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探析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国家哲学”,有着深厚的学理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因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维度的科学解答,彰显了社会主义科学逻辑意蕴,蕴藏着丰富的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关系到民族精神的重建、国家精神的铸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否实现,也关系到社会意识的凝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理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的最大价值“公约数”,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有效力量,是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度、认同度、践行度,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理论基因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从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历史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发展而来的。历史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和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教训,汲取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核心价值观,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汲取人类文明的其他优秀成果,在逐渐深化对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科学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
  2006年3月,我党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深入探讨。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维度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导致在社会实践中,对目的与手段、价值与追求、自我与实现等问题没有恰当把握,社会主义价值观一直处于弱化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项事业的纵深推进,对社会主义本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从“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到“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到“三个倡导”,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文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战略部署。这些重要论断的提出、重大战略的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在价值观建设上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所走的道路就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展开的实践过程,所建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建构的思想体系,所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的制度安排”[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为国家赋形、为社会赋力、为个人赋值,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我国向现代治理发展的要求,从最深层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这一根本问题。它让国家价值导航更加明确,社会共识引领更加有力,个人信仰驱动更加强劲。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逻辑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具有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谈家的简单修辞和主观臆造,它植根于改革开放的鲜活实践,生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土壤。“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发展和演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所依托,无所寄寓。”[2]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提炼、创造性发展,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映。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有着高度一致性,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完整的价值依据。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其自己鲜明特点,它突出了“核”与“心”的要素。“三个倡导”清晰地揭示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核,明确了当代中国的基本价值理念,注重了凝练与大众化表达。12个词,24个字,语言高度精练,明确概括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在表述上,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便于大众认知、理解、接受,便于广泛传播。“三个倡导”取向明确,着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实践操作性非常强,易于贯穿当下社会实践,融入人们精神世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指明了社会发展进步的目标,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诠释了最高的价值体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主导地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引领着社会文明的进程,约定着社会行进的规则,是通上达下的桥梁,是价值目标的重要支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规范着公民的基本道德行为,标注着每个人遵循的基本价值坐标,是最基础的价值目标。同时,“三个倡导”又相互影响、紧密结合、交相发展,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体认了人们关于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普遍价值尺度与广泛价值追求,构筑了意识形态发展的价值目标、价值规范和价值标准。
  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系列重要价值理念。它源于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又是时代的呼唤。它思想渊源深远,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它思想内涵丰富,彰显着当今世界主流的价值理念;它开放包容,对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善于吸取借鉴。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其实践、开放品格决定了其理论必将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及时洞察人类文明发展潮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科学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深刻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个重大问题。富强,是民富与国强、繁荣与持续的统一,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强烈的追求和愿望;民主,是人民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线和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线,是真实的也是广泛的,是丰富的也是高效的;文明,是我们薪火相传的火种,是国家繁荣强盛的内在动力之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和谐,蕴涵着生存的智慧,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深刻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重大问题。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是社会的活力之源,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平等,是社会关系基本尺度的标注,平等地行使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分享发展成果;公平,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准绳,机会平等、程序正义、结果公正,成为社会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层面价值要求,深刻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个重大问题。爱国,是每个人最深沉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永不褪色的情感纽带,爱祖国灿烂的文化,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每个人自觉做到价值实现与祖国发展相连,同频共振;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操守,也是个人发展的保障,秉持负责的职业态度,胸怀崇高的职业理想,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诚信,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格力量得到突显,社会凝聚力明显增强;友善,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也是公民德行的阳光,与人为善、与物为善,善待自己、善待亲人、善待他人,让世界充满爱。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那些自立自强、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恪守诚信的人立起来、树起来,为社会注入精神之“钙”,使人民群众见贤思齐、学有榜样、行有示范。从榜样身上领悟社会道德风向,触摸社会文明温度,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要选好、选准、选巧榜样,有道德、讲道德、守道德是基本条件。做好榜样的制度化、常态化建设,保证榜样评选、表彰、宣传、服务等全过程规范有序,实现长流水、不断档,让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成为我们身边最美的风景。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主得到贯彻实施,文明和谐得到彰显,自由得到全面发展,公平正义得到体现,爱国敬业成为准则,彼此诚信友爱,这是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彰显。我们要沿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向度孜孜追求,时刻关切人民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与时俱进推动制度的设计和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
  参考文献:
  [1]吴向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自觉[N].光明日报,2013-09-14.
  [2]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责任编辑/马永义
其他文献
国家建立公诉制度以后,犯罪被认为是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侵害,因此,在刑事诉讼中由代表国家公诉权的公诉机关对犯罪人提出控告。很多学者开始注意到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
介绍无溶剂环氧涂料的基本组成、特性及在淤泥箱项目的涂装与应用。
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绿色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能有效降解气体污染物,具有处理效率高、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条件易控制等优点,在气体污染物净化领域表现出良好的
评价了国内外海上石油平台主要使用的2种国外环氧防火涂料产品和自主研制的EHF-1环氧防火涂料的理化性能和耐火性能,对其膨胀炭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HF-1环氧防火涂料的理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昔单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PCI缺血后适应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将108例缺血后适应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常规应
介绍了关于彩砂、乳液性能测试的一种实验方法,优选出真石漆用不同彩砂的吸浆量,形成数据库,指导配方设计。此方法经过长期实验、生产实际应用,成功解决了真石漆生产调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