窄。CT表现为等密度影,骨关节面增生硬化。③骨膜改变:椎体骨膜肥厚,由中间向两侧膨出,使椎体呈斑驳样不同密度增高,梭状变形。椎体边缘骨膜增生肥厚、钙化,形成“唇”样骨赘,新生骨赘加上其间的破坏灶,构成“花边椎”之特征性表现。钙化的骨膜与椎体间仍清晰可辨,相邻椎体骨赘连接形成椎体侧方融合,有时横突的骨膜表现为横突顶部帽状增厚。④韧带改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主要表现为前纵韧带和棘间韧带钙化。⑤椎旁脓肿: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极少有寒性脓肿,无脓肿流注现象,仅表现为软组织轻微肿胀。
  总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骨改变多为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但很少见到死骨存在,破坏灶边缘硬化;椎间隙不变窄或可轻度变窄;椎旁软组织肿胀,但很少有寒性脓肿,即使有脓肿内也不会有斑点状死骨影(这些特点可与典型的脊柱结核加以鉴别)。虽然该病在CT影像中有其一定的特征,但应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臨床表现、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进行诊断,CT做为辅助检查,需慎与脊柱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伤寒性脊柱炎等鉴别。明确诊断,早期敏感抗菌素结合维生素疗法非常重要,以防止本病复发。
  
  参考文献
  1 邓国华,主编.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8-241.
  2 罗端德.布氏杆菌病.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174.
  3 谢秀丽,徐英春.血培养对布氏杆菌病诊治的意义.中国处方药,2005,5(39):62-6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评价芍蓓注射液(原安氏化痔液)注射治疗内痔的效果。方法:采用芍蓓注射液注射治疗内痔120例,其中男50例,女70例。结果:随访0.5~3年,治愈率97.57%,无1例发生出血、坏死、感染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芍蓓注射液能使痔软化、萎缩而治愈,疗程短,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关键词 痔芍蓓注射液 内痔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1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结合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對66例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瘿核消丸(海藻、昆布、鳖甲、香附、丹参等)口服,配合消瘿膏外贴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甲状腺肿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89.4%。提示:本方法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单纯性甲状腺肿/中医药疗法 瘿核消丸 消瘿膏 外治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
期刊
摘 要 观察痛泻要方加味和参苓白术散治疗中医辨证为肝脾虚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临床疗效。方法:痛泻药方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疗程30天~6个月。结果:治愈15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01%。结论:痛泻要方加味和参苓白术散对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D-IBS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关键词 痛泻要方 参苓白术散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doi:10.3969/j.issn.1007-
期刊
关键词 中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31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  病例纳入标准:年龄40~70岁,病程在发病的2周内,中医诊断为中风病,西医诊断为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全部病例均经确诊,病情积分≥8分。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及对症处理治疗,治疗组以射干麻黄汤为基础方,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肺炎优于常规综合疗法。  关键词 射干麻黄汤 支气管肺炎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27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0例,并设西医对照组3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0%。结论: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快,疗效巩固,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照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时的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状况和对血脂、白细胞数量及内外源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4例中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5粒,每日3次,28天为1疗程,比较两组7天、14天、28天的疗效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在7天、14天疗效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28天时有明显差异。结论:长期应用通
期刊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合治疗 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34    资料与方法    2003~2008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4例,男215例,女149例;年龄25~75岁,平均53岁;病程3天~30年;农民104例,工人86例,教师24例,驾驶员28例,干部职员48例,其他74例。  症状:均有不同程度腰腿背痛、坐骨神经痛、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088    不孕症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输卵管因素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因素。输卵管因素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3,本人自2000年1月~2008年1月,用艾附暖宫汤加活血化瘀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30例,疗效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本站门诊部及住院部,输卵管通液、造影等通畅实验检查,为诊断本病的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简单易行的VIA/VILI结合传统的巴氏涂片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价值。方法:2004年6月~2008年3月对462例非子宫恶性肿瘤、欲行包括子宫全切的手术前病人,采用巴氏涂片加VIA、VILI例行宫颈检查。最终宫颈诊断以当即进行的活检或手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结果:在462例患者中检出CIN1 13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CIN2 8例(道镜下活检病理6例,术后病理2例);CIN3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