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的诗魂

来源 :江河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天才就是心怀远方的人,在路上以孤独的命运,燃烧生命,为世界点亮精神的灯盏。天纵之才的诗仙李白,他的人生是诗和远方。在这条路上,就注定了与孤独相伴。山水间,他义无反顾地走着,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行走在途中,去遇见未知的自己。
  那一年,因吴筠等人的推荐,李白怀着一腔热忱奔赴帝都长安。他是洋洋得意的。他来了,受到了唐玄宗超乎规格的特殊接待,降辇而迎,以七宝床赐食,并亲为调羹。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能受到这样的礼遇,算得上是皇恩浩荡了。而诗人自己也把这次会面当做大展宏图的机会,以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随后,李白被唐玄宗任命为翰林待诏,在宫廷中的翰林院供职。展现在李白面前的似乎是一条通往政治辉煌的光明大道,原以为有着天纵之才的自己,一定能有一个施展的天地。但他太天真,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在长安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重视,一直处在以诗文侍奉皇帝的御用文人的尴尬地位。才华横溢的他,五岁就诵六甲,通诗书,观百家,善诗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二十五岁起诗人就离开四川,背负着故乡的月光,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涯。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供奉翰林,只是个闲职而已,更何况庙堂之上多权贵的谗毁,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怎能忍受心口不一的政治环境。他那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他深受朝廷的排挤。力士拖靴,贵妃磨砚,更是使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之中。他在层层困难与挫折中行走,就像一个在荆棘丛中迷失了方向的探险者。
  他注定了要离开。当诗人看清统治阶级的真面目时,于是继续他的漂泊之路。虽然帝都是繁华的,但不属于他,于是决定离开。既然决定了离开,便义无返顾。他的生命在行走中得到升华。上一次漫游,诗人离开了故乡四川,再也没能归乡,而今这一次漫游,诗人在忧烦中离开了政治中心长安,以后便成了永远的身后。
  黎明时分,诗人骑一匹五花马,扬鞭催马,绝尘离开了长安。
  风在呼啸,马蹄声急,诗人的梦被彻底踩碎了,随风而逝。诗人心中难言的孤独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怀着无言的忧伤去游历无言的山水,去会远方的朋友。冥冥中,他觉得有一种约定在等待着他,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召唤着他,召唤他去赴那个心中涌动了很久的盟约,他要用他的诗笔来答谢那个盟约,他的笔下流出的诗篇很美丽,一幅盛唐气象。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妙的天光射向了嵩山,一首壮丽无比的诗章将要诞生了。
  马蹄向东,千里奔走,地阔天长。他走过的地方,到处是赏心悦目的风景,山水田园的清流在汩汩流淌。黄河就在他的前方,他加快了鞭子,只见五花马风一样向前急驰。黄河边上,他停了下来,河水拍打着河岸,涨了又落,落了又涨。抬起头来,发现一只大鸟从远方的天际飞来,他看看那只鸟在高空飞翔着,然后在水天相接的远方消失。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落魄长安之后方明白,做官不易。做官要会钻营,要会投机,要会拉拢。对于最高统治者,要学会放下架子,学会听话;而对于自己的下级,要能够颐指气使,八面威风。因为太想做官,而又学不会这些,所以他只能苦恼着,并被这些苦闷时时压抑着,等无法承受的时候,他选择了诗歌,他认为诗歌这个东西真好,很公平,凭自己的才华和灵性吃饭,要有天赋,要有真本事,自己有这个才能,况且只有诗歌才能安抚他孤寂的灵魂。诗人有着天纵之才,却不被重用,最后只能万水千山,长路漫漫。
  二
  诗人总是把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寓于诗中,离开长安好多年了,还耿耿于怀。那一年,诗人来到了洛阳,与岑勋一起来到嵩山友人元丹丘在嵩山的颖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宴饮,对酒高歌,临风长啸。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酒是情人温柔的慰抚,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人生的忧伤,尽情欢乐,释放心中的块垒。酒入豪肠,写诗的渴望折磨着诗人的灵魂,他站起来看着远处的风景,此刻,黄河又进入了他的眼中,于是以饱满的激情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仰天长啸,吐出了气象万千、风流千古的《将进酒》:
  君不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以豪语发端,激情荡漾,不可阻遏,气势是何等恢宏、何等豪迈飘逸,诗人以驰魂宕魄、震古烁今的气势,痛快淋漓地为我们展现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万古忧愁和亘古孤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得回”,起得惊天动地,波澜壮阔,境界雄阔,令人震撼!只有李白才敢如此写,这才是诗家语,舒卷自如,铿锵豪迈,震荡着读者的心胸。“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承得泣鬼神,波澜老成,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势,写生命的短暂,让人有一种振聋发聩之感。以空间和时间范畴两处夸张,让人顿时感觉到了岁不我与的无奈——诗人的感伤是我们人类共有的怅惘情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生命是短暂的,所以要懂得把握快乐的瞬间,在高兴的时候,就应珍惜此刻的拥有,放纵性情恣肆欢乐,任由美酒陶醉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典型的李白的语言,只有李白才有此等豪语,是诗人的宣言,有着对自我的肯定和对身外之物金钱的轻淡。他的诗中总是充满了一股青春的昂扬气,读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李白的豁达无人能比,纵然生命的感伤把他包围得一丝不透,但他依旧能够意气昂扬起来。李白对金钱抱有轻看的态度,他对自己的才华非常地自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他是不拒绝世俗的享乐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反客为主,劝朋友豪饮,只有李白才能有此行为。“主人何为言少钱”,这完全是李白把日常生活当中,在酒席上喝酒所说的话放到诗里来,非常世俗化,但是放到诗里边,就跟诗融为了一体,是天衣无缝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对钟鸣鼎食的生活是不为看重的,这样的一种贵族的生活在李白看来是不足贵的,所以愿意长醉,不愿意醒来。为什么会这样呢?诗人自我回答:“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从古到今,那些圣贤之人谁知道他们呀,他们的声名是很寂寞的,我们都不知道;惟有会喝酒的人,才留下他们的名字。“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用了曹植的典故。说曹植当年在平乐观大宴他的朋友的时候,喝的是斗酒十千的美洒,恣意纵情地享乐,纵情地喝。酒宴总归有散的时候,请客的人说,是不是我们今天,就喝到这儿为止了,我今天带的钱不多,李白就说,你为什么要说钱少,接着喝,“径须沽取对君酌”,我们再接着喝,李白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之所以是李白,什么五花马千金裘,他都是可以随时舍弃的,为了喝酒一切都可以放弃,五花马我不要了,千金裘我也不要了,都拿出去给我换酒来,我今天要喝酒,我要跟你们一起来消愁,消万古的忧愁。   诗是情感的产物,诗人把生命的体验写进了诗中,便具有了温度,具有了深情。这首诗是诗仙生命经历的体验结果。
  酒是很奇妙的东西,能够让人在陶醉状态下体验生命的存在。酒是欢乐的舞蝶,可以带饮者进入一种快乐状态,忘记人生的愁烦。酒能让我们每天的生活变得舒适起来,不那么仓促、紧张,从而让生活充盈快乐,使我们有滋有味地活着。正如拿破仑所说:“酒带来的欢乐是短暂的,如同一出芭蕾舞或音乐会一样,但酒能鼓舞人生,并给予生活莫大的欢乐。”酒就是歌,歌就是酒,深锁的愁眉唯有酒能舒展。
  李白一直以自己的感觉来幻想政治,渴望政治,但是朝廷却一直以诗人的角度来接纳李白,这与诗人的理想南辕北辙,所以是一个巨大的误会与遗憾。这样,天真如赤子的李白,永远不可能在唐代找到并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当梦破碎的时候,他只好选择继续远行,继续漂泊!脚步在何处,情就在何处。所到之处,留下了罕见的千古绝唱,奏出了盛唐最强音。酣畅淋漓,超凡卓绝,似乎没有任何阻隔,似乎没有规矩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性而为,但却是那样美妙,那样神奇,那样完美,那样和谐,气象万千,不可思议。酒入豪肠,酿成的岂只是月光和剑气,他的秀口吐出的分明是万物之灵长的底气,昂扬而奋发,使得中华灿烂的文化多了许多瑰丽而神奇的色彩。李白有着超自信,他一直活在自己构筑的梦幻庄园里,喝酒,写诗,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人间的一份子。把自己彻底灌醉之后,借灵魂附体吐出飘逸豪放的诗篇。喝了一辈子酒,知道酒不能消愁,但还是喝,不是不明事理,而是他比酒清醒的认识:改变世界并不是最困难的,改变自己才不容易。与年轻时的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不同,那时,有太多的梦,有太多的理想,如今,却有着说不出的一种失落。
  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承载,那就是生命,生命是一切的承载。在拥有生命的日子里,你可能拥有一件精美绝伦的美玉,温润着你,让你爱不释手,它也完全属于你。但当生命逝去,这块美玉就再也与你无关,流落辗转,几世之后,它会成为后来之人手上的把玩件,而这个人与你无关。无论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么成功,做出了多么惊人的事业,他都必须面对必将走向死亡的终极归宿。所以,生命对于任何生命体而言都是最为重要的。很多人将希望寄托在死后世界或者轮回转生,认为如果这样,生命就能够得以延续。自古以来,人类的最终梦想就是追求永生。这种渴望是多么美好,但这毕竟是虚无缥缈的,难以完全说服自己,只是安抚灵魂的一个幻梦而已。既然如此,不如好好把握当下,抓住当下,尽情享受能够享受的快乐,在时间奔流而逝,生命走向垂暮之时,尽量少留遗憾,这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在日常生活的状态下,我们也许会爱惜自己的财产,克勤克俭,坐不重席,食不二味,不愿一次花费太多,节衣缩食,希望能为未来多保留一点积蓄。但是在进行过这样的终极思考后,我们就会想到,既然未来无论如何都要通向死亡,处心积虑地保留积蓄又有什么用呢?更何况世事无常,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珍惜当下当是最好的选择。既然相信天赋的生命有着足够的才华,即使今天散尽了千金,明天又何尝不能再赚回来更多呢?快乐就是将烦恼抛弃,忘却忧愁,积极营造一种极致欢乐的氛围,为人生留下日后可供回忆的美好瞬间。
  三
  无人会怀疑李白的酒量,在唐朝的诗人中,李白的酒量跟他的诗一样,是应该排行第一的。李白饮到高兴处,是一杯接一杯停不下来的,并且很讲究喝酒的气氛:“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在李白眼中,酒绝对是世界上顶呱呱的东西,把生命中所有的宝都押在上面都值得。他爱酒,爱诗,爱到骨子里,与灵魂融为一体。酒是李白写诗的成本,产生的利润也颇为可观。有人说,唐朝若有稿费的话,李白会成富翁的,只是他这样的人,即使拿到稿费,也会悉数用来换酒喝,不可能存在银行里吃利息,或者说,酒馆就是他最信得过的银行了。离开长安时,唐玄宗赏给李白的那一大笔钱,估计没多久就花光光了。酒酩酊了,诗篇留下来了,挺值了。
  在中国酒文化史上,李白就是酒的“形象代言人”。纵观古今,再也找不到比李白文化程度更高、知名度更大的酒徒了,他的相当一部分诗篇,都算得上是无偿为酒商们撰写的“广告词”,譬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譬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譬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等等。诗与酒,从此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里的一对孪生兄弟,它们通过李白的诗篇而获得最密切的关系。李白是个幸运儿,靠喝酒、吟诗而成为英雄,成为“神仙”的形象,令后人仰慕不已。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在李白的眼里,酒更是一个寄托物,寄托着他的抱负,寄托着他的不平;似乎这一切只有在酒里才显得更加真实。李白饮酒、醉酒及写酒的情态,实则就是诗人的生命情态。李白的酒是和追求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紧密联系的。又因为李白与酒的联系是自然的、感性的,是不受理性觀念约束的,因而也就充满了解放精神和超越精神。正是这顺天应人的玉液琼浆,成为了催化剂,使得这一切在李白身上得以进一步融合、升华,引领诗人进入到精神世界无所拘束的场所,纵情畅游,让锦心酝酿诗情,绣口突出华章。酒带给李白的是一种飞动的气势、一种飘逸的灵性、一种往来于天地之间的绝对自由。盛唐文化的青春热血在李白的酒中和诗中更加地恣肆沸腾了。
  李白是我们民族的“酒司令”,是诗坛的“祭酒”,他仿佛是为酒而生的。在诗仙李白的诗中出现最多的,除了酒之外,就是同样寂寞的月亮。李白其实是很孤独的,因为孤独,他更需要月光的抚慰。李白生前,虽然不乏“吴姬压酒劝客尝”的聚饮时光,但也经常一个人在月光下低头喝闷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只好跟明月碰杯,邀影子共舞,凑合成“三人行”。在月光下,他的诗是那么美,那么自然,仿佛是天仙之作。
  李白之所以是李白,是因为他的倔强,自信和理想的始终不渝,他可以一边喊着“行路难,行路难”,一边问“多歧路,今安在?”但强有力的音调仍旧响彻长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盛唐风骨是这样么?我总是想,他心中已有了一把剑,为何还要佩一把剑带在身上?双剑出鞘,一舞惊天下,劈风无遮拦,一招一式都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便舞于月下,也与月光溶为一体,是一种飘逸的柔美,但仍不失剑的刚性,锋刃犀利。舞动时,酣畅淋漓的是想象,如玉龙横空;出手处,直抒胸臆的是灵感,如蛟龙出水。
  李白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能将生命中的不如意化作豪迈慷慨的诗情,永不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是他坚韧的一面。他既不屈服于环境,也不屈服于内心,更不屈服于命运。他的这种不屈,为人间树立了一面昂扬的旗帜。当然在李白身上流露出更多的是一种超脱生命的精气神,他的生命始终在张扬着,无论何时何地,李白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股勃发昂扬的气韵,一股你只能在醉的时候才能领会到的气韵。这是生命最本真的力量。李白是一种生命的气焰,他是把生命当作火一样来燃烧。李白让我们体验到了生命的热度,见识到了生命里的气脉。
  李白是飘逸的诗魂,他的世界是鹏程九万里的云天,所以豪放。没有李白,盛唐就会失去不少光华。在李白的身上,色彩是绚丽的。李白似乎不属于红尘万丈的人间,他是天上高傲飞翔的大鹏,是被放逐到人间的谪仙。阅读李白,亲近他在唐诗之路上那颗傲岸不羁,不断熊熊燃烧的飘逸的诗魂,他永远摇曳于我们的灵魂深处,时时抚慰我们的灵魂。李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派精神氛围,一脉气象,他的底蕴涂抹着唐朝盛世精神的昂扬与高蹈。盛唐诗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最有青春气息的是李白的诗。如果盛唐没有了李白,将会怎样?时光可以漠视一切,风化一切,就连玉石也可以风化,但却奈何不了文字形成的珠玑。
  李白的诗就是我们精神的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古的乡愁,在一低一举之间弥漫,化作成挥之不去的情绪,一种无法解脱亦无可忘怀的思情。
  我迷信于他,他是天才,诗写得太好太好,一枝独秀,我只能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赞誉他。
  常常思索一个问题,在唐代,为什么有那么多诗人?中国最好的诗出在唐代,仿佛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至今难以超越。许多杰出的诗人,敞开了胸怀,坦露心迹,仿佛把一切都歌吟尽了,只留下后世的仰望。我总是怀着幻想,盛唐是一个太过完美的时代,有诗歌,有美女,有绘画,有书法,耽溺于这个唯美的时代,多多少少总有着偏执的爱好。陈子昂是活在惊蛰里,李白是活在春风里,而李商隐是活在寒露里。他们三个人分别代表了初唐、盛唐和晚唐,是唐诗中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陈子昂是活在万物复苏的初春,李白是活在万紫千红的繁华时代,而李商隐是活在“夕阳无限好”的回忆中。
  常常想,若李白生活在晚唐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但假设终归是假设,如若他的那个时代没有盛唐的开放,就不会产生那么多华丽的、豪迈的、开阔的诗。
  責任编辑:高士林
其他文献
立春这天,老村长一大早便骑著电动三轮车来到自家菜地。满园的大蒜、包心菜、青菜翠绿翠绿的,春节期间的好钱袋。然而,因疫情,特殊时期,只有让它们在地里等候了。  老村长欣喜地把大蒜连须挖起,将泥巴抖落干净;把包心菜割下来,剥掉粗老的菜叶;把青菜一棵棵切去根头,摘去黄叶。一会儿,堆了三大堆。老村长一边忙碌一边轻唱:“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老村长,老村长。”他正要把菜往三轮车上放,不远处传
期刊
“又唱起水乡吔古老的桥,又梦见小船吔轻轻地摇。河畔的杨柳梢随风呀飘,飘呀飘来了2021年的歌谣。水乡的歌儿吔多又多,荷塘村的故事永远不会老。老酒坊那醉人的糯米酒,弥漫了梦里的条条古道。”  体验梦里水乡,感受那荷塘村的古道,驻足直径9.9米、高5.8米的世界吉尼斯之最——“天下第一蒸(九五至蒸)”,看到这家人共餐放大版的蒸菜笼,可供1000人同时食用的亲情蒸菜,我的脑海骤然吟起这首亦梦亦幻的歌谣来
期刊
歌唱  在幽暗中,在雪  始终没有飘落的冬天  旋律回荡  可礼堂已经空空荡荡  歌者,站在舞台中央  索性闭上眼睛  继续歌唱  仿佛在为自己而歌唱  或者,在为歌唱而歌唱  谁知道他的柔情  他的期盼,他的失落  他内心深刻而又无言的忧伤  沉默  那么,我只能沉默  夜让夜本身失去了形容  水在屋顶演奏  冷风吹动,时间的笑  从阳台传来,温柔中藏着疼痛  不,就连疼痛都值得怀疑  存在总在
期刊
这条河叫赤水河,亦称赤水。是长江上游的支流,蜿蜒迂回在云贵川高原崇山峻岭之中。赤水,从字面上看,红色的。的确,赤水河因水色泛红而得此名。云贵川一带多红土地和风化的红砂岩石,经雨水冲刷,汇入河流,水就变红了。尤其是在每年的四月份以后,十月份之前,赤水皆为淡淡的铁锈红,如若在汛期,或遇流域内暴雨山洪,赤水则为极浓烈的咖啡红。  赤水的源头在云南镇雄,尾部在四川合江,如果头尾相连,走一条两点相对的直线进
期刊
一直不知道如何描述这个春天的遭遇。站在乱石塔前,我仿佛遇见故人,竟然有些激动。那一霎,只差眼泪没有流下来。乱石塔安静地挺立在还有些清冷的风中,日光镀在塔上,一半金黄,一半阴昧。2020年初,在隔离病毒的日子,我常常在心底描画阳光下的砖石,描画石塔上的花草。  阳光渐渐温暖,复苏的脚步愈来愈明晰,满头红的嫩芽已经萌发了,一簇簇,一撮撮,烂漫深沉。  虾哥,噢,我想到了虾哥。  一  二十四岁那年的冬
期刊
晃动  能晃动的事物越来越多。秋千给童年晃了  我的海长不大。小船上过日子,看鱼儿晃动  波浪,抖落的光习以为常  高楼晃了黑夜,灯在闪动  私语从窗口跳下去,地震的托词与玩笑一样  我先晃动纸上的命,像写完一首诗  你朗读中,一群人说你是疯子  高楼同时晃动了正常预报,你我成为废品  而秋千,小船,诗歌早已陈列在博物馆  寮步  过松山大道,身影拉长或缩短  广告招贴不再限定你的比例  你是一腔
期刊
父亲是一位标本式的中国农民,一生与土地结缘,不曾离开。他从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之初便开始担任生产队长,当时被称之为“铁扁担”,一干就是二十六年。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在搞大集体的年代,一名生产队长,要组织两百人左右的生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常说:“吃饭的一屋,主事的一人。”“吃不穷穿不穷,划算不好一世穷。”生产队长不但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公道正派,还要思路清晰,未
期刊
喜鹊颂  喜鹊叫几声歇几声  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  父亲不知喜从何来  却知悲从心起  喜鹊不管不顾地叫  不如算命先生  屋前两棵梧桐  父亲消失之前已消失  我梦见的喜鹊和此时窗外的  喜鹊,是同一只  一模一样,我惊喜地发现  那只喜鹊还在叫还在飞  我轻轻地叫唤  喜鹊离枝  向我飞来  野鸡记  原谅我,这么粗鲁地走进草丛  “腾”的一声  惊艳了我  若凤凰  惊魂未定  一只飞向东 
期刊
时间的褶子  给你时间  要的就是它  大爆炸余留下的嘶嘶声  环绕眼球转动的房子  你把冬天扔进洗衣机  我们分离已有3个月那么久  你说很近  对,很近是我的敌人  用五十年或一百年写一首情诗  这不是我的打算  起源从不打草稿  砰的一声  比浆果崩裂还绚丽  希望如白开水  你不了解这种珍贵  没有体重  就像爱  你爱过了吗?还在还爱着吗?  每天都要提醒自己  暴力、不公、愚蠢  对你
期刊
细苕  老家耕牛,素来只有黄黑灰三种颜色,很纯粹。三叔家的小黄牛有点例外,躯体四肢脸盘都是黄黄的小绒毛,密实而光亮,但在头顶上竟然生出一撮白毛,像棉花一样亮眼。这似乎犯了众怒,有人扬言要沉它到水库,甚至有人还讥笑三叔,生个儿子是苕货,养条黄牛是细苕。三叔眼睛瞪得比牛眼还大,拳头擂得门板咚咚响,嚷嚷,谁敢动俺家细苕半根毫毛,俺就挖他家祖坟。细苕背着骂名留了下来。  冬季是老家黄牛水牛最闲适的季节。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