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班牙所处的西欧,贵族首先就是一名骑士,有能力供养一匹良马,以及拥有相应的武器装备。“骑士精神”最早是指马术,在诞生之初就和欧洲贵族联系在一起;骑士所穿戴的盔甲更是皇权政治的象征。到了12世纪,骑士精神的意义转变为一种人生的整体规范,其中包括“保护老弱妇孺,为公义而战以对抗不平与邪恶,热爱家园和为防卫教会而冒死犯难。”骑士精神对欧洲人的文化理念和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被西班牙人认同为构成其民族精神的根本。2009年下半年华盛顿美术馆举办的“权力的艺术:西班牙皇家盔甲和肖像画(The Art of Power:Royal Armor and Portraits from Imperial Spain)”展览展出了马德里皇家武器博物馆的部分精美盔甲收藏,也让我们一睹了西班牙民族辉煌的骑士艺术。这些武器装备都是非凡的艺术品,而描绘着穿戴头盔、装饰领、肩甲、铠甲和护手的帝王权贵肖像画更为展览锦上添花。它们包括16、17世纪西班牙肖像画最顶级的艺术家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委拉斯贵兹(Vel a zquez)和门斯(Anton Raphael Mengsj等人的杰作。
展览向我们展现了15世纪末到18世纪西班牙皇家如何通过盔甲向世人显示他们的艺术趣味、骑士梦及高人一等的社会权力和地位。展览除了展出了盔甲和绘画外,还展出了那些记载当时参加巡游、庆典、马上长枪比武的皇家骑士们的挂毯。正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馆长厄尔·A·鲍威尔三世(Earl A,Powell III)所言“文艺复兴时期的盔甲是当时军事及至高权力的艺术象征。相对地宫廷那些穿戴盔甲的肖像画则向世人传达出皇家的庄严之气。”
此次展览的展品是由马德里皇家武器博物馆提供,其创立源于西班牙腓力二世国王(Philip II,1527—1598)的遗愿。他在遗嘱中要求,在自己死后不得按照当时的习俗,将武器收藏公开拍卖以便赎罪和还债。后人忠实地遵守了遗嘱内容,为了不让这些武器失散,专门建立了博物馆,此后的历代皇帝也都以自己的藏品来丰富馆藏。马德里皇家武器博物馆藏品起始于腓力二世的父亲查理五世皇帝(Cnarles V,1500—1558)的武器厂,在那里,来自其祖辈的武器也得以保全。当时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西班牙王室在欧洲的政治势力空前强大。在整个欧洲大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作坊可以锻造和加工贵重武器,这些作坊大部分位于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和佛兰德斯,所有这些地区当时都处于西班牙国王的统治之下。它们制作出来的名贵武器,大部分都贡献给了西班牙王室,因此,皇家武器博物馆的藏品很多均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即使现在,皇家武器博物馆的藏品也可堪称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最辉煌的武器收藏。其中藏品囊括了制作精良的全身甲、头盔、盾牌、外交奖杯、皇室家庭礼品以及曾被西班牙国王、罗马帝王和其马匹所穿戴的马背长矛骑兵的盔甲等。
标志皇族权力的仪式盔甲
16、17世纪皇室贵族们的华丽服饰是当时西班牙宫廷财富和权力的标志。就如委拉斯贵兹的肖像画中描绘的一样,西班牙的皇后和公主们总是穿着皇家所特有的奢华刺绣礼服:国王、王子和公、子爵们,则需穿戴那些带有花边领口、袖口、面料华丽的装束,同时还要配上高高的靴子,披上卷动的斗篷。这些豪华的服饰,特别是那些标识着骑士精神的威武绚丽盔甲都是皇族至尚权力及尊贵的象征。曾一度是国家军事高科技的防护装备——精心锻造的盔甲,昂贵的礼服和高端的首饰等所谓的“可穿戴的雕塑(wearable sculpture)”均是当时权贵们的社会地位标志。事实上,从中世纪开始欧洲贵族们就不断寻求神兵利器。出于提高自身攻防能力的需要,武器制造在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过渡期间,达到了颠峰。而此时,在战场上的铁甲神兵正逐渐丧失横扫一切的能力,欧洲贵族们转而通过制造奢华武器来显示自己的权势。当时贵族们的武器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用于实战的功能性武器,另一种是用于公众活动和骑士比赛的礼仪性武器,它更多的是显示政治和社会力量的武器。这些武器被视作独特的艺术品,不仅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知识层次,亦作为等级和权势的象征而存在。因此这些礼仪性盔甲上往往会通过饰图案、花纹来标识贵族们的权势及等级。过去享有盛名的画家及雕塑家们有时也会和盔甲的制造者合作,他们通过在盔甲上的精细雕工及纹样的设计制作出迎合权责喜好的奢华盔甲。当时的权贵们甚至祈望通过佩戴盔甲,能让世人认同他们身上的骑士精神,甚或将他们当成古代历史、神话或是圣经中的英雄人物那样崇拜,因此,礼仪性盔甲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马克西米连一世引领“连式盔甲”风
谈到这些骑士盔甲的艺术,当然在世上再也没有像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1459---1519)、查理五世及其后裔西班牙的腓力二世的礼仪盔甲那样能充分地呈现出欧洲帝国皇权政治。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时期的奠基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被世人称为“最后的骑士”。他是位既具有中世纪风范,又有文艺复兴君主气质的帝皇,同时也是一位学者、诗人、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的保护人。他在战场上则是一位胸怀韬略的统帅,也是德意志雇佣兵(Landsknechts)和帝国炮兵的缔造者,以及火炮技术的专家。他还著有半小说性质的个人自传《白色的国王》(Weiss ko nig)。最为特别的是,马克西米连一世还因倡导了一种最重要的盔甲制作风格而闻名。16世纪初,他在现今奥地利一茵斯布鲁克城设兵器制作工坊,该工坊制作的兵器极受当时贵族追捧,尤其在盔甲制作上几乎是主导潮流的,后来还首创图标盔甲之造型,并在1500年到1540年间广被模仿且流行于欧洲长达数十年。由于马克西米连一世对盔甲制造业的大力支持,16世纪初问世的新款盔甲就以其名字命名,称为“马克西米连连式盔甲”,主要以表面的多条开槽和镂刻线为特征。这个称谓其实代表融合了德国和意大利护甲制作风格的新风格。除了倡导连式盔甲外,马克西米连一世当时对盔甲上装饰的要求,也为后来盔甲的象征性装饰奠定了基础。这些象征性装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由科尔曼·赫勒姆谢米德(Kplman Helmschmid)为马克西米连一世制作于1540年的骑马游行盔甲。该盔甲上的装饰主要根源于圣经中关于大力士参孙的故事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赫拉克勒斯的十二项任务。此后,圣经故事及古希腊罗马神话变成了盔甲装饰的两大根源。而从汉斯·布克迈尔(Hans Burgkmir)制作的版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皇家盔甲的奢华,至高无上的神圣罗马帝皇西米连一世及其马匹戴着华丽的全套马背长矛骑兵盔甲,国王的头盔上甚至还 配有夸张绚丽的孔雀毛作装饰。细工雕琢帝皇骑士梦
向世人宣告“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的马克西米连一世后人查理五世皇帝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君王和霸主。他与马克西米连一世一样热衷骑士小说和马术,喜欢亲率大军征战,更喜欢视察自己广阔的疆土。他拥有的武器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在欧洲大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作坊可以锻造和加工这样贵重的武器,而这些作坊大部马克西米连连式盔甲——
此种盔甲全套约重30公斤,由许多块圆滑的护板拼接而成。护胸采用球状结构,护袖是活动的,可脱掉,还有一个窄窄的护腰。脚部也有宽大的护鞋。全身盔甲由众多独立的板块组成,每一个板块都能覆盖到兵士的身体对应部位。该种全身盔甲融合了当时意大利和德国护甲的特色,外面模仿当时平民服饰的衣褶,广泛采用凹槽设计,既增加了护板的抗力,同时还减轻了重量。此前,锁子甲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兵士免受剑伤。其后,更先进的进攻武器的使用催生了板状盔甲的诞生。这套全身甲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护甲的最高发展水平,对于当时所有手工武器来说,几乎刀枪不入,射来的箭也可以轻松地弹开;而盔甲却毫发无损。盔甲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全身各处,兵士穿着它自由活动和跳跃都不成问题。分都处于他的统治之下。展览中就有一件查理五世帝王迷人的巡游头盔。它能让佩戴者顿时成为受神加冕桂冠拥有金色发须,而且身披黄金羊毛的勇士。在查理五世的盔甲上常会展现出作为皇帝所奉行的信仰王朝意识、帝国现实、对十字军的狂热,不仅要保护基督教免受土耳其人的践踏,还要抵抗天主教异端邪说的蔓延。他一生所创立的伟绩也多可通过武器上的装饰,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所以,在他的武器上最常出现的形象是圣母玛利亚、圣婴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圣徒和旧约中的人物形象。这都是他缅怀过去的纯真世界,欣赏骑士品格高贵、视荣誉为生命、崇尚正义、永不放弃斗争的精神体现。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武器收藏就成为骑士世界的最好物证。一位领主所使用和收藏的武器、坐骑鞍鞯上的装饰、军事徽章、收到的礼品和打猎用的武器是他最重视的财产,其中体现了他的权力和生活方式。和严格意义上的军事装备不同,这些藏品更多是一种奢侈品,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流派。所以,在查理五世的武器收藏中,到处充满着一个骑士的梦想。作为鉴赏家的查理五世拥有许多制作精美的顶级全套钢制盔甲,其中他特别喜爱德国和米兰兵器制造者制作的奢华盔甲,以荷兰斯麦德家族(Helmschimid famly)和菲利浦·奈格洛里(Filippo Negroli)最为引人注目。
当时意大利和德国的工匠生产的盔甲都拥有精细的装饰,那些错落有致的高浮雕、精致的切割外,镀金、镶嵌等工艺装饰都得以与钢制盔甲完美接合,就如艺术家用画笔所绘的油画般完美流畅。德国还有一些怪诞的“怪物(creature)”盔甲,它们形如杜勒(Durer)所作的绘画。展览中就有一套马匹盔甲属此类,套上这套盔甲马匹就如麒麟披上了一身的威武鳞片。此外,还有一套“罗马风”的盔甲看起来像件钢制的裙子,穿上它便宛如古典化意大利神话场景中的勇士。全套的骑士盔甲和马匹盔甲的重量是惊人的,但是艺术家用智慧所创造的奢华美,却让贵族们甘心乐意地承受如此的重负。但并不是所有的皇亲贵族都能承担这样的重荷,因此这些盔甲往往是能拆开组合使用的,除了能形成不同的样式外,还能根据不同的礼仪要求配备成专门的设备。
结合同时期的绘画和挂毯,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到这些盔甲对于皇家贵族们的意义及功用。在成年的腓力三世(Philip III)肖像画中,他身着一套童装盔甲,由于体型过大显得十分不合适,但这却是当时地位和政治合法的一种标志。而腓力二世那豪华的礼仪盔甲也常作为永恒权力及成功者的象征出现在其后人的肖像画中。1700年,随着国王腓力五世登上王位,波旁王朝进入西班牙,同欧洲其他地区的关系也已改变,西班牙王宫里有史以来第一次缺少了来自其领地的礼物。而此时,狩猎在宫廷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所以真正的实用武器就成了猎枪,有很多精美复杂的枪支被制造出来。枪的出现同时也改变了战争的模式,兵士们需要更多的保护。防弹的盔甲由于太重太厚,兵士们根本无法穿上战场,盔甲成为了不合时宜的武器装备,骑士盔甲艺术逐渐步入衰退。回过头来看,18世纪门斯绘制的查理三世(Charles III)肖像画,那失去权力的西班牙君主尽管身穿威武的护胸甲也无法像往时那样给人强壮、优雅、勇敢甚至权威的感觉了。
周生生呈献情人节“Infinty,永恒之约”钻饰系列
在快将来临的情人节。周生生特别推出“Infinlty永恒之约”情人节钻饰系列,透过简单的钻饰设计,直接向恋人宣告心声。周生生“Infinity永恒之约”情人节钻饰系列,设计师特别用单钻及极尽简约的设计,并以优雅的草书线条刻写着“Infinityy”,“I”字更用上喻意无限的“*”符号,表达在情人佳节,希望和另一半逃离纷扰俗世,回到原点以最单纯的心感应彼此,将每一件最平凡的小事,化为两人独无二的永恒故事。
共享非凡臻爱欢聚甜蜜新春
卡地亚献礼2010情人节·春节
新一年的情人节不仅洋溢着浪漫温馨的爱意,更与中国传统新年双喜临门,在这千载难逢的欢庆时刻,卡地亚将爱的真谛融入经典作品的全新创意:经典的LEVE系列幻化新生将心中挚爱化为绕指柔情。以螺丝为标志的经典LEVE系列是卡地亚在全球最受欢迎的作品。在这个洋溢着欢乐浪漫的情人节,全新系列的LEVE手镯、戒指及项链再度延续爱的传奇。LEvE系列最新的彩色宝石手镯以多种优质宝石排列出绚烂的彩虹色彩,娇艳欲滴的鲜嫩色调令人难以抗拒。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设计,轻松愉快地谱写出美妙动听的旋律,不同色彩的宝石仿佛代表着爱情的多彩和甜蜜。专门为男士推出的特大尺码LEvE系列,线条简约,劲酷而有型,展现品位男性的阳刚美感,无论黄金还是白金,无论缀以钻石与否,经典的螺丝标记均令人印象深刻,尽显时尚。
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倡导旅途中的健康生活方式
2010年1月9日,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国际集团宣布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盛大开业,同时把威斯汀品牌所提倡的“在旅途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引入深圳。威斯汀卓尔不凡的特色服务及产品包括焕发身心的睡眠体验、营养健康的饮食概念,还有赋予活力的健身项目和舒缓感官的水疗服务等等,都专注于为客人带来五官六觉的放松,获得活力焕发的居停体验。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位处繁华城市的商务与旅游交会地,距离著名的旅游景点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仅咫尺之遥。酒店所座落的益田假日广场,是一个集时尚品牌、大型影院、明星冰场及各种风味餐厅于一体的综合购物广场。此外,抬腿即至的地铁站和多路公交线路亦可方便到达城中各地,交通十分便捷。
享誉全球的时尚服务及豪华酒店业翘楚丽 思卡尔顿酒店集团宣布,位处泰国南部喀比的普拉湾丽思卡尔顿精品度假村(Phulay Bay,A Ritz Carlton Reserve)于2009年12月22日隆重开业。Lek Bunnag与IA49一班泰国室内设计师悉力合作,精心设计度假村内各建筑和公共空间,将当代设计概念和文化元素细意融合,同时巧妙地运用现存的天然树林及植物作天然屏障,让宾客在度假村中更感隐逸。度假村采用泰国传统、富有故事性的Lanna艺术于建筑结构,以及别墅门前及墙上的挂画及艺术品,更能进一步焕发宾客的感官,也令设计变得更引人入胜。普拉湾丽思卡尔顿精品度假村是全球首间丽思卡尔顿精品度假村(The Reserve),充分体现品牌的独特风格、理念及设计。度假村为渴求逃离都市繁嚣生活的人所设计,让他们远离生活压力,尽情投人一个只为他们度身订造的度假体验。
“日光影像”时尚摄影机构落户广州
近日,集聚专业及时尚的摄影机构“日光影像”落户广州,它坐落于广州市最富历史意义的海珠桥南岸,紧邻着江边美景的滨江路。“日光影像”以传承广州市的历史文化,融合中西文化上的美学意念为宗旨,邀请业界著名空间设计师打造设计出具有现代感的摄影环境,致力为广州的准新人打造最美丽的影像画面。
新加坡航空公司成为2010年8月即将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青年奥运会官方指定航空公司。新加坡青奥会组委会(SYOGOC)和新航日前宣布双方已签署了—份赞助协议,协议规定新航将提供机票和货运服务,并通过其独家媒体渠道宣传青奥会。新航将帮助把青奥会相关设备从新加坡青奥会组委会的国际合作伙伴和承包商处运送至新加坡。新航的航线网络遍布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99个目的地,将提高青奥会的知名度,在搭乘帮航的乘客中扩大影响力。
景仁怀德苏州博物馆50周年捐赠文物精品特展
苏州博物馆自1960年元旦肇始迄今,已接受了262人次,5000多件个人藏品的无偿捐赠。这次捐赠特展向广大观众呈现的,仅仅是捐赠者收藏的古代奇珍之一斑,遴选出218件藏品,计有书画、青铜器、佛像、石雕、陶器、瓷器、玉器、犀角器、漆器、竹刻、象牙、螺钿、刺绣、印砚等洋洋洒洒近20个门类。
在书画的文物门类中,苏卅l博物馆展出了苏州过云楼后人顾公硕捐赠的元代王蒙《竹石图轴》、顾笃琨捐赠的旧藏《元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六家墨竹卷》亦俗称《七君子图》,同盟会最早成员之一何澄之女何泽慧、何泽瑛共同捐赠的宋代绢本《消夏图》、元代赵孟叛《临兰亭集序》,钱镛和徐玥夫妇二人共同捐赠的明代沈周《行书五律诗轴》、祝允明《草书乐志论轴》、文徵明《行草七绝轴》等书法绘画精品多达35件,其中多为国家一级文物。
《竹石图轴》的捐赠者顾公硕是苏州名门过云楼主顾麟土的幼子。1960年苏州博物馆成立时,他任副馆长。他的一生为苏州的文化事业作出了莫大的贡献,在动员他人捐献文物之时,他自己作为表率,陆续向苏州市政府捐献了124件文物。其中书画方面最著名的就有这幅元代王蒙的《竹石图轴》。《七君子图》曾记入顾文彬、顾麟士撰写的《过云楼书画记、续记》,后传于顾麟士之子顾公柔,其去世后又由顾公柔之子顾笃琨继承,并由顾公柔遗孀张惠娟保管,后于“文革”时期捐赠给苏州博物馆。《消夏图》和《赵孟糖临兰亭集序》则为何澄之女何泽慧、何泽瑛共同捐赠。明代四大家有沈周、唐寅、祝允明、文徵明,苏州博物馆能够将四人的书法集于一堂,得益于钱镛夫妇和顾公硕先生慷慨的捐赠(包括沈周《行书五律诗轴》、祝允明《草书乐志论轴》、文徵明《行草七绝轴》、明代唐寅《行书七律轴》)。
此外,展览还展出庞莱臣先生之孙庞增和捐赠给苏州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钧窑鼓钉园洗。还有吴纪群、吴思欧夫妇的哥窑碗,袁经祯先生捐赠的居仁堂粉彩梅雀瓷器,王季常先生捐赠的犀角杯,李娥瑛女士捐赠的刺绣,以及吕凤子、周瘦鹃、张宗宪、张逸侪的捐赠等等。
这些无私的捐赠者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功之臣,他们捐赠的这些文物大都是重要的文化历史遗存。当年,他们在寻觅、搜集、鉴赏、保护这些珍品中往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昂贵的代价,甚至不惜血与汗。他们慷慨无私的胸怀、卓有远见的胆识和“化私为公”的壮举,成就了历史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绘画的历史:保罗·德拉罗什与珍妮·格瑞夫人
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1797年7月17日-1859年11月4日)是法国著名的学院派画家之一。德拉罗什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师从画家格罗,他能敏感地领悟老师尚处在矛盾中的浪漫主义情调。他33岁以前的作品主要取材于中世纪一些富有故事性的历史事件,在画面上追求情节或趣味性的描绘,特别是对环境、服饰和道具等细节的表现显示了格外的兴趣。另外他还精于宗教画和肖像画,曾为巴黎美术学院圆形讲堂画过一幅巨型肖像壁画《大艺术家们的集会》。他也培养了很多学生,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
德拉罗什的绘画风格介于古典主义画派和浪漫主义画派之间,受大卫、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的共同影响。作品造型稳定,立体感强,他在创作构思时,经常先用蜡制作模型研究构图,他尤其对历史题材感兴趣,创作了大量的历史题材作品,作品富于戏剧性,表现历史上重要的瞬间。
此次展览主要展出从世界各大博物馆借来的保罗·德拉罗什的重要作品,其中包括《塔中的王子们》(The Princes in the Tower,1830,卢浮宫收藏)、《年轻的基督徒烈士》(Young Christian Martyr,1854—5,卢浮宫收藏)、《斯特拉福德在去刑场的路上》(Strafford on his way to Execution1835,私人收藏)以及由伦敦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珍妮·格瑞夫人之死刑》(The Execution of Lady Jane Grey,1833)。同时展出的还有与保罗·德拉罗什同时代的艺术家拉米(Eugene Lami)、克劳德(Claude Jacquand)以及葛兰言(Francois-Marius Granet)等人的作品。通过这些同时代艺术家们作品的展出,可以看到保罗·德拉罗什在绘画叙述方面对同时代艺术家的影响。
《珍妮·格瑞夫人之死刑》是英国最受欢迎的画作之一,该画作描绘的是英国女王珍妮·格瑞被处以极刑的故事。亨利七世时,年仅十七岁属新教徒的曾孙女珍妮·格瑞在1553年登基为英国女王,但珍妮·格瑞仅在位不过九天,即遭到亨利八世的女儿玛利都督一帮天主教人士阴谋陷害而被处以死刑,这是1554年2月12日行刑前的最后一刻。这幅画讲究细节,画风迎合当时人的偏好,如同在舞台上一样,灯光由上方射下,女主角缓缓走上受刑台,旁边由一位老者(可能是神甫)伴领着她, 地上铺着干草。她身上穿着洁白无瑕的衣服,每个人物的动态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后方一位女侍偏过头去,不忍目睹这一惨状。
这幅画过于讲究细节,表面过于光滑,那位身穿黄褐色马甲的行刑者也画得极富同情心,有些不太符合当时的实际。尽管这些瑕疵受到批评家的批评,但这幅画所具有的戏剧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也是不容置疑的。作品通过一位年轻皇室女子的牺牲,揭露了当时教会派系斗争和皇族之间政治斗争的残酷,呼唤文明、人性社会的到来。
珠翌莹辉
香港艺术馆藏中国佩饰
人类由最初只为蔽体保暖等基本需求而穿衣,继而增添各样穿戴的佩饰和用品,除了讲求实用,也具备美观、表现财富和识别阶级的功能。从考古发掘中得知,中国的先民自旧石器时代已懂得将贝壳、兽骨、兽齿、矿石等材料打磨穿孔成为身上的装饰品。及至夏代,服装及佩饰的穿戴被引八“礼”的制度,以致往后各代的长幼辈份、官吏阶级和社会地位均以特定的冠服识别。此次展览共展出约170件香港艺术馆馆藏中国古代佩饰,种类繁多,包括冠饰、发饰、项饰、腰带饰、荷包、香囊、鼻烟壶等,展示了中国古代精巧的镶嵌、点翠、雕刻、刺绣等工艺技法。
百盒千合万和
中国古代盒具展
“百盒千合万和”展出从唐至清的各类盒具,其中瓷质盒具百件:百质、木质、漆质、玉质、金属等一百件。将如此众多的古代盒具集中展示,在国内尚属首次。在这个展览中,能看到古人制造的五花八门的盒具。令人目不暇给。盒子的魅力除了储物功能外,开合是它的精髓所在。本次展览集中了二百件盒具,一千年历史,和谐于此,正扣标题:“百盒千合万和”。
中国的书写艺术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包括笔格、研山、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砚匣、墨匣、印章、图书匣、印色池、糊斗、蜡斗、镇纸、压尺、秘訇、贝光等。所有这些与书写有关的器物在文人雅士的把玩中成为令人称奇的艺术品。伦敦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在其中国展区开设中国的书写艺术专区,展示了各种类型与书写有关的器物和艺术品。
商代遗珍
江西新干大洋洲文物精品展
1989年,大洋洲商代器物群在沉睡了3D00多年后终于在赣江中游的新干县重现于世人面前。新干大洋洲遗址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共计出土文物1300余件,包括475件青铜器,700多件玉器,100多件陶器,其众多的青铜器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江西新干大洋洲文物精品展分“纷争时局”、“多文化交融”、“生产生活”三大板块,展现了兵器折射下的显赫政权、具备浓郁地域特色的青铜礼器、玉礼仪器、多样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等。
笔写蝉嫣情
馆藏赵少昂中国作品选
赵少昂教授(1905—1998)为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师从天风楼主人高奇峰(1889一1933),涵泳于艺术领域多年,既深得岭南画派创新的真髓,又力求品察自然的奇趣,由此生发出与自然相互的微妙融通,藉以寄托其独有的情怀。他又以培育艺术人才为己任,除开设岭南艺苑授徒外,更远赴海外诸国举办展览和讲学,穷毕生之力以弘扬岭南画派和中国艺术。此次展览精选香港文化博物馆所藏赵少昂作品,其中包括不少近年的新购藏。这批作品涵盖赵少昂艺术创作的精髓,观者浸润其中,定必能体会这位大家的风范。
魅惑颠覆,女性波普艺术家(1958—1968)提起20世纪50、60年代的波普艺术运动,熟悉当代艺术的人立刻会想到沃霍尔、李金斯坦和罗森博格这些名字,而女性艺术家德雷克斯勒(Drexler)、韦伯(webber)和克里莎(chryssa)却很少被提及。费城艺术大学举办的“魅惑颠覆女性波普艺术家(1958-1968)”(Seductive SJbversion:WOmen Pop Artists,1958-1968)是首次大型女性波普艺术家作品展,旨在通过作品来探讨女性艺术家对波普艺术的贡献。展览展出的不少作品是40年来第一次集中与观众见面。
芭蕾舞剧《茶花女》
该剧由德国汉堡芭蕾舞团,即汉堡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出演,该舞团位列“德国四大芭蕾舞团”之一。三幕芭蕾舞剧《茶花女》首演于1978年,由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根据小仲马的同名世界名著改编。这部备受青睐的文学佳作以芭蕾的形式被搬上舞台,是一次众望所归的创作。舞剧选用肖邦的音乐作为配乐,当时是专门为20世纪最著名的芭蕾明星之一、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团长玛茜亚·海蒂度身而作。
中国写实画派五周年特展
中国写实画派2004年由著名画家艾轩、杨飞云、王沂东发起,初定名为“北京写实画派”,当时共13人,一年后陈逸飞加入其中,倡议更名为“中国写实画派”,这支队伍后从13人扩大到30人。写实画派逐渐汇集了一大批当代中国油画领域具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艺术家,而写实画派也因其队伍的不断壮大、作品的不断推出、影响力的不断加强,成为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一支中坚力量,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此次画展共云集了写实画派中的27位画家的作品,这些画家包括艾轩、杨飞云、王沂东、陈衍宁、徐芒耀、袁正阳、郭润文、王宏剑、朝戈、张利、龙力游、夏星、李士进、王玉琦、冷军等。
新中国六十年·黑龙江版画全国巡回展
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祖国北疆黑色沃土上的“北大荒版画”流派,才人辈出,硕果累累,开辟了版画群体创作的先河。而“黑龙江版画”以“北大荒版画”的延续和拓变为主流,经过几代版画作者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与锤炼,已形成了独具北国地域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的主体风格特征,成为展现黑土文化厚重、雄浑的风情版画。辗监是历史上首发将黑龙江版画全景面向国内各兄弟美术馆进行交流和展示。其展出的近百幅作品,是从黑龙江省美术馆馆藏数千件作品中遴选出来的经典之作,涵盖了黑龙江版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和当代新作。
“中国制造”瑞士年轻艺术家联展
2007年,在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帮助下,一间公寓式工作室在北京设立起来,供瑞士艺术家在中国逗留期间居住和工作。在两年之间,GegenwART基金会和Hansjorg Wyss博士共资助了七位艺术家,这七位艺术家是Harc Bauer、Sharyar Nashat、Pierre-PhilippeFreymond、Christian Vetter、cyril Chapuisat、Gregory Chapuisat和Ana Roldan。每位艺术家在中国生活了半年,中国随处可见的大规模建设工程以及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给瑞士艺术家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展出七位瑞士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联展“中国制造”,展出的作品包括油画、雕塑、摄影和录像等形式,展示了瑞士艺术家在中国生活期间留下的印象。
展览向我们展现了15世纪末到18世纪西班牙皇家如何通过盔甲向世人显示他们的艺术趣味、骑士梦及高人一等的社会权力和地位。展览除了展出了盔甲和绘画外,还展出了那些记载当时参加巡游、庆典、马上长枪比武的皇家骑士们的挂毯。正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馆长厄尔·A·鲍威尔三世(Earl A,Powell III)所言“文艺复兴时期的盔甲是当时军事及至高权力的艺术象征。相对地宫廷那些穿戴盔甲的肖像画则向世人传达出皇家的庄严之气。”
此次展览的展品是由马德里皇家武器博物馆提供,其创立源于西班牙腓力二世国王(Philip II,1527—1598)的遗愿。他在遗嘱中要求,在自己死后不得按照当时的习俗,将武器收藏公开拍卖以便赎罪和还债。后人忠实地遵守了遗嘱内容,为了不让这些武器失散,专门建立了博物馆,此后的历代皇帝也都以自己的藏品来丰富馆藏。马德里皇家武器博物馆藏品起始于腓力二世的父亲查理五世皇帝(Cnarles V,1500—1558)的武器厂,在那里,来自其祖辈的武器也得以保全。当时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西班牙王室在欧洲的政治势力空前强大。在整个欧洲大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作坊可以锻造和加工贵重武器,这些作坊大部分位于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和佛兰德斯,所有这些地区当时都处于西班牙国王的统治之下。它们制作出来的名贵武器,大部分都贡献给了西班牙王室,因此,皇家武器博物馆的藏品很多均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即使现在,皇家武器博物馆的藏品也可堪称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最辉煌的武器收藏。其中藏品囊括了制作精良的全身甲、头盔、盾牌、外交奖杯、皇室家庭礼品以及曾被西班牙国王、罗马帝王和其马匹所穿戴的马背长矛骑兵的盔甲等。
标志皇族权力的仪式盔甲
16、17世纪皇室贵族们的华丽服饰是当时西班牙宫廷财富和权力的标志。就如委拉斯贵兹的肖像画中描绘的一样,西班牙的皇后和公主们总是穿着皇家所特有的奢华刺绣礼服:国王、王子和公、子爵们,则需穿戴那些带有花边领口、袖口、面料华丽的装束,同时还要配上高高的靴子,披上卷动的斗篷。这些豪华的服饰,特别是那些标识着骑士精神的威武绚丽盔甲都是皇族至尚权力及尊贵的象征。曾一度是国家军事高科技的防护装备——精心锻造的盔甲,昂贵的礼服和高端的首饰等所谓的“可穿戴的雕塑(wearable sculpture)”均是当时权贵们的社会地位标志。事实上,从中世纪开始欧洲贵族们就不断寻求神兵利器。出于提高自身攻防能力的需要,武器制造在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过渡期间,达到了颠峰。而此时,在战场上的铁甲神兵正逐渐丧失横扫一切的能力,欧洲贵族们转而通过制造奢华武器来显示自己的权势。当时贵族们的武器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用于实战的功能性武器,另一种是用于公众活动和骑士比赛的礼仪性武器,它更多的是显示政治和社会力量的武器。这些武器被视作独特的艺术品,不仅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知识层次,亦作为等级和权势的象征而存在。因此这些礼仪性盔甲上往往会通过饰图案、花纹来标识贵族们的权势及等级。过去享有盛名的画家及雕塑家们有时也会和盔甲的制造者合作,他们通过在盔甲上的精细雕工及纹样的设计制作出迎合权责喜好的奢华盔甲。当时的权贵们甚至祈望通过佩戴盔甲,能让世人认同他们身上的骑士精神,甚或将他们当成古代历史、神话或是圣经中的英雄人物那样崇拜,因此,礼仪性盔甲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马克西米连一世引领“连式盔甲”风
谈到这些骑士盔甲的艺术,当然在世上再也没有像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1459---1519)、查理五世及其后裔西班牙的腓力二世的礼仪盔甲那样能充分地呈现出欧洲帝国皇权政治。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时期的奠基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被世人称为“最后的骑士”。他是位既具有中世纪风范,又有文艺复兴君主气质的帝皇,同时也是一位学者、诗人、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的保护人。他在战场上则是一位胸怀韬略的统帅,也是德意志雇佣兵(Landsknechts)和帝国炮兵的缔造者,以及火炮技术的专家。他还著有半小说性质的个人自传《白色的国王》(Weiss ko nig)。最为特别的是,马克西米连一世还因倡导了一种最重要的盔甲制作风格而闻名。16世纪初,他在现今奥地利一茵斯布鲁克城设兵器制作工坊,该工坊制作的兵器极受当时贵族追捧,尤其在盔甲制作上几乎是主导潮流的,后来还首创图标盔甲之造型,并在1500年到1540年间广被模仿且流行于欧洲长达数十年。由于马克西米连一世对盔甲制造业的大力支持,16世纪初问世的新款盔甲就以其名字命名,称为“马克西米连连式盔甲”,主要以表面的多条开槽和镂刻线为特征。这个称谓其实代表融合了德国和意大利护甲制作风格的新风格。除了倡导连式盔甲外,马克西米连一世当时对盔甲上装饰的要求,也为后来盔甲的象征性装饰奠定了基础。这些象征性装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由科尔曼·赫勒姆谢米德(Kplman Helmschmid)为马克西米连一世制作于1540年的骑马游行盔甲。该盔甲上的装饰主要根源于圣经中关于大力士参孙的故事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赫拉克勒斯的十二项任务。此后,圣经故事及古希腊罗马神话变成了盔甲装饰的两大根源。而从汉斯·布克迈尔(Hans Burgkmir)制作的版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皇家盔甲的奢华,至高无上的神圣罗马帝皇西米连一世及其马匹戴着华丽的全套马背长矛骑兵盔甲,国王的头盔上甚至还 配有夸张绚丽的孔雀毛作装饰。细工雕琢帝皇骑士梦
向世人宣告“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的马克西米连一世后人查理五世皇帝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君王和霸主。他与马克西米连一世一样热衷骑士小说和马术,喜欢亲率大军征战,更喜欢视察自己广阔的疆土。他拥有的武器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在欧洲大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作坊可以锻造和加工这样贵重的武器,而这些作坊大部马克西米连连式盔甲——
此种盔甲全套约重30公斤,由许多块圆滑的护板拼接而成。护胸采用球状结构,护袖是活动的,可脱掉,还有一个窄窄的护腰。脚部也有宽大的护鞋。全身盔甲由众多独立的板块组成,每一个板块都能覆盖到兵士的身体对应部位。该种全身盔甲融合了当时意大利和德国护甲的特色,外面模仿当时平民服饰的衣褶,广泛采用凹槽设计,既增加了护板的抗力,同时还减轻了重量。此前,锁子甲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兵士免受剑伤。其后,更先进的进攻武器的使用催生了板状盔甲的诞生。这套全身甲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护甲的最高发展水平,对于当时所有手工武器来说,几乎刀枪不入,射来的箭也可以轻松地弹开;而盔甲却毫发无损。盔甲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全身各处,兵士穿着它自由活动和跳跃都不成问题。分都处于他的统治之下。展览中就有一件查理五世帝王迷人的巡游头盔。它能让佩戴者顿时成为受神加冕桂冠拥有金色发须,而且身披黄金羊毛的勇士。在查理五世的盔甲上常会展现出作为皇帝所奉行的信仰王朝意识、帝国现实、对十字军的狂热,不仅要保护基督教免受土耳其人的践踏,还要抵抗天主教异端邪说的蔓延。他一生所创立的伟绩也多可通过武器上的装饰,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所以,在他的武器上最常出现的形象是圣母玛利亚、圣婴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圣徒和旧约中的人物形象。这都是他缅怀过去的纯真世界,欣赏骑士品格高贵、视荣誉为生命、崇尚正义、永不放弃斗争的精神体现。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武器收藏就成为骑士世界的最好物证。一位领主所使用和收藏的武器、坐骑鞍鞯上的装饰、军事徽章、收到的礼品和打猎用的武器是他最重视的财产,其中体现了他的权力和生活方式。和严格意义上的军事装备不同,这些藏品更多是一种奢侈品,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流派。所以,在查理五世的武器收藏中,到处充满着一个骑士的梦想。作为鉴赏家的查理五世拥有许多制作精美的顶级全套钢制盔甲,其中他特别喜爱德国和米兰兵器制造者制作的奢华盔甲,以荷兰斯麦德家族(Helmschimid famly)和菲利浦·奈格洛里(Filippo Negroli)最为引人注目。
当时意大利和德国的工匠生产的盔甲都拥有精细的装饰,那些错落有致的高浮雕、精致的切割外,镀金、镶嵌等工艺装饰都得以与钢制盔甲完美接合,就如艺术家用画笔所绘的油画般完美流畅。德国还有一些怪诞的“怪物(creature)”盔甲,它们形如杜勒(Durer)所作的绘画。展览中就有一套马匹盔甲属此类,套上这套盔甲马匹就如麒麟披上了一身的威武鳞片。此外,还有一套“罗马风”的盔甲看起来像件钢制的裙子,穿上它便宛如古典化意大利神话场景中的勇士。全套的骑士盔甲和马匹盔甲的重量是惊人的,但是艺术家用智慧所创造的奢华美,却让贵族们甘心乐意地承受如此的重负。但并不是所有的皇亲贵族都能承担这样的重荷,因此这些盔甲往往是能拆开组合使用的,除了能形成不同的样式外,还能根据不同的礼仪要求配备成专门的设备。
结合同时期的绘画和挂毯,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到这些盔甲对于皇家贵族们的意义及功用。在成年的腓力三世(Philip III)肖像画中,他身着一套童装盔甲,由于体型过大显得十分不合适,但这却是当时地位和政治合法的一种标志。而腓力二世那豪华的礼仪盔甲也常作为永恒权力及成功者的象征出现在其后人的肖像画中。1700年,随着国王腓力五世登上王位,波旁王朝进入西班牙,同欧洲其他地区的关系也已改变,西班牙王宫里有史以来第一次缺少了来自其领地的礼物。而此时,狩猎在宫廷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所以真正的实用武器就成了猎枪,有很多精美复杂的枪支被制造出来。枪的出现同时也改变了战争的模式,兵士们需要更多的保护。防弹的盔甲由于太重太厚,兵士们根本无法穿上战场,盔甲成为了不合时宜的武器装备,骑士盔甲艺术逐渐步入衰退。回过头来看,18世纪门斯绘制的查理三世(Charles III)肖像画,那失去权力的西班牙君主尽管身穿威武的护胸甲也无法像往时那样给人强壮、优雅、勇敢甚至权威的感觉了。
周生生呈献情人节“Infinty,永恒之约”钻饰系列
在快将来临的情人节。周生生特别推出“Infinlty永恒之约”情人节钻饰系列,透过简单的钻饰设计,直接向恋人宣告心声。周生生“Infinity永恒之约”情人节钻饰系列,设计师特别用单钻及极尽简约的设计,并以优雅的草书线条刻写着“Infinityy”,“I”字更用上喻意无限的“*”符号,表达在情人佳节,希望和另一半逃离纷扰俗世,回到原点以最单纯的心感应彼此,将每一件最平凡的小事,化为两人独无二的永恒故事。
共享非凡臻爱欢聚甜蜜新春
卡地亚献礼2010情人节·春节
新一年的情人节不仅洋溢着浪漫温馨的爱意,更与中国传统新年双喜临门,在这千载难逢的欢庆时刻,卡地亚将爱的真谛融入经典作品的全新创意:经典的LEVE系列幻化新生将心中挚爱化为绕指柔情。以螺丝为标志的经典LEVE系列是卡地亚在全球最受欢迎的作品。在这个洋溢着欢乐浪漫的情人节,全新系列的LEVE手镯、戒指及项链再度延续爱的传奇。LEvE系列最新的彩色宝石手镯以多种优质宝石排列出绚烂的彩虹色彩,娇艳欲滴的鲜嫩色调令人难以抗拒。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设计,轻松愉快地谱写出美妙动听的旋律,不同色彩的宝石仿佛代表着爱情的多彩和甜蜜。专门为男士推出的特大尺码LEvE系列,线条简约,劲酷而有型,展现品位男性的阳刚美感,无论黄金还是白金,无论缀以钻石与否,经典的螺丝标记均令人印象深刻,尽显时尚。
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倡导旅途中的健康生活方式
2010年1月9日,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国际集团宣布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盛大开业,同时把威斯汀品牌所提倡的“在旅途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引入深圳。威斯汀卓尔不凡的特色服务及产品包括焕发身心的睡眠体验、营养健康的饮食概念,还有赋予活力的健身项目和舒缓感官的水疗服务等等,都专注于为客人带来五官六觉的放松,获得活力焕发的居停体验。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位处繁华城市的商务与旅游交会地,距离著名的旅游景点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仅咫尺之遥。酒店所座落的益田假日广场,是一个集时尚品牌、大型影院、明星冰场及各种风味餐厅于一体的综合购物广场。此外,抬腿即至的地铁站和多路公交线路亦可方便到达城中各地,交通十分便捷。
享誉全球的时尚服务及豪华酒店业翘楚丽 思卡尔顿酒店集团宣布,位处泰国南部喀比的普拉湾丽思卡尔顿精品度假村(Phulay Bay,A Ritz Carlton Reserve)于2009年12月22日隆重开业。Lek Bunnag与IA49一班泰国室内设计师悉力合作,精心设计度假村内各建筑和公共空间,将当代设计概念和文化元素细意融合,同时巧妙地运用现存的天然树林及植物作天然屏障,让宾客在度假村中更感隐逸。度假村采用泰国传统、富有故事性的Lanna艺术于建筑结构,以及别墅门前及墙上的挂画及艺术品,更能进一步焕发宾客的感官,也令设计变得更引人入胜。普拉湾丽思卡尔顿精品度假村是全球首间丽思卡尔顿精品度假村(The Reserve),充分体现品牌的独特风格、理念及设计。度假村为渴求逃离都市繁嚣生活的人所设计,让他们远离生活压力,尽情投人一个只为他们度身订造的度假体验。
“日光影像”时尚摄影机构落户广州
近日,集聚专业及时尚的摄影机构“日光影像”落户广州,它坐落于广州市最富历史意义的海珠桥南岸,紧邻着江边美景的滨江路。“日光影像”以传承广州市的历史文化,融合中西文化上的美学意念为宗旨,邀请业界著名空间设计师打造设计出具有现代感的摄影环境,致力为广州的准新人打造最美丽的影像画面。
新加坡航空公司成为2010年8月即将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青年奥运会官方指定航空公司。新加坡青奥会组委会(SYOGOC)和新航日前宣布双方已签署了—份赞助协议,协议规定新航将提供机票和货运服务,并通过其独家媒体渠道宣传青奥会。新航将帮助把青奥会相关设备从新加坡青奥会组委会的国际合作伙伴和承包商处运送至新加坡。新航的航线网络遍布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99个目的地,将提高青奥会的知名度,在搭乘帮航的乘客中扩大影响力。
景仁怀德苏州博物馆50周年捐赠文物精品特展
苏州博物馆自1960年元旦肇始迄今,已接受了262人次,5000多件个人藏品的无偿捐赠。这次捐赠特展向广大观众呈现的,仅仅是捐赠者收藏的古代奇珍之一斑,遴选出218件藏品,计有书画、青铜器、佛像、石雕、陶器、瓷器、玉器、犀角器、漆器、竹刻、象牙、螺钿、刺绣、印砚等洋洋洒洒近20个门类。
在书画的文物门类中,苏卅l博物馆展出了苏州过云楼后人顾公硕捐赠的元代王蒙《竹石图轴》、顾笃琨捐赠的旧藏《元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六家墨竹卷》亦俗称《七君子图》,同盟会最早成员之一何澄之女何泽慧、何泽瑛共同捐赠的宋代绢本《消夏图》、元代赵孟叛《临兰亭集序》,钱镛和徐玥夫妇二人共同捐赠的明代沈周《行书五律诗轴》、祝允明《草书乐志论轴》、文徵明《行草七绝轴》等书法绘画精品多达35件,其中多为国家一级文物。
《竹石图轴》的捐赠者顾公硕是苏州名门过云楼主顾麟土的幼子。1960年苏州博物馆成立时,他任副馆长。他的一生为苏州的文化事业作出了莫大的贡献,在动员他人捐献文物之时,他自己作为表率,陆续向苏州市政府捐献了124件文物。其中书画方面最著名的就有这幅元代王蒙的《竹石图轴》。《七君子图》曾记入顾文彬、顾麟士撰写的《过云楼书画记、续记》,后传于顾麟士之子顾公柔,其去世后又由顾公柔之子顾笃琨继承,并由顾公柔遗孀张惠娟保管,后于“文革”时期捐赠给苏州博物馆。《消夏图》和《赵孟糖临兰亭集序》则为何澄之女何泽慧、何泽瑛共同捐赠。明代四大家有沈周、唐寅、祝允明、文徵明,苏州博物馆能够将四人的书法集于一堂,得益于钱镛夫妇和顾公硕先生慷慨的捐赠(包括沈周《行书五律诗轴》、祝允明《草书乐志论轴》、文徵明《行草七绝轴》、明代唐寅《行书七律轴》)。
此外,展览还展出庞莱臣先生之孙庞增和捐赠给苏州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钧窑鼓钉园洗。还有吴纪群、吴思欧夫妇的哥窑碗,袁经祯先生捐赠的居仁堂粉彩梅雀瓷器,王季常先生捐赠的犀角杯,李娥瑛女士捐赠的刺绣,以及吕凤子、周瘦鹃、张宗宪、张逸侪的捐赠等等。
这些无私的捐赠者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功之臣,他们捐赠的这些文物大都是重要的文化历史遗存。当年,他们在寻觅、搜集、鉴赏、保护这些珍品中往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昂贵的代价,甚至不惜血与汗。他们慷慨无私的胸怀、卓有远见的胆识和“化私为公”的壮举,成就了历史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绘画的历史:保罗·德拉罗什与珍妮·格瑞夫人
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1797年7月17日-1859年11月4日)是法国著名的学院派画家之一。德拉罗什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师从画家格罗,他能敏感地领悟老师尚处在矛盾中的浪漫主义情调。他33岁以前的作品主要取材于中世纪一些富有故事性的历史事件,在画面上追求情节或趣味性的描绘,特别是对环境、服饰和道具等细节的表现显示了格外的兴趣。另外他还精于宗教画和肖像画,曾为巴黎美术学院圆形讲堂画过一幅巨型肖像壁画《大艺术家们的集会》。他也培养了很多学生,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
德拉罗什的绘画风格介于古典主义画派和浪漫主义画派之间,受大卫、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的共同影响。作品造型稳定,立体感强,他在创作构思时,经常先用蜡制作模型研究构图,他尤其对历史题材感兴趣,创作了大量的历史题材作品,作品富于戏剧性,表现历史上重要的瞬间。
此次展览主要展出从世界各大博物馆借来的保罗·德拉罗什的重要作品,其中包括《塔中的王子们》(The Princes in the Tower,1830,卢浮宫收藏)、《年轻的基督徒烈士》(Young Christian Martyr,1854—5,卢浮宫收藏)、《斯特拉福德在去刑场的路上》(Strafford on his way to Execution1835,私人收藏)以及由伦敦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珍妮·格瑞夫人之死刑》(The Execution of Lady Jane Grey,1833)。同时展出的还有与保罗·德拉罗什同时代的艺术家拉米(Eugene Lami)、克劳德(Claude Jacquand)以及葛兰言(Francois-Marius Granet)等人的作品。通过这些同时代艺术家们作品的展出,可以看到保罗·德拉罗什在绘画叙述方面对同时代艺术家的影响。
《珍妮·格瑞夫人之死刑》是英国最受欢迎的画作之一,该画作描绘的是英国女王珍妮·格瑞被处以极刑的故事。亨利七世时,年仅十七岁属新教徒的曾孙女珍妮·格瑞在1553年登基为英国女王,但珍妮·格瑞仅在位不过九天,即遭到亨利八世的女儿玛利都督一帮天主教人士阴谋陷害而被处以死刑,这是1554年2月12日行刑前的最后一刻。这幅画讲究细节,画风迎合当时人的偏好,如同在舞台上一样,灯光由上方射下,女主角缓缓走上受刑台,旁边由一位老者(可能是神甫)伴领着她, 地上铺着干草。她身上穿着洁白无瑕的衣服,每个人物的动态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后方一位女侍偏过头去,不忍目睹这一惨状。
这幅画过于讲究细节,表面过于光滑,那位身穿黄褐色马甲的行刑者也画得极富同情心,有些不太符合当时的实际。尽管这些瑕疵受到批评家的批评,但这幅画所具有的戏剧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也是不容置疑的。作品通过一位年轻皇室女子的牺牲,揭露了当时教会派系斗争和皇族之间政治斗争的残酷,呼唤文明、人性社会的到来。
珠翌莹辉
香港艺术馆藏中国佩饰
人类由最初只为蔽体保暖等基本需求而穿衣,继而增添各样穿戴的佩饰和用品,除了讲求实用,也具备美观、表现财富和识别阶级的功能。从考古发掘中得知,中国的先民自旧石器时代已懂得将贝壳、兽骨、兽齿、矿石等材料打磨穿孔成为身上的装饰品。及至夏代,服装及佩饰的穿戴被引八“礼”的制度,以致往后各代的长幼辈份、官吏阶级和社会地位均以特定的冠服识别。此次展览共展出约170件香港艺术馆馆藏中国古代佩饰,种类繁多,包括冠饰、发饰、项饰、腰带饰、荷包、香囊、鼻烟壶等,展示了中国古代精巧的镶嵌、点翠、雕刻、刺绣等工艺技法。
百盒千合万和
中国古代盒具展
“百盒千合万和”展出从唐至清的各类盒具,其中瓷质盒具百件:百质、木质、漆质、玉质、金属等一百件。将如此众多的古代盒具集中展示,在国内尚属首次。在这个展览中,能看到古人制造的五花八门的盒具。令人目不暇给。盒子的魅力除了储物功能外,开合是它的精髓所在。本次展览集中了二百件盒具,一千年历史,和谐于此,正扣标题:“百盒千合万和”。
中国的书写艺术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包括笔格、研山、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砚匣、墨匣、印章、图书匣、印色池、糊斗、蜡斗、镇纸、压尺、秘訇、贝光等。所有这些与书写有关的器物在文人雅士的把玩中成为令人称奇的艺术品。伦敦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在其中国展区开设中国的书写艺术专区,展示了各种类型与书写有关的器物和艺术品。
商代遗珍
江西新干大洋洲文物精品展
1989年,大洋洲商代器物群在沉睡了3D00多年后终于在赣江中游的新干县重现于世人面前。新干大洋洲遗址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共计出土文物1300余件,包括475件青铜器,700多件玉器,100多件陶器,其众多的青铜器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江西新干大洋洲文物精品展分“纷争时局”、“多文化交融”、“生产生活”三大板块,展现了兵器折射下的显赫政权、具备浓郁地域特色的青铜礼器、玉礼仪器、多样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等。
笔写蝉嫣情
馆藏赵少昂中国作品选
赵少昂教授(1905—1998)为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师从天风楼主人高奇峰(1889一1933),涵泳于艺术领域多年,既深得岭南画派创新的真髓,又力求品察自然的奇趣,由此生发出与自然相互的微妙融通,藉以寄托其独有的情怀。他又以培育艺术人才为己任,除开设岭南艺苑授徒外,更远赴海外诸国举办展览和讲学,穷毕生之力以弘扬岭南画派和中国艺术。此次展览精选香港文化博物馆所藏赵少昂作品,其中包括不少近年的新购藏。这批作品涵盖赵少昂艺术创作的精髓,观者浸润其中,定必能体会这位大家的风范。
魅惑颠覆,女性波普艺术家(1958—1968)提起20世纪50、60年代的波普艺术运动,熟悉当代艺术的人立刻会想到沃霍尔、李金斯坦和罗森博格这些名字,而女性艺术家德雷克斯勒(Drexler)、韦伯(webber)和克里莎(chryssa)却很少被提及。费城艺术大学举办的“魅惑颠覆女性波普艺术家(1958-1968)”(Seductive SJbversion:WOmen Pop Artists,1958-1968)是首次大型女性波普艺术家作品展,旨在通过作品来探讨女性艺术家对波普艺术的贡献。展览展出的不少作品是40年来第一次集中与观众见面。
芭蕾舞剧《茶花女》
该剧由德国汉堡芭蕾舞团,即汉堡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出演,该舞团位列“德国四大芭蕾舞团”之一。三幕芭蕾舞剧《茶花女》首演于1978年,由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根据小仲马的同名世界名著改编。这部备受青睐的文学佳作以芭蕾的形式被搬上舞台,是一次众望所归的创作。舞剧选用肖邦的音乐作为配乐,当时是专门为20世纪最著名的芭蕾明星之一、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团长玛茜亚·海蒂度身而作。
中国写实画派五周年特展
中国写实画派2004年由著名画家艾轩、杨飞云、王沂东发起,初定名为“北京写实画派”,当时共13人,一年后陈逸飞加入其中,倡议更名为“中国写实画派”,这支队伍后从13人扩大到30人。写实画派逐渐汇集了一大批当代中国油画领域具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艺术家,而写实画派也因其队伍的不断壮大、作品的不断推出、影响力的不断加强,成为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一支中坚力量,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此次画展共云集了写实画派中的27位画家的作品,这些画家包括艾轩、杨飞云、王沂东、陈衍宁、徐芒耀、袁正阳、郭润文、王宏剑、朝戈、张利、龙力游、夏星、李士进、王玉琦、冷军等。
新中国六十年·黑龙江版画全国巡回展
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祖国北疆黑色沃土上的“北大荒版画”流派,才人辈出,硕果累累,开辟了版画群体创作的先河。而“黑龙江版画”以“北大荒版画”的延续和拓变为主流,经过几代版画作者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与锤炼,已形成了独具北国地域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的主体风格特征,成为展现黑土文化厚重、雄浑的风情版画。辗监是历史上首发将黑龙江版画全景面向国内各兄弟美术馆进行交流和展示。其展出的近百幅作品,是从黑龙江省美术馆馆藏数千件作品中遴选出来的经典之作,涵盖了黑龙江版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和当代新作。
“中国制造”瑞士年轻艺术家联展
2007年,在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帮助下,一间公寓式工作室在北京设立起来,供瑞士艺术家在中国逗留期间居住和工作。在两年之间,GegenwART基金会和Hansjorg Wyss博士共资助了七位艺术家,这七位艺术家是Harc Bauer、Sharyar Nashat、Pierre-PhilippeFreymond、Christian Vetter、cyril Chapuisat、Gregory Chapuisat和Ana Roldan。每位艺术家在中国生活了半年,中国随处可见的大规模建设工程以及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给瑞士艺术家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展出七位瑞士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联展“中国制造”,展出的作品包括油画、雕塑、摄影和录像等形式,展示了瑞士艺术家在中国生活期间留下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