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集团,有个“大学生采煤班”

来源 :大众商务·青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42217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大学生采煤班
  队伍:12名“80后”大学生,来自7所高校。
  班长(第三任):王香瑞,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硕士。
  队员:董少武、杨双林、王跃、李路祥、蒋晓涛、刘彦兵……
  业绩:日产煤6985吨,月产煤18.5万吨,零安全事故。
  排名:全国同类条件矿井工效第一,全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大学生采煤班。
  2008年8月,为了操作、调试和维护处于试用阶段的我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合采煤设备,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决定成立由专业人才组成的“大学生采煤班”。
  通过刻苦钻研、不断攻关,“大学生采煤班”实施了13项技术改造,编制了近10万字的《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操作规程》,相继完成了“全自动化冷却喷雾系统改造”、“采煤机红外检测系统改造”等革新项目,研发了“滚动滑移式传梁装置”、“采煤机滚筒截齿割尾”等技术成果,有效弥补了综采设备缺陷,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创造出“董刚软件”、“香瑞制图”等一大批以职工名字命名的革新成果。
  在这个班里,既有学采煤专业的,也有学机电工程专业的,还有学机械设计制造、电子计算机的;既有动脑思维陕的,也有动手能力强的,是一个真正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煤矿一线生产班。
  董少武,26岁,毕业于郑州黄河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听说矿上要组建“大学生采煤班”,他第一个报名:我要当一名新时代的“地下工作者”。
  杨双林,28岁,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他说,当我来到井下,看到将要操纵的是一套现代化的采煤设备时,我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还有王跃、李路祥、蒋晓涛、刘彦兵……来自7所院校、8个专业的12名大学生,组成了中平能化集团历史上、也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学生采煤班”。
  “我们愿意从矿工干起”
  “我们不想一辈子当矿工,但我们愿意从矿工干起。”王香瑞说。
  这里的“我们”指的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第一个“大学生采煤班”的12名大学生。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的王香瑞是这个班的第三任班长。
  刚刚提拔为采煤队队长的“大学生采煤班”第二任班长董刚,西安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后,放弃了中国重型机械设计院的工作。董刚说:“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敢谈多高的奉献精神,但如果仅仅为了钱,我没有必要选择在井下采煤这份工作。之所以选择当矿工,主要是想锻炼自己。”
  矿工的安全是家人担心的大事。“去年有一天,我升井后忘了开手机,1个小时后打开手机,发现我老婆给我打了46个电话。”董刚说。
  虽然都是自愿选择,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遇到了家庭的强烈反对,但反对最终没有改变这些年轻人的决定。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张渊,老婆三番五次劝他放弃采煤这个她认为极其危险的职业,回南阳老家和她一起做生意。“老婆心疼我。如果和她一起做生意,收入肯定更高。不过,我学的是采煤专业,我喜欢采煤这个行业,我想在这个行业干出自己的事业。”张渊说。
  让知识照亮矿井
  在六矿办公楼前坐上通勤车,爬行7公里蜿蜒山路,来到矿井口。经过一系列安全检查后,走进铁制立井罐笼,在速度每秒3.5米直线下降的6分钟里,空气越来越潮湿。走出罐笼,沿着长长的巷道,走1162步,转下34级台阶,坐上斜巷人车沿铁轨下行约700米后,继续步行。跨过采面回风道通行门,挟裹着煤尘、湿气的强风扑面而来,温度突然升高至23摄氏度。顶风前行423步,转入另外一条巷道再走97步,到达垂直深度约900米的综合采煤面。
  这便是“大学生采煤班”每天的例行线路。
  在机器轰鸣的采煤面上,一座12立方米的玻璃房子就是我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合采煤设备的中控室。他们的工作每次上下班需要4个小时,每班在采煤现场工作8小时。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副总经理刘银志说:“在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薄、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下,操作和管理处于试用阶段的我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没有任何经验可循。非专业技术人才难当此任。”
  “书本上的知识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在机器调试、安装、运转和维修等每一个环节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大学生采煤班”第一任班长、现任六矿生产副总工程师的谢绍伟说,“虽然有些知识我们没有掌握,但是我们能很快学会并运用这些知识。”
  通过刻苦钻研、不断攻关,“大学生采煤班”实施了13项技术改造,编制了近10万字的《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操作规程》,相继完成了“全自动化冷却喷雾系统改造”、“采煤机红外检测系统改造”等革新项目,研发了“滚动滑移式传梁装置”、“采煤机滚筒截齿割尾”等技术成果,有效弥补了综采设备缺陷,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创造出“董刚软件”、“香瑞制图”、“双林加工”等一大批以职工名字命名的革新成果。
  人均功效全国同类矿井第一
  在井下,除了安全事故外,最耽误生产的就是设备故障。“大学生采煤班”自主开发了岗位价值精细管理软件系统,这个系统会根据预定检修周期自动报警,提示设备各个零部件需要何时、何种检修,并对设备部件的更换情况自动记录,避免了检修延误,方便了检修记录快速查询。系统建立的“事故档案”可对以往发生的设备故障进行记录,通过综合诊断,有效避免同类事故发生。
  围绕零死亡、零事故、零超限的目标,“大学生采煤班”建立了以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和信息通讯为内容的“六要素班组现场安全管控系统”,编制了当班安全生产全过程分析图表,绘制出当天停车原因柱状图。他们按照4天一个周期进行生产作业分析,分别统计出“六要素”的影响概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011年上半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研后认为:“大学生采煤班”创造出日产6985吨、月产185万吨的新水平,人均功效名列全国同类矿井第一;设备完好率达到100%,不用每年升井大修就能达到国外同类设备使用寿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发生一起设备事故和工伤事故,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记录。
  人生在奉献中升华
  “全国工人先锋号”、代表全国480万煤矿工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上发言,受陕西省高校工委、河南省国资委邀请巡回演讲,受到中央领导人接见……“大学生采煤班”获得的荣誉接踵而至。
  王香瑞说:“我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业绩,但社会却给了我们这么多荣誉。我们非常珍惜这些荣誉,要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大学生采煤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在平煤神马集团,甚至在一些煤炭院校,都成为年轻人扎根一线艰苦创业的榜样。平煤神马集团下属的其他企业也相继成立了50多个“大学生采煤班”,涉及采煤、化工、机电等领域。
  可爱的“80后”
  “大学生采煤班”除谢绍伟是1977年出生的,其余全是“80后”。李路翔2009年7月从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听说六矿有个呱呱叫的“大学生采煤班”,非常羡慕。在选择单位时,他填报了“大学生采煤班”,并和另一名同学一起被聘用。
  “大学生采煤班”的成员,每天和矿上其他矿工一起下井、升井、洗澡、吃饭、乘坐通勤车。穿上同样的工作服,他们和其他的矿工没啥区别,可是,升井后,他们会洗得干干净净的,穿上新潮的衣服,唱歌、跳舞、上网、读书,个个都是“阳光青年”。
  一天,采面来了几个美国客人,他们对这套全自动化综采设备赞不绝口。当他们来到离采面100多米的集中控制室时,正在值班的姜晓涛有礼貌地用英语说:“Welcome to visit。”在中国的井下能听到英语,美国客人立即来了精神。姜晓涛一一回答着美国客人的问话,最后,美国客人评价说:“了不起,了不起,你们矿工的素质非常高!”
  俗话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在大学生班,却是“翩翩君子,淑女好逑”。自从“大学生采煤班”成立以来,托谢绍伟给班里小伙子介绍对象的人就没断过。“现在真是不一样了,以前煤矿工人想找个对象可难了。现在,俺班的小伙子个个是‘香饽饽’。”说这话时,谢绍伟满脸自豪。已经成家的董刚说,“虽然我是没有机会了,但是为弟兄们感到高兴啊,这说明社会认可我们新一代矿工了。”
  新时代大学生的榜样
  在很多人看来,采煤是个力气活儿,不但苦、脏、累,而且在井下还十分危险,几乎是在“蜜罐”里长大的“80后”大学生,怎么可能会和采煤工联系起来?
  董刚2009年7月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读研。读研期间,董刚曾在中国重型机械研究设计院电控所实习近1年,参与过好几个项目的研究、设计工作,毕业后进入设计院工作没有任何问题。然而,董刚毕业后却毅然决定回到煤矿,求贤若渴的六矿欣然接纳了这位有志青年,并决定让他到机关工作。但董刚却婉拒了矿上的好意,主动要求到“大学生采煤班”当一名矿工。
  当得知董刚当了一名矿工,同学们很惊讶,一个同学问他为什么,董刚说:“我从小生长在矿山,想用知识改变矿山。”
  虽然到煤矿仅几个月时间,但董刚已迅速融入到煤矿生活中,他的才华也很快就在工作中显露出来。他不仅参与了“自动冷却喷雾系统改造”,而且前不久还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开发这套设备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软件。每天升井后,董刚就抓紧时间坐在电脑前编程序。
  “主要是大家观念上转变不过来,现如今采煤,不用撬杠不拿钻,玩的就是高科技。”
  董刚告诉记者,自己毕业实习时到平煤六矿下了一次井,看到已经投入使用的全自动化综采设备后,就下定决心:到井下做一名矿工,施展自己的才能。
  王香瑞有着和董刚一样的感受,这个来自河南南阳农村的年轻人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毅然加入到大学生采煤班,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到煤矿去是我考虑很久后的选择,这里有我的用武之地”。
  刚到六矿时,矿上原想安排王香瑞在机电科从事管理工作,但他又一次作出了“另类”选择:“我是学机械制造的,也是冲着全国第一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来的,离不开现场。井下虽然脏些、苦些,但这种经历是一种财富,能帮助自己成长。”
  还有姜晓涛、王跃、杨双林、王庆雷、刘培、郝少峰……同样精彩的故事一桩桩成就着大学生采煤班每个人的人生理想,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s岁,包括两名研究生、两名本科生和8名专科生的大学生班组,向世人展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择业观,给新一代大学生们树立了榜样。
  如今,这群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年轻人,不仅用智慧成功驾驭了国产首套自动化综采设备,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知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这一真理。
其他文献
你的企业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新的营销策略已经开会说明了,一到下面就走样;即便确实按照公司的指示去做了,但就是产生不了预期的结果;公司员工都在忙,但就是不出成绩;一件小事吩咐下去3个月还解决不了,并且没有主动的反馈,要等到自己过问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执行差的最主要表现。  通过对大量国内企业的研究并与外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执行力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五各方面:    1 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有
期刊
联邦快递公司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史密斯出生在运输世家。他的祖父是一位船长,他的父亲则把一条地方巴士交通线经营成了美国南部地区举足轻重的美国灰狗长途汽车公司。少年时的史密斯就学会了飞行,20世纪60年代在耶鲁大学求学期间,他利用周末时间做包机飞行员赚钱。  在带着学生和其他乘客四处飞行的时候,史密斯看到了商机,这为他以后在商业运输领域进行的变革打下了基础。他注意到飞机上也经常装载IBM等电脑公司的配
期刊
在互联网创业浪潮中,最成功的往往并不是最优秀的,而是那些最能抓住机遇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特征,尤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如果能抓住机遇,即使你做的不够优秀,也会被互联网的浪潮推着前进。因此,总结2011年的经验,把握好2012年的机遇,应该是每个创业者进入2012年必上的一堂课。  以下10条建议,是给那些创业公司或者小企业提供的。当然,并不是每一条都适用,也并非每一个创业公司都应该这样做
期刊
在一个权谋主导的社会,电视剧要吸引眼球,拍帝王和后宫是比较讨巧的选择。  如果认真看过几本史书的话,就知道人人向往的皇宫并不美好。1个男人性功能再强也应付不了3000后宫,于是不少皇上为了多幸几个,往往需要吃红丸,代价是短命。而女人更惨,守一辈子活寡也难见皇上一面的多了去了。  但要忠于历史拍,无疑为一个无梦年代的伤口上撒盐,现实都拼爹了,不能在荧屏上再看拼命。  加上现在人浮躁,能认真读书的少,
期刊
加州理工学院
期刊
New Tone  人们愿意比较中国与美国之教育。愚见:相同的都是教育,不同的是教育方式和目的。形象比喻,中国是用裹小脚的教育审美和方式,裹出三寸小金莲,吻礼合经,不能出三门,焉可想四户,创新何谓?美国是用放大脚的教育理念和教法,历练五指大脚丫,质经问道,兴趣驱探险,尚要梦飞天,实力谓何?教育之用!  来自“观点中国”网络微评论。  人生是部上映不了的电影。  黄秋生回答记者“如果把你的人生经历拍
期刊
今天的晚宴设计了六个话题,分别请六个人讲,刚才五位朋友讲了前五个话题,按照主办方的安排,现在我来讲最后一个。据我所知,原先拟定的话题里有“婚姻”,可是,婚姻好像是一个尴尬的话题,没人肯认领。这也难怪,因为,如果你赞美婚姻,等于是你在证明自己的平庸,如果你抨击婚姻,又等于是你在控诉自己的配偶,反正怎么说都不对。结果,“婚姻”被“回忆”取代。  这颇具讽刺意味。在现实生活中,回忆正是婚姻的避难所:当我
期刊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虽然生活不是演电影,没有那么多的大喜大悲,但平日里细小的感动也足以让我们铭记一生。当我们身边被友情与爱情环绕时,请不要忘记站在远处默默地守护我们却不图回报的父母。他们不是剧本编剧,但他们发自内心的语言,足以让我们泪流满面。  爸妈对你说的最泪奔的一句话,是什么?你还记得吗?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说,你以后嫁人了不在家了,我跟你爸爸怎么办。然
期刊
“求卵”广告紧盯北京知名高校  北师大“蛋蛋网”,一篇帖子称“求爱心捐卵,营养费2万”。北京交大论坛,两位“美院毕业生”自称为筹钱上学,3万元出售卵子……  近期,北京多家高校的校园论坛内,记者发现不少求购或求捐卵子的广告。  人人网“北京大学生兼职and实习”栏目,有人发帖“急聘清华北大女生捐献卵子”。帖子要求,应聘者净身高163cm以上,双眼皮等,薪酬是3万,特别注明“如果你不是清华北大的学生
期刊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且引发特大海啸,只在一瞬之间,良田道路被摧毁,房屋建筑就淹没,一个原本安宁的世界变得满目疮痍哀鸿遍野,空前的灾难让日本死难者不计其数,也引起了各国的无限同情跟高度关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向日本派出国际救援队,并提供紧急救灾物资,中国救援队伍一行15人奔赴日本受灾严重的岩手县大船渡市,这是地震发生后来到当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