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立足于个性化发展背景提出拓展学风建设新思路、开创学风建设新举措, 并通过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度育人有机结合, 加强学生学风建设。
关键词:个性化;学风建设;创新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探索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及新理念,从而通过学风建设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校科学发展,逐渐形成一种稳定有效的机制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学习目标、形成严谨学习态度、提高创新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良好学习风气。
一、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内涵
现在大学生基本是90后独生子女,学生个性化特点非常明显,有想法有思路,敢说敢做,但多元化社会背景导致这群学生理想信念丧失,道德观念缺乏,目标方向迷失,受搓能力较弱,这些弱项让学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受网络信息化影响能够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这也是90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那么,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如何在正视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同时正确引导他们朝着个性化健康发展之路尤其必要。因此,弄清楚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内涵对推进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湖南商学院杨润叶所认为的“学风首先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而学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明确学生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与严肃学习纪律来进行”。[1]结合杨润叶教授的话,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学风建设必须要围绕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等方面进行,而这些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量身定。本人认为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主要是指在了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背景下结合90后大学生个性化特征分析针对学风建设的内涵界定通过教师角色定位、教学方法创新、学习行为优化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通过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学风建设的探索,从而解决高等教育学风与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有效推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必然性
20世纪六十年来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学风建设进行了深刻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行为、教师角色定位、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但是对新时期大学生学风建设出现的新趋势研究不够,没有从学生个性化角度来进行分析,无法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需要。而当今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其个性化特点迫使原有学风建设所取得效果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特別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受到个体、学校、社会三方面影响因素,如:生活质量下降、心理状态不好、综合素质不高、自制能力较弱等个体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学风建设形成的主导因素;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强、文化水平不高、教学设施不全等学校因素是影响优秀学风形成的关键因素;网络信息传播、就业政策引导、市场经济冲击等社会因素是影响优秀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是推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
三、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宿风建设带学风
宿风建设包括管理模式、制度模式及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建设。而宿舍文化则在宿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高校宿舍文化就是指高校学生宿舍及其周围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总和,是大学生在共同生活、学习、互相影响和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和氛围。[2]学校可以在创新宿舍管理模式、宿舍服务模式同时采取文化建设进宿舍的方法,一是培育“星级宿舍评选”模式。即:宿舍环境之星、学习之星和纪律之星。二是采取文化宣传办法,即办学校简报。三是举办寝室设计大赛,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遵纪守法观念。重视宿舍文化的文化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从而真正做到带学风。
(二)因材施教保学风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孔子正是运用这种教育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我们当今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前90后学生个性化背景下,学校要创新教育模式,根据不同学生专业背景及个性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计划和学生管理就必须很好地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
(三)管理制度督学风
鉴于9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遵循大学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在整个大学学风建设中尤其必要。一是,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民主,个性分明,没有合适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必然会导致学生教育和管理受到严重冲击;二是,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个永久话题,也是高校推动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三是,社会呼声希望大学能够培养堪当重任、敢于创新的祖国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督促大学生学风建设。
(四)人文关怀育学风
90后学生部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他们内心非常渴望认可和关怀。而现实上,大多教育更多的是灌输式教育,在课堂中进行满堂灌,事实上大学生更需要老师能够给予他们关心和爱,用爱的力量去呼吁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对责任的肩负、对理想的追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自治的能力,自觉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达到学生自我素质提高的目的,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因此,校园人文关怀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养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是优良学风养成的必然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润叶.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J].今日科苑,2006,12:101-102.
[2]宁晓明. 略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9,9.
作者简介:余晚霞(1981–),女,湖北大冶人,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个性化;学风建设;创新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探索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及新理念,从而通过学风建设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校科学发展,逐渐形成一种稳定有效的机制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学习目标、形成严谨学习态度、提高创新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良好学习风气。
一、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内涵
现在大学生基本是90后独生子女,学生个性化特点非常明显,有想法有思路,敢说敢做,但多元化社会背景导致这群学生理想信念丧失,道德观念缺乏,目标方向迷失,受搓能力较弱,这些弱项让学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受网络信息化影响能够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这也是90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那么,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如何在正视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同时正确引导他们朝着个性化健康发展之路尤其必要。因此,弄清楚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内涵对推进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湖南商学院杨润叶所认为的“学风首先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而学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明确学生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与严肃学习纪律来进行”。[1]结合杨润叶教授的话,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学风建设必须要围绕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等方面进行,而这些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量身定。本人认为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主要是指在了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背景下结合90后大学生个性化特征分析针对学风建设的内涵界定通过教师角色定位、教学方法创新、学习行为优化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通过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学风建设的探索,从而解决高等教育学风与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有效推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必然性
20世纪六十年来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学风建设进行了深刻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行为、教师角色定位、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但是对新时期大学生学风建设出现的新趋势研究不够,没有从学生个性化角度来进行分析,无法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需要。而当今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其个性化特点迫使原有学风建设所取得效果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特別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受到个体、学校、社会三方面影响因素,如:生活质量下降、心理状态不好、综合素质不高、自制能力较弱等个体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学风建设形成的主导因素;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强、文化水平不高、教学设施不全等学校因素是影响优秀学风形成的关键因素;网络信息传播、就业政策引导、市场经济冲击等社会因素是影响优秀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是推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
三、个性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宿风建设带学风
宿风建设包括管理模式、制度模式及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建设。而宿舍文化则在宿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高校宿舍文化就是指高校学生宿舍及其周围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总和,是大学生在共同生活、学习、互相影响和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和氛围。[2]学校可以在创新宿舍管理模式、宿舍服务模式同时采取文化建设进宿舍的方法,一是培育“星级宿舍评选”模式。即:宿舍环境之星、学习之星和纪律之星。二是采取文化宣传办法,即办学校简报。三是举办寝室设计大赛,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遵纪守法观念。重视宿舍文化的文化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从而真正做到带学风。
(二)因材施教保学风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孔子正是运用这种教育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我们当今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前90后学生个性化背景下,学校要创新教育模式,根据不同学生专业背景及个性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计划和学生管理就必须很好地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
(三)管理制度督学风
鉴于9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遵循大学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在整个大学学风建设中尤其必要。一是,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民主,个性分明,没有合适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必然会导致学生教育和管理受到严重冲击;二是,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个永久话题,也是高校推动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三是,社会呼声希望大学能够培养堪当重任、敢于创新的祖国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督促大学生学风建设。
(四)人文关怀育学风
90后学生部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他们内心非常渴望认可和关怀。而现实上,大多教育更多的是灌输式教育,在课堂中进行满堂灌,事实上大学生更需要老师能够给予他们关心和爱,用爱的力量去呼吁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对责任的肩负、对理想的追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自治的能力,自觉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达到学生自我素质提高的目的,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因此,校园人文关怀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养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是优良学风养成的必然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润叶.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J].今日科苑,2006,12:101-102.
[2]宁晓明. 略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9,9.
作者简介:余晚霞(1981–),女,湖北大冶人,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