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博物馆数目的日益增多,以及旅游业与文博事业之间的竞争,很容易将博物馆公益性服务事业推入到商业文化市场竞争中。面对这种局面,博物馆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才能不断凸现博物馆公益性服务功能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才能担负起保障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社会责任。这对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公益性服务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2-000-01
一、博物馆是我国文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是我国从事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进行人才培养、社会实践、传播历史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平台。据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了4510家。当前,公众对史政、文博知识的需求不断高涨,这种精神文化需求是物质满足进而追求精神满足的必然产物。
博物馆它作为非营利性的、公益性公共产品,是历史文化知识,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播场所。收藏的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保存的是文化之根,弘扬的是文化之魂,在加强博物馆藏品保护与研究、陈列展览、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同时,更要加强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它对于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人们对博物馆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时期博物馆除了做好收藏、展示历史文物等基本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更大范围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其藏品专业性特点决定了它需要具有一定知识层次、文化素质的公众来了解它,进而使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得以发挥。近年来,博物馆在河南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坐落于河南省安阳市,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该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展出内容的起点高,专业性极强。这种较专业性的特点决定了文字博物馆的参观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这对文字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则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博物馆的文展等应以公益性服务为前提
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的博物馆,馆内陈展设计通过传统展示手段与现代展示技术相结合,生动全面的向公众展示了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同时,充分利用馆藏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保护重大工程,加强文字文物的抢救、搜集、保管、展示和研究,广开渠道,创新形式,传承历史文明、传播历史知识,让广大的公众在参观学习中认知和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积淀,致力成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
四、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性质决定了开放免费惠及民众
如今,收藏、艺术、时尚、旅游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各自之间的关系较之以往愈加密切。博物馆不再只属于历史的收藏,旧物的搜集和积累,世界上知名博物馆无一不是现代时尚旅游的一个个辉煌“驿站”,当旅游变得越来越时尚、越普及的时候,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性质决定了开放免费惠及民众,这极大降低了博物馆的入馆门槛,有利于现代文明成果更广范围传播。但是,入馆的门槛的大幅降低并不意味着人们享受到的服务质量应该降低,相反,这对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五、博物馆对外交流学习是公益性服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字博览历史性工程,积极开展和做好对外交流学习是体现博物馆公益性服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一是注重积累丰富的专家学者资源,依托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与培训。二是在做好文物收藏、展示、保护、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公益性服务水平,并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原则,主动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同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借鉴先进的运营模式,积极开展专业研讨和学术交流,以字搭台,以字会友,以字迎客,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向世界传播我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六、博物馆社会公益性服务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推进政府对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引导
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一是各地政府可通过举办大型博物馆展览会、文博知识普及、文艺演出等活动,引导公众关心和兴趣,达到文化熏染的目的;二是政府通过把博物馆与文化古迹、自然景观旅游点结合起来,制订特色旅游路线,扩大博物馆的服务面;三是通过政府网站来进行必要的文物知识宣传,制作专题片介绍博物馆,让公众足不出户了解高校博物馆,满足文化需求的兴趣。
(二)政府将博物馆纳入公共公益性服务体系
政府要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创新公共公益性服务理念、管理和机制,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设施效益最大化。同时政府要健全公共公益性服务资金投入机制,给博物馆一定的资金投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原则,整合资金资源,增强公共文化建设资金保障能力,以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分享博物馆历史文化盛宴。
(三)合理规划博物馆
新时期,公众渴望自然、积极亲近大自然,青睐在大自然中放松心情,这已成为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趋势。博物馆要发挥社会公益性服务服务功能,就需要借助政府的规划,将公众喜爱自然的需求与博物馆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进行公益性服务服务创新。
总之,博物馆公益性服务功能是博物馆存在与发展的命脉,只有全面的、不断的提升,完善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功能,博物馆的事业才能迈上新的台阶。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原这块文化沃土上,在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下,将通过文化品牌的养育、文化资源的整合、投入机制的改善、公共文化政策的配套等,促进人际的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化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在公共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西兴.试论博物馆的服务功能[J].中国博物馆,1958.
[2]杨秋.博物馆公众服务的当下探索[N].中国文物报,2012.
[3]康海燕.如何提升博物馆公益性服务功能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4.
作者简介:李 冰(1987–),女,学士学位,现于中国文字博物馆任职,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文博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公益性服务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2-000-01
一、博物馆是我国文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是我国从事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进行人才培养、社会实践、传播历史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平台。据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了4510家。当前,公众对史政、文博知识的需求不断高涨,这种精神文化需求是物质满足进而追求精神满足的必然产物。
博物馆它作为非营利性的、公益性公共产品,是历史文化知识,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播场所。收藏的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保存的是文化之根,弘扬的是文化之魂,在加强博物馆藏品保护与研究、陈列展览、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同时,更要加强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它对于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人们对博物馆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时期博物馆除了做好收藏、展示历史文物等基本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更大范围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其藏品专业性特点决定了它需要具有一定知识层次、文化素质的公众来了解它,进而使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得以发挥。近年来,博物馆在河南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坐落于河南省安阳市,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该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展出内容的起点高,专业性极强。这种较专业性的特点决定了文字博物馆的参观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这对文字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则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博物馆的文展等应以公益性服务为前提
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的博物馆,馆内陈展设计通过传统展示手段与现代展示技术相结合,生动全面的向公众展示了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同时,充分利用馆藏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保护重大工程,加强文字文物的抢救、搜集、保管、展示和研究,广开渠道,创新形式,传承历史文明、传播历史知识,让广大的公众在参观学习中认知和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积淀,致力成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
四、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性质决定了开放免费惠及民众
如今,收藏、艺术、时尚、旅游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各自之间的关系较之以往愈加密切。博物馆不再只属于历史的收藏,旧物的搜集和积累,世界上知名博物馆无一不是现代时尚旅游的一个个辉煌“驿站”,当旅游变得越来越时尚、越普及的时候,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性质决定了开放免费惠及民众,这极大降低了博物馆的入馆门槛,有利于现代文明成果更广范围传播。但是,入馆的门槛的大幅降低并不意味着人们享受到的服务质量应该降低,相反,这对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五、博物馆对外交流学习是公益性服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字博览历史性工程,积极开展和做好对外交流学习是体现博物馆公益性服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一是注重积累丰富的专家学者资源,依托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与培训。二是在做好文物收藏、展示、保护、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公益性服务水平,并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原则,主动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同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借鉴先进的运营模式,积极开展专业研讨和学术交流,以字搭台,以字会友,以字迎客,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向世界传播我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六、博物馆社会公益性服务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推进政府对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引导
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一是各地政府可通过举办大型博物馆展览会、文博知识普及、文艺演出等活动,引导公众关心和兴趣,达到文化熏染的目的;二是政府通过把博物馆与文化古迹、自然景观旅游点结合起来,制订特色旅游路线,扩大博物馆的服务面;三是通过政府网站来进行必要的文物知识宣传,制作专题片介绍博物馆,让公众足不出户了解高校博物馆,满足文化需求的兴趣。
(二)政府将博物馆纳入公共公益性服务体系
政府要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创新公共公益性服务理念、管理和机制,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设施效益最大化。同时政府要健全公共公益性服务资金投入机制,给博物馆一定的资金投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原则,整合资金资源,增强公共文化建设资金保障能力,以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分享博物馆历史文化盛宴。
(三)合理规划博物馆
新时期,公众渴望自然、积极亲近大自然,青睐在大自然中放松心情,这已成为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趋势。博物馆要发挥社会公益性服务服务功能,就需要借助政府的规划,将公众喜爱自然的需求与博物馆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进行公益性服务服务创新。
总之,博物馆公益性服务功能是博物馆存在与发展的命脉,只有全面的、不断的提升,完善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功能,博物馆的事业才能迈上新的台阶。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原这块文化沃土上,在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下,将通过文化品牌的养育、文化资源的整合、投入机制的改善、公共文化政策的配套等,促进人际的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化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在公共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西兴.试论博物馆的服务功能[J].中国博物馆,1958.
[2]杨秋.博物馆公众服务的当下探索[N].中国文物报,2012.
[3]康海燕.如何提升博物馆公益性服务功能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4.
作者简介:李 冰(1987–),女,学士学位,现于中国文字博物馆任职,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文博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