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虽出身贫寒,却生出来就美,人们都喜爱地叫她“花见羞”。父母怜爱她,请人教她诗书文章、琴瑟音律,她长大后便心灵手巧,待人接物也谦逊得体。
后梁名将刘彠得知她的美名,携重礼上门提亲。刘彠年龄虽大,却文武兼修。战乱时期,王家正需要刘彠这样的军人来保护,花见羞便主动请父母应允婚事。婚后,他们恩爱和谐,相敬如宾。不料,两年之后噩耗传来——刘彠在征战中为国捐躯了。
城中富家子弟纷纷垂涎她的美色,托人上门说合,愿出重金娶她为妾,她都一一回绝。晋王养子李嗣源进兵郇城后,偶然见到花见羞,竟然对她一见钟情。为了获得她的芳心,李嗣源不惜向敌国名将刘彠的孤坟长揖行礼。花见羞终于被感动了,答应做他的小妾。
在与李嗣源共同生活的日子里,花见羞展现出了她不为人知的一面。当时形势复杂,晋王各个养子之间明争暗斗,花见羞慧眼识势,常常给出丈夫最有效的见解。这样一来,李嗣源不但能在激烈的斗争中全身而退,并能抓住时机,最终登基为唐明宗。
李嗣源娶花见羞时,正妻夏氏已死,此时,他想立花见羞为皇后,花见羞却说:“夏氏是陛下的原配,虽已过世,但她所生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且领兵在外,夏氏的亲属也多官居要职。陛下不如追封夏氏为后,一来可以体现陛下不忘旧情,二来也可安定父子关系,笼络夏氏族人。”李嗣源采纳了她的意见,满朝文武大臣果然都认为皇上处事缜密,不忘旧情。
三年后,群臣纷纷上表,认为皇后之位不可长久虚置,一致推荐花见羞为皇后。花见羞却坚辞不肯,并力荐曹妃为后。她的理由是:曹妃对夏氏的两个儿子有哺育之恩。李嗣源见她态度坚决,只得遵从她的意愿。花见羞虽然不是皇后,但宫中大事小事,曹后都喜欢听取她的意见。作为妃子的她始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不僭越。
李嗣源去世后,其五子即位,封花见羞为皇太妃。四个月之后,李嗣源养子、凤翔节度使杀皇帝取而代之,登基为末帝。末帝因花见羞曾过多干预朝政,对她有意冷淡。花见羞深知形势不妙,便以自己尚未生育为由,收养了李嗣源幼子李从益——实际上是为了保全李嗣源的血脉。一次,末帝在太妃宫院置酒,花见羞举杯戚然道:“我想带着从益一起出家。”末帝不解,花见羞道:“小儿李从益,若你不容,则他死之日,我有何面目见先帝!”言罢声泪俱下。末帝为之凄然,从此对她们母子格外优待。
接下来的几年里,变乱频生,皇帝更换。后晋大军破城后,曹太后和末帝等人自焚而死。花见羞却深藏起来,带着李从益默默生活,后被后晋皇帝石敬瑭所获。为了保护李从益,她再次请求为尼。石敬瑭觉得留着她可以收买人心,便没有应允。花见羞出家的愿望再次落空。
之后,江山依然如飘蓬,花见羞只好带着养子辗转各地。在李从益被迫当了契丹人在中原的傀儡皇帝的那一刻,花见羞知道,自己和养子的命运也快到尽头了。
公元947年,后汉灭后晋,花见羞面对屠刀,面无惧色地怒斥道:“我母子何罪之有?为何不留我儿子一命,使他能每年去祭祀生父?”但对方不为所动。花见羞以自己一贯的清醒判断出,自己再争取也是徒劳,便愤然奔赴黄泉。
她出身贫民,本不必参与皇权争斗,然而乱世容不得她去选择。好在,即使做了李嗣源的妃子、有了能影响皇帝决策的能力,她依然能清醒地摆好自己的位置,知道如何顾全大局、如何保护自己,因此才能在皇帝轮流转的时代里得到那么多人的敬重。虽然她到死也没能保住养子,但她知道,这种结果也许是最好的,养子17岁便结束了生命,其实也是结束了所有的苦难……
摘自《百家讲坛》
后梁名将刘彠得知她的美名,携重礼上门提亲。刘彠年龄虽大,却文武兼修。战乱时期,王家正需要刘彠这样的军人来保护,花见羞便主动请父母应允婚事。婚后,他们恩爱和谐,相敬如宾。不料,两年之后噩耗传来——刘彠在征战中为国捐躯了。
城中富家子弟纷纷垂涎她的美色,托人上门说合,愿出重金娶她为妾,她都一一回绝。晋王养子李嗣源进兵郇城后,偶然见到花见羞,竟然对她一见钟情。为了获得她的芳心,李嗣源不惜向敌国名将刘彠的孤坟长揖行礼。花见羞终于被感动了,答应做他的小妾。
在与李嗣源共同生活的日子里,花见羞展现出了她不为人知的一面。当时形势复杂,晋王各个养子之间明争暗斗,花见羞慧眼识势,常常给出丈夫最有效的见解。这样一来,李嗣源不但能在激烈的斗争中全身而退,并能抓住时机,最终登基为唐明宗。
李嗣源娶花见羞时,正妻夏氏已死,此时,他想立花见羞为皇后,花见羞却说:“夏氏是陛下的原配,虽已过世,但她所生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且领兵在外,夏氏的亲属也多官居要职。陛下不如追封夏氏为后,一来可以体现陛下不忘旧情,二来也可安定父子关系,笼络夏氏族人。”李嗣源采纳了她的意见,满朝文武大臣果然都认为皇上处事缜密,不忘旧情。
三年后,群臣纷纷上表,认为皇后之位不可长久虚置,一致推荐花见羞为皇后。花见羞却坚辞不肯,并力荐曹妃为后。她的理由是:曹妃对夏氏的两个儿子有哺育之恩。李嗣源见她态度坚决,只得遵从她的意愿。花见羞虽然不是皇后,但宫中大事小事,曹后都喜欢听取她的意见。作为妃子的她始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不僭越。
李嗣源去世后,其五子即位,封花见羞为皇太妃。四个月之后,李嗣源养子、凤翔节度使杀皇帝取而代之,登基为末帝。末帝因花见羞曾过多干预朝政,对她有意冷淡。花见羞深知形势不妙,便以自己尚未生育为由,收养了李嗣源幼子李从益——实际上是为了保全李嗣源的血脉。一次,末帝在太妃宫院置酒,花见羞举杯戚然道:“我想带着从益一起出家。”末帝不解,花见羞道:“小儿李从益,若你不容,则他死之日,我有何面目见先帝!”言罢声泪俱下。末帝为之凄然,从此对她们母子格外优待。
接下来的几年里,变乱频生,皇帝更换。后晋大军破城后,曹太后和末帝等人自焚而死。花见羞却深藏起来,带着李从益默默生活,后被后晋皇帝石敬瑭所获。为了保护李从益,她再次请求为尼。石敬瑭觉得留着她可以收买人心,便没有应允。花见羞出家的愿望再次落空。
之后,江山依然如飘蓬,花见羞只好带着养子辗转各地。在李从益被迫当了契丹人在中原的傀儡皇帝的那一刻,花见羞知道,自己和养子的命运也快到尽头了。
公元947年,后汉灭后晋,花见羞面对屠刀,面无惧色地怒斥道:“我母子何罪之有?为何不留我儿子一命,使他能每年去祭祀生父?”但对方不为所动。花见羞以自己一贯的清醒判断出,自己再争取也是徒劳,便愤然奔赴黄泉。
她出身贫民,本不必参与皇权争斗,然而乱世容不得她去选择。好在,即使做了李嗣源的妃子、有了能影响皇帝决策的能力,她依然能清醒地摆好自己的位置,知道如何顾全大局、如何保护自己,因此才能在皇帝轮流转的时代里得到那么多人的敬重。虽然她到死也没能保住养子,但她知道,这种结果也许是最好的,养子17岁便结束了生命,其实也是结束了所有的苦难……
摘自《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