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一个全面的新型的人才所必须的能力,而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及其重要了。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培养
目前高职教育以培养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应只是怀揣一纸文凭,到社会上找一碗饭吃的谋生者,而应是肩负着将现代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技术并将其推广应用于实践的实用性人才。实践出真知,只有在一线的工作者才能将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所以高职学生除迫切需要在学校学到做人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渴望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培养,掌握迎接社会竞争的思维方法,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所以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创新教育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改变原来的知识型教育观念,推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培养工作的核心,把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确定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培养目标。教师应将知识型教学改为探索型教学,除了向高职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把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作为教学的目的,通过不断地构建各个级别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不断地增强他们的探索创新意识。要真正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教给学生做人之道、治学方法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把教学当作师生双方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过程,教学相长、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强化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途径。
在日常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上注重精讲多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多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 课外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有创见的思维,构建创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缘于疑,疑能激发探索。“质疑”是学生动脑的表现方式,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多说的权力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使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设计假设、验证假设。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任何发现和发明首先是建立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所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三、优化教育培养体系,提高创新教育工作效果。
1、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高等职业教育要打破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突出实践与操作能力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应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准确把握市场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真正做到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不管是理论体系还是实践体系,均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性,采用模块化结构,以保证高职课程体系能快速适应职业结构与岗位的不断变化。同时,强调操作性课程,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训练的机会,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课程实施模式的创新,通过校企结合等途径,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
2、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造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和创新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决定着有创造潜力的学生能否脱颖而出,高校教师爱岗敬业,将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授课过程中能使用新技法,讲出新内容、出题时能有新思路,解题时能用新方法,议论时能发表新见解新观点,在学生中就会树立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表形象,会有效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改革实践教学。实践环节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最为重要的。实验与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思维是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的,创新能力是在不断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培养出来的,要克服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站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研究和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锻炼思想的敏锐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学校建立起有一定规模的开放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和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基地。加强认识性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指导和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辨是非,灵活处理各种问题,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四、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激励创新能力的提高。
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由于现有的考试方式主要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试,用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高低,这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给教师适当的权利,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如书面答卷、过程考核、产品设计、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做到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评,以此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其次,改变那种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质量的知识质量观,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身心健康水平、文化技能特长、科技创新能力、组织活动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进行表彰与奖励,并作为选拔优秀生、推荐继续进修和颁发奖学金的重要依据。
五、重视自我能力的发展,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坚定的信仰、良好的品德修养及高雅的审美情操,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就是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也是有困难的。因此,要培养新一代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等因素的全面和谐发展。其次,重视学生自我个性的培养与完善,增强独立思考問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一方面要加大创新教育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校园的硬环境,另一方面要制订目标、落实措施、合理组织、有效监督、正确评价,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软环境,即一个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建立第二课堂,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扩展学术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通过各项活动的锻炼,充分发展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广泛开展学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召开学生学术交流会,加强学生之间、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作为高等学校,欲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目标,应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快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兴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3
[2] 范丽平 李丽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J]培养科技信息,2010,11
[3] 冯平宇.谈创新精神[J].系统科学学报,2008,(1).
[4] 汤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探析[J].成人教育.2010,03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培养
目前高职教育以培养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应只是怀揣一纸文凭,到社会上找一碗饭吃的谋生者,而应是肩负着将现代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技术并将其推广应用于实践的实用性人才。实践出真知,只有在一线的工作者才能将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所以高职学生除迫切需要在学校学到做人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渴望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培养,掌握迎接社会竞争的思维方法,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所以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创新教育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改变原来的知识型教育观念,推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培养工作的核心,把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确定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培养目标。教师应将知识型教学改为探索型教学,除了向高职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把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作为教学的目的,通过不断地构建各个级别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不断地增强他们的探索创新意识。要真正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教给学生做人之道、治学方法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把教学当作师生双方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过程,教学相长、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强化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途径。
在日常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上注重精讲多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多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 课外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有创见的思维,构建创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缘于疑,疑能激发探索。“质疑”是学生动脑的表现方式,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多说的权力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使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设计假设、验证假设。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任何发现和发明首先是建立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所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三、优化教育培养体系,提高创新教育工作效果。
1、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高等职业教育要打破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突出实践与操作能力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应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准确把握市场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真正做到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不管是理论体系还是实践体系,均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性,采用模块化结构,以保证高职课程体系能快速适应职业结构与岗位的不断变化。同时,强调操作性课程,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训练的机会,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课程实施模式的创新,通过校企结合等途径,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
2、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造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和创新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决定着有创造潜力的学生能否脱颖而出,高校教师爱岗敬业,将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授课过程中能使用新技法,讲出新内容、出题时能有新思路,解题时能用新方法,议论时能发表新见解新观点,在学生中就会树立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表形象,会有效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改革实践教学。实践环节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最为重要的。实验与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思维是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的,创新能力是在不断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培养出来的,要克服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站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研究和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锻炼思想的敏锐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学校建立起有一定规模的开放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和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基地。加强认识性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指导和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辨是非,灵活处理各种问题,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四、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激励创新能力的提高。
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由于现有的考试方式主要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试,用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高低,这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给教师适当的权利,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如书面答卷、过程考核、产品设计、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做到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评,以此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其次,改变那种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质量的知识质量观,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身心健康水平、文化技能特长、科技创新能力、组织活动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进行表彰与奖励,并作为选拔优秀生、推荐继续进修和颁发奖学金的重要依据。
五、重视自我能力的发展,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坚定的信仰、良好的品德修养及高雅的审美情操,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就是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也是有困难的。因此,要培养新一代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等因素的全面和谐发展。其次,重视学生自我个性的培养与完善,增强独立思考問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一方面要加大创新教育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校园的硬环境,另一方面要制订目标、落实措施、合理组织、有效监督、正确评价,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软环境,即一个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建立第二课堂,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扩展学术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通过各项活动的锻炼,充分发展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广泛开展学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召开学生学术交流会,加强学生之间、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作为高等学校,欲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目标,应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快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兴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3
[2] 范丽平 李丽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J]培养科技信息,2010,11
[3] 冯平宇.谈创新精神[J].系统科学学报,2008,(1).
[4] 汤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探析[J].成人教育.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