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学生的旧知对新授课的影响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e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角形面积”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通过设计“探究小目标”和相应的练习,使学生充分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本质。
  [關键词]三角形面积;本质;推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61-02
  【研究背景】
  笔者对“三角形面积”做了前测,发现全班43名学生中有29名学生清楚地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懂得利用公式求三角形面积,但这29名学生当中只有4名学生能粗略说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本质及推导过程。
  毫无疑问,提前学习能够让部分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参与课堂,但小学生自控能力的薄弱及对学习目标认识不到位,与新知的提前接触,很有可能使其对新知的学习产生懈怠,只掌握了解题的方法,没能充分地理解知识背后的基本思想及内在逻辑。更甚者,还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听课、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材内容】
  【教学方向】规避学生已有知识,直指新知本质
  1.将学生的探究目标细化,驱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最终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细化教学目标,辅以相应数学语言,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练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解决方案】
  目标1:规范学生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将不清楚如何求解面积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1.通过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找到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突破口——转化。
  2.让学生通过操作,明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3.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与该三角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忆及操作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且让学生学会描述三角形及与它相对应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按照教材的编排,在此处应该要开始让学生总结三角形面积公式。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有些学生对于“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同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的体会还是不够的,所以此时不应该急于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而是要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同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进行充分理解和应用。
  练习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那么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的理解。】练习2:平行四边形的底为6m,高为4m,△ABD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求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练习3:△ABD的底为5厘米,高为5厘米,△ABD的面积多少?
  (1)要求△ABD的面积必须先求什么?
  (2)要求与△ABD同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3)如何知道平行四边形ABCD的底和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三角形面积公式本质的理解,让学生初步体会仅仅通过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练习4:已知三角形的底为4厘米,高为3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直观上排除平行四边形对求解三角形面积的影响。通过重复练习3的三个问题,使学生仅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本质去求解三角形的面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同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的理解,充分地体会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目标2:让学生归纳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本质,清楚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让学生描述公式中的“底”“高”除了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之外还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2”。
  【教学后记】
  虽然没有富有趣味的探究活动,但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紧跟笔者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出现任何因为提前学习而产生的倦怠情绪。学生没有办法用自己接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去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只能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本质,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是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去解决问题,经历了从知道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到求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其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层层递进,最终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本质。更为关键的是,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说清楚求三角形面积的整个过程。
  在后续的练习当中,也没有出现其他教师所说的学生求三角形的面积时忘记“÷2”的现象,这应该也归功于整一堂公式教学课中,笔者故意忽略公式的运用,而更多着眼于公式本质的探讨、教学及练习。
  (责编童夏)
其他文献
教学片断:    ●小数点认识的教学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圆点“.”)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像,猜猜它可能是什么?  生1:我想到了小数点。  师:哦!别的同学还想到了什么?  生2:这个小圆点像芝麻。  生3:像小小的眼睛。  生4:像小蝌蚪。    ●小数组成部分的教学  师:每个小数里都有一个小数点,仔细看,小数点还把小数分成了两部分,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生1:数点前面的叫前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材的推陈出新,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拓展,给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小学数学怎么教,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与探索。下面就以我的教学实践为例,以期抛砖引玉。  一、捕点:彰显生活  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不同版本的教材纷纷出版,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教材在例题的选择上无一例外地无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论是城里的学生,还是农村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这样的数学事件就发生在自己
[摘 要]在 “倍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比较具体实物的数量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觀模型,促进学生在不断变化中抽象出“倍”的概念,在操作中将抽象“倍”与“几个几”建立联系,建立“倍”的直观模型,领悟“倍”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数形结合 ;标准量;比较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0070-02  “倍”的学习是
[摘要]“数学步道”指利用校园已有的场景或开辟的新场所,把数学知识、数学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数学体验、数学感悟和数学建构。以一次数学步道实践活动“寻找数学宝藏”为例,从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应用能力和促进思维发展等维度对数学步道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探索,力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数学味;数学步道;学习空间;应用意识;思维
[摘 要]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感受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有助于增强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通过数学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演示、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对可能性的认识由感性发展到理性。  [关键词]可能性;课堂教学;一定 ;可能;不可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32-01  鉴于学生正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其他数学课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它是让学生在直接经验的作用下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一门课程。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在实践中充分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价值,这种感受真切、实在,对于数学学习来说,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玩;综合与实践;情境;深度;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
最近,“车位手绘师”魏园梦(图1~2)“火”了。机器猫、钢铁侠、火影忍者 ……她发布的车位彩绘视频,收获了近5 000万的播放量,被多家媒体报道,并登上微博热门搜索榜单。在车位上绘上彩色时尚图案,这种新潮消费既满足了车主的需求,也使她的生活得到改善。 17岁接下第一个彩绘单子  今年21岁的魏园梦,是一名重庆妹子。她从小就对各种色彩感兴趣。她父母却认为画画是不务正业,会耽误学习,所以没有让她参加过
[摘 要]在学习面积时,学生即使熟记了面积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熟练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可是一遇到习题变式,就会束手无策,归根结底是对面积的概念掌握不牢。在教学中,教师采取激活经验的巧妙提问、对比面积大小的直观观察等策略,让学生透彻地领悟面积的本质内涵,从而有效解决面积问题。  [关键词]面积;概念;问题;经历;快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 數学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活动。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为例,简要介绍通过“再创造”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化的过程,使数学知识变成学生自身“再创造”的产物,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东西。  [关键词]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创造;数学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22-02  
期刊
学生在数学练习过程中,做错题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错是对的先导。正如爱迪生所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注重易错题,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挖掘易错题内在的“闪光点”,那么易错题就成为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易错题也是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料,可以让学生透过易错题发现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