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美酒河

来源 :江河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条河叫赤水河,亦称赤水。是长江上游的支流,蜿蜒迂回在云贵川高原崇山峻岭之中。赤水,从字面上看,红色的。的确,赤水河因水色泛红而得此名。云贵川一带多红土地和风化的红砂岩石,经雨水冲刷,汇入河流,水就变红了。尤其是在每年的四月份以后,十月份之前,赤水皆为淡淡的铁锈红,如若在汛期,或遇流域内暴雨山洪,赤水则为极浓烈的咖啡红。
  赤水的源头在云南镇雄,尾部在四川合江,如果头尾相连,走一条两点相对的直线进入长江,其长度不过百余公里。但是赤水没有这样走,出云南镇雄后突然九十度右转进入贵州,然后经毕节、大方、仁懷、茅台镇、古蘭、习水、赤水市,流出贵州后方才入川,然后汇入长江。这么走,无疑兜了一个大圈子,或者说绕了一个U字形大弯,这个U字形大弯让赤水跌跌撞撞多走了三百多公里,然而,大自然中很多现象就是这么诡秘,恰恰是这三百多公里,极其神秘地成就了一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酒河”,享誉世界的国酒茅台,就在这个U的底部。
  赤水河有首船歌,唱道:“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过二郎滩,又该喝郎酒。”歌词太过于简单,赤水河美酒岂止这几瓶?懂酒的人兴许知道,赤水河上游有茅台老大,引领了一帮声名远播的小兄弟:五粮液、习酒、郎酒、董酒、泸州老窖、望驿台、潭酒、怀酒等等。这么说吧,赤水流过的这片山水,占中国名酒的六成以上,酒专家称乃中国白酒地理之酒核。沿赤水河行走,你会发现,数十里内必有好酒。如果再展开些,以赤水河为核心方圆数百公里内汇集了大量名酒,若你不嫌烦,我就罗列一下,除了赤水沿岸的茅台、郎酒、习酒外,向北,长江沿岸为浓香酒的代表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再向北,到四川绵阳、射洪,汇集了沱牌曲酒、剑南春、全兴大曲、水井坊、小角楼、江口醇,邛崃有文君酒、邛酒,万州有诗仙太白酒;往南,到贵州安顺、都匀一带,则囊括了镇远青酒、都匀匀酒、平坝窖酒、安顺安酒、金沙窖酒、贵阳大曲、兴义贵州醇;向西至遵义则有董香型的董酒……这还不够吗?足够了!
  赤水河为何拥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好奇心的驱使让我踏上了赤水河的旅行。我是从遵义进入贵州的,遵义是中国的政治名城,茅台镇又是遵义的管辖之地,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就去往茅台镇。去茅台镇那天,天一直下着大雨,雨幕浓厚,山峦都锁在雨水和云雾之中,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从雨刮器的缝隙里,我看到路边立一巨型雕塑:“酒都”。这两字赫然入目,就以为到了茅台镇。其实不是,却是仁怀市城区,而茅台镇是仁怀的一个镇。茅台镇距仁怀市城区不远,说笑之间就到了。它就坐落在赤水河的两岸,茅台酒生产基地和居民区大都建在右岸,因右岸山势相对平缓。左岸山坡陡峭,有零散的建筑挂在山壁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特征,以及诸多茅台镇产名酒的各种版本的故事和传说,让不少人到茅台镇圆发财之梦,镇上除了茅台酒之外,据说还有大大小小四千多家酒企,似乎都沾了赤水和茅台镇之名,酒都成了好酒。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三渡口就在茅台镇上,这里不仅是美酒之都,还是红军神兵飞渡之遗址。产酒,卖酒,买酒,商之繁荣,游之火爆,茅台镇比我想象得热闹多了。右岸山坡,从下至上,直达山顶,垂直高度数百米,密密匝匝全是楼房,就仿佛一层一层摞上去的,人们出门就行走在山坡上的各类建筑缝隙里。外地拉酒的车,本地运料的车,旅游观光车,私家小轿车等,拥挤在本就不太宽敞的马路上,走路都提心吊胆,茅台镇给我第一印象,挺沉重的。
  但这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即便地理环境压抑些沉重些,谁也不愿意搬离这个地方,而且还有人不断融入。去茅台镇之前,听人说过茅台镇上空弥漫着酒的香味,以为这是夸张和想象而已,到了茅台镇才知道,这种浓浓的茅台特有的酱香型味道,它真真切切地存在着,而且芳香无比,有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飘忽感。在朋友的引荐之下,我们一行到茅台酒厂做客,茅台酒主人让我们参观茅台生产工艺和流程,并把我们带到存放基酒的大仓库里,打开一缸一九八八年封存的茅台基酒让我们品尝,就在打开缸盖的那一瞬间,此生从未闻到过的酒香扑面而来。主人热情地给我们每人斟上一杯,我不会饮酒,平日偶有饮酒也多为应酬,从未感觉到酒的乐趣,但是这缸存放了三十多年之久的茅台基酒,没有辛辣,有的只是绵柔、醇厚、香浓,我竟一饮而尽,其香味,说有绕梁三日之韵味真一点都不夸张。看来,平日里,即使喝过的茅台酒,其真假在一霎那间也就了然于胸了。
  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九一五年在巴拿马白酒博览会上关于茅台酒获金奖的故事,说当年茅台酒用土陶罐包装,及其简陋难看,遭到主办方的拒绝,茅台酒人急中生智,有意失手将一瓶茅台酒摔碎,于是,戏剧性的效果出现了,茅台酒的浓香恰似烈焰迅速弥漫在整个大厅,这种香味前所未有,闻所未闻,香浓之极,令所有人都陶醉了。什么酒这么香浓?人人都在打听,于是,就有了后来茅台酒的辉煌和荣耀。对这个传说,以往我始终认为只是一个传说而已,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地相信了,这不仅仅是一个传说,这是茅台酒征服世界的一个例证。
  在红军三渡赤水渡口遗址,一位当地私人作坊推销酒的小伙塞给我一张名片,并主动与我攀谈,他说,赤水河盛产名酒,但能出茅台这样极品酒的地盘只有七点五平方公里。他还告诉我,他家作坊用的是正宗茅台酿制秘方,而且作坊就在七点五平方公里之内,酒的品质绝对不逊茅台。他启发我,与其在市场上花两千块买一瓶假茅台,不如花两千块买他家十瓶不是茅台胜似茅台的好酒。我说你告诉我,这七点五平方公里这么神奇,到底密藏着什么东西?他挺神秘地在空中一抓,攥了几下,把手伸开,手掌心沾着一极小的黑点,小到肉眼勉强能看清楚,细看其实就是一只会飞的小虫子。小伙子神秘地告诉我,这个黑色的精灵叫酶曲虫,别的地方没有,只有茅台镇上空七点五平方公里内有。小伙子见我有疑惑,就说绝对是真的,你别看酶曲虫自由自在地飞翔,其实它是在工作,它在空气中辛勤地传播着酶曲,而酶曲恰恰是茅台酒所独有的。
  这是迄今为止我听到的,最真切、最生动的关于茅台酒的神话般的又一传说。仍然是出于好奇,我上网查了些资料,有资料显示,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对茅台酒开展过实验,当时的动机和目的只有一个,扩大茅台产量。确切地说,是一九七四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亲自主持茅台酒的易地生产规划。方毅受领任务时信心满满,他说,中国人原子弹都能造,连茅台酒的秘密都不能揭开?笑话。于是,在茅台酒厂精选了一批最优秀的酿酒师、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带着大批设备、原料,搬往遵义近郊新址进行生产,就连抹发酵池的泥巴都是从茅台镇带去的,结果耗时十一年,酒是造出来了,但就是没有茅台味,于是就验证了那句老话:茅台酒是不可复制的。而茅台不可复制的原因,奥妙在于其独特的酿造环境。   独特的酿造环境是个什么环境?赤水河流域蕴藏着什么秘密?终究还是个谜。我想,独特的酿造环境无外乎水和水中的某些物质,空气和空气中的微生物成分,土壤和土壤中的某些元素,以及温度湿度等等。毕竟赤水河出了那么多好酒,有人把茅台名酒的主要功劳归结于水,我想是有道理的,至于卖酒的小伙子所说的七点五平方公里以及小小的会飞的酶曲虫是否存在,还不得而知。古人云:“水为酒之血”。自古以来,酿酒用水最为讲究,赤水河水酸碱适度,钙镁离子含量均符合要求,硬度最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酿酒界公认的最上品的酿酒水源。从外表看,赤水与长江另外一条支流清江相比,论水质清澈远不如清江。当然,酿酒要的不僅仅是水的清澈,还要水中有用的营养,而云贵川地表可能恰恰具备了酿酒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在茅台镇小住两天后,我们自驾沿赤水向下游方向走,五月初,已经立夏,但汛期尚未到来,河水不大不小,清澈度不高,泛着淡淡的土黄色。因为茅台酒的奥秘,我对赤水格外关注,在能停车的地方我们都停下车,几次沿石阶走近水面,与水亲近,而且还用手鞠一两捧水,送入口中,品尝滋味,含在口中的水似乎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之处。沿赤水走下去,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赤水河两岸,虽山高坡陡,山路崎岖,谷深林密,但见赤水河流域郎酒和喜酒之间的峡谷地段,由中国书法家邵华泽书写的“美酒河”三个大字,镌刻在悬崖绝壁上,一个字就有两个足球场大,描红巨字,让整个赤水河峡谷都熠熠生辉。除了国酒茅台,天下第一“郎”,天下第一“窖”,“天下习酒”等等,让我惊诧不已,敢以天下第一自居,好大的气魄。赤水河,红色的河,仿佛觉得有种天遂人意的契合,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这只被称为“赤军”的英勇之师,被国民党军队撵到了赤水畔,在生死存亡之危急关头,红军居然成功地“四渡赤水”,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神话,一条红河为一支红军带来了奇迹般的战略性转折,中国共产党人打天下定乾坤,这不能不说赤水河有某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赤水河与红军天生有缘。不仅如此,当年,茅台人用茅台佳酿为红军擦洗疗伤,至今仍传为佳话。一条貌不惊人的赤水河,因为盛产美酒,因为红军四渡的神话,让赤水河有了天下美名。
  在赤水市,跨省界很容易,中间就是一条赤水河,离开赤水,只是过了一座桥,就到了四川的泸州,泸州管辖的合川县,是赤水河的终点,也是赤水河的归宿,这里盘踞着百年名酒泸州老窖。按说,赤水河的终结,标志着美酒河的结束,其实不然,赤水河这方水土的根脉依然在延续,在赤水河不足百公里,我们目睹了又一至尊名酒五粮液,厂区恢宏,十里飘香。不由感叹,一条赤水河,当入史册,世界皆应为之叹服。
  责任编辑:高士林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交响乐式的形式架构、十四行体的诗体变式、非意愿记忆的迷宫三个方面描述与剖析了《西藏组诗》具有活力的诗歌结构与富于张力的诗性叙述。《西藏组诗》通过超媒体技法的借鉴构建了交响乐式的形式架构,使诗歌形式由单一的处于自身封闭的视域转向更为开阔的艺术领域。《西藏组诗》采用较为独特的十四行体变式,呈现出现代诗歌体式的实验性,扩大了十四行体的定义本身,给它带来了新的灵感和生机。《西藏组诗》置于一个抒
期刊
普里切特给短篇小说的定义是:“眼角闪过的一瞥。”  乡政府办公室一大早上班,就接到旗委办公室的电话,说是旗委副书记今天要来调研小流域治理情况。奇怪的是,就几十公里的路,都傍晌午了,怎么还不见副书记到来?两位貌似牧民模样的人,从驴车上下来,一进办公室就找水喝。乡干部们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山水相连》)……一枚雪莲胸花,牵动着男人武无非的心,也牵动着男人武无非母亲的心。戴雪莲胸花的女人是谁?冥冥之中
期刊
住进泛着土腥味儿的祖屋里,睡在父母留下的柴床上,他那顆按捺不住躁动的心,似乎终于找到安放的地方。  他觉得身痛渐渐消失,吃得香睡得甜。睡梦里,他的心被那幅久违的场景暖化了:幼时黄昏里,炊烟袅袅起,娘站在门前台阶上,扯开嗓门儿呼唤贪玩的他,“幺儿——回家吃饭喽——”悠长的喊声在村子里飘得很远。他醒来一摸,眼泪流了满脸。  娘在世时说:“俺幺儿从小不让人省心,这一走心就野了。”  三十年前,那个燥热的
期刊
谷雨。  南方的这座小城,苦楝树的花已经盛开过了,而夏,未至。  “轰隆隆,轰隆隆……”刺目的闪电过后,是一声声惊雷。今年汛期来得早,这雨,又大又急,已经下了整整两天两夜,一点要停的意思都没有。苏小雨惊恐地望着窗外,一辆消防车在雨幕中呼啸而过,天已蒙蒙亮了。  父亲仍然没有回家,门口留的小灯还亮着,昨天晚上轮到父亲值班,去之前,小雨和父亲又吵了一架,对于母亲的离开,她始终无法原谅父亲。  苏小雨今
期刊
崇文书局2007年5月出版的刘保昌先生新著《戴望舒传》,以一个诗人的个人生命史,一种“别一抒情话语”的形成及发展史,穿越岁月的烟尘,激活了我们的历史记忆。在中国新诗经历了蹒跚学步的起步阶段和20世纪20年代的初步发展后,执着于诗歌梦想的诗人曾经这样用整个生命去吟唱与探索;中国新诗在30年代就曾经绽放出这样的华彩和拥有这样的荣光。仔细读这本《戴望舒传》,我们在被激活关于新诗经典的历史记忆的同时,亦不
期刊
张小花爱上了绘画,甚至达到了痴迷程度,有一天她甚至突发奇想,想画一朵大大的太阳,照在自家的窗前,融化掉浅浅的霜花,再穿透窗户,照在自家的土炕上,驱赶严寒,暖一暖自己和妈妈的冬天。  张小花的父亲去城里打工,出了意外,剩下孤儿寡母的,靠妈妈一个人打工来维持生计,可妈妈望女成凤心切,又为张小花报了好几个辅导班,家里早已是捉襟见肘。  张小花与妈妈相依为命,住着两间简陋的小平房,窗户封闭不严,猫咬似的小
期刊
摘要:《太一生水》整篇结构是缜密的,前后并不是不相干的两部分。该文前半部分是用宇宙生成论概述“静以养生”、“动以养生”两种养生派别的哲学理论,后半部分是分述这两种养生派别所致的相同结果——“身长”或“身不伤”。该篇还体现了先秦时期不同养生派别的相同的“天人相和”的观念:“太一生水”对应到人的生成是元气生人,“太一”与“水”的互根互化关系对应的人的生成就是“元气”与“血”的互根互化关系。  关键词:
期刊
立春这天,老村长一大早便骑著电动三轮车来到自家菜地。满园的大蒜、包心菜、青菜翠绿翠绿的,春节期间的好钱袋。然而,因疫情,特殊时期,只有让它们在地里等候了。  老村长欣喜地把大蒜连须挖起,将泥巴抖落干净;把包心菜割下来,剥掉粗老的菜叶;把青菜一棵棵切去根头,摘去黄叶。一会儿,堆了三大堆。老村长一边忙碌一边轻唱:“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老村长,老村长。”他正要把菜往三轮车上放,不远处传
期刊
“又唱起水乡吔古老的桥,又梦见小船吔轻轻地摇。河畔的杨柳梢随风呀飘,飘呀飘来了2021年的歌谣。水乡的歌儿吔多又多,荷塘村的故事永远不会老。老酒坊那醉人的糯米酒,弥漫了梦里的条条古道。”  体验梦里水乡,感受那荷塘村的古道,驻足直径9.9米、高5.8米的世界吉尼斯之最——“天下第一蒸(九五至蒸)”,看到这家人共餐放大版的蒸菜笼,可供1000人同时食用的亲情蒸菜,我的脑海骤然吟起这首亦梦亦幻的歌谣来
期刊
歌唱  在幽暗中,在雪  始终没有飘落的冬天  旋律回荡  可礼堂已经空空荡荡  歌者,站在舞台中央  索性闭上眼睛  继续歌唱  仿佛在为自己而歌唱  或者,在为歌唱而歌唱  谁知道他的柔情  他的期盼,他的失落  他内心深刻而又无言的忧伤  沉默  那么,我只能沉默  夜让夜本身失去了形容  水在屋顶演奏  冷风吹动,时间的笑  从阳台传来,温柔中藏着疼痛  不,就连疼痛都值得怀疑  存在总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