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地甲和布病的预防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县级医院接受诊治的30例地甲和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我县级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结论: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均是预防地甲病和布病的重点。
【关键词】地甲病;布病病;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56-01
地方性甲状腺肿可称为地甲,是一种分布广且十分流行的地区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劳动能力弱、身材矮小、聋哑、终身痴呆,严重者还会出现痉挛型瘫痪。[1]布病的全称为布鲁菌病,是一种乙类传染疾病,人畜共患传染是该疾病的主要特点,其传染病源主要在于牲畜上。本文主要对我院近一年来所收治的30例地甲和布病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该疾病的预防对策,现分析如下。
1.患者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系我县级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其中10例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剩余20例则为布鲁菌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0.5岁~75岁之间,病程在0.5月~5年之间。新生儿时期地甲患者的症状为:新生儿甲减及甲肿。青少年期地甲患者的症状为:青春期甲减及甲肿、单纯聋哑、发育落后、智力落后。成人期地甲患者的症状为:碘性甲亢、甲状腺肿大、智力障碍、甲减。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肌肉疼痛、疲乏无力、骨关节疼痛、发热、精神抑郁、头痛、烦躁不安、多汗、神经痛等,大部分患者不能做体力消耗过多的工作。20例布病中有3例男性患者出现附攀炎,4例翠丸炎,另外有1例女性患者出现宫内膜炎,2例输卵管炎。
2.方法与结果
回顾性分析这30例地甲和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生活与工作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水平及习惯。且患者在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3.讨论
3.1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预防
3.1.1 注重饮食的均衡
经过本文的研究发展,导致地甲的主要诱因在于饮食不均衡。在对地甲患者的调查中发现,不仅患者的饮食中普遍缺碘、缺维生素及蛋白质,另外患者的总热量也相对偏低。因此,针对该疾病的预防可从合理安排饮食,注重营养的均衡入手,例如定期食用海产品、杂粮与主粮相搭配、丰富副食的品种等,从而实现初级的保健与卫生。尤其是对于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妇女,更应重视饮食结构的调整,强调碘的摄入量应比平常更多。
3.1.2 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
在对地甲的预防过程中,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展开十分之重要。根据本文的调查显示,该地区患有地甲的患者超过35.24%,其中由于上一辈而致病的患者易高达40.20%,另外我们还发现,怀孕次数越多的妇女其患病的几率更高。因此,处理饮食改善之外,还应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通过疾病咨询以及卫生宣教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使其意识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对预防流行疾病的意义。[2]
3.1.3 注重“三早”措施的实施
地甲的“三早”预防措施指的是: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在临床上普遍认为,地甲的诊断如果能够在流行病区新生儿的婴幼儿使期以及新生儿时期及时发现,且进行及时地治疗,便能够有效改善其发育不良、智力落后的症状。地甲早期诊断的重点为新生儿的神经症状,例如若新生儿在出世不久后,出现听力障碍、智力低下以及反应迟钝,并且甲状腺功能虚弱等状况,就应该考虑患有地甲病的可能,可在行X线检查后进行确诊。
3.2 布病的预防
3.2.1 传染源的控制
传染源的控制应以针对畜间的免疫与检疫,病畜的捕杀为主。要求将圈舍与住房相隔离,严谨住房内养畜,尤其是禁止牲畜在住房内生产;选择经过检疫合格的牲畜,并加强健康牲畜的免疫;相关部门定时定期对牲畜进行检疫,发现阳性者应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严禁自己屠宰;注重街道以及庭院环境的卫生,做好庭院的打扫、洒水等清洁习惯。
3.2.2 避免经消化道及呼吸道而传播
要求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注重饮水、饮食的卫生,不食用受到布鲁菌感染或是不干净的食物,饭前饭后应洗手,不饮用生水,针对奶制品以及奶进行严格地消毒,肉类的加工及食用都应与相关卫生规定的要求相符。另外,布鲁菌可变化为气溶胶并长时间在空中悬浮,所以应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人们在接触牲畜时,应穿戴好口罩以及帽子等个人护具,定时定期为圈舍消毒,并为牲畜剪毛。
3.2.3 避免经体表接触而传播
在与牲畜进行接触时,尤其是为牲畜接生时,应穿好胶鞋、帽子、工作服、口罩等个人防护具,并戴上乳胶手套,准备好消毒液以及为牲畜接生所用的接生带,禁止用手直接触摸牲畜。针对牲畜流产物以及病死牲畜的处理,应做好疫情传播的控制,应将其做焚烧处理或深埋于地底的2m以下,禁止随意乱丢,针对已被污染的地方应用15%左右的漂白粉或是石灰乳对其地面及垫草进行浸透。[3]
参考文献:
[1] 姜梦玻,姚星样,序之升,康俊才,樊乃驹,漆冲春,黄河浪,刘壮生.预防地甲和地克病的主要对策—附宜丰县考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8,28(04):16-19
[2] 汪延华,孙桂华,陈培恩.地甲病、地克病流行区人群血清、水、土微量元素调查报告[J].地方病通讯,2008,12(02):100-101
[3] 穆子君.布鲁菌病预防和控制的技术性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2):289-290
【关键词】地甲病;布病病;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56-01
地方性甲状腺肿可称为地甲,是一种分布广且十分流行的地区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劳动能力弱、身材矮小、聋哑、终身痴呆,严重者还会出现痉挛型瘫痪。[1]布病的全称为布鲁菌病,是一种乙类传染疾病,人畜共患传染是该疾病的主要特点,其传染病源主要在于牲畜上。本文主要对我院近一年来所收治的30例地甲和布病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该疾病的预防对策,现分析如下。
1.患者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系我县级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其中10例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剩余20例则为布鲁菌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0.5岁~75岁之间,病程在0.5月~5年之间。新生儿时期地甲患者的症状为:新生儿甲减及甲肿。青少年期地甲患者的症状为:青春期甲减及甲肿、单纯聋哑、发育落后、智力落后。成人期地甲患者的症状为:碘性甲亢、甲状腺肿大、智力障碍、甲减。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肌肉疼痛、疲乏无力、骨关节疼痛、发热、精神抑郁、头痛、烦躁不安、多汗、神经痛等,大部分患者不能做体力消耗过多的工作。20例布病中有3例男性患者出现附攀炎,4例翠丸炎,另外有1例女性患者出现宫内膜炎,2例输卵管炎。
2.方法与结果
回顾性分析这30例地甲和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生活与工作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水平及习惯。且患者在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3.讨论
3.1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预防
3.1.1 注重饮食的均衡
经过本文的研究发展,导致地甲的主要诱因在于饮食不均衡。在对地甲患者的调查中发现,不仅患者的饮食中普遍缺碘、缺维生素及蛋白质,另外患者的总热量也相对偏低。因此,针对该疾病的预防可从合理安排饮食,注重营养的均衡入手,例如定期食用海产品、杂粮与主粮相搭配、丰富副食的品种等,从而实现初级的保健与卫生。尤其是对于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妇女,更应重视饮食结构的调整,强调碘的摄入量应比平常更多。
3.1.2 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
在对地甲的预防过程中,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展开十分之重要。根据本文的调查显示,该地区患有地甲的患者超过35.24%,其中由于上一辈而致病的患者易高达40.20%,另外我们还发现,怀孕次数越多的妇女其患病的几率更高。因此,处理饮食改善之外,还应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通过疾病咨询以及卫生宣教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使其意识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对预防流行疾病的意义。[2]
3.1.3 注重“三早”措施的实施
地甲的“三早”预防措施指的是: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在临床上普遍认为,地甲的诊断如果能够在流行病区新生儿的婴幼儿使期以及新生儿时期及时发现,且进行及时地治疗,便能够有效改善其发育不良、智力落后的症状。地甲早期诊断的重点为新生儿的神经症状,例如若新生儿在出世不久后,出现听力障碍、智力低下以及反应迟钝,并且甲状腺功能虚弱等状况,就应该考虑患有地甲病的可能,可在行X线检查后进行确诊。
3.2 布病的预防
3.2.1 传染源的控制
传染源的控制应以针对畜间的免疫与检疫,病畜的捕杀为主。要求将圈舍与住房相隔离,严谨住房内养畜,尤其是禁止牲畜在住房内生产;选择经过检疫合格的牲畜,并加强健康牲畜的免疫;相关部门定时定期对牲畜进行检疫,发现阳性者应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严禁自己屠宰;注重街道以及庭院环境的卫生,做好庭院的打扫、洒水等清洁习惯。
3.2.2 避免经消化道及呼吸道而传播
要求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注重饮水、饮食的卫生,不食用受到布鲁菌感染或是不干净的食物,饭前饭后应洗手,不饮用生水,针对奶制品以及奶进行严格地消毒,肉类的加工及食用都应与相关卫生规定的要求相符。另外,布鲁菌可变化为气溶胶并长时间在空中悬浮,所以应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人们在接触牲畜时,应穿戴好口罩以及帽子等个人护具,定时定期为圈舍消毒,并为牲畜剪毛。
3.2.3 避免经体表接触而传播
在与牲畜进行接触时,尤其是为牲畜接生时,应穿好胶鞋、帽子、工作服、口罩等个人防护具,并戴上乳胶手套,准备好消毒液以及为牲畜接生所用的接生带,禁止用手直接触摸牲畜。针对牲畜流产物以及病死牲畜的处理,应做好疫情传播的控制,应将其做焚烧处理或深埋于地底的2m以下,禁止随意乱丢,针对已被污染的地方应用15%左右的漂白粉或是石灰乳对其地面及垫草进行浸透。[3]
参考文献:
[1] 姜梦玻,姚星样,序之升,康俊才,樊乃驹,漆冲春,黄河浪,刘壮生.预防地甲和地克病的主要对策—附宜丰县考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8,28(04):16-19
[2] 汪延华,孙桂华,陈培恩.地甲病、地克病流行区人群血清、水、土微量元素调查报告[J].地方病通讯,2008,12(02):100-101
[3] 穆子君.布鲁菌病预防和控制的技术性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2):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