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与创造力,是一个人才、智慧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如何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再完美的课程标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疑问,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课堂,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和高效性,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高效。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高效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觀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但是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被动地接受“答应式”的训练,导致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性被圧抑,也就无形中削弱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引导人,而不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既然要让学生去创新,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我常走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围在一起,甚至像小孩子一样与他们在一起唱唱、跳跳,共同讨论,征求学生意见。让我们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标新立异。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上课形式的变化,其实,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空间,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现在我们有的老师还习惯于把学生当作“一群羊”,驱赶着他们在一条狭长巷道里“一直向前走,不要朝两边看”,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新精神呢?而有的课我故意让学生找错,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周围的事物。因为没有质疑就没有科学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只要建立起这样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探索”型,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创新意识亦将由此而生。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所以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要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的家园,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所以在音乐教育中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法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欣赏五年级上册《森林狂想曲》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見,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于是“醒”、“动物世界”、“神奇的大森林”、“动物狂欢节”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例如“醒”这个名字,学生解释是:各种动物睡醒后的叫声,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醒”。这个名字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想,且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现今,创造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前景,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投入到创新中去,大胆实践和探索,去寻求一种全新的适合自身及学生特点的教学之路,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学生。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再完美的课程标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疑问,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课堂,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和高效性,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高效。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高效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觀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但是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被动地接受“答应式”的训练,导致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性被圧抑,也就无形中削弱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引导人,而不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既然要让学生去创新,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我常走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围在一起,甚至像小孩子一样与他们在一起唱唱、跳跳,共同讨论,征求学生意见。让我们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标新立异。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上课形式的变化,其实,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空间,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现在我们有的老师还习惯于把学生当作“一群羊”,驱赶着他们在一条狭长巷道里“一直向前走,不要朝两边看”,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新精神呢?而有的课我故意让学生找错,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周围的事物。因为没有质疑就没有科学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只要建立起这样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探索”型,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创新意识亦将由此而生。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所以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要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的家园,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所以在音乐教育中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法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欣赏五年级上册《森林狂想曲》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見,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于是“醒”、“动物世界”、“神奇的大森林”、“动物狂欢节”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例如“醒”这个名字,学生解释是:各种动物睡醒后的叫声,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醒”。这个名字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想,且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现今,创造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前景,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投入到创新中去,大胆实践和探索,去寻求一种全新的适合自身及学生特点的教学之路,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