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自主对话式课题研究,自主对话式教学迎合学生天性好奇的需求,学生充满奇思妙想,才会快乐地写作文。快乐的对话过程,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性,从而写出富有童真、童趣、童心的个性化语言,在快乐中收获自信。
[关键词]孩子;需求;对话;快乐;习作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但自从开展了自主对话式课题研究,课堂就像注入了一股清泉,学生不再谈“文”色变。对话,让学生有话想说、乐说;对话让课堂充满诗意;对话,让孩子诗情飞扬。
一、需求的才是快乐的
儿童天生就是幻想家,天生就是诗人,而儿童诗或儿歌就是孩子们的这种心理特征的反映,也可以说儿童诗是孩子们和世界的心灵对话,也是和自己情感的对话,是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可见,写儿童诗或儿歌,对于孩子来说似乎不是作文,而是有趣的游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不时引导叙事先从编儿童诗入手,激发兴趣,这样孩子们就会快快乐乐地进入习作天地,自由地习作。
二、在对话中书写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要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教师应深刻领会课标精神,熟知孩子们的天性,这样才能将课堂演绎成充满情趣与灵性的课堂。
如,有位教师是这样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的:上课伊始,教师神采飞扬地朗诵自己发自内心的对童年的眷恋、赞美的两句诗:“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的欢声笑语;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五彩的梦。”接着她又说:“同学们,你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老师的“朗诵”“一问”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敞开心扉,快乐地与老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与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话。诗意在师生快乐的对话中飞扬:“童年是一只风筝,放飞着我的理想”“童年是一本书,记载着我的喜怒哀乐”“童年是调味瓶,调出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课堂上,这位老师没有过多地引导学生去品味、感受诗歌的外在形式和特点,而是从内容入手,引导孩子快乐地与身边的景、事、物对话,去感受想象的快乐,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我们身边的事物,其实都是有灵性的,比如活泼可爱的小猫小狗、奔流不息的溪水、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象……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一定会有特别的收获。”学生在快乐的对话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自主的、个性化的、快乐的学习状态中,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用一颗颗童心,感受到风的颜色,体会到花草的羞涩,聆听到青蛙的歌唱。身边的事物在他们的笔下灵动起来。
三、在快乐中收获自信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激发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办法是让他们不断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尝到胜利的喜悦。”
还是这位老师,在课堂中,她时常赞扬孩子们:“你们瞧,我们的黑板因你们的智慧而美丽,童年因你们的文采而灵动起来。”“听着大家奇妙的想法和富有激情的朗读,你们已是老师心目中的小诗人了。”“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当诗人的天赋。”……在这样真诚的表扬声中,孩子们的习作热情更高了,写好习作的信心更强了。
学生在情趣浓浓、激情奔涌中完成了自己的杰作,老师不是戛然而止,而是让他们的风采得到展示。“请你好好欣赏自己的杰作,学习王安石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的做法,直至自己满意为止,然后可以投到校广播站、《语文报》、网上,或许你还能一鸣惊人呢。”
习作是心灵的牧场,它抒写的是儿童对生活的感悟、发现和想象,是儿童心声的自然倾吐;它彰显的是儿童生命的本真,是一种瑰丽的灵动;它流淌的是儿童的情趣和才思,是一种真情涌动。习作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原本就没有什么模式,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只要学生产生了兴趣,让他们去自由地表达,往往能写出比较好的习作来。
责任编辑 周正旺
[关键词]孩子;需求;对话;快乐;习作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但自从开展了自主对话式课题研究,课堂就像注入了一股清泉,学生不再谈“文”色变。对话,让学生有话想说、乐说;对话让课堂充满诗意;对话,让孩子诗情飞扬。
一、需求的才是快乐的
儿童天生就是幻想家,天生就是诗人,而儿童诗或儿歌就是孩子们的这种心理特征的反映,也可以说儿童诗是孩子们和世界的心灵对话,也是和自己情感的对话,是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可见,写儿童诗或儿歌,对于孩子来说似乎不是作文,而是有趣的游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不时引导叙事先从编儿童诗入手,激发兴趣,这样孩子们就会快快乐乐地进入习作天地,自由地习作。
二、在对话中书写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要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教师应深刻领会课标精神,熟知孩子们的天性,这样才能将课堂演绎成充满情趣与灵性的课堂。
如,有位教师是这样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的:上课伊始,教师神采飞扬地朗诵自己发自内心的对童年的眷恋、赞美的两句诗:“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的欢声笑语;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五彩的梦。”接着她又说:“同学们,你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老师的“朗诵”“一问”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敞开心扉,快乐地与老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与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话。诗意在师生快乐的对话中飞扬:“童年是一只风筝,放飞着我的理想”“童年是一本书,记载着我的喜怒哀乐”“童年是调味瓶,调出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课堂上,这位老师没有过多地引导学生去品味、感受诗歌的外在形式和特点,而是从内容入手,引导孩子快乐地与身边的景、事、物对话,去感受想象的快乐,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我们身边的事物,其实都是有灵性的,比如活泼可爱的小猫小狗、奔流不息的溪水、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象……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一定会有特别的收获。”学生在快乐的对话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自主的、个性化的、快乐的学习状态中,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用一颗颗童心,感受到风的颜色,体会到花草的羞涩,聆听到青蛙的歌唱。身边的事物在他们的笔下灵动起来。
三、在快乐中收获自信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激发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办法是让他们不断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尝到胜利的喜悦。”
还是这位老师,在课堂中,她时常赞扬孩子们:“你们瞧,我们的黑板因你们的智慧而美丽,童年因你们的文采而灵动起来。”“听着大家奇妙的想法和富有激情的朗读,你们已是老师心目中的小诗人了。”“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当诗人的天赋。”……在这样真诚的表扬声中,孩子们的习作热情更高了,写好习作的信心更强了。
学生在情趣浓浓、激情奔涌中完成了自己的杰作,老师不是戛然而止,而是让他们的风采得到展示。“请你好好欣赏自己的杰作,学习王安石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的做法,直至自己满意为止,然后可以投到校广播站、《语文报》、网上,或许你还能一鸣惊人呢。”
习作是心灵的牧场,它抒写的是儿童对生活的感悟、发现和想象,是儿童心声的自然倾吐;它彰显的是儿童生命的本真,是一种瑰丽的灵动;它流淌的是儿童的情趣和才思,是一种真情涌动。习作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原本就没有什么模式,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只要学生产生了兴趣,让他们去自由地表达,往往能写出比较好的习作来。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