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小平激动得几乎当场晕倒,因为那位老师的话实际上就意味着自己被录取了。“过了那么多年,我还记得那个老师的眼神。”
徐小平是个商人,他是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产业公司——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业元老之一。但徐小平又不像个商人,他似乎少了一点商业细胞。尽管在留学咨询领域已经赢得了业内最高的声誉,但他却从未想过“单干”。
“我希望把自己的思想精华留下,有了这个思想精华,新东方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生意越做越大。作为新东方的大股东,自然就会得到我的物质利益。”如今,徐小平已经退出了新东方的管理层,但是,他还会经常为学生、为周围的朋友做咨询,只不过更多的是通过邮件的方式和他们沟通。
徐小平一生的职业就是老师,无论是最初的北京大学校团委,还是后来的新东方学校,“老师”这个称呼一直伴随着他,他也始终以助人为己任。
“乐于助人”这四个字对于徐小平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年,正是一个素昧平生的人的帮助,使得徐小平这个渴望知识的青年,成功地走向了他心目中理想的象牙塔。
陌生人的电报
1974年,高中毕业的徐小平为了“躲避”下乡插队,报考了他的家乡江苏省泰兴县的歌剧团。凭着拉二胡、小提琴这些“雕虫小技”,徐小平被成功录取。
此后的4年,徐小平每天就是上山下乡演出。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搭起舞台,打个汽灯,开始表演。尽管不用插队了,但徐小平很快又陷入了一种痛苦之中:我的青春就这么在文工团度过了?
他开始练习写字、练习英文、阅读小说、写点诗歌。“总觉得自己的一辈子不会就这样过了,但到底怎样过,不知道。”徐小平说,虽然一直在‘草台剧团’工作,但是渴望学习、追求理想的热情和动力始终没有减弱过。
1977,在江苏南京,徐小平从报纸上看到了高考恢复的消息。由于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徐小平就大胆地报考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但最终落榜了。此时,徐小平在上海发现:中央音乐学院的理论系也正在招生。
理论系不像作曲系,不需要音乐天才,要求会一门乐器,懂音乐理论、文学理论和英文——徐小平大喜:“任何一个单项,我都比不过专家,但是综合起来,我最优秀。”
首先是笔试。每门考试,徐小平在考试结束前的半个小时就答完了,但他都坚持等到最后一刻才交卷。笔试过后,尽管徐小平自觉不错,但是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系在全国只招10个人。因此,他“没敢想能考上,就回老家等待复试通知了。”
由于复试通知要等好几天才能公布,徐小平决定回泰兴老家等待结果。同时,他托付一个刚刚认识两天的考友王次帮忙看结果——有意思的是,王次后来成为了徐小平的同班同学,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在徐小平生日那天,他接到了王次发来的电报:到沪参加复试!接到电报后,徐小平在第一时间赶回到上海,参加了复试。
“我记得当时是7、8个老师围在一圈面试。”当时的情景,徐小平历历在目,“我当时的回答让老师们哈哈大笑。”徐小平的幽默和可爱,打动了所有的老师。
“面试快结束时,我清清楚楚地记得一个叫耿生廉老师指着窗外对我说,明天发榜,你可一定要去看啊。” 徐小平激动得几乎当场晕倒,因为那位老师的话实际上就意味着自己被录取了。“过了那么多年,我还记得那个老师的眼神。”
师恩难忘。徐小平后来在新东方做老师时,总是希望能竭尽全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境界。但是,能够尽量地帮助更多的人,是我一生的使命。”
从理想主义到Business
“高考使我这样一个今天可能本来是要下岗的人,能够为社会做点有意的事。当年,几十万人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同时,中国的命运也得到了改变。”高考,让徐小平进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1981年,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徐小平被分配到北京大学任团委文化部部长。
1986年,一股出国留学的热潮开始逐渐蔓延。当时国内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提出,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北大人觉得自己承担着寻找方向的责任。孔子讲,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当整个民族陷入迷茫的时候,最优秀的青年就有责任去寻找方向。”
1988年,作为“优秀的青年”之一的徐小平也出国了。在加拿大,他一边攻读音乐硕士,一边打工。1993年,徐小平回到中国,原本打算和朋友合开一家音乐公司,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创业的失败,让他前所未有的“感觉到金钱的重要”。
1994年,徐小平回到加拿大,遇到了前来拜访的俞敏洪,并邀请他回国创业。“我想要靠说话吃饭的机会,随着俞敏洪的到来终于变成了现实。”
回到北京,加入新东方的徐小平开始了自己全新的职业生涯:帮助中国学生做签证、留学和移民咨询。由于熟悉中美文化的差异,而所谓的那几项咨询,实际上解决的是沟通的问题,“我的签证咨询不叫签证咨询,而叫跨文化交流。”
在给学生做咨询的过程中,徐小平发现了他们共同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权力意识”。例如,有的签证官对于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很粗暴,而中国学生往往表现得很惧怕。“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应该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符合你的职业道德的。”徐小平说,“如果是美国人,他们每个人都会向拥有权力的人发起挑战。美国人什么都怕,但就是不怕官、不怕权威。这点和我们恰恰相反。”
之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的新东方,于2006年9月7日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徐小平的头衔,也从新东方学校的副校长变成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副总裁、董事。
“从去年9月7日新东方上市后,我就不是董事了。”现在,徐小平是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我现在新东方的这个头衔是虚职。”如今,徐小平和另外几位创业元老已经退出了新东方的管理层。然而,每当新东方有做讲座,搞宣传的需要,徐小平依然会竭尽所能地参加。
但随着新东方的上市,徐小平感到了“空前的孤独”。“我自己也面临着人生的一个转折。”徐小平自己的新挑战就是下一步做什么?
“暂时不知道。”徐小平说,但是他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肯定没有错,“就是继续为中国青年的幸福奉献我的力量。”——典型的新东方式回答。
徐小平是个商人,他是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产业公司——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业元老之一。但徐小平又不像个商人,他似乎少了一点商业细胞。尽管在留学咨询领域已经赢得了业内最高的声誉,但他却从未想过“单干”。
“我希望把自己的思想精华留下,有了这个思想精华,新东方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生意越做越大。作为新东方的大股东,自然就会得到我的物质利益。”如今,徐小平已经退出了新东方的管理层,但是,他还会经常为学生、为周围的朋友做咨询,只不过更多的是通过邮件的方式和他们沟通。
徐小平一生的职业就是老师,无论是最初的北京大学校团委,还是后来的新东方学校,“老师”这个称呼一直伴随着他,他也始终以助人为己任。
“乐于助人”这四个字对于徐小平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年,正是一个素昧平生的人的帮助,使得徐小平这个渴望知识的青年,成功地走向了他心目中理想的象牙塔。
陌生人的电报
1974年,高中毕业的徐小平为了“躲避”下乡插队,报考了他的家乡江苏省泰兴县的歌剧团。凭着拉二胡、小提琴这些“雕虫小技”,徐小平被成功录取。
此后的4年,徐小平每天就是上山下乡演出。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搭起舞台,打个汽灯,开始表演。尽管不用插队了,但徐小平很快又陷入了一种痛苦之中:我的青春就这么在文工团度过了?
他开始练习写字、练习英文、阅读小说、写点诗歌。“总觉得自己的一辈子不会就这样过了,但到底怎样过,不知道。”徐小平说,虽然一直在‘草台剧团’工作,但是渴望学习、追求理想的热情和动力始终没有减弱过。
1977,在江苏南京,徐小平从报纸上看到了高考恢复的消息。由于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徐小平就大胆地报考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但最终落榜了。此时,徐小平在上海发现:中央音乐学院的理论系也正在招生。
理论系不像作曲系,不需要音乐天才,要求会一门乐器,懂音乐理论、文学理论和英文——徐小平大喜:“任何一个单项,我都比不过专家,但是综合起来,我最优秀。”
首先是笔试。每门考试,徐小平在考试结束前的半个小时就答完了,但他都坚持等到最后一刻才交卷。笔试过后,尽管徐小平自觉不错,但是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系在全国只招10个人。因此,他“没敢想能考上,就回老家等待复试通知了。”
由于复试通知要等好几天才能公布,徐小平决定回泰兴老家等待结果。同时,他托付一个刚刚认识两天的考友王次帮忙看结果——有意思的是,王次后来成为了徐小平的同班同学,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在徐小平生日那天,他接到了王次发来的电报:到沪参加复试!接到电报后,徐小平在第一时间赶回到上海,参加了复试。
“我记得当时是7、8个老师围在一圈面试。”当时的情景,徐小平历历在目,“我当时的回答让老师们哈哈大笑。”徐小平的幽默和可爱,打动了所有的老师。
“面试快结束时,我清清楚楚地记得一个叫耿生廉老师指着窗外对我说,明天发榜,你可一定要去看啊。” 徐小平激动得几乎当场晕倒,因为那位老师的话实际上就意味着自己被录取了。“过了那么多年,我还记得那个老师的眼神。”
师恩难忘。徐小平后来在新东方做老师时,总是希望能竭尽全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境界。但是,能够尽量地帮助更多的人,是我一生的使命。”
从理想主义到Business
“高考使我这样一个今天可能本来是要下岗的人,能够为社会做点有意的事。当年,几十万人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同时,中国的命运也得到了改变。”高考,让徐小平进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1981年,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徐小平被分配到北京大学任团委文化部部长。
1986年,一股出国留学的热潮开始逐渐蔓延。当时国内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提出,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北大人觉得自己承担着寻找方向的责任。孔子讲,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当整个民族陷入迷茫的时候,最优秀的青年就有责任去寻找方向。”
1988年,作为“优秀的青年”之一的徐小平也出国了。在加拿大,他一边攻读音乐硕士,一边打工。1993年,徐小平回到中国,原本打算和朋友合开一家音乐公司,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创业的失败,让他前所未有的“感觉到金钱的重要”。
1994年,徐小平回到加拿大,遇到了前来拜访的俞敏洪,并邀请他回国创业。“我想要靠说话吃饭的机会,随着俞敏洪的到来终于变成了现实。”
回到北京,加入新东方的徐小平开始了自己全新的职业生涯:帮助中国学生做签证、留学和移民咨询。由于熟悉中美文化的差异,而所谓的那几项咨询,实际上解决的是沟通的问题,“我的签证咨询不叫签证咨询,而叫跨文化交流。”
在给学生做咨询的过程中,徐小平发现了他们共同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权力意识”。例如,有的签证官对于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很粗暴,而中国学生往往表现得很惧怕。“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应该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符合你的职业道德的。”徐小平说,“如果是美国人,他们每个人都会向拥有权力的人发起挑战。美国人什么都怕,但就是不怕官、不怕权威。这点和我们恰恰相反。”
之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的新东方,于2006年9月7日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徐小平的头衔,也从新东方学校的副校长变成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副总裁、董事。
“从去年9月7日新东方上市后,我就不是董事了。”现在,徐小平是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我现在新东方的这个头衔是虚职。”如今,徐小平和另外几位创业元老已经退出了新东方的管理层。然而,每当新东方有做讲座,搞宣传的需要,徐小平依然会竭尽所能地参加。
但随着新东方的上市,徐小平感到了“空前的孤独”。“我自己也面临着人生的一个转折。”徐小平自己的新挑战就是下一步做什么?
“暂时不知道。”徐小平说,但是他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肯定没有错,“就是继续为中国青年的幸福奉献我的力量。”——典型的新东方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