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去公开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能有效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是这些地方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干部任用与选拔;公开
一、新世纪新阶段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干部队伍是党的执政骨干,是推进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这一重要论断,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也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总要求、总目标。如今,我们已进入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我们党不仅担负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且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大危险。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少数民族干部任用与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
中国目前的领导干部管理机制仍然处于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由于影响干部管理的很多因素仍然没有完全消除,中国目前的干部管理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领导干部选拔机制不够科学
按照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在选拔任用过程中还存在干部识别不准,程序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在扩大选任工作的民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往往是表面上走了民主程序,实际上是暗箱操作,没有真正落实群众的“四权”,没有完全解决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
(二)领导干部新陈代谢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除自然淘汰、违纪淘汰外,评议淘汰、竞争淘汰等劣汰机制尚未形成。交流机制还不健全,干部往上交流易,往下交流难,往高工资地区交流易,往低工资地区交流难,往有权有利的部门交流易,往无权无利的部门交流难。知识更新机制有待完善,培训针对性还不够强,参训对象层次不齐,专业差异大,培训方案不好确定。
(三)领导干部考核方法、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还不够科学和完善,考核方法还比较单一。同时,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对业绩平平的干部,缺乏警示和惩戒措施,难以调动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领导干部教育培养存在“两轻两重”
一是重教育培训,轻管理约束。二是重制度建设轻检查落实。近年来,各级干部教育管理部门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缺乏促进落实的保证措施和对实施效果的检查措施。
三、对于少数民族干部任用与选拔机制的对策分析
(一)公开选拔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应坚持平等对待、有所区别、最终统一的工作方针
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地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具有一些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特点:一是自治权的独享性,决定了自治机关中的某些领导职位只能由某一民族的成员担任。二是人口数量的差异性,造成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总体规模和结构上,都与汉族干部有着明显差距;三是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整体素质上,没有汉族干部队伍那样高。这使少数民族干部在公开竞争中处于一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地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着的这种既迫切需要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之路,又难以适应其要求的问题,要求组织部门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应采取和坚持平等对待、有所区别、循序渐进、最终统一的工作方针。
(二)做好公開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动员工作
要深入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引导和帮助广大少数民族干部提高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认识,积极报名参加公开选拔工作。要努力引导少数民族干部充分认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性,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走公开选拔之路有利于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中去,通过平等竞争,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
(三)科学合理地规定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岗位种类和数量
从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构成特点出发,合理选定需要公开选拔的领导岗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有一个明显特点,是党政干部的人数较多,专业技术干部的所占比重比汉族干部小一些。基于这一特点,在最初几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主要应集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其他专业性较强的领导岗位应尽量少设或不设。在确定汉族和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领导岗位时,应有所区分,但又不截然分开。
参考文献:
[1]郑丽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理论的发展历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9).
[2]张兴堂.关于加强民族和谐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理论前沿,2009(01).
作者简介:李慧(1989–),女,山西大同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3级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少数民族;干部任用与选拔;公开
一、新世纪新阶段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干部队伍是党的执政骨干,是推进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这一重要论断,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也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总要求、总目标。如今,我们已进入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我们党不仅担负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且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大危险。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少数民族干部任用与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
中国目前的领导干部管理机制仍然处于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由于影响干部管理的很多因素仍然没有完全消除,中国目前的干部管理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领导干部选拔机制不够科学
按照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在选拔任用过程中还存在干部识别不准,程序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在扩大选任工作的民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往往是表面上走了民主程序,实际上是暗箱操作,没有真正落实群众的“四权”,没有完全解决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
(二)领导干部新陈代谢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除自然淘汰、违纪淘汰外,评议淘汰、竞争淘汰等劣汰机制尚未形成。交流机制还不健全,干部往上交流易,往下交流难,往高工资地区交流易,往低工资地区交流难,往有权有利的部门交流易,往无权无利的部门交流难。知识更新机制有待完善,培训针对性还不够强,参训对象层次不齐,专业差异大,培训方案不好确定。
(三)领导干部考核方法、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还不够科学和完善,考核方法还比较单一。同时,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对业绩平平的干部,缺乏警示和惩戒措施,难以调动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领导干部教育培养存在“两轻两重”
一是重教育培训,轻管理约束。二是重制度建设轻检查落实。近年来,各级干部教育管理部门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缺乏促进落实的保证措施和对实施效果的检查措施。
三、对于少数民族干部任用与选拔机制的对策分析
(一)公开选拔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应坚持平等对待、有所区别、最终统一的工作方针
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地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具有一些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特点:一是自治权的独享性,决定了自治机关中的某些领导职位只能由某一民族的成员担任。二是人口数量的差异性,造成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总体规模和结构上,都与汉族干部有着明显差距;三是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整体素质上,没有汉族干部队伍那样高。这使少数民族干部在公开竞争中处于一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地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着的这种既迫切需要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之路,又难以适应其要求的问题,要求组织部门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应采取和坚持平等对待、有所区别、循序渐进、最终统一的工作方针。
(二)做好公開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动员工作
要深入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引导和帮助广大少数民族干部提高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认识,积极报名参加公开选拔工作。要努力引导少数民族干部充分认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性,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走公开选拔之路有利于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中去,通过平等竞争,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
(三)科学合理地规定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岗位种类和数量
从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构成特点出发,合理选定需要公开选拔的领导岗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有一个明显特点,是党政干部的人数较多,专业技术干部的所占比重比汉族干部小一些。基于这一特点,在最初几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主要应集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其他专业性较强的领导岗位应尽量少设或不设。在确定汉族和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领导岗位时,应有所区分,但又不截然分开。
参考文献:
[1]郑丽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理论的发展历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9).
[2]张兴堂.关于加强民族和谐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理论前沿,2009(01).
作者简介:李慧(1989–),女,山西大同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3级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