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其中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规划应该注意的典型问题。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28-01
为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确保自然保护区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在实验区内,有条件地适度开展生态旅游是政策所允许的。一则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对自然旅游的需要,促进山区经济繁荣;二则自然保护区应该是一座进行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通过生态旅游寓教于乐,让人们在领略大自然恩泽中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应该强调的是,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先从总体规划做起,在被批准的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框架内,进行生态旅游的专项规划。
1对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理解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以自然景观为主,辅以地方民族文化。旅游者是以大自然为基地,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以自然生态理念为指导,以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观赏内容。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具有教育功能的高知识含量的旅游。在融进大自然的同时了解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从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一种带有高度责任感的旅游。要求旅游者在领略自然风光、享受自然恩赐的同时对自然做出道德回报。旅游者的行为不能对环境与资源造成危害,着重强调的是生态伦理观念。
(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注重当地社区的参与。这不仅是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上推行社区共管,促进社区发展的主要内容,更是生态旅游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维护文化多样性,使旅游者、经营者和管理者都能有较深的天人合一的感受。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原则
2.1保护优先,容量限制
自然保护区有着保护、科研、教育、经营、旅游等多种基本职能,是国家依法制定予以特殊保护的地域,有着重要的生态和科学意义。因此,维护其原生态是生态旅游规划的首要任务。生态旅游必须严格控制旅游活动的强度,旅游设施和游人数量要限定在其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以维护自然环境的稳定性。
2.2全面安排,突出特色
旅游规划是编制景区未来发展的构想与蓝图,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综合性、预见性、科学性、特色性和先导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必须坚持只能在实验区内开展,不得进入核心区和缓冲区,着重处理好自然环境、旅游者、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结合,并针对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规划出能展示其特色的景区。
2.3以人为本,多方参与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必须要搞清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的本底情况,充分研究与开展生态旅游诸多利益相关群体的需求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中特别要关注社区居民与旅游者;旅游者要能在便捷安全地享受和领略大自然情趣的过程中受到生态意识的教育。
2.4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是生态旅游的核心,也是规划的总原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强调保护与开发结合,是一种既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原生态发展旅游业,又要求通过旅游活动维护和促进自然保护的双赢旅游方式。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出发点和归宿。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依据
3.1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依据之一,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人们通常说的社会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义务和道德关系,由此而衍生的生态伦理,则是指人与自然间的义务和道德关系,强调人类必须承认和尊重大自然的权利,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因此,用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指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思路和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3.2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科与经济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其研究核心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旅游业是一种经济行为,经营的主要目的是经济效益,但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实施生态化管理,按生态优先、整体协调的原则实现经济上的良性循环。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许涤新先生指出:“在生态平衡之间,主导的一面一般说应该是前者。因为生态平衡如果遭到破坏,这种破坏的损失就要落到经济身上”。
3.3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影响的学科。其“重点研究生态系统空间关系以及格局与过程的关联性,生态系统在空间的分布可用斑块-廊道-基质的模式来表达,异质性是景观系统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出发点”。“旅游资源的分布呈现点、线、面关系的空间格局,景点和景区以及空间斑块的形式镶嵌于其具有不同地理背景的称为旅游目的地的基质上,而旅游路线则是用以连接景点或景区的廊道,廊道常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就是挖掘和保护自然景观特色、协调利用自然景观格局,在进行景观生态分析、建立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为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利用景观多样性,开发旅游空间多样性而提出的宏观方案。
3.4系统工程学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把每个研究对象都看作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系统内包含着若干层次结构,每一个层次又由各种要素构成。每一个研究对象或不同层次也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而对象(系统)之间又互为系统。对每一个系统(或子系统)都放在一个整体系统中来认识和处理,用最优化的原则来确定其应处的合理地位和应完成的合理职能,达到时空一体化。因此,系统工程的整体性、有序性、结构性和最优化等原则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提供思路与方法的启示。
3.5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对可持续发展公认的理解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要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由此,我国学者延伸为: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既满足当代人要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既满足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能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必然会对自然界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总体规划的任务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最小的并可恢复的生态损失,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同时,总体规划时,也要考虑旅游者的素质,在活动内容中应有进行生态教育和规范道德行为等项目,以保护旅游地的生命力和多样性,达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生物多样性评价
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在保护区特定区域开展生态旅游,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的同时必须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价。评价有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现状的本底性生物多样性质量评价,二是针对建设项目预测性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包括地理環境评价、生物物种评价、生物群落评价、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评价等。为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后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2生态旅游小区规划
生态旅游只能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选择有特色、有代表性的适当地域,划出一处或几处具有一定面积范围,严格划定边界,选定旅游主题,规划成生态旅游小区(或称景区),在小区内规划旅游内容,如资源评价、开发规模、景点设置、基础设施、容量计算、市场测定、效益分析等。
4.3与地方旅游规划相衔接
自然保护区地处偏僻山区,市场局限性很大,旅游业开展规模往往不能自成体系。在进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时不能忽视其外部环境,在维护自主经营和突出特色的前提下,应尽量融入地方旅游业系统,成为地方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通讯等)、资金调剂、市场经营等方面依托地方旅游业才能事半功倍。
结语
在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开发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工作,在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美景,陶冶身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即使人们受益也不会使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2]钟林生,赵士同,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邹统纤.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28-01
为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确保自然保护区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在实验区内,有条件地适度开展生态旅游是政策所允许的。一则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对自然旅游的需要,促进山区经济繁荣;二则自然保护区应该是一座进行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通过生态旅游寓教于乐,让人们在领略大自然恩泽中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应该强调的是,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先从总体规划做起,在被批准的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框架内,进行生态旅游的专项规划。
1对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理解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以自然景观为主,辅以地方民族文化。旅游者是以大自然为基地,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以自然生态理念为指导,以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观赏内容。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具有教育功能的高知识含量的旅游。在融进大自然的同时了解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从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一种带有高度责任感的旅游。要求旅游者在领略自然风光、享受自然恩赐的同时对自然做出道德回报。旅游者的行为不能对环境与资源造成危害,着重强调的是生态伦理观念。
(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注重当地社区的参与。这不仅是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上推行社区共管,促进社区发展的主要内容,更是生态旅游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维护文化多样性,使旅游者、经营者和管理者都能有较深的天人合一的感受。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原则
2.1保护优先,容量限制
自然保护区有着保护、科研、教育、经营、旅游等多种基本职能,是国家依法制定予以特殊保护的地域,有着重要的生态和科学意义。因此,维护其原生态是生态旅游规划的首要任务。生态旅游必须严格控制旅游活动的强度,旅游设施和游人数量要限定在其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以维护自然环境的稳定性。
2.2全面安排,突出特色
旅游规划是编制景区未来发展的构想与蓝图,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综合性、预见性、科学性、特色性和先导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必须坚持只能在实验区内开展,不得进入核心区和缓冲区,着重处理好自然环境、旅游者、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结合,并针对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规划出能展示其特色的景区。
2.3以人为本,多方参与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必须要搞清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的本底情况,充分研究与开展生态旅游诸多利益相关群体的需求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中特别要关注社区居民与旅游者;旅游者要能在便捷安全地享受和领略大自然情趣的过程中受到生态意识的教育。
2.4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是生态旅游的核心,也是规划的总原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强调保护与开发结合,是一种既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原生态发展旅游业,又要求通过旅游活动维护和促进自然保护的双赢旅游方式。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出发点和归宿。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依据
3.1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依据之一,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人们通常说的社会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义务和道德关系,由此而衍生的生态伦理,则是指人与自然间的义务和道德关系,强调人类必须承认和尊重大自然的权利,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因此,用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指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思路和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3.2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科与经济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其研究核心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旅游业是一种经济行为,经营的主要目的是经济效益,但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实施生态化管理,按生态优先、整体协调的原则实现经济上的良性循环。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许涤新先生指出:“在生态平衡之间,主导的一面一般说应该是前者。因为生态平衡如果遭到破坏,这种破坏的损失就要落到经济身上”。
3.3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影响的学科。其“重点研究生态系统空间关系以及格局与过程的关联性,生态系统在空间的分布可用斑块-廊道-基质的模式来表达,异质性是景观系统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出发点”。“旅游资源的分布呈现点、线、面关系的空间格局,景点和景区以及空间斑块的形式镶嵌于其具有不同地理背景的称为旅游目的地的基质上,而旅游路线则是用以连接景点或景区的廊道,廊道常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就是挖掘和保护自然景观特色、协调利用自然景观格局,在进行景观生态分析、建立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为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利用景观多样性,开发旅游空间多样性而提出的宏观方案。
3.4系统工程学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把每个研究对象都看作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系统内包含着若干层次结构,每一个层次又由各种要素构成。每一个研究对象或不同层次也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而对象(系统)之间又互为系统。对每一个系统(或子系统)都放在一个整体系统中来认识和处理,用最优化的原则来确定其应处的合理地位和应完成的合理职能,达到时空一体化。因此,系统工程的整体性、有序性、结构性和最优化等原则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提供思路与方法的启示。
3.5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对可持续发展公认的理解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要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由此,我国学者延伸为: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既满足当代人要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既满足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能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必然会对自然界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总体规划的任务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最小的并可恢复的生态损失,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同时,总体规划时,也要考虑旅游者的素质,在活动内容中应有进行生态教育和规范道德行为等项目,以保护旅游地的生命力和多样性,达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生物多样性评价
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在保护区特定区域开展生态旅游,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的同时必须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价。评价有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现状的本底性生物多样性质量评价,二是针对建设项目预测性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包括地理環境评价、生物物种评价、生物群落评价、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评价等。为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后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2生态旅游小区规划
生态旅游只能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选择有特色、有代表性的适当地域,划出一处或几处具有一定面积范围,严格划定边界,选定旅游主题,规划成生态旅游小区(或称景区),在小区内规划旅游内容,如资源评价、开发规模、景点设置、基础设施、容量计算、市场测定、效益分析等。
4.3与地方旅游规划相衔接
自然保护区地处偏僻山区,市场局限性很大,旅游业开展规模往往不能自成体系。在进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时不能忽视其外部环境,在维护自主经营和突出特色的前提下,应尽量融入地方旅游业系统,成为地方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通讯等)、资金调剂、市场经营等方面依托地方旅游业才能事半功倍。
结语
在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开发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工作,在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美景,陶冶身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即使人们受益也不会使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2]钟林生,赵士同,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邹统纤.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