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个性特征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状况,也影响其在学习行为中的表现。因此,对能够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行为表现的人格因素及其功能进行研究有较强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的关系,从而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教导中学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
1.引言
1.1心理控制源的个体差异性
心理控制源是指个体解释其成功和失败的倾向性,可以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前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和学業成绩取决于能力等内部因素,个人努力能控制事态的发展,倾向于慎思、任务定向和持久性。后者则认为自己的行为和学业成绩取决与机遇和外在因素,认为奖赏不依赖于自身,更倾向于分心、敌意。
1.2心理控制源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当前大部分学生面临学习压力,缺乏学习动力,甚至产生厌学逃学行为。心理控制源作为是解释行为结果的倾向,作用于学习成就领域即内化为学习动机,既对学习结果进行不同的归因,同时又反作用于学习成就。不同控制信念的学生学习成就、学习动机和心理适应等方面表现不同,内控型的学生比外控型的学生更相信自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更好的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更好的为长期目标作出计划并付诸行动。
1.3心理控制源与情绪稳定性的关系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使人们对自身行为认知评价的结果。心理控制源直接影响个体的认知活动,不同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又会影响相应的情绪变化,情绪的变化又会反作用于人的行为认知活动。沙景荣、王润平等人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内外控与情绪相关程度较大,内外控均衡型与情绪相关程度较低,而成功内部控制点、外部控制点及失败控制点与情绪的相关达到0.05的显著水平[5]。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学业成就的高低对情绪造成了很大影响,有研究发现情绪稳定性水平高的学生,其智商、学习总成绩、英语、数学成绩显著高于情绪稳定性水平低的学生[6]。因此研究中学生的情绪是十分有必要的。
1.4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的关系研究意义
心理控制源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格变量,同许多其它变量一样,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生的学习紧密相连,本研究以中学生为被试,试从中学生的人格特点心理控制源出发,将其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动机和情绪稳定性联系起来,分析中学生心理控制源的差异,探讨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的关系。其研究结果为教育策略的采取、教學方法的选择、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抱有适宜的期望水平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研究方法
2.1工具
2.1.1内在—外在心理心理控制源量表。此量表一共29个题目,其中包括六个插入题,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要求被试以“是”“否”的方式回答,以外控性计分,即分数越高,表示其心理控制源倾向外控程度越大。
2.1.2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此问卷共有20个题目,主要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太强、学习动机是否太弱、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困扰,每项5分,若每项的分超过3分,则说明该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相应的学习困扰。
2.1.3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的神经质量表。此量表主要测量情绪稳定性(用N分表示),一共包括24个题目,其测量后的@系数为0.886。要求被试以“是”或“否”回答,N分低者表示情绪稳定,相反,N分趋于高者,则表明情绪越不稳定,反应愈强烈。
2.2方法
本研究在湖南益阳多个中学选取初一、初二的学生,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在各年级抽取两个班,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230份,其中有效问卷216份,有效率93.9%。对各个问卷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录入数据和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
3.1中学生心理控制源在不同性别上,初一、初二年级之间表现不同但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城市学校学习的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心理控制源也表现不同,但也没有显著的差异。
3.2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学习动机强度弱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学习动机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情绪稳定性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3.3情绪稳定性与学习动机强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学习动机太弱或者太强,其情绪稳定性都比较低。
4.启示
本研究通过调查初一、初二的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的关系,发现心理控制源这个人格变量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密切相联。因此建议在中学阶段应加强对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指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学习动机,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性,主要途径有:
(1)开设心理辅导课,设立心理辅导室,针对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合理的解释其行为结果;
(2)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学习小组交流会,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使它们持有适宜的学习动机水平。
(3)利用发现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习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将有助于学生内控的发展。
(4)与家长协同配合指导学生,避免学校教育的效果被家庭的负面作用抵消。
(5)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活动中认知自我,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沙景荣,王润平,大学生运动成就心理控制点与情绪的关系.《西北师范大学学报》[J]1997(1):78—82
[2]王桂平,陈会昌,中学生面临学习应激的应对方式及其控制点、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卫生杂志》[J]2001(6):431—434
[3]王艳梅等,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特点《心理科学》[J]2006,(1)103—106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
1.引言
1.1心理控制源的个体差异性
心理控制源是指个体解释其成功和失败的倾向性,可以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前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和学業成绩取决于能力等内部因素,个人努力能控制事态的发展,倾向于慎思、任务定向和持久性。后者则认为自己的行为和学业成绩取决与机遇和外在因素,认为奖赏不依赖于自身,更倾向于分心、敌意。
1.2心理控制源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当前大部分学生面临学习压力,缺乏学习动力,甚至产生厌学逃学行为。心理控制源作为是解释行为结果的倾向,作用于学习成就领域即内化为学习动机,既对学习结果进行不同的归因,同时又反作用于学习成就。不同控制信念的学生学习成就、学习动机和心理适应等方面表现不同,内控型的学生比外控型的学生更相信自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更好的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更好的为长期目标作出计划并付诸行动。
1.3心理控制源与情绪稳定性的关系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使人们对自身行为认知评价的结果。心理控制源直接影响个体的认知活动,不同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又会影响相应的情绪变化,情绪的变化又会反作用于人的行为认知活动。沙景荣、王润平等人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内外控与情绪相关程度较大,内外控均衡型与情绪相关程度较低,而成功内部控制点、外部控制点及失败控制点与情绪的相关达到0.05的显著水平[5]。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学业成就的高低对情绪造成了很大影响,有研究发现情绪稳定性水平高的学生,其智商、学习总成绩、英语、数学成绩显著高于情绪稳定性水平低的学生[6]。因此研究中学生的情绪是十分有必要的。
1.4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的关系研究意义
心理控制源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格变量,同许多其它变量一样,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生的学习紧密相连,本研究以中学生为被试,试从中学生的人格特点心理控制源出发,将其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动机和情绪稳定性联系起来,分析中学生心理控制源的差异,探讨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的关系。其研究结果为教育策略的采取、教學方法的选择、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抱有适宜的期望水平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研究方法
2.1工具
2.1.1内在—外在心理心理控制源量表。此量表一共29个题目,其中包括六个插入题,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要求被试以“是”“否”的方式回答,以外控性计分,即分数越高,表示其心理控制源倾向外控程度越大。
2.1.2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此问卷共有20个题目,主要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太强、学习动机是否太弱、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困扰,每项5分,若每项的分超过3分,则说明该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相应的学习困扰。
2.1.3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的神经质量表。此量表主要测量情绪稳定性(用N分表示),一共包括24个题目,其测量后的@系数为0.886。要求被试以“是”或“否”回答,N分低者表示情绪稳定,相反,N分趋于高者,则表明情绪越不稳定,反应愈强烈。
2.2方法
本研究在湖南益阳多个中学选取初一、初二的学生,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在各年级抽取两个班,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230份,其中有效问卷216份,有效率93.9%。对各个问卷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录入数据和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
3.1中学生心理控制源在不同性别上,初一、初二年级之间表现不同但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城市学校学习的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心理控制源也表现不同,但也没有显著的差异。
3.2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学习动机强度弱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学习动机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情绪稳定性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3.3情绪稳定性与学习动机强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学习动机太弱或者太强,其情绪稳定性都比较低。
4.启示
本研究通过调查初一、初二的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的关系,发现心理控制源这个人格变量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密切相联。因此建议在中学阶段应加强对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指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学习动机,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性,主要途径有:
(1)开设心理辅导课,设立心理辅导室,针对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合理的解释其行为结果;
(2)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学习小组交流会,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使它们持有适宜的学习动机水平。
(3)利用发现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习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将有助于学生内控的发展。
(4)与家长协同配合指导学生,避免学校教育的效果被家庭的负面作用抵消。
(5)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活动中认知自我,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沙景荣,王润平,大学生运动成就心理控制点与情绪的关系.《西北师范大学学报》[J]1997(1):78—82
[2]王桂平,陈会昌,中学生面临学习应激的应对方式及其控制点、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卫生杂志》[J]2001(6):431—434
[3]王艳梅等,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特点《心理科学》[J]2006,(1)103—106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