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不断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前提,是进行沟通和情感表达的工具。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启蒙课程,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如何为学生提供更适宜其成长的土壤,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果,势在必行,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就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一、素质化的小学语文多元教学目标的理解
1、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这里不是知识体系而是认知体系。知识体系是客体,小学语文知识体系客观存在于小学语文的大纲和教材之中;认知体系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把握。学生应当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目标,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检验的。
2、一般学科能力。各门学科都有一般学科能力,而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更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其中有的属于技能,例如能写一手好字,能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能流畅地谈话和朗读,还有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这种一般学科能力同第一类的认知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且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说它们之间有联系,是它们的相关程度很高,往往相辅相成;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这种能力不等于认知能力。例如播音员朗读的能力、相声演员说话的能力特别强,但要他们考中小学语文知识未必考得过我们的学生。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试的,但它们恰恰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尤其是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3、动机、兴趣、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的过程,两者相随相伴、贯穿始终。当然,认知和情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认知主要解决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学生在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时候,必然会有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产生愿意不愿意学、喜欢不喜欢学、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的情感和态度。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决计找不到离开了情感的独立的认知活动,也决计找不到离开了认知的独立的情感活动。可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认知,注重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对学生的情感或者轻描淡写,或者熟视无睹,甚至采取雪上加霜的做法伤害学生积极的情感。目前有许多小学生不喜欢语文,也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有厌学情绪,这当然同各科教学都有关系,但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没有激发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实在是难辞其咎的。有人说:忽视情感,是“忘了教育的另一半”,这是各科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于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实,认知和情感互为目的和手段。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三类目标归纳起来,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二、对于新的小学语文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怎么做”?
1、多元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地、然后叠加起来一个一个地完成的,而是作为统一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的。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保证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整体性地完成呢?这就必须使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过程。其实,教学过程的优化,核心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基础知识的教学无论重视、强调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真正到位、真正落实;能力的提高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学生的情感也因为失去了发展的依托而逐步萎缩、泯灭。
2、以质疑解疑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以质疑解疑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质疑”为切入口,以学生“解疑”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其间,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落实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相关的教学要求,以完成教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问题由他们提出,也由他们解决。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构形式是:质疑──归纳──解疑──总结。
如何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组织起来呢?老师们常说:你让他们自主学习,他们不肯学、不会学怎么办?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观的原因所在。夸美纽斯讲过:如果学生不愿学习、不会学习,那只是教师的错处。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宣布学生看书,但不到半分钟又开讲了,叫学生怎么看书?老师要求学生看书或讨论,但没有提出明确的、适当的阅读和讨论的要求,叫学生怎么阅读和讨论?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不外乎听、说、读、写。这里顺便提一下,听、说、读、写训练就是全面的语言文字训练,完全没有必要把语言文字训练偏狭地理解为就是词语分析、句子分析。学生能听懂一段话,能概括其要旨;学生能够说出一段话,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能读懂一篇文章,不仅能理解意思,而且能获得语感;学生能写出一篇文章,内容正确、条理清楚、语言得体,所有这些,都是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这里,语言文字训练是同语文教学的任务,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交融在一起的。问题是: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究竟如何组织和展开?回答很简单:提出明确的任务。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展开的,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组织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一、素质化的小学语文多元教学目标的理解
1、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这里不是知识体系而是认知体系。知识体系是客体,小学语文知识体系客观存在于小学语文的大纲和教材之中;认知体系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把握。学生应当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目标,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检验的。
2、一般学科能力。各门学科都有一般学科能力,而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更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其中有的属于技能,例如能写一手好字,能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能流畅地谈话和朗读,还有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这种一般学科能力同第一类的认知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且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说它们之间有联系,是它们的相关程度很高,往往相辅相成;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这种能力不等于认知能力。例如播音员朗读的能力、相声演员说话的能力特别强,但要他们考中小学语文知识未必考得过我们的学生。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试的,但它们恰恰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尤其是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3、动机、兴趣、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的过程,两者相随相伴、贯穿始终。当然,认知和情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认知主要解决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学生在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时候,必然会有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产生愿意不愿意学、喜欢不喜欢学、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的情感和态度。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决计找不到离开了情感的独立的认知活动,也决计找不到离开了认知的独立的情感活动。可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认知,注重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对学生的情感或者轻描淡写,或者熟视无睹,甚至采取雪上加霜的做法伤害学生积极的情感。目前有许多小学生不喜欢语文,也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有厌学情绪,这当然同各科教学都有关系,但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没有激发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实在是难辞其咎的。有人说:忽视情感,是“忘了教育的另一半”,这是各科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于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实,认知和情感互为目的和手段。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三类目标归纳起来,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二、对于新的小学语文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怎么做”?
1、多元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地、然后叠加起来一个一个地完成的,而是作为统一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的。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保证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整体性地完成呢?这就必须使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过程。其实,教学过程的优化,核心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基础知识的教学无论重视、强调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真正到位、真正落实;能力的提高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学生的情感也因为失去了发展的依托而逐步萎缩、泯灭。
2、以质疑解疑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以质疑解疑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质疑”为切入口,以学生“解疑”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其间,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落实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相关的教学要求,以完成教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问题由他们提出,也由他们解决。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构形式是:质疑──归纳──解疑──总结。
如何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组织起来呢?老师们常说:你让他们自主学习,他们不肯学、不会学怎么办?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观的原因所在。夸美纽斯讲过:如果学生不愿学习、不会学习,那只是教师的错处。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宣布学生看书,但不到半分钟又开讲了,叫学生怎么看书?老师要求学生看书或讨论,但没有提出明确的、适当的阅读和讨论的要求,叫学生怎么阅读和讨论?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不外乎听、说、读、写。这里顺便提一下,听、说、读、写训练就是全面的语言文字训练,完全没有必要把语言文字训练偏狭地理解为就是词语分析、句子分析。学生能听懂一段话,能概括其要旨;学生能够说出一段话,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能读懂一篇文章,不仅能理解意思,而且能获得语感;学生能写出一篇文章,内容正确、条理清楚、语言得体,所有这些,都是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这里,语言文字训练是同语文教学的任务,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交融在一起的。问题是: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究竟如何组织和展开?回答很简单:提出明确的任务。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展开的,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组织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