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德育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育人的成功与否。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负责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将德育工作放在素質教育的第一位,将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以更好的培育学生优良的个人素养及思想品德。而如何全面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提高;班主任;德育
培育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更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然要求,德育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学习过程,德育是一种没有灌输,也灌输不到的教育方式。所以,德育的开展就会显得非常吃力,倘若教育方式不得当,还极有可能弄巧成拙,所以,对如何全面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为此,笔者针对提升班主任道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可供参考。
一、优化教学方式,提升道德教育课的实效
首先,应当对平等的师生关系加以构建。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加以全面的考虑,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开展德育教学时,班主任除了应当对教学要求加以考虑之外,还应当对道德教育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予以有效的解决。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优化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班主任应当对此种关系的构建加以高度重视[1]。
其次,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革教学模式是优化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唯有落实好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依据道德教育的具体要求落实好教学选取与革新,方能更好的迎合道德教育的教学要求,为提升道德教育的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达到提升道德教育课的实效性及总体质量的目的。
再次,应当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班主任应当在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或是根据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道德水平,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特别是心理问题、经济问题以及法制问题等比较抽象的问题,应该充分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目的。
最后,班主任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2]。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唯有班主任按照道德规范做事、做人,方能有效的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道德常识与知识。所以,应当对班主任综合素养的提升加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道德示范作用,以达到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目的。
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班风
建设班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事实上,部分班级的班风存在着消极的倾向。例如,新学期初期,某个学科存在着较大的学习难度,大部分学生对学好这一学科缺乏信心,私底下都叫苦不迭,但是却又未及时的要求代表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长此以往,学生们感觉这一学科的学习越来越吃力,不自信、失望等消极情绪也开始不断的滋生、膨胀,这样一来,也会严重的影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反之,倘若在课程教学初期,学生们及时地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沟通,那么,任课教师必定会适当的改变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及学习进度,那么,那些消极的情绪也必定会得到有效的遏制,这样也有利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和谐班风的营造也是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谐的班风主要表现为班级团结力强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融洽等。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因为某些小小的摩擦而激烈争吵,更有甚者大打出手,这就说明班风不和谐。倘若班级里时常出现此种情况,那么无疑会导致学生对班级团结失去信心,于是学生们就分帮结派、恶性循环,长此以往,班风必定会越来越糟糕。所以,班主任必须积极营造一种团结、和谐的班风,同时应当及时的处理好班级里出现的摩擦冲突,引导学生学会谦让和理解,防止矛盾恶化。
三、在班级里营造一个爱的氛围
第一,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各方面加以充分的了解。例如,平时应当尽可能多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谈心,以此来全面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兴趣爱好以及家庭情况等等,这样也能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第二,班主任应当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较强的自尊心,因此,在平常的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对自身的行为方式及语言方式等加以注意,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以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第三,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关怀。在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加以掌握后,班主任务必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关怀。例如,针对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以及学习、物质、经济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应当尽可能多的给予他们一些关怀,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避免他们出现消极心理。
第四,班主任应当尽可能多的宽容学生,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包容。中学时期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叛逆期,他们的脾气大部分都相对比较暴躁,极易与同学发生摩擦和矛盾,甚至还有可能与教师发生摩擦,此时,班主任应当尽可能多的宽容学生,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包容,这样方能避免矛盾恶化,同时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会宽容与理解,这样也有利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从而达到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目的[3]。
第五,班主任应当对学生高度负责。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思想行为以及在校的学习成绩等都属于班主任的职责范畴,所以,班主任务必要对学生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对班级里的每个学生给予悉心的呵护与照料,不但应当注重对他们学习成绩的培育,更应当注重对他们积极的思想及乐观的性格的培育,同时还应当密切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爱的温暖。
综上所述,班主任德育工作属于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班主任首先应当在班级里营造一个爱的氛围,其次,还应当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班风,最后,还应当优化教学方式,提升道德教育课的实效,这样方能使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葛烨.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04).
[2]周思学.初中班主任的教育及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分析[J].读天下,2017(02).
[3]汤尊平,王添.探讨如何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J].新课程(中学),2016(08).
关键词:提高;班主任;德育
培育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更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然要求,德育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学习过程,德育是一种没有灌输,也灌输不到的教育方式。所以,德育的开展就会显得非常吃力,倘若教育方式不得当,还极有可能弄巧成拙,所以,对如何全面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为此,笔者针对提升班主任道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可供参考。
一、优化教学方式,提升道德教育课的实效
首先,应当对平等的师生关系加以构建。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加以全面的考虑,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开展德育教学时,班主任除了应当对教学要求加以考虑之外,还应当对道德教育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予以有效的解决。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优化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班主任应当对此种关系的构建加以高度重视[1]。
其次,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革教学模式是优化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唯有落实好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依据道德教育的具体要求落实好教学选取与革新,方能更好的迎合道德教育的教学要求,为提升道德教育的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达到提升道德教育课的实效性及总体质量的目的。
再次,应当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班主任应当在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或是根据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道德水平,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特别是心理问题、经济问题以及法制问题等比较抽象的问题,应该充分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目的。
最后,班主任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2]。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唯有班主任按照道德规范做事、做人,方能有效的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道德常识与知识。所以,应当对班主任综合素养的提升加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道德示范作用,以达到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目的。
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班风
建设班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事实上,部分班级的班风存在着消极的倾向。例如,新学期初期,某个学科存在着较大的学习难度,大部分学生对学好这一学科缺乏信心,私底下都叫苦不迭,但是却又未及时的要求代表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长此以往,学生们感觉这一学科的学习越来越吃力,不自信、失望等消极情绪也开始不断的滋生、膨胀,这样一来,也会严重的影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反之,倘若在课程教学初期,学生们及时地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沟通,那么,任课教师必定会适当的改变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及学习进度,那么,那些消极的情绪也必定会得到有效的遏制,这样也有利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和谐班风的营造也是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谐的班风主要表现为班级团结力强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融洽等。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因为某些小小的摩擦而激烈争吵,更有甚者大打出手,这就说明班风不和谐。倘若班级里时常出现此种情况,那么无疑会导致学生对班级团结失去信心,于是学生们就分帮结派、恶性循环,长此以往,班风必定会越来越糟糕。所以,班主任必须积极营造一种团结、和谐的班风,同时应当及时的处理好班级里出现的摩擦冲突,引导学生学会谦让和理解,防止矛盾恶化。
三、在班级里营造一个爱的氛围
第一,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各方面加以充分的了解。例如,平时应当尽可能多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谈心,以此来全面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兴趣爱好以及家庭情况等等,这样也能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第二,班主任应当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较强的自尊心,因此,在平常的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对自身的行为方式及语言方式等加以注意,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以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第三,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关怀。在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加以掌握后,班主任务必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关怀。例如,针对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以及学习、物质、经济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应当尽可能多的给予他们一些关怀,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避免他们出现消极心理。
第四,班主任应当尽可能多的宽容学生,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包容。中学时期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叛逆期,他们的脾气大部分都相对比较暴躁,极易与同学发生摩擦和矛盾,甚至还有可能与教师发生摩擦,此时,班主任应当尽可能多的宽容学生,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包容,这样方能避免矛盾恶化,同时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会宽容与理解,这样也有利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从而达到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目的[3]。
第五,班主任应当对学生高度负责。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思想行为以及在校的学习成绩等都属于班主任的职责范畴,所以,班主任务必要对学生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对班级里的每个学生给予悉心的呵护与照料,不但应当注重对他们学习成绩的培育,更应当注重对他们积极的思想及乐观的性格的培育,同时还应当密切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爱的温暖。
综上所述,班主任德育工作属于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班主任首先应当在班级里营造一个爱的氛围,其次,还应当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班风,最后,还应当优化教学方式,提升道德教育课的实效,这样方能使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葛烨.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04).
[2]周思学.初中班主任的教育及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分析[J].读天下,2017(02).
[3]汤尊平,王添.探讨如何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J].新课程(中学),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