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蟹是圆脐,公蟹是尖脐,螃蟹好坏关键看肚脐,肚脐突出的一般比较肥,还有就是同样大小的螃蟹选重量沉、蟹爪有劲儿的”,黑龙江省农垦八五六农场的养殖户李海一边下网捕捞河蟹,一边向周围的人介绍着挑选河蟹的窍门。
黝黑的面庞,总是面带笑容,初次与李海接触,熟悉亲切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主要是品质好,我养的河蟹每年都有辽宁盘锦的客商上门收购,周边农场和县市也有慕名上门购买的,九十月份是销售旺季,供不应求”,提起自己养殖的河蟹,李海满是自豪。
李海的500亩蟹塘位于黑龙江农垦八五六农场青山湖湿地,这片湿地总面积5.3万亩,自然生态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白鹭、大雁、天鹅等野生鸟类栖息,盛产鲤、鲫、鲢等鱼类。这里的“青山湖”河蟹采取自然生态放养,品质好、味道鲜美,尤其著名。
今年45岁的李海是八五六农场远近闻名的养蟹能手,2003年开始河蟹养殖,10多年的时间里,他不仅靠着河蟹走上了致富路,还通过自己的引领示范带动了农场河蟹养殖的发展,使河蟹在八五六农场从无到有,成为一个年产40万斤,产值超过千万元的特色产业。
李海不是八五六农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他的确是八五六农场第一批养螃蟹的人。从起步时卖房借钱,到如今知名度越来越高,年纯收入20多万元。养殖河蟹,李海经历了酸甜苦辣,说起河蟹,李海有唠不完的嗑儿。
李海祖籍辽宁,出生于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他头脑活络,敢想敢做,曾在“体制内”上班,还经营过一家小饭店,但由于从小爱好“打渔摸虾”,他最终选择了承包水面,搞起了水产养殖。
“1999年,我把饭店卖了6万块钱,加上手里的5万,承包了100亩水面,当时是养鱼。眼瞅着鱼长得挺好,寻思能挣钱,没想到赔了个血本无归。”李海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
原来,2002年10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让李海遭受了“灭顶之灾”。这场降雪比正常年份早,降雪量大,还伴随着低温。结果养了3年,已经七八斤的鲤鱼,两三斤的鲶鱼全部翻塘死掉,满塘死鱼根本卖不出去。李海不仅没见到效益,当初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没有办法,一是没有回头路了,另外也还是想坚持下去,搞出点名堂。”在这种情况下,李海痛定思痛,开始研究出路。很快,养殖河蟹的念头出现在他的头脑中。
由于早年在辽宁生活过3年,李海对当地河蟹养殖有一定了解,更主要的是因为河蟹五一投苗,十一就能捕捞,见效快,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而且自己的鱼池水草丰盛、水质自然,适合河蟹生长,这更坚定了李海养殖河蟹的想法。
当时说要养河蟹,家里没人同意,但李海铁了心要养。2003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卖掉了自己在场部的住房,拿着卖房的钱,联系到辽宁的蟹农,购买了1200斤蟹苗,投放到自家的鱼池里。
不懂养殖技术,李海就自己买来书学习。从蟹苗投放的那天起,他几乎天天守在蟹塘旁,观察河蟹喜欢什么水体,什么时候进食,什么时候脱壳,了解河蟹的习性,把观察到的河蟹成长细节详细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蟹苗茁壮成长。
捕蟹时李海一次下20张网,每2小时起一遍网,24小时几乎不间断。老父亲看着儿子没日没夜地干活,心疼儿子,也主动帮助李海起网。
河蟹收获了,让人头疼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当年河蟹在农场还是稀罕物,消费者不认可,购买的人不多,每斤不到10元仍然少人问津。没有办法,李海就拎着河蟹上门推销,托亲戚、找朋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河蟹销售出去。年底一算账,当年收获成蟹7000斤,纯挣了4万多元。效益比预想中要好,这也坚定了李海养殖河蟹的信心。
此后,李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他说服父亲到养殖点和自己一同居住,卖掉了父亲的住房,把卖房钱和第一年养河蟹挣到的4万多元钱全部投入到养蟹上,扩大了养殖规模。好在有了第一年的基础,家人不再反对他养蟹,也都帮着他干活。有了家人的支持,加上李海能吃苦、爱琢磨、肯钻研,他的河蟹养起来越来越顺风顺水。
李海养殖河蟹见到了效益,在他的带动下,八五六农场养殖河蟹的人也越来越多。2005年,农场牵头组织养殖户成立了河蟹协会,李海被选为副会长。河蟹协会每年召开两次促进会,分季度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定期组织考察学习。多年来,李海通过协会为养殖户们授课,与他们交流自己养蟹的心得,无偿的把经验传授给其他养殖户。在河蟹协会的带动下,八五六农场养殖户的河蟹越养越好,农场被农业部评为了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周边密山市、虎林市、八五零农场、八五七农场、兴凯湖农场等地也开始跟着搞起了河蟹养殖。
后来,为促进销售、培育市场,八五六农场连续举办了4届河蟹节,并为域内河蟹注册了“青山湖”牌商标。在农场首届河蟹节上,李海养殖的母蟹凭借254克的重量从40多户蟹农选送的参赛河蟹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蟹后”的殊荣,李海的河蟹借着河蟹节的东风声名远播。
河蟹节的举办为李海打开了市场,也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如今,李海更加注重河蟹的品质,他的河蟹都是经过育肥后包装销售,每斤60元仍供不应求。在养河蟹的同时,他还搞起了鲟鳇鱼、南美白对虾等特色水产品养殖,并在自己的养殖点实验种植了美国大榛子,发展立体种养。面对未来,李海有满满的信心和希望。
黝黑的面庞,总是面带笑容,初次与李海接触,熟悉亲切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主要是品质好,我养的河蟹每年都有辽宁盘锦的客商上门收购,周边农场和县市也有慕名上门购买的,九十月份是销售旺季,供不应求”,提起自己养殖的河蟹,李海满是自豪。
李海的500亩蟹塘位于黑龙江农垦八五六农场青山湖湿地,这片湿地总面积5.3万亩,自然生态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白鹭、大雁、天鹅等野生鸟类栖息,盛产鲤、鲫、鲢等鱼类。这里的“青山湖”河蟹采取自然生态放养,品质好、味道鲜美,尤其著名。
今年45岁的李海是八五六农场远近闻名的养蟹能手,2003年开始河蟹养殖,10多年的时间里,他不仅靠着河蟹走上了致富路,还通过自己的引领示范带动了农场河蟹养殖的发展,使河蟹在八五六农场从无到有,成为一个年产40万斤,产值超过千万元的特色产业。
李海不是八五六农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他的确是八五六农场第一批养螃蟹的人。从起步时卖房借钱,到如今知名度越来越高,年纯收入20多万元。养殖河蟹,李海经历了酸甜苦辣,说起河蟹,李海有唠不完的嗑儿。
李海祖籍辽宁,出生于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他头脑活络,敢想敢做,曾在“体制内”上班,还经营过一家小饭店,但由于从小爱好“打渔摸虾”,他最终选择了承包水面,搞起了水产养殖。
“1999年,我把饭店卖了6万块钱,加上手里的5万,承包了100亩水面,当时是养鱼。眼瞅着鱼长得挺好,寻思能挣钱,没想到赔了个血本无归。”李海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
原来,2002年10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让李海遭受了“灭顶之灾”。这场降雪比正常年份早,降雪量大,还伴随着低温。结果养了3年,已经七八斤的鲤鱼,两三斤的鲶鱼全部翻塘死掉,满塘死鱼根本卖不出去。李海不仅没见到效益,当初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没有办法,一是没有回头路了,另外也还是想坚持下去,搞出点名堂。”在这种情况下,李海痛定思痛,开始研究出路。很快,养殖河蟹的念头出现在他的头脑中。
由于早年在辽宁生活过3年,李海对当地河蟹养殖有一定了解,更主要的是因为河蟹五一投苗,十一就能捕捞,见效快,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而且自己的鱼池水草丰盛、水质自然,适合河蟹生长,这更坚定了李海养殖河蟹的想法。
当时说要养河蟹,家里没人同意,但李海铁了心要养。2003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卖掉了自己在场部的住房,拿着卖房的钱,联系到辽宁的蟹农,购买了1200斤蟹苗,投放到自家的鱼池里。
不懂养殖技术,李海就自己买来书学习。从蟹苗投放的那天起,他几乎天天守在蟹塘旁,观察河蟹喜欢什么水体,什么时候进食,什么时候脱壳,了解河蟹的习性,把观察到的河蟹成长细节详细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蟹苗茁壮成长。
捕蟹时李海一次下20张网,每2小时起一遍网,24小时几乎不间断。老父亲看着儿子没日没夜地干活,心疼儿子,也主动帮助李海起网。
河蟹收获了,让人头疼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当年河蟹在农场还是稀罕物,消费者不认可,购买的人不多,每斤不到10元仍然少人问津。没有办法,李海就拎着河蟹上门推销,托亲戚、找朋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河蟹销售出去。年底一算账,当年收获成蟹7000斤,纯挣了4万多元。效益比预想中要好,这也坚定了李海养殖河蟹的信心。
此后,李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他说服父亲到养殖点和自己一同居住,卖掉了父亲的住房,把卖房钱和第一年养河蟹挣到的4万多元钱全部投入到养蟹上,扩大了养殖规模。好在有了第一年的基础,家人不再反对他养蟹,也都帮着他干活。有了家人的支持,加上李海能吃苦、爱琢磨、肯钻研,他的河蟹养起来越来越顺风顺水。
李海养殖河蟹见到了效益,在他的带动下,八五六农场养殖河蟹的人也越来越多。2005年,农场牵头组织养殖户成立了河蟹协会,李海被选为副会长。河蟹协会每年召开两次促进会,分季度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定期组织考察学习。多年来,李海通过协会为养殖户们授课,与他们交流自己养蟹的心得,无偿的把经验传授给其他养殖户。在河蟹协会的带动下,八五六农场养殖户的河蟹越养越好,农场被农业部评为了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周边密山市、虎林市、八五零农场、八五七农场、兴凯湖农场等地也开始跟着搞起了河蟹养殖。
后来,为促进销售、培育市场,八五六农场连续举办了4届河蟹节,并为域内河蟹注册了“青山湖”牌商标。在农场首届河蟹节上,李海养殖的母蟹凭借254克的重量从40多户蟹农选送的参赛河蟹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蟹后”的殊荣,李海的河蟹借着河蟹节的东风声名远播。
河蟹节的举办为李海打开了市场,也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如今,李海更加注重河蟹的品质,他的河蟹都是经过育肥后包装销售,每斤60元仍供不应求。在养河蟹的同时,他还搞起了鲟鳇鱼、南美白对虾等特色水产品养殖,并在自己的养殖点实验种植了美国大榛子,发展立体种养。面对未来,李海有满满的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