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解密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绘本故事;心理辅导活动课;育人视野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1-0034-03
  【设计缘起】
  一天中午,有个女生期期艾艾地站在心理咨询室门口。她留着一头清爽的短发,圆圆的小脸戴着一副方框眼镜。我赶起身将她迎进来。经过询问,原来她叫小晴,性格外向、嗓门大、声音粗,班上女生受委屈她常拔“嘴”相助,运动会上她荣获多个第一。但这些也带给了她很多烦恼。现在,同学给她取了个绰号“男人婆”。一旦班上有搬书的体力活,或课上老师提问有哪个男生来回答一下,大家都高喊小晴的名字。昨天,她围了条妈妈买的粉色围巾,被同学嘲笑了整整一天。“我真的……搞不懂……大家为什么这么对我……我也是女孩啊!”
  她眼噙泪的模样久久印在我的脑海。安抚好小晴的情绪后,我不禁思索如何更有成效地帮助小晴消除心理困惑。小晴这个“个性”的问题其实折射的是班级同学的“共性”问题,是由于班上同学没能客观地认识性别角色,存在强烈的性别刻板印象,消极地影响了他们对小晴的评价,对同学的行为的包容度比较低。要想解决小晴这个“个性”问题需要首先解决班上学生的“共性”问题。因此,引导班级学生正确处理性别刻板印象,学会理解接纳小晴是我想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心理绘本”这个灵感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我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育的特点,尝试将心理绘本巧妙地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体现绘本的独特价值,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活动过程】
  为帮助小晴,我设计了以心理绘本为载体的“性别解密——ta”心理辅导活动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接纳他人,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取长补短。
  一、“文字云”初创作,提高心理课的趣味性
  上课伊始,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彩色A4纸,引导他们在音乐声中自由写下他们对男生或女生的外貌、性格描绘词,创作性别“文字云”。经过分享,发现大家用勇敢、自信、乐观、坚强、冲动、方向感好等形容男生,用体贴、细心、温柔、敏感、善良、开朗等形容女生。
  二、小绘本教学,保证心理课的实用性
  随后,PPT上呈现了绘本封面《不一样的女孩》。我问:“我们班上有没有哪个不一样的女孩来帮老师读一下这个绘本?”
  大家异口同声“小晴”。于是,我请小晴来读这个绘本故事《不一样的女孩》。
  绘本内容:我是女孩。大家都认为我就应该很温柔,甜蜜蜜香喷喷。我有时很甜美,有时超捣蛋,并不是一朵人见人爱的小花。“哎,男生都脏兮兮的!”“我才不是男生,我是女孩”。瞧瞧我的动作,我可是飞毛腿,绝不会慢吞吞,“那个男生飙得好快哦!”“我跟男生一样坚强勇敢,但我是女孩。”我喜欢积极主动,怎么想就怎么做。我是女孩,我是女孩。……
  听完绘本,我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三个简单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绘本讲了什么?(回忆故事)第二个问题:这个不一样的女孩情绪是怎样的?(确认主角的感受)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她会有这种情绪?(探寻结果)
  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给出了一个个完美的答案。大家觉得这个女孩由于表现和行为不符合大众期待的女孩该有的模样,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被误会是男孩,她内心是委屈、气愤、失落、难过的。我又请小晴谈谈想法。
  小晴说:“我和她有相似的经历,都被误解、不理解、内心委屈、伤心。她勇敢地做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为什么得不到大家的理解,还要被嘲笑和误解?”这时几位男生悄悄低下了头。我总结说:“确实是这样。以前,我们是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社会要求男人勇敢、体力好、坚强,要求女人贤惠、细心、有耐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性别刻板印象。这个对男女角色的固定看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
  趁着同学们在思考,我又提问:“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待绘本中小女孩的性格?”
  有的说:“谁规定有些事男生能做而女生不能做?坚持做自己就是最好的。”
  有的说:“我有的地方和这个女孩很像,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过得开心、自在比什么都好。”
  有的说:“我觉得挺好的。不过,如果她能稍微注意一点,听取一些好的建议和期待,会更好。”
  我很欣慰地说:“同学们说得真好。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开放,我们对男生和女生的接纳度越来越高了。有研究表明,男生女生兼具男女性格特征更有竞争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但男生和女生在坚持做自己的时候,学习和发展自己个性的时候,也要注意“度”的把握。”同时,我在黑板上写下:理解他人,突破性别刻板印象。
  三、“文字云”再修改,凸显绘本的有效性
  最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同学们再看一看创作的“文字云”,是否需要修改。
  男生:“我去除了冲动、暴躁,添加了细心和善良,因为我觉得细心和善良是男生女生都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
  女生:“我没有删减,但添加了勇敢、坚强和大胆,因为我觉得这是我欠缺的。”
  同学们七嘴八舌表达他们的想法。我在黑板上写下:取长补短。“同学们,我希望你们能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并学会理解接纳他人。我们身边有很多独一无二的人,要学会欣赏他人的闪光点,不断取长补短,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过了几周,我看到了小晴,她激动地对我说,现在班上同学很少有人嘲笑她了,“男人婆”这个绰号只有班上个别调皮的同学还在叫,同学们越来越理解她了,被接纳的感觉真好!
  【活动反思】
  “性别解密”一课是我对绘本的初次尝试,让我感受到了绘本的奥妙,明白了心理学科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小晴消除了心理困惑,也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一、关注学生成长,拓展育人视野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因此,心理辅導活动课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并结合学生各阶段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的形式和目标。此次活动课的设计初衷来源于小晴的心理困惑,通过对小晴困惑的分析,发现了其班上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才设计了这节“性别解密”心理辅导活动课。通过绘本欣赏、“文字云”创作,引导学生消除了性别刻板印象,改变了对小晴的看法和态度。
  二、引入绘本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性别解密”一课中,首次采用了整篇绘本,挖掘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在阅读领悟、主题讨论、体验活动、游戏教学的基础上,成功地引导班上同学思考绘本中女孩的感受,并反思自己对小晴的态度和嘲笑会给她什么样的感受。随后,我尝试将绘本应用在个别咨询上。学生可以在阅读绘本中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助于降低个别咨询中学生的阻抗,畅所欲言,释放内心的想法。
  三、加强知识储备,提升自我修养
  作为一名青年心理教师,需要不断成长。我要通过多条学习途径来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自我素养。一次次的大胆尝试、一次次的亲身体验和内心感悟、一次次的反思改进,既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成长,也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此次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对心理绘本的初次尝试,还有很多其他的心理辅导媒介,例如OH卡牌、表达性艺术疗法、沙盘游戏等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能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上海市蒙山中学,上海,200540)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忽略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在课堂中很少参与发言、很少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常常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有学者将这类学生定义为课堂“边缘人”。他们由于性格、家庭、老师、班级授课制等原因受到忽视,内心情感难以宣泄,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表演中看到真实的自己,有利于提高自我意识和价值感,使认知、情绪、个性、社会性得到良好发展,是帮助传统课堂中
〔关键词〕师生互动;历史思维;课程案例  互动教学理论认为,学校和课堂是由一个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符号系统,学校和课堂生活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符号为媒介的社会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差别互动过程。师生互动就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其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不仅要让学生“在思维”,更要让学生“会思维”。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课
开学报名时的公车总是很挤,好不容易挤上车了。旁边一名学生看到我,艰难地挪动位置,转身背对着我站到了车窗旁边,我释然地笑了笑。  老师们经常说,幸福感最强的时候是在校园里学生亲切地和你打招呼,公车上热情地给你让座,过年过节记得给你发送温馨的短信。但是作为一名学校心理咨询老师,我却不这么认为,我的幸福感在于能和来访学生彼此从容地“飘过”。  刚开始接触学生心理咨询的时候,我有一些不理解来访学生的表现,
〔摘要〕学生小凌在高三第一学期出现了冲出教室、拒绝上学的情况,反映出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辅导老师采用系统脱敏法,通过认知调整和行为改变技术,鼓励小凌直面高考,缓解焦虑情绪,用积极的态度调整学习方法。高考在即,时间紧迫,心理教师面对学生拒绝上学,是郑重其事上门家访,还是“闲话家常”式寻找机会让学生到校约谈?面对小凌曾经的创伤和缺席带来的焦虑情绪,应该优先哪个?智力测验的结果如何作为一针“强心剂”调
〔关键词〕自我接纳;初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8-0047-03  【活动背景】  初一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经历着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同时心理上也会产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在自我意识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青春期正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生活中,一些学生因为自我评价低
摘要:青少年冒险行为指的是吸烟、饮酒、吸毒、性行为、危险驾驶、同伴攻击、偷窃、撒谎、赌博以及犯罪活动等对个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行为。青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冒险行为的高发期。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环境因素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学校环境等,其中同伴关系是青少年冒险行为最重要的诱发因素。本文阐述了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教育建议
〔摘要〕雨是初一女生,心思敏感、情绪多变。她会为了反抗老师的批评而在课堂上直接摔门而出,会因为和班主任的一言不合直接逃出学校,会因为不喜欢学科教师直接放弃参加该学科的所有学习活动……青春期的学生在处理情绪时容易表达不当,做出过激的行为。心理辅导中,通过倾听共情、投射实验,多方寻找原因,包容接纳,巧妙引导,雨发生了转变,热衷于找寻合理表达自己愤怒的方法了,也成长和收获了很多。  〔关键词〕情绪表达;
〔关键词〕 心理教师;角色定位;亮相  有位刚工作一年的心理教师向其他心理教师求助:“开学了,学校开班主任研讨会,领导给我一个任务——让我给教师们做一次讲座,顺便进行自我宣传,以便开展工作。领导的意思是主要讲讲教师自身的职业幸福感,或者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可是,我工作才一个学期,在那么多有经验的教师面前讲,不亚于‘关公门前耍大刀’。怎么讲,讲什么呢?”  其他的心理教师马上给予这个教师鼓励
〔摘要〕本文以一次心理课大赛观摩活动为载体,分析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生成一堂好的心理课,包括主题背后的研究、现场生成的精彩、教师个人的素质、辅导技术的融合、热点话题的关注等五个方面;然后又从自身感受出发,反思当下可能被忽视的一些问题,包括动力启动的问题、动机激发的问题、目标贯彻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课;主题;现场生成;动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种平等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关系逐步建立。这种新型关系达到师生间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使双方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表现。下面,我就班主任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 微笑,让学生身心愉悦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