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读”占主角,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整节课中以读为主, “读”占主角,融会贯通,抓住重点,师适时指导,在评价中点拨课堂生成,这样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就会精彩纷呈。
2 “读”具匠心,读出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内涵
文章不是无情物,包含着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培养学生在想象中阅读,与文本碰撞产生火花,从而感悟到文章的内涵,感受到作者那颗砰然跳动的心。《史记》中“孔子学琴”的故事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孔子对一支曲子不断挖掘,深入探索,最后终于感受到周文王那颗胸怀天下,德配天地的心!学习音乐如此,阅读文章更是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每读一遍,都会有一个崭新的发现。
3 “读”辟蹊径抓阅读,“读”具一格巧评价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训练场,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操等素质都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获得。阅读与评价并存于学习中。把阅读指导与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边读边评,以评促读,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互相学习,互受启发。教师的评价语还要有情景语、幽默语,它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体现。一位教师在教《海底世界》一文时,其中有一段描写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一位学生读得过于响亮,教师听后说:“你这么读,小动物可都要被你吓跑了。”学生听了哈哈大笑,那位教师让那学生再读一次,果然读出了“窃窃私语”的感觉。
4 “读”出新裁,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形成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
语文,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必定是“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今年5月6日,我校五年二班开展了一次生动有效的阅读课教学。主题是《感恩的心》。
4.1 创设情境、自读自悟。再过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在特定的时机进行特定的阅读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课前学生查找了很多关于感恩父母的材料,课上作了交流,然后老师请同学们齐唱歌曲《感恩的心》。这时,同学们兴高采烈,仿佛回忆起了汇演时的热烈场面。唱完歌曲,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这里面蕴含着三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阅读这三篇文章。老师把材料发到了每个学生的手里。第一个故事是感恩的心手语歌的来历,台湾一个天生不会说话的小女孩,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感人故事。学生们认真的读着,教室里没有了往昔的嘈杂,仿佛能听到孩子们心跳的声音,和一声声低低的啜泣。当学生们读完后,老师让他们再一次唱起“感恩的心”。 这时的孩子们表情专注,手语做得特别认真,因为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了手语的含义。
4.2 读读议议,披文入情。第二个故事是感恩的心歌词作者陈乐融的人生经历,老师让同学们轻声读,有感情的读,边读边议,披文入情。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台湾有位单亲妈妈含辛茹苦的抚养着自己的女儿和小儿子,不幸的是可怜的小儿子从小就双目失明,母亲常年四处给他看病,但都没有效果,最后母亲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為儿子换来了光明,母亲却因此失去了生命。为了表达对妈妈妈最深切的悼念,陈乐融写下了这段《感恩的心》歌词。当学生们读到陈乐融喊妈妈的时候,大多数声音哽咽,眼里含着晶莹的泪花。
4.3 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第三个故事是《感恩的心》作曲陈志远的人生坎坷经历,这时,同学们一致要求由老师来读这篇文章。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在台湾,62年前的某一天,有一对以捡垃圾为生的夫妇,拾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男婴,他们救活了婴儿,决定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抚养。在爸爸车祸去世一年后,为了给孩子凑足大学学费,母亲生病临死前,捐献了自己身体的器官,当男孩毕业知道真相后,就像疯了一样的跑到父母的坟前,跪倒在那里哭了很久很久!在妈妈的坟头谱下了《感恩的心》这首曲子,男孩的名字叫陈志远,后来成为台湾有名的音乐人,被称为台湾音乐怪博士。读后,老师再次让同学们唱起感恩的心,这时的孩子们歌声是那样的动情,手语是那样的专注,表情是那样的凝重而深沉……
4.4 联系生活,积累运用。下课的铃声响了,老师留了一个特别的作业:星期日母亲节,给母亲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大家完全可以想像,孩子们会把这个作业完成得多么出色,事实也真的证明了这一点。
这节阅读课用歌声渲染,字字传情,每个故事扣人心弦,课堂收到实效。课前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根据母亲节搜集信息,重新进行编辑整理,形成了对学生最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老师课堂上没有给予孩子们过多的语言评价,情到深处,大爱无言。润物细无声,评价巧无痕。孩子们的歌声和表情已经是最好的评价,孩子们的行动也是最好的回答。
4.5 “读”树一帜,学习语文更要学习做人。
阅读教学的形式千变万化,只要收到实效,就是最好的教学。阅读教学——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学会做人。
收稿日期:2011-10-2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整节课中以读为主, “读”占主角,融会贯通,抓住重点,师适时指导,在评价中点拨课堂生成,这样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就会精彩纷呈。
2 “读”具匠心,读出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内涵
文章不是无情物,包含着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培养学生在想象中阅读,与文本碰撞产生火花,从而感悟到文章的内涵,感受到作者那颗砰然跳动的心。《史记》中“孔子学琴”的故事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孔子对一支曲子不断挖掘,深入探索,最后终于感受到周文王那颗胸怀天下,德配天地的心!学习音乐如此,阅读文章更是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每读一遍,都会有一个崭新的发现。
3 “读”辟蹊径抓阅读,“读”具一格巧评价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训练场,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操等素质都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获得。阅读与评价并存于学习中。把阅读指导与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边读边评,以评促读,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互相学习,互受启发。教师的评价语还要有情景语、幽默语,它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体现。一位教师在教《海底世界》一文时,其中有一段描写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一位学生读得过于响亮,教师听后说:“你这么读,小动物可都要被你吓跑了。”学生听了哈哈大笑,那位教师让那学生再读一次,果然读出了“窃窃私语”的感觉。
4 “读”出新裁,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形成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
语文,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必定是“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今年5月6日,我校五年二班开展了一次生动有效的阅读课教学。主题是《感恩的心》。
4.1 创设情境、自读自悟。再过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在特定的时机进行特定的阅读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课前学生查找了很多关于感恩父母的材料,课上作了交流,然后老师请同学们齐唱歌曲《感恩的心》。这时,同学们兴高采烈,仿佛回忆起了汇演时的热烈场面。唱完歌曲,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这里面蕴含着三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阅读这三篇文章。老师把材料发到了每个学生的手里。第一个故事是感恩的心手语歌的来历,台湾一个天生不会说话的小女孩,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感人故事。学生们认真的读着,教室里没有了往昔的嘈杂,仿佛能听到孩子们心跳的声音,和一声声低低的啜泣。当学生们读完后,老师让他们再一次唱起“感恩的心”。 这时的孩子们表情专注,手语做得特别认真,因为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了手语的含义。
4.2 读读议议,披文入情。第二个故事是感恩的心歌词作者陈乐融的人生经历,老师让同学们轻声读,有感情的读,边读边议,披文入情。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台湾有位单亲妈妈含辛茹苦的抚养着自己的女儿和小儿子,不幸的是可怜的小儿子从小就双目失明,母亲常年四处给他看病,但都没有效果,最后母亲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為儿子换来了光明,母亲却因此失去了生命。为了表达对妈妈妈最深切的悼念,陈乐融写下了这段《感恩的心》歌词。当学生们读到陈乐融喊妈妈的时候,大多数声音哽咽,眼里含着晶莹的泪花。
4.3 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第三个故事是《感恩的心》作曲陈志远的人生坎坷经历,这时,同学们一致要求由老师来读这篇文章。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在台湾,62年前的某一天,有一对以捡垃圾为生的夫妇,拾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男婴,他们救活了婴儿,决定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抚养。在爸爸车祸去世一年后,为了给孩子凑足大学学费,母亲生病临死前,捐献了自己身体的器官,当男孩毕业知道真相后,就像疯了一样的跑到父母的坟前,跪倒在那里哭了很久很久!在妈妈的坟头谱下了《感恩的心》这首曲子,男孩的名字叫陈志远,后来成为台湾有名的音乐人,被称为台湾音乐怪博士。读后,老师再次让同学们唱起感恩的心,这时的孩子们歌声是那样的动情,手语是那样的专注,表情是那样的凝重而深沉……
4.4 联系生活,积累运用。下课的铃声响了,老师留了一个特别的作业:星期日母亲节,给母亲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大家完全可以想像,孩子们会把这个作业完成得多么出色,事实也真的证明了这一点。
这节阅读课用歌声渲染,字字传情,每个故事扣人心弦,课堂收到实效。课前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根据母亲节搜集信息,重新进行编辑整理,形成了对学生最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老师课堂上没有给予孩子们过多的语言评价,情到深处,大爱无言。润物细无声,评价巧无痕。孩子们的歌声和表情已经是最好的评价,孩子们的行动也是最好的回答。
4.5 “读”树一帜,学习语文更要学习做人。
阅读教学的形式千变万化,只要收到实效,就是最好的教学。阅读教学——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学会做人。
收稿日期:20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