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香溢小城
春是绿色的季节。没有留意地上还是枝头,哪里先有了这悦目的颜色,微雨似油,润开了桃枝柳枝上的一串串蓓蕾。万绿丛中的这团花丛歇了,那团花丛又闹了。绿,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翻滚着引领着我们向前。春光中,风翩翩拉开漳州——这个九龙江畔的小城千家万户新一轮故事的篇章。人们在春天的怀抱里彼此祝福:把囤积了一个冬天的情怀呼唤出来吧,和新春一样,绽放其固有的生机。
人们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节日。孩子们欢天喜地穿新衣,戴新帽,领红包。多姿多彩的春节新衣,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烈而美好。小城百姓心怀感恩和虔诚,节日里不忘祭拜祖先和诸神,炮仗声与锣鼓声喧闹声交织在一起,共同祈祷新的一年灾除福降,平安吉祥。元宵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吃上汤圆,猜灯谜,闹花灯。年年的元宵,就这样在小城百姓传统敦实的团圆意味中,跃动着一种人们隐隐期盼的诗情和浪漫。元宵夜的圆月,灿烂的灯街,和那一粒粒清汤里的素丸,总在浮浮沉沉地向我们讲述着闽南年华里一些关于节日的历久弥新的故事。
勤勉的漳州百姓,又在立春之日,塑泥春牛竞先以柳枝鞭打,以土块投掷,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播种五谷了。田间郊野,该绿的都绿,该红的都红,将春召唤:繁华到来,丰收到来!小城百姓的至爱——水仙,也是年年开了又香,香了又开。家家户户皆见凌波仙子,踏水起舞,婀娜含笑。漳州人自豪地将水仙作为新春礼物,远寄外地的亲朋好友。一年一度的春晚会场上也见水仙傲然独放、飘芳吐艳。水仙走遍大江南北,带去了漳州的春天,带去了漳州人的情谊和心愿,赢得了“天下水仙數漳州”的美誉。
而在素有“世界柚乡、中国柚都”之称的平和,每年三、四月,春到了,一簇簇洁白的柚子花也开了。整个柚都成了一座醉人的香城。柚乡人在这时节是面上含笑的,即便一阵小雨过后,柚树飘飘落下些白色花瓣,花蕾半绽半开静默躺在了土里,慢慢成泥,多少觉得惋惜,他们也并不特别着急。傍晚收工回家,面上还是宽厚笑着,心里依旧笃定地想:柚子花年年都是这样的,有风有雨,才有秋后的累累果子……
火热的季节酣畅的心
“时当孟夏,麦绿桑青”。立夏节气一过,夏天又一次如期而至。闽南的夏是炽烈的,热情的,绚丽的。风是熟热的。路畔的叶子已转至沉绿,荔枝龙眼香蕉菠萝各种果树的香气渐渐地浓郁。行走在漳州的老街“五脚距”下,厝边头尾随处可见三两个友人,围坐一张茶桌。茶水倒好,话匣子也就打开了,谈生活,谈理想,谈工作,谈天说地。小城百姓生活的悠闲自在就在那一杯热乎乎飘香的茶水里。也有喜欢在傍晚呼朋引伴相约到九龙江边和大桥上吹吹风的,在小城的夏季,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随意。从古至今,漳州平原土地肥沃,素为瓜果之乡。人们自给自足,安居乐业,也就有了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态度。
百姓邻里也因之而敦睦。每到五月五端午,家家户户都要“裹粽”自食或馈送亲友。“烧肉粽” 是闽南特色美食。质地柔软、光泽鲜亮的糯米,加上精挑细选的香菇虾米猪肉卤蛋莲子,包好煮熟后拨开粽衣,一股粽香就随热气弥漫满口,让人回味。这香气扑鼻、油润不腻的肉粽里包裹着多少闽南百姓对生活甜美的期盼。
人们给予忠良最大的褒扬。五月节小城各地都有龙舟竞渡的习俗,旗手在船头弓身挥旗,呼号指挥;舵手边呐喊边用脚有节奏地猛踏船板,两队各自奋力划船,逐起浪花,煞是好看。“扒龙船”结束后,人们簇拥上岸到屈原庙前,摆出供品焚烧纸箔,或向江中投放粽子以祭屈原,鞭炮声锣鼓声响成一片。可以说所有的岁时节日与人物传说的融汇都不如端午与屈原结合得如此紧密,如此成功,如此荡气回肠。而在这龙舟竞赛中展现出来的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村邻互助又竞争的美,又诉说着漳州龙舟特有的朴素审美价值。
火热的季节情感总是酣畅的。活动也丰富多彩,漳州农家要在四月八“牛王诞”备牲酒米粿祭牛神,酬谢耕牛终年辛劳所作的贡献;六月半要食半年圆,大暑日要喝绿豆汤……民间每个岁时节日都有它特定的活动,深邃而素朴,斑斓而隐晦,是闽南无数先民在冗长年月中凝聚的集体智慧。
天道酬勤。春种、夏长、秋收和冬藏看似稼穑规律,又何尝不是人生的规律?只要生生不息,春与夏,秋与冬,都是季节里的繁华。所有的季节都是如诗如画。
沧桑而质朴的岁月
时令刚入初秋,正是农历七月时节,客居异地的闽南游子总会忆及家乡清凉月夜下的澄江明灯,那是最具诗情画意的家乡夜色。九龙江畔,时断时续的诵经声清越明晰地飘浮在幽静的夜空。人们穆立于江沿上,手捧水灯,附和祈祷。那些边沿贴着纸制莲花的小陶钵做成的水灯被燃亮了。成千上万的水灯飘浮在江面上,顺流而下,两岸璀璨如画。孩子们随着荡漾飘游的水灯追逐嬉戏,簇拥在岸边的大人们的喝彩声也响了起来。夜深人去,载着一江星月与明灯的波流逶迤远去。两岸黛山如眉,林壑依稀,一如美丽的梦境。
放水灯,仅是漳州初秋七月里的“普度”活动的一个细节。无疑,普度是一种带有温热的人间气息的祭祀风俗。人们表面上是对这些归无所依的孤魂的祭奠与祀享,实质上是对亡故生命的一种惋惜与痛悼,抑或是对人类苦难历史的一种怜悯、同情和无奈之思。先哲说过,对知识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是支撑人们活着的三种生命的元素。漳州各地秋天的节俗,似乎彰显了先民辈代传承的生命精神的全部内容。比如七夕称为“七巧节”,源自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共同传说。人们把牛郎织女当成珍贵纯粹的爱情故事中的主角。于夜,少女独坐庭中,陈瓜果,燃香烛,或在月下祭祀织女星君,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敬慕和渴盼。除此之外,漳州先民还为七夕寄予了独有的一种民间情怀,认为这一天又是魁星即“文曲星君”的生日。学童要备糕点时果,由塾师带到孔子的牌位前拜孔子和魁星。传统的七夕节俗里融入对知识的启蒙、对功名的追求等美好的期望。 在小城百姓的民俗记忆中,总有许多质朴亲切的文化元素,比如七夕节是给文曲星君“过生日”,而中秋则是给太阴娘娘和土地公“过生日”,即使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也是给重阳帝君和哪咤太子中坛元帅“过生日”。在某些沧桑而质朴的岁月里,“过生日”曾是多么美好而又令人憧憬的时光啊!漳州秋天的节俗,也因之亲切地浸染上了闽南大地的泥土气息和通俗风貌。
幸福而绵长的滋味
圆山的岩峰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清瘦刚硬,九龙江的波涛也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平缓冷凝。街头树色渐渐变深,一些略微泛黄的叶片儿从树干上飘落而下,在风里打几个滚儿,然后无声无息地缀在街面上。那些花草也暂时收起先时的鲜美光泽,随着凉飕飕的西风摇曳着季节的消息。岁月,在不经意的流淌中改变了世界的颜色。当古老的芗江两岸飘逸着甜米糕的香气时,人们的心头便涌动着一个清晰的念头——冬天来了。
人们在这种甜蜜而熟稔的气息中淡定地沉稳地等待冬天的到来。“冬至”到来的时候,闽南的风里才有了点萧瑟的冷意,似乎冬天是从这一天才真正来到人间。人们在“冬至”这天磨糯米搓湯圆,汤圆搓好后放入融化的红糖浆中,烫熟后浮上来,趁热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滋滋、暖烘烘、软绵绵,一股幸福的温热的滋味就绵长地停留在人们的舌蕾和心头。
“腊八”节让人更真切感受到年关的贴近。家家户户用果仁、红豆、红枣、莲子、花生等蒸煮“腊八粥”,香甜可口,老少皆食。年味渐渐地浓了,筅尘、炊粿、办年货等诸项事务依序开始。办年货的人们带着兴奋焦灼的情绪,街巷里便开始弥漫着炸粿子、灌香肠、煮腊肉的香味和稀薄的芳冽的酒气。
照例少不了祭祖祀神的礼仪。“冬至”日是漳州百姓聚集宗祠祭拜祖先的日子,祭品中必有“冬至圆”。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仍以牲醴、柑橘、菜肴和红龟粿供奉天神和祖先,以答谢祖先神明一年来的保佑,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和四季平安。
祭祖祀神似乎是人们对祖宗和神灵的怀念和敬畏,实质上是漳州民间一种朴素的感恩和孝道情怀的虔诚表达。没有了辈代先民的艰难开拓与顽强传承,焉有后世子孙芳醇甜美的荣华时光?在岁月的长河里,季节可以改变树木的形状,时光可以改变人们的容颜,却总有一些东西沉淀在岁月的河床上,譬如忠厚善良,譬如勤勉感恩,譬如生生不息恒久流淌着的爱与感动……
春是绿色的季节。没有留意地上还是枝头,哪里先有了这悦目的颜色,微雨似油,润开了桃枝柳枝上的一串串蓓蕾。万绿丛中的这团花丛歇了,那团花丛又闹了。绿,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翻滚着引领着我们向前。春光中,风翩翩拉开漳州——这个九龙江畔的小城千家万户新一轮故事的篇章。人们在春天的怀抱里彼此祝福:把囤积了一个冬天的情怀呼唤出来吧,和新春一样,绽放其固有的生机。
人们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节日。孩子们欢天喜地穿新衣,戴新帽,领红包。多姿多彩的春节新衣,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烈而美好。小城百姓心怀感恩和虔诚,节日里不忘祭拜祖先和诸神,炮仗声与锣鼓声喧闹声交织在一起,共同祈祷新的一年灾除福降,平安吉祥。元宵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吃上汤圆,猜灯谜,闹花灯。年年的元宵,就这样在小城百姓传统敦实的团圆意味中,跃动着一种人们隐隐期盼的诗情和浪漫。元宵夜的圆月,灿烂的灯街,和那一粒粒清汤里的素丸,总在浮浮沉沉地向我们讲述着闽南年华里一些关于节日的历久弥新的故事。
勤勉的漳州百姓,又在立春之日,塑泥春牛竞先以柳枝鞭打,以土块投掷,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播种五谷了。田间郊野,该绿的都绿,该红的都红,将春召唤:繁华到来,丰收到来!小城百姓的至爱——水仙,也是年年开了又香,香了又开。家家户户皆见凌波仙子,踏水起舞,婀娜含笑。漳州人自豪地将水仙作为新春礼物,远寄外地的亲朋好友。一年一度的春晚会场上也见水仙傲然独放、飘芳吐艳。水仙走遍大江南北,带去了漳州的春天,带去了漳州人的情谊和心愿,赢得了“天下水仙數漳州”的美誉。
而在素有“世界柚乡、中国柚都”之称的平和,每年三、四月,春到了,一簇簇洁白的柚子花也开了。整个柚都成了一座醉人的香城。柚乡人在这时节是面上含笑的,即便一阵小雨过后,柚树飘飘落下些白色花瓣,花蕾半绽半开静默躺在了土里,慢慢成泥,多少觉得惋惜,他们也并不特别着急。傍晚收工回家,面上还是宽厚笑着,心里依旧笃定地想:柚子花年年都是这样的,有风有雨,才有秋后的累累果子……
火热的季节酣畅的心
“时当孟夏,麦绿桑青”。立夏节气一过,夏天又一次如期而至。闽南的夏是炽烈的,热情的,绚丽的。风是熟热的。路畔的叶子已转至沉绿,荔枝龙眼香蕉菠萝各种果树的香气渐渐地浓郁。行走在漳州的老街“五脚距”下,厝边头尾随处可见三两个友人,围坐一张茶桌。茶水倒好,话匣子也就打开了,谈生活,谈理想,谈工作,谈天说地。小城百姓生活的悠闲自在就在那一杯热乎乎飘香的茶水里。也有喜欢在傍晚呼朋引伴相约到九龙江边和大桥上吹吹风的,在小城的夏季,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随意。从古至今,漳州平原土地肥沃,素为瓜果之乡。人们自给自足,安居乐业,也就有了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态度。
百姓邻里也因之而敦睦。每到五月五端午,家家户户都要“裹粽”自食或馈送亲友。“烧肉粽” 是闽南特色美食。质地柔软、光泽鲜亮的糯米,加上精挑细选的香菇虾米猪肉卤蛋莲子,包好煮熟后拨开粽衣,一股粽香就随热气弥漫满口,让人回味。这香气扑鼻、油润不腻的肉粽里包裹着多少闽南百姓对生活甜美的期盼。
人们给予忠良最大的褒扬。五月节小城各地都有龙舟竞渡的习俗,旗手在船头弓身挥旗,呼号指挥;舵手边呐喊边用脚有节奏地猛踏船板,两队各自奋力划船,逐起浪花,煞是好看。“扒龙船”结束后,人们簇拥上岸到屈原庙前,摆出供品焚烧纸箔,或向江中投放粽子以祭屈原,鞭炮声锣鼓声响成一片。可以说所有的岁时节日与人物传说的融汇都不如端午与屈原结合得如此紧密,如此成功,如此荡气回肠。而在这龙舟竞赛中展现出来的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村邻互助又竞争的美,又诉说着漳州龙舟特有的朴素审美价值。
火热的季节情感总是酣畅的。活动也丰富多彩,漳州农家要在四月八“牛王诞”备牲酒米粿祭牛神,酬谢耕牛终年辛劳所作的贡献;六月半要食半年圆,大暑日要喝绿豆汤……民间每个岁时节日都有它特定的活动,深邃而素朴,斑斓而隐晦,是闽南无数先民在冗长年月中凝聚的集体智慧。
天道酬勤。春种、夏长、秋收和冬藏看似稼穑规律,又何尝不是人生的规律?只要生生不息,春与夏,秋与冬,都是季节里的繁华。所有的季节都是如诗如画。
沧桑而质朴的岁月
时令刚入初秋,正是农历七月时节,客居异地的闽南游子总会忆及家乡清凉月夜下的澄江明灯,那是最具诗情画意的家乡夜色。九龙江畔,时断时续的诵经声清越明晰地飘浮在幽静的夜空。人们穆立于江沿上,手捧水灯,附和祈祷。那些边沿贴着纸制莲花的小陶钵做成的水灯被燃亮了。成千上万的水灯飘浮在江面上,顺流而下,两岸璀璨如画。孩子们随着荡漾飘游的水灯追逐嬉戏,簇拥在岸边的大人们的喝彩声也响了起来。夜深人去,载着一江星月与明灯的波流逶迤远去。两岸黛山如眉,林壑依稀,一如美丽的梦境。
放水灯,仅是漳州初秋七月里的“普度”活动的一个细节。无疑,普度是一种带有温热的人间气息的祭祀风俗。人们表面上是对这些归无所依的孤魂的祭奠与祀享,实质上是对亡故生命的一种惋惜与痛悼,抑或是对人类苦难历史的一种怜悯、同情和无奈之思。先哲说过,对知识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是支撑人们活着的三种生命的元素。漳州各地秋天的节俗,似乎彰显了先民辈代传承的生命精神的全部内容。比如七夕称为“七巧节”,源自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共同传说。人们把牛郎织女当成珍贵纯粹的爱情故事中的主角。于夜,少女独坐庭中,陈瓜果,燃香烛,或在月下祭祀织女星君,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敬慕和渴盼。除此之外,漳州先民还为七夕寄予了独有的一种民间情怀,认为这一天又是魁星即“文曲星君”的生日。学童要备糕点时果,由塾师带到孔子的牌位前拜孔子和魁星。传统的七夕节俗里融入对知识的启蒙、对功名的追求等美好的期望。 在小城百姓的民俗记忆中,总有许多质朴亲切的文化元素,比如七夕节是给文曲星君“过生日”,而中秋则是给太阴娘娘和土地公“过生日”,即使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也是给重阳帝君和哪咤太子中坛元帅“过生日”。在某些沧桑而质朴的岁月里,“过生日”曾是多么美好而又令人憧憬的时光啊!漳州秋天的节俗,也因之亲切地浸染上了闽南大地的泥土气息和通俗风貌。
幸福而绵长的滋味
圆山的岩峰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清瘦刚硬,九龙江的波涛也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平缓冷凝。街头树色渐渐变深,一些略微泛黄的叶片儿从树干上飘落而下,在风里打几个滚儿,然后无声无息地缀在街面上。那些花草也暂时收起先时的鲜美光泽,随着凉飕飕的西风摇曳着季节的消息。岁月,在不经意的流淌中改变了世界的颜色。当古老的芗江两岸飘逸着甜米糕的香气时,人们的心头便涌动着一个清晰的念头——冬天来了。
人们在这种甜蜜而熟稔的气息中淡定地沉稳地等待冬天的到来。“冬至”到来的时候,闽南的风里才有了点萧瑟的冷意,似乎冬天是从这一天才真正来到人间。人们在“冬至”这天磨糯米搓湯圆,汤圆搓好后放入融化的红糖浆中,烫熟后浮上来,趁热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滋滋、暖烘烘、软绵绵,一股幸福的温热的滋味就绵长地停留在人们的舌蕾和心头。
“腊八”节让人更真切感受到年关的贴近。家家户户用果仁、红豆、红枣、莲子、花生等蒸煮“腊八粥”,香甜可口,老少皆食。年味渐渐地浓了,筅尘、炊粿、办年货等诸项事务依序开始。办年货的人们带着兴奋焦灼的情绪,街巷里便开始弥漫着炸粿子、灌香肠、煮腊肉的香味和稀薄的芳冽的酒气。
照例少不了祭祖祀神的礼仪。“冬至”日是漳州百姓聚集宗祠祭拜祖先的日子,祭品中必有“冬至圆”。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仍以牲醴、柑橘、菜肴和红龟粿供奉天神和祖先,以答谢祖先神明一年来的保佑,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和四季平安。
祭祖祀神似乎是人们对祖宗和神灵的怀念和敬畏,实质上是漳州民间一种朴素的感恩和孝道情怀的虔诚表达。没有了辈代先民的艰难开拓与顽强传承,焉有后世子孙芳醇甜美的荣华时光?在岁月的长河里,季节可以改变树木的形状,时光可以改变人们的容颜,却总有一些东西沉淀在岁月的河床上,譬如忠厚善良,譬如勤勉感恩,譬如生生不息恒久流淌着的爱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