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电力,各行业的进步发展均以电力行业为依托,从而使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电网建设,解决好生产与维修之间的矛盾势在必行,同时对电网运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电网;运行方式
【中图分类号】V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05-01
一、引言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始终离不开电力,电力先行已经为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开辟了道路,而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电网建设,提高用电管理力度,优化电网的运行方式都成了当前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
二、优化电网运行方式
(一)从电网规划的源头上,落实降损措施
1、优化电源分布
电源的布置方式是各不相同的,电能损失和电压损失会两者之间始终都有很大的差异。电源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对负荷密度高,供电范围大的重负荷区来说,采取两点或多点布置是值得优先考虑的,这样不仅能产生显著的降损节能效益,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电压质量。
2、正确选择线路路径
电力线路的路径选择又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它选择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对线路的电能损耗。电力线路的路径选择正确与否,对线路的电能损耗有很大的影响。在线路中,电能损耗与导线的电阻成正比。因此,在选择线路路径时,应尽量走直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转角,尤其是避免度数大的转角,以便使线路最短。为了降低线路损耗,应避免线路迂回供电或近电远供还应避免跨地域(供电所、自然村、小区)供电,造成分线、分区线损统计分析的困难。
3、确定合理的供电半径,以避免或减少超供电半径供电。
线路供电半径适宜长度:O.4kV线路不大于0.25kin,10kV线路不大于6km。
(二)合理地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1、平衡三相负荷
由于低压用户负荷变化较大,所以很容易造成变压器三相电流不平衡。如果不平衡度大,那么不仅会增加相线和中性线上的损耗,也会危及配变的安全运行。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就应该调整三相不平衡负荷电流,以此来减少中性线的电流,相当于负荷的一端接在中性点上,线路阻抗下降了,线损也就少了,这样的做法可以达到降低线损和安全运行的目的,维护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2、合理地调整负荷曲线
在供电量相同的情况下,负荷峰谷差大,损耗就大。因此,要合理的、有计划地去安排用电负荷及用电时间,提高电网负荷率、降低馈线的最高负荷电流,从而更好地提高供电能力,与此同时又减少了损耗。
3、改善供电电压水平,加强无功管理
出现无功不足或过补偿的情况(高峰欠补,低谷过补),都会使无功功率在电网上的输送过程中,造成电能及电压两个方面的损耗。进行合理的无功补偿,就要按照就近原则安排补偿,尽可能减少网络无功的流动。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改变无功潮流分布,可以减少有功损耗和电压损耗,还可以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改善电压质量。
三、地区电网运行方式安排需综合考虑的因素
(一)进行收受工作申请前需要重点检查的项目
1、认真核对有无检修计划、是否出现了重复情况,公示时间是否满足要求,用户停电及公示是否也被涉及到了。
2、分析申报时间、内容、格式及流程是否都符合要求。
(二)工作申请批复时所考虑的问题
1、做好单一设备的检修工作,对断路器、线路、变压器、压变等要进行区别对待。
(1)当断路器检修时,应考虑旁代,并审核旁路断路器定值是否}菏足要求;如果不能旁代,就应该考虑负荷转移。
(2)做好线路检修,一是要考虑负荷转移,对于不能转移的就应该考虑对线路停电,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好检修的时间。对于是否在线路上接上发电机组这一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在进行操作前应该对发电机组与系统采取解列操作。
(3)做好变压器检修,主要考虑是否有备用变压器及带负荷能力,带负荷能力不够的,应对负荷的缺额计算,向将缺额部分负荷转移。如果出现不能转移的状况,可以按照限负荷序位表执行,然后再进行倒变压器操作;没有备用变压器的,考虑负荷转移及控制检修时间。
(4)压变的检修,考虑能否用其他压变带被检修压变的二次负荷,对于没有可以带检修压变的二次负荷的压变,则可以通过被检修压变提供电源的所有欠压或失压的保护、自动装置停用。
(5)根据工作申请的内容,先同检修单位、操作单位进行沟通,要检查方式的安排合理性,在符合操作规程及安全的前提下,再统筹安排操作步骤和程序。
(6)应该根据电源点、线路、变压器的实际情况,对负荷重新分配,计算负荷平衡。
(7)对网线路检修,其方式应进行稳定、潮流计算,系统联络线不得超过极限功率,方式变化前、后,应检查相关保护、自动装置是否满足要求、保护定值是否需要进行变更等。
(8)“T”接线路的线路检修,应将线路各侧应转至检修状态,服役时,应该将各侧的地线拆除或接地刀拉开。
(9)新设备一旦被投入使用,就要保证冲击方案正确性和可操作性,保护定值、自动装置的完备性和可操作性。
(10)应根据季节及电网结构的实际情况,控制好供电区域有水电上网机组,使整个系统的电压处于稳定状态。
(11)如果实际运行的网架结构比较薄弱,那么主电源线路故障跳闸就极有可能变成孤网,甚至出现小网运行,所以在方式安排时应该考虑是否需要采用按照低周减载方案切负荷方案或黑启动方案。
(12)对待用设备和尚未启用的设备要进行严格的区分,如果正在检修或安装的设备是待用设备,那么应该对其运行方式进行合理的安排;如果未启用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或线路测零等工作,施工单位就应该安排好现场安全措施,以备不时之需。
(三)对工作的评价
通过合理地利用安全分析,能够对已经安排的方式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对于安排不当,存在问题的方式还能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归档。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电网建设及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都要求我们不断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并且在安排地区电网运行方式时必须要考慮多个方面的因素,从而使我们的电网运行方式安排更加合理,供求关系更和谐,同时也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网;运行方式
【中图分类号】V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05-01
一、引言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始终离不开电力,电力先行已经为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开辟了道路,而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电网建设,提高用电管理力度,优化电网的运行方式都成了当前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
二、优化电网运行方式
(一)从电网规划的源头上,落实降损措施
1、优化电源分布
电源的布置方式是各不相同的,电能损失和电压损失会两者之间始终都有很大的差异。电源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对负荷密度高,供电范围大的重负荷区来说,采取两点或多点布置是值得优先考虑的,这样不仅能产生显著的降损节能效益,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电压质量。
2、正确选择线路路径
电力线路的路径选择又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它选择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对线路的电能损耗。电力线路的路径选择正确与否,对线路的电能损耗有很大的影响。在线路中,电能损耗与导线的电阻成正比。因此,在选择线路路径时,应尽量走直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转角,尤其是避免度数大的转角,以便使线路最短。为了降低线路损耗,应避免线路迂回供电或近电远供还应避免跨地域(供电所、自然村、小区)供电,造成分线、分区线损统计分析的困难。
3、确定合理的供电半径,以避免或减少超供电半径供电。
线路供电半径适宜长度:O.4kV线路不大于0.25kin,10kV线路不大于6km。
(二)合理地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1、平衡三相负荷
由于低压用户负荷变化较大,所以很容易造成变压器三相电流不平衡。如果不平衡度大,那么不仅会增加相线和中性线上的损耗,也会危及配变的安全运行。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就应该调整三相不平衡负荷电流,以此来减少中性线的电流,相当于负荷的一端接在中性点上,线路阻抗下降了,线损也就少了,这样的做法可以达到降低线损和安全运行的目的,维护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2、合理地调整负荷曲线
在供电量相同的情况下,负荷峰谷差大,损耗就大。因此,要合理的、有计划地去安排用电负荷及用电时间,提高电网负荷率、降低馈线的最高负荷电流,从而更好地提高供电能力,与此同时又减少了损耗。
3、改善供电电压水平,加强无功管理
出现无功不足或过补偿的情况(高峰欠补,低谷过补),都会使无功功率在电网上的输送过程中,造成电能及电压两个方面的损耗。进行合理的无功补偿,就要按照就近原则安排补偿,尽可能减少网络无功的流动。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改变无功潮流分布,可以减少有功损耗和电压损耗,还可以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改善电压质量。
三、地区电网运行方式安排需综合考虑的因素
(一)进行收受工作申请前需要重点检查的项目
1、认真核对有无检修计划、是否出现了重复情况,公示时间是否满足要求,用户停电及公示是否也被涉及到了。
2、分析申报时间、内容、格式及流程是否都符合要求。
(二)工作申请批复时所考虑的问题
1、做好单一设备的检修工作,对断路器、线路、变压器、压变等要进行区别对待。
(1)当断路器检修时,应考虑旁代,并审核旁路断路器定值是否}菏足要求;如果不能旁代,就应该考虑负荷转移。
(2)做好线路检修,一是要考虑负荷转移,对于不能转移的就应该考虑对线路停电,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好检修的时间。对于是否在线路上接上发电机组这一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在进行操作前应该对发电机组与系统采取解列操作。
(3)做好变压器检修,主要考虑是否有备用变压器及带负荷能力,带负荷能力不够的,应对负荷的缺额计算,向将缺额部分负荷转移。如果出现不能转移的状况,可以按照限负荷序位表执行,然后再进行倒变压器操作;没有备用变压器的,考虑负荷转移及控制检修时间。
(4)压变的检修,考虑能否用其他压变带被检修压变的二次负荷,对于没有可以带检修压变的二次负荷的压变,则可以通过被检修压变提供电源的所有欠压或失压的保护、自动装置停用。
(5)根据工作申请的内容,先同检修单位、操作单位进行沟通,要检查方式的安排合理性,在符合操作规程及安全的前提下,再统筹安排操作步骤和程序。
(6)应该根据电源点、线路、变压器的实际情况,对负荷重新分配,计算负荷平衡。
(7)对网线路检修,其方式应进行稳定、潮流计算,系统联络线不得超过极限功率,方式变化前、后,应检查相关保护、自动装置是否满足要求、保护定值是否需要进行变更等。
(8)“T”接线路的线路检修,应将线路各侧应转至检修状态,服役时,应该将各侧的地线拆除或接地刀拉开。
(9)新设备一旦被投入使用,就要保证冲击方案正确性和可操作性,保护定值、自动装置的完备性和可操作性。
(10)应根据季节及电网结构的实际情况,控制好供电区域有水电上网机组,使整个系统的电压处于稳定状态。
(11)如果实际运行的网架结构比较薄弱,那么主电源线路故障跳闸就极有可能变成孤网,甚至出现小网运行,所以在方式安排时应该考虑是否需要采用按照低周减载方案切负荷方案或黑启动方案。
(12)对待用设备和尚未启用的设备要进行严格的区分,如果正在检修或安装的设备是待用设备,那么应该对其运行方式进行合理的安排;如果未启用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或线路测零等工作,施工单位就应该安排好现场安全措施,以备不时之需。
(三)对工作的评价
通过合理地利用安全分析,能够对已经安排的方式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对于安排不当,存在问题的方式还能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归档。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电网建设及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都要求我们不断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并且在安排地区电网运行方式时必须要考慮多个方面的因素,从而使我们的电网运行方式安排更加合理,供求关系更和谐,同时也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