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个文本的切入点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学校主任在一次教学培训中特别强调,在开始构思教学思路前,首先要将这节课的主线理清楚,在自己的脑子里要有一根清晰的“绳索”。在平常的教学观摩中,我也常常发现,一堂好课常常有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往往有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妙处,它们或紧扣课文中心,总揽全文;或概括内容,揭示中心;或贯穿全文,表达作者情感……让学生聚焦于此,品读探究,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篇课文在教学中如果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点”或“线”,则会像一只无形的手一样,将整节课的教学思路变得非常清晰而有序,那么整节课的课堂效率一定会非常有效。教学中,要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还应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要设法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深刻感悟,以使阅读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所设置问题的梯度。在此,我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例,探讨我的一点看法。
  在设计苏教版六上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时,我反复地品读这篇课文,试图寻找一个最佳的突破口,找寻破解全文中心的密码。课文读了好多遍,试图能从中找到某个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可惜,我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那个点。正当自己有些泄气时,便随手翻看起书上的插图,看着看着,便觉得图中的这株柳树在这荒凉、环境恶劣的青海高原上生存得越发得艰辛。便又开始读描写柳树外形的句子,越读就越觉得它撑立得不易,越读就更觉得 “撑立”这个词一定有许多可以发掘的深度。也许我可以由这个词向课文各部分发散、辐射,课文各部分也可以向这一点聚拢、集中。接着我查词典,一遍遍地再读课文,围绕“撑立”,试图挖掘出它更多更深刻的内涵,我认为让学生通过品读感悟到这株柳顽强的生命力,是我这节课上应重点把握的。
  于是,我在第一环节中,首先带领学生通过学习描写柳树的外形来感受它的高大粗壮的样子,感受它巍巍然撑立的形象。初步理解“撑立”这个词,让学生说说:怎样的站立才能称得上“撑立”呢?在学生的脑海里对这株柳树初步形成一定的印象。
  然后紧紧围绕这个词学习作者想象中的成长历程,进一步感悟柳树成长的艰辛,体会“撑立”更深的内涵。接下来带领着学生一起走进作者想象的世界,从柳树生长的艰辛过程中,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去逐渐感受柳树撑立的不易。学生们在认真地朗读中,很自然地就找到了一些重要的关键词句,如:“一茬一茬”、“不可思议”、“奇迹”、含三个“多少”、四个“又”的句子,很自然地感悟到柳树生长历程是多么的艰难、坎坷,而柳树却是多么的顽强。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悟、体会到柳树那顽强不屈的精神,我又设计引导学生继续想象,运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情境,转换角色,想象它被高原风雪、雷轰电击、严寒酷暑折磨得奄奄一息时,它却在怎样暗暗地给自己鼓劲。在这个环节中,我带着学生一起走进柳树的内心世界,感悟它在困难面前那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柳树在逆境面前的内心世界通过学生的理解感悟,由内化转为外在表达。在这几个环节之后,学生对“撑立”的理解,对柳树内在的精神通过自己的悟读在一层一层地加深。
  学完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再次面对这株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上的柳树时,它在你心目中还仅仅是一棵柳吗?它让你想起了什么?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时,刚开始我是准备拓展作者的资料,了解陈忠实,知道他走过的人生道路也充满了曲折,这篇课文不仅是在写柳树,更是在写自己的人生,抒发自己的感情。但是,我总觉得这样的结尾有些太狭隘了,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陈忠实一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我换了一种更开放的问法——柳树在你心目中还仅仅是一棵柳吗?它让你想起了什么?没想到,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地精彩。
  它让我想到了人生——我觉得人生也是如此,在逆境与挫折面前,我们要像这株柳树一样,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练就自己坚强勇敢的品质。
  我还想到了祖国的命运——我们的祖国以前比较落后、贫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靠着自力更生、坚强不屈一步步地走过来了,而且越来越好。而现在,已经让整个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了。
  ……
  这个环节中的意外生成让我更感悟到在教学设计时,老师的问题最好适时地多放一放,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开放性会更有好处。
  在总结全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总结语——其实,你们已经读懂了这棵柳树,读懂了一种精神,希望这棵柳树会永远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设计这样的环节,一方面,我是希望通过再次对“撑立” 这个词的回归,能起到首尾照应的效果,让整节课显得更加完整。另一方面,是希望这样的结束语让孩子能从内心里对这棵柳树的精神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与内化,希望他们也像这株柳树一样,遇到挫折不屈不挠,坚强勇敢。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感觉前所未有的顺畅,因为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好的切入点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当然一篇课文的切入点,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如还可以从题眼切入,从背景切入,从关键句切入、从人物形象切入等等。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运筹帷幄,对文本做全局性地研究和了解,在文本和学生之间驾设桥梁,创造性地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要有大问题观,让老师自身教学思路更加明晰,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老师恰如其分的引领下,发挥其主体作用,深刻感悟,有所收获,促使阅读达到预期的效果,更促进教学达到有效乃至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从主题探究教学活动具有的“五性”和教师需要发挥的五种主导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初中政治主题探究教学活动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多样性;综合性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在每个单元标题下,设主题探究,以主题统领单元的主要内容,安排任务型、课题式的长作业使之贯穿单元教学全过程,这种主题探究活动有以下特点。  一、探究主体的自主性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下的牛津教材选择的话题不是单纯从语法的角度去考虑,更多的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了与学生年龄阶段相适应的话题为主线的编写方式。因此我们认为高中英语教学必须回归到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牛津教材;回归生活  英语教学要回归生活,必须深入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尝试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了解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去挖掘身边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老师都认识到史料的重要性,并热衷于挖掘新史料。我认为,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往往由本课程专业的众多专家共同编写,并不断与时俱进的重编。那么,教科书的核心教学地位在课改过程中应如何体现呢?下面我以山东滨州市邹平一中褚健老师的《挑战教皇的权威》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合理利用教科书中的资源。  【关键词】课改;史料;教科书
期刊
文言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而文言文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它还关系到初中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辉煌灿烂, 也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很重要,这就为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学习基础。所以在这样一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的重要性就显得很突出。那么,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途径是什么呢? 我们在课程要求的基础上,还结合自身多年来文言文教
期刊
【摘 要】生活性是数学学科内在特性之一,是培养学生生活意识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根据学科特性,联系学生学习特点,对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运用生活性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性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而知识学科体系形成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自然、探究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性教育学科,同样如此。实用主义学
期刊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市英语教学近几年来也采用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也更强了,从而更好地达到了听说读写交际英语的目的,学生们也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  “任务型”教学,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执行任务或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
期刊
【摘 要】当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管理的主题。我们首先应该端正办学思想,从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入手,并建立监控机制抓好落实,让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初步实现了“高质量轻负担”的教育追求。  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当前学校管理的主题。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规范”与“增效”并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高质量;减负  一、把准脉
期刊
【摘 要】充分提高校本作业的有效性,才能实现真正校本的目的。准确的解读文本的主旨是核心,恰当定位文本的情感基调是过程,挖掘词句的深层含义是主要手段。  【关键词】校本作业;有效;解读   校本作业解放了学生,让学生不再每天面对大量的习题,真正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还学生阅读的空间;解放了老师,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研读教材,研读学生。但校本作业的出现,并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减轻负担,只有充分提高校本作业的
期刊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审美观点、人文素养主要学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教学的需求,转变教学理念、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思考、乐学美术、提升素养,是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关键词】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我们的学校周围,有很多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我校根据新一轮课改的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选择并开展以“体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奏响了课程改革新的旋律。  一、课程开发——植根于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操作层面上必须面对的命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具有历史意义的农
期刊